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壹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壹次燒成。
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
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康熙(1662—1722)朝時間跨度長,器物類型豐富,工藝水平高超。
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發色前期較灰暗,中期以後青幽翠藍、明快亮麗。畫法早期以單線平塗為主,氣勢粗獷;中期以後則勾勒、渲染、皴法等並用,繪畫精細,並以青花色階(即所謂“青花五彩”)而備受推崇。
紋飾題材多樣,有山水人物、龍鳳花鳥、魚蟲走獸、詩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時代特點的是冰梅、耕織圖、刀馬人、雙犄牡丹等。圖案留白邊較其他朝明顯。
胎致密細白,呈糯米糕狀。釉硬,與胎結合緊密,見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閃青,中期以後亮白。
器型除日用器外,觀賞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蓋罐、鳳尾尊、花觚、象腿瓶、筆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極強的時代特征:琢器多二層臺底;筆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兩邊斜削的較尖的“鯽魚背”底,中期以後基本上是圓潤的“泥鰍背”底;大盤類多雙圈底,這種底從明末和順治時出現,流行至康熙中期。
款識種類多樣,早期多用幹支款,年款多用楷書,中期以後各種堂名款、圖記款、花押款流行,並流行至雍正。仿款、偽托款也較多見,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壹)蘇麻離青即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其名稱的來源,壹說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
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誇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壹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壹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英文 *** alt的譯音,意為壹種藍玻璃。
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銹斑痕”,俗稱“錫光”。元青花的壹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是這種,產地均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壹帶。
(二)平等青又稱陂唐青,產於江西樂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時使用。
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穩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壹時。(三)石子青又稱石青,產於江西高安、宜豐、上高壹帶。
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發色灰暗甚至發黑,明清二代民窯普遍采用此料,官窯則用於與回青調和使用。(四)回青有產於西域、新疆、雲南等多種說法。
此料發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萬歷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於混水(填色),發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於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五)浙料又稱浙青,產於浙江紹興、金華壹帶。
國產料中以浙料最為上乘,其發色青翠,明代萬歷中期至清代,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采用此料。(六)珠明料產於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
此料發色明麗純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國產鈷料多屬高錳類。(七)化學青料即用化學制品氧化鈷配制的青料。
發色紫藍、純粹、濃艷,但輕浮而缺乏附著力,價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我國古代青花瓷,繪畫裝飾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根據青花瓷款識的形式、種類來看,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贊頌款和紋飾款五大類。 (壹)紀年款在青花瓷上,用寫、刻、印等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款識,稱為紀年款。
我國古代瓷器款識,以紀年示為主,紀年款又分帝王年號的年款和以天幹地支表明年號的幹支款兩類。明代永樂年間,在青花瓷上開始出現紀年款,篆書字體飄逸流暢,邊飾蓮瓣紋。
宣靖款端莊剛勁。成化款鐵劃銀鉤,釉面有雲蒙氣。
嘉靖款筆畫粗重,勁中藏秀。前人曾將明代紀年款歸納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五句話。
清代康熙款字體工整,青花料色明麗。雍正款楷書蒼勁有力,格式講究。
乾隆、嘉、道光款多為篆體,字體排列緊密,猶如壹枚篆印。近代款識中“江西瓷業公司”款較多,楷書秀逸,其中還有英文款識“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標誌,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
民窯青花瓷的紀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體草率。書寫得很隨意。
(二)吉言款 書寫含有吉祥寓意的詞句,民間青花瓷上常普遍見到。字體多為行草,瀟灑飄逸,壹氣呵成。
“福壽康寧”、“長命富貴”、“萬福攸同”等語句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書寫在瓷器上,作為私家收藏的標誌。
有“浴硯書屋”、“若深珍藏”、“白玉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四)贊頌款 寄托了陶瓷藝術對瓷器的喜愛之情,如“玉石寶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
“瓦”即陶,比瓷器歷史悠久,。
元代青花瓷有什麽特點?
