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茶之道 展現日本武將茶人的珍藏

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茶之道 展現日本武將茶人的珍藏

在相當於中國宋代的12世紀,禪僧們將在中國學到的新式飲茶法引入日本,這種飲茶法逐漸在禪宗寺院和武士階層等高貴的人群中間流傳開來。1980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的“茶之藝術”展,最早將名家珍藏的茶具作為藝術品展出。時隔37年,2017年4月11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呈現“茶之道”特別展覽,以21世紀的眼光重新審視“茶水”這壹日本文化的象征。

飲茶的文化確立於8世紀末。唐代文人陸羽在最早的有關茶的百科全書《茶經》中記載了飲茶方法,使之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茶文化雖然曾由遣唐使帶到日本,但在日本,飲茶方法被中途廢棄,直到12世紀時禪僧榮西再次將其引入日本。隨著飲茶法逐漸在禪宗寺院和武士階層等人群中流傳開,他們使用被稱為“唐物”的中國藝術品來飲茶,並用“唐物”裝飾房間,以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

到了16世紀(安土桃山時代),“侘茶”不僅使用“唐物”、也從隨處可見的器具中選擇自己所喜愛之物進行搭配,這種茶藝在千利休(註:1522-1591,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手中發展到頂峰。飲茶廣泛普及,上自天下霸主、地方諸侯,下到市井百姓,無不熱衷於此。經過在日本長年累月的發展,“飲茶”這壹動作終於升華到了文化的高度。

4月11日至6月4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茶之道”特展主要展出從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直到近代的茶文化藝術品,展現茶文化的歷史變遷。其中包括了足利義政(1436-1490)、織田信長(1534-1582)、千利休、松平不昧(1751-1818)等推動歷史進程的霸主武將和茶道家所收藏的“全明星”陣容的國寶級著名茶碗。

以“茶之道”為主題將眾多珍品匯聚壹堂的展覽,上壹次還要追溯到1980年該館的“茶之藝術”展,距今已經37年了。

油滴天目,中國·建窯,南宋時期(12-13世紀),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從釉色中浮現的金色和銀色的斑紋,像油滴壹樣,故得名“油滴”。在今日所見的各種油滴天目中,這件茶碗是最為出類拔萃而聲名卓著的。據說豐臣秀吉的外甥(後被秀吉收為養子)曾是它的主人。

青磁輪花茶碗(名:馬蝗絆),中國·龍泉窯,南宋時期(12-13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據說足利義政收藏此茶碗時,因碗身出現裂痕而派人到中國尋找替代品,但工匠回答說再也無法做出如此美麗的青磁茶碗,最終只在碗上打了鋦子送還給足利義政。鋦子看起來像大蝗蟲壹樣,由此得名“馬蝗絆”。

灰被天目(名:虹),中國,元-明時期(14-15世紀),日本文化廳藏

據傳是足利義政所收藏的唐物天目。像是被灰覆蓋著的沈靜的釉色,因華麗絢爛的窯變和油滴紋樣而顯得高貴典雅。這件茶碗名列東山禦物,雖然過去評價較低,但它體現了侘茶的全新價值觀,也因此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大井戶茶碗(喜左衛門井戶),朝鮮,朝鮮時期(16世紀),京都·孤蓬庵藏(4月28日-6月4日展出)

在朝鮮半島的高麗茶碗中,名為“井戶”的作品數量較多,是高麗茶碗的代表性作品。在眾多“井戶”中,這件茶碗尤其以強有力的雄壯姿態動人心魄。“喜左衛門”是曾經收藏此茶碗的人的名字,後來這件茶碗成為松平不昧的藏品。

青井戶茶碗(柴田茶碗),朝鮮時期(16世紀),東京·根津美術館藏

在井戶茶碗中,青井戶茶碗以直線狀外形為清冷的釉調為特征。“柴田”正是青井戶茶碗中的珍品,因織田信長向柴田勝家贈送此物而得名。近代時期,這件茶碗從平瀨家流入藤田家。

黑樂茶碗(名:剝栗),長次郎(制作),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日本文化廳藏

這件茶碗上半部分為方形、下半部分為圓形,是黑樂茶碗中的異數。在據傳為長次郎制作的茶碗中,這件作品的特色十分鮮明,有著令人忍不住將其壹直握在掌中的奇異美麗。後來,這件茶碗為愛好風雅的近代茶道家平瀨露香所收藏。

誌野茶碗(銘:卯花墻),美濃,安土桃山-江戶時代(16-17世紀),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誌野茶碗是美濃(今岐阜線東濃壹帶)窯中的代表性陶器。白釉中透露出的鮮紅的火焰顏色,展現出茶碗的魅力。這種白釉底色與以鐵銹繪制而成的紋樣,看上起就像開著卯花(學名“齒葉溲疏”)的矮墻壹樣。在日本產的茶碗中,這壹件實為著名的傑作。