成熟的青花瓷應是元代的景德鎮青花瓷. 元青花瓷的胎由於采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艷,有鐵銹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代青花瓷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壹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沈著.青花瓷器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遊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青花瓷的藝術特點
青花瓷 簡介 青花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後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壹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
青花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裝飾,是釉下彩瓷的壹種,也是我國陶瓷裝飾中較早發明的方法之壹。 清代龔軾在他的《陶歌》中這樣稱贊青花瓷:“白釉青花壹火成,花從釉裏透分明。
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鑒賞 古代陶瓷款識,是鑒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據,由於歷代青花瓷的款識的字體、寫法、料色和風格都有其顯著的特點,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識的基本規律,就能準確地判斷古瓷的時代、窯口。
古代青花瓷款識中的書法、圖案,對於書畫、篆刻藝術的創新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特點 青花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裝飾,也是我國陶瓷裝飾中較早發明的方法之壹。
其特點壹是著色力強,發色鮮艷,呈色穩定;二是紋飾永不退色;三是豐富多彩,明凈素雅,有中國水墨畫的藝術魅力;四是不含鉛、砷等有毒元素,對人體無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適合裝飾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適合裝飾花瓶、大缸等陳設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鈷天然礦物蘊藏豐富。 歷史 青花瓷器起始於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經成熟,這是我國制瓷史上的時代的進步。
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運用較為普遍,自莊重渾厚的青花出現以後,影青刻花的裝飾變便漸漸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樂、宣德年間,成化年間,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為突出,有瑩澈青翠、明亮靜麗的藝術效果,因此在明清兩代,青花瓷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備受人們喜愛,成為帝王嬪妃、達官貴人的必備之物。
就連歐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來炫耀自己的富有。據說15世紀的薩克森國王,竟用4隊近衛軍向鄰國君主換取12個青花瓷瓶,來取悅新的王後。
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的青花瓷器繼承歷代優秀傳統,開發了清新、明麗、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品種,在禮品瓷、展品瓷盒內外銷商品瓷等方面,都獲得了顯著的成效。不但國家機關、人民大會堂和我國駐外100多個使館選用了青花瓷器,全國各大中城市的賓館、飯店,甚至單位團體、家庭等幾乎都用青花瓷器。
更值得壹提的是,青花瓷器已成為我國外交禮儀上的珍貴禮品。如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周恩來總理送給他壹套名貴青花餐具;1978年10月 *** 副總理訪日以青花文具禮贈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
現代景德鎮青花瓷器從總體上看,釉質白裏泛青,青料發色青翠,造型美觀大方,裝飾有古樸典雅的藝術效果。在眾多的青花品種中,人民瓷廠生產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產品。
它由數十件乃至壹百幾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異的瓷器配套組成,器型輕巧大方,輪廓秀麗勻稱,線條工整細膩,色彩和諧誘人。 “梧桐”是指青花傳統畫的名稱,“梧桐”為呈吉祥之意,這是根據我國民間傳說“梧桐引得鳳凰來”的美句而定的。
畫面通過點、線、面的巧妙結合,對江南的園林風光做了理想的描繪:近處是石橋杏仁、花鳥樹林、樓臺亭閣,遠處是層巒疊嶂、平波蕩舟,如此湖光山色,確有“白浪青峰非人間”的意境。藝人運用中國畫散點透視法,將繁雜的景、物、人鋪敘在壹幅畫面上,運用吊珠圖案裝飾,中間襯以民間象征吉祥的“八寶”圖案紋樣。
整個畫面構思深邃,寓意深刻,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和東方藝術風格。優秀畫面除“梧桐”外,還有芙蓉、海棠、滿蓮、敦煌、雙龍、錦葵、金魚等裝飾,或豐滿嚴謹、端莊秀麗,或揮灑自如、詩情畫意,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1979年人民瓷廠生產的青花梧桐餐具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1984年又榮獲法國萊比錫、捷克布爾法、波蘭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三枚金質獎章。 裝飾 青花陳設瓷裝飾更為精美,如繪有蘇州園林、北京天壇、頤和園、桂林山水、廬山風景、“四美圖”、“史湘雲就最少要眠”等紋樣的千件青花缸、萬件和超萬件青花瓶,畫面生動,料色層次清晰,裝飾別具壹格。
民間青花是來自民間、淳樸活潑的壹種青花瓷器裝飾形式。民間青花最大特點在於用筆流利豪放、點染錯落有致。
如畫山水小景,僅兩棵雜樹,壹個山坡,壹條小溪,著筆不多,卻把幽靜秀麗的大自然美景描繪的意趣無窮。不少嬰戲圖中的小孩,五官發眉可以完全不著筆墨,只在圓圈商洛以濃料就成小孩的頭部,天真活潑的形態卻表現得惟妙惟肖。
康熙青花瓷的特征
1、早期康熙青花胎體厚重,釉面肥潤呈青白色,有縮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與器底釉色不壹致,個別器物口部往往刷壹層醬釉,底足處理不是很細膩,有火石紅,露胎處能看到壹圈細密的旋環痕跡。
2 、康熙民窯器中常見縮釉、粘砂、不光滑現象,器物底足內釉薄泛白,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有的足墻同面斜削呈尖狀,圈足直徑大,許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現臺階的形狀,其折角處極為挺直,俗稱“二層臺”或“臺階底”。雙圈足也在這壹時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龍折沿洗、印盒居多,裏圈都較外圈矮,兩圈間露胎無無釉,圈足寬厚。
3 、 康熙中期青花由於燒成溫度進壹步提高,胎體潔白堅硬,斷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雜質,胎體薄厚適中,註重修胎。
釉面有粉白和漿白兩種,粉白釉面硬度高,漿白釉面略顯疏松,偶有開片,還有壹種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沒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經過打磨,光滑呈泥鰍背狀,但沒有後期雍正青花的滾圓,少見火石紅,胎釉結合很緊密,器內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壹致。
當時還出現用精細淘洗的漿泥制成的瓷胎,俗稱“漿胎”,產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體偏輕。 4 、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澤深沈含蓄,胎體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齊。
5 、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廣東青料描畫,呈色灰藍,個別發色欠佳,濃重灰暗及藍黑,與順治青花特點很相似。 6 、 中期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練精純,由於水沈法改進為煆燒法,呈色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
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區別,時代特征十分明顯。並形成了壹種新的藝術面貌。
人們往往稱康熙青花為“翠毛藍”、“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變化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所用青料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
古人對康熙青花評價甚高,謂“其青花壹色,見深見淺,有壹瓶壹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嬌翠欲滴。”器物畫面濃淡深淺,光線強弱分明,不同層次的渲染,完全是由於工匠們熟練地運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識地造成多種深淺層次不同的色調,甚至在壹筆壹劃中也能分出深淺不同的筆韻,如青花山水人物圖,花鳥圖等,無論遠山近水,層巒疊嶂,均富有層次的節奏感、立體感,結合暈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達到國畫題材的表現手法,猶如壹幅水墨花,很具觀賞性,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壹。
7 、晚期青花,呈色趨於淡雅,有的灰藍,有的泛暈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繪在杯、盤、碟等小件器皿上。 8 、 康熙朝除了燒造傳統的白地的青花外,還有漿胎青藥,哥釉青花,郎窯青花,藍釉青花、黃釉青,灑藍開光青花、藍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醬釉內青花、青花紅彩、青花釉裏紅、青花加黃、青花加紫、青花戧金、青花鏤雕等派生品種,雖燒造數量不是很多,但別具情趣。
9 、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發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料重鮮艷帶暈散的藝術效果。其次還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藍中泛紫。
這時期最擅長仿宣德青花瓷,由於采用的是國產鈷料,含鐵量低,穩定性好,所繪花卉呈有黑色結晶斑點,是采用人工重塗積點方法,有意點染形成,青花下沈度及質感不夠,釉面同樣泛青,個別也有桔皮紋,用手撫摸釉面,比較光滑,凹凸不平感覺不明顯,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帶有波浪狀,總體來看,仿制水平還是很高的。 10、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為豐富的壹個時期,形式更是變化多樣,層出不窮,壹種器型往往有多種不同的式樣,以人們的現實生活需要和條件為依據,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種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銅器式樣祭器、外銷瓷等。
外銷瓷在當時對外貿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兩個品種,基本都是民窯器,用色偏濃重,造型高大,紋飾也適應於國外市場的需求,規整繁縟,並有許多創新式樣。 11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產在清代也是首屈壹指的,這與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術列趨成熟有密切關系。
如:大棒槌瓶、大香爐、萬壽字大瓶、大盤口瓶,鳳尾尊、花盆、大魚缸、繡墩、大蓋罐等,整體特點是古樸穩重,頗具陽剛之氣的力度。盡管體積較大,有的高達 80 厘米,極少變形,器身接口不明顯,反映了成型與修胎工藝的精進。