將軍的“唐物喜好”

日本人向來重視“關系”。不僅僅是人際關系,還包括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每個個體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在關系性之中萌生出自我意識。比如在茶道中使用曜變天目的話,用竹制的舊茶杓就會顯得很奇怪,應當盡可能使用象牙的茶杓或是明代的茶臺“天目臺”。又或是燕子花(又名“杜若”)圖屏風就應當在杜若花盛開的季節時裝飾在茶室裏。這就是所謂的“用具”,即便用具本身非常精美,但如果不能互相配合的話,就完全不能發揮其價值。

12世紀前後,隨著由中國宋朝東傳的新式飲茶法“點茶”(“抹茶”)逐漸在日本的禪宗寺院、武士階層中廣泛傳播,人們四處搜羅中國的藝術品“唐物”,裝飾在房間裏、或是用唐物來飲茶,以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至15世紀的室町時代時,足利將軍家收集了最高級的唐物,並以尖銳的鑒賞眼光對唐物進行分類和品評。這種“唐物喜好”的價值觀,對“茶水”文化有著重大影響。

展覽的“足利將軍家的茶水——唐物莊嚴與唐物喜好”部分,以足利將軍家收集的壹流名品為中心,展示了以“唐物喜好”的眼光挑選的珍貴作品。

《瀟湘八景圖》,描繪了洞庭湖流入瀟水和湘水的勝景,其中的《遠浦歸帆圖》上有足利義滿的藏品印章“道有”,後來此畫又被織田信長收藏。

遠浦歸帆圖,牧溪畫,中國南宋時期(13世紀),京都國立博物館藏(5月9日-5月21日展出)

《廬山圖》是禪僧畫家玉澗的名作,他在日本受到很高評價,被認為是與牧溪齊名的中國著名畫家。

廬山圖,玉澗畫,中國 南宋時期(13世紀),岡山縣立美術館藏(4月11日-5月7日展出)

南宋的畫院畫家李迪所畫的花卉圖精致而生動地描繪出壹天之內由白變紅的醉芙蓉的情態。為了適應茶室狹小的空間,這種尺寸較小的掛軸逐漸受到歡迎。

紅白芙蓉圖,李迪畫,中國 南宋時期·慶元三年(1197),東京國立博物館藏(5月23日-6月4日展出

青磁下蕪花入,中國 南宋時期(13世紀),彩虹(Arc-en-Ciel)美術財團藏

侘茶的誕生

15世紀末期,城市平民成為新時期的社會主流,他們熱衷於欣賞連歌、能樂、茶道、花道、香道,並鉆研這些風雅之事。這樣壹來,在珠光(1423~1502)和被稱作“下京茶水人”的人們中間,出現了壹種全新的風潮:他們不僅僅寶愛唐物,也從日常使用的茶具中選取自己喜愛的物品進行組合。這種“侘茶”的精神,由後壹代的武野紹鷗(1502-1555)等人推廣,逐漸深入人心。

展覽的這壹部分意在通過展現這壹時期人們對茶道用具的價值觀的變化——即由“唐物”轉向“高麗物”、“和物”,來揭示萌生於時代轉換時期的侘茶的藝術。

這件《唐物茶壺 銘:松花》的大壺用於保存茶葉。戰國武將們特別珍愛茶壺,甚至有茶壺價值連城的說法。這件茶壺曾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歷代天下霸主所收藏。

唐物茶壺(銘:松花),中國,南宋-元時期(13-14世紀),愛知縣·德川美術館藏(4月11日-5月7

壹件褐釉小茶壺,本是在中國南方制成的日用品,傳入日本後被當做唐物小茶壺受到珍愛。“肩沖”指的是瓶頸附近呈方角造型的茶壺。這件茶壺是著名的“肩沖”茶壺,據傳由足利義政命名。

唐物肩沖茶入(銘:初花),中國,南宋-元時期(13-14世紀),德川紀念財團藏(4月11日-4月23

侘茶的完成

時至安土桃山時代,繼承了侘茶精神的千利休進壹步發揚茶文化,使之在上至天下霸主地方諸侯、下到平民百姓的人群中都被更加廣泛地接受。千利休身為侍奉霸主豐臣秀吉的茶道家,繼承了傳統,不是僅僅尋找能與唐物媲美的侘茶茶具,而是制作全新的茶具,將它們組合起來,為飲茶的世界帶來新鮮的空氣。

展覽中“利休選取的茶具”和“利休的創作”部分,以此為主題,試圖接近千利休的茶文化,並介紹繼承利休精神的茶道家古田織部(1544-1615)及這壹時期極大發展的陶制茶具,展現出桃山時期自由奔放而茁壯有力的茶文化的魅力。