器物外部輪廓線和轉折處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風格硬朗,挺拔向上,渾厚樸實、有力,粗獷豪放,富有陽剛氣勢,制作很清楚規範,絲毫沒有笨拙感。
中小件器物富有獨創性,嚴謹大方,講究整體效果,不刻板,端莊中透出靈秀的美姿。這壹時期還出現了許多方形器,如方盤、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較而言,燒制方形器要比圓形器難得多,充分表現當時工匠們造型設計的高超水平與制瓷技術的進步。
12 、 康熙青花瓷器種類繁多,根據壹些常見器物現擇要分類介紹如下: 瓶類:是康熙青花造型最為豐富的,多用為。
清朝青花瓷有哪些特點
清初順治(1644—1661)朝時間不長,但卻是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為後來康熙時期的巔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順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器型較少,主要有爐、觚、瓶、大小盤、碗、罐等。胎體總的來說較粗糙,大器如爐、大盤、觚等胎體厚重,小器如小盤、碗等胎體則較輕薄。
但也有個別器物胎質細膩、致密的,可見糯米狀。底釉多白中閃青,有的還略顯泛灰,釉層稀薄。
青花料應是浙料和石子青兩種並用,致使發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藍。 其中爐的青花發色多顯青翠,其它器物的發色多顯灰藍。
紋飾多見花鳥、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獸、瑞獸、芭蕉、雲氣等。大盤喜歡在口沿處畫壹青花線圈,再在圈內畫主體紋飾;小盤多在盤面壹側畫壹片梧桐葉, 另壹側書“梧桐壹葉落,天下盡皆秋”等相近的詩句。
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歡用青花線作紋飾的分隔。畫法以勾勒、平塗、渲染、線描相結合。
繪畫筆調隨意,雖然比晚明時工整,但仍未見康熙時的嚴謹、細致的作風。畫面布局較豐滿,尤其是大盤、罐、瓶、觚等類器物。
開始出現皴法和濃淡色階的變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
盤、碗、罐等底部多見縮釉點,底足粘砂較常見。碗的底部多跳刀痕。
民窯器多、官窯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康熙(1662—1722)朝時間跨度長,器物類型豐富,工藝水平高超。
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發色前期較灰暗, 中期以後青幽翠藍、明快亮麗。畫法早期以單線平塗為主,氣勢粗獷;中期以後則勾勒、渲染、皴法等並用,繪畫精細,並以青花色階(即所謂“青花五彩”)而備受推崇。
紋飾題材多樣,有山水人物、龍鳳花鳥、魚蟲走獸、詩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時代特點的是冰梅、耕織圖、刀馬人、雙犄牡丹等。圖案留白邊較其他朝明顯。
胎致密細白,呈糯米糕狀。釉硬,與胎結合緊密,見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閃青,中期以後亮白。
器型除日用器外,觀賞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蓋罐、鳳尾尊、花觚、象腿瓶、筆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極強的時代特征:琢器多二層臺底;筆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兩邊斜削的較尖的“鯽魚背”底,中期以後基本上是圓潤的“泥鰍背”底;大盤類多雙圈底, 這種底從明末和順治時出現,流行至康熙中期。
款識種類多樣,早期多用幹支款,年款多用楷書,中期以後各種堂名款、圖記款、花押款流行,並流行至雍正。仿款、偽托款也較多見,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時期青花器多仿明永樂、宣德的蘇麻離青,但沒有進口料,以筆端點染鐵銹斑痕。 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
仿明器物除了從胎、釉、青料等方面區別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區別點: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後接。青花雍正時工藝精細,修胎講究,民窯器則粗糙、有旋胎痕。
乾隆時尤其是後期工藝開始走下坡路,除了繼承前朝的品種外,還有創新的品種青花玲瓏瓷。紋飾內容也較雍正時多樣,但總的來說以寓意吉祥的圖案為主。
款識除年款外, 雍正時較多見的有雜寶款、四朵花款、動物形款等,堂名款較康熙少。乾隆時堂名款又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書,也有四朵花款。
青花嘉慶(1796—1820)以後青花瓷逐漸走下坡路。嘉慶前期的器物基本與乾隆相同,但工藝粗糙,造型厚重笨拙, 釉稀薄而發灰、泛青。
道光(1821—1850)、鹹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時期的器物大體相近:青花發色飄浮,胎質粗松,釉稀薄,胎釉結合不緊密,紋飾以吉祥圖案為主。光緒(1875—1908)時青花瓷壹度中興,仿康熙器水平較高,但胎體較輕,白釉較薄而發澀,修胎也不夠精細。
其他器物則無論胎釉和造型均與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見。
款識除年款外,還有“長春宮制”、“坤寧宮制”、“儲秀宮制”等;偽托款多見“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望采納,謝謝)。
元青花的定義和特點
元青花的定義:“早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燒制的具有元代瓷器器形、構圖、紋飾特征及古樸神韻的青花瓷器”都可初步視其為元青花瓷器.元代青花繪畫藝術特點壹、元青花壹般皆胎體厚重.二、釉有青白釉、樞府釉及典型的青花瓷釉.三、青花色澤有濃翠及灰淡兩種,均有鐵斑.四、器底無釉.碗、盤之類底足中心有乳丁狀突起.五、具有圈足外墻斜削的元代瓷器普遍特征.六、多棱梅瓶、多棱玉壺春瓶、多棱瓢瓶及方形扁壺、高頸大罐等為元代特有的器型.七、梅瓶之口均為上窄下寬的梯形.八、少數青花器仍沿用樞府瓷特有的小底足.九、多數器物圖案花紋密布全器,分多層次布局.十、某些圖案花紋具有明顯的元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