黑樂茶碗(銘:俊寬),長次郎,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

這是黑樂茶碗的代表性作品之壹,據傳是樂窯創始人的陶工長次郎在千利休指導下制作的。茶碗不高、呈圓柱形的碗身堅實而富有張力,帶有緊張感。

唐物尻膨茶入(銘:利休尻膨),中國,南宋-元時期(13-14世紀),東京·永清文庫藏

據傳這件茶碗曾在天正15年(1587)的北野大茶會上被使用過,後流入細川三齋(即細川忠興,1563-1646)之手。

大井戶茶碗(有樂井戶),朝鮮,朝鮮時期(16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據傳此系織田信長之弟、茶道家織田有樂所藏的大井戶茶碗。這件茶碗有著悠閑而安穩的模樣,深深吸引著觀眾。後來,茶碗經紀伊國屋左衛門等人之手而傳入藤田家。

千利休像,傳長谷川等伯畫、古溪宗陳贊,安土桃山時代、天正11年(1583),大阪·正木美術館藏(展出

據說桃山時期的代表性畫家長谷川等伯在天正11年(1583)時描繪了62歲的千利休的肖像,利休在畫中目光銳利、威風凜凜。利休參禪的導師、大德寺117世古溪宗陳題寫的贊語確為真跡。

“優美之寂”的新型茶道與古典復興

江戶時期,茶文化在太平盛世再次迎來變化。小堀遠州(1579-1647)等茶道家力圖復興室町時期以後的武家茶道、繼承千利休精神的茶道家確立家門、以及有茶道家吸收宮廷貴族的風雅而試圖創造新的茶道風潮,這些動向互相影響。展覽的此部分首先以復興武家茶道、確立了名為“優美之寂”的新型茶道風氣的小堀遠州所使用的茶具為中心,介紹江戶時代前半期的茶文化。

然後介紹江戶時代後半期的松平不昧(即松平治鄉,1751-1818)的茶文化。這壹時期的茶文化被認為僅剩骨架而無實體,但身為松江藩主的不昧鉆研古典、收集茶具並進行品評。我們可以欣賞到經由不昧的品鑒而重新受到重視的珍品。

小堀遠州,古銅象耳花入(銘:為杵),中國 明代(14-15世紀),東京·泉屋博古屋分館藏

據傳這是遠州所藏的古銅花瓶,因下部體積較大而瓶頸細長、形似杵而得名。花瓶外形高雅,作為重視品格的武士階層茶道的茶具非常合適。

野野村仁清,色繪若松圖茶壺,仁清(制作),江戶時代(17世紀),日本文化廳藏

這是江戶初期京窯的名匠野野村仁清的作品。據說他在茶道家金森宗和手下、為天皇和宮廷貴族制作瀟灑的茶具。名為“仁清黑”的黑釉,與茶碗上部的方角形狀引人註目。

小堀遠州,丹波耳附茶入(銘:生野),丹波,江戶時期(17世紀),大阪·湯木美術館藏

這是國窯小茶壺的代表作。丹波地區(兵庫縣筱山市)的工匠在小堀遠州指導下制作出了更加優秀的陶制茶具。據說這件茶碗由遠州親自以丹波名勝命名,正是遠州所喜愛的姿態高雅的茶碗。

松平不昧,油滴天目,中國·建窯,南宋時期(12-13世紀),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松平不昧將著名茶具分為“寶物”、“大名物”、“中興名物”的不同類別並進行評價。這件茶碗據說為古田織部的藏品,在不昧記載茶具的《雲州藏賬》中登記為“大名物”。

三好長慶,粉引茶碗(三好粉引),朝鮮,朝鮮時期(16世紀),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這是朝鮮半島制作的白釉碗。碗身表面好像能吹去粉末、釉沒有沾上的部分則名為“火間”,兩者交織呈現出獨特的品格。這件茶碗因相傳為戰國武將三好氏所藏而得名。

從幕末到明治維新的混亂時期中,寺院和舊貴族家收藏的寶物和名品流入民間。這壹時期,平瀨露香(又名龜之助、龜之輔,1839-1908)、藤田香雪(又名傳三郎,1841-1912)、益田鈍翁(又名孝,1848-1938)、原三溪(又名富太郎,1868-1939)等著名企業家以過人眼光選出壹流茶具,既重視茶道傳統,又以全新價值觀創造出全新的茶文化。在本次展覽的最後,圍繞各自在關西與東京地區聞名遐邇的四位愛好風流的人物,介紹並展出他們的茶文化與美學觀念。

運營團隊:凈心茶行。

  • 上一篇:隕石探究:帶妳認識“無球粒隕石”真面目?
  • 下一篇:馬丁靴臭了怎麽清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