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為有力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水平,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活動方案準備工作,活動方案是活動的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制定活動方案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1

壹、指導思想

為了傳承和保護好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全校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廣大師生創設優良的人文環境與和諧的發展氛圍,我校決定在全校範圍內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活動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

二、活動目標

在全校師生中營造人人知曉“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濃厚氛圍。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增強師生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豪感、榮譽感,培養學生對當地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好的傳承、弘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化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通過活動,激發廣大師生學習優秀地域文化的熱情和積極性,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通過活動,打造學校特色,促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三、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職責分工

1、學校少先隊大隊部負責牽頭,指導活動全面地開展。

2、少先隊大隊部負責進行有計劃的宣傳報道。宣傳內容主要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及保護意義;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括;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普查成果、保護措施、取得的成就;我州國家、省、市、區縣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介紹;國家、省及我州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政策法規、相關知識等。

3、教導處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要與新課程實施相結合,與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相結合。通過開設校本課程,組織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接受鄉土鄉情的教育。

4、總務處負責活動的硬件環境創設及所需場地、器材的配備,確保經費投入。

五、活動安排

分四個階段進行:

(壹)宣傳學習階段

結合校園文化建設,進壹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宣傳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形成人人知、人人愛、人人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局面。

1、認真學習《傳統文化》上開設的宣傳專題專欄,提高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認識。組織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接受鄉土鄉情的教育。

2、搞好校內宣傳,營造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氛圍。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欄、宣傳橫幅、國旗下演講等形式,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知識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意義、目的和方法,激發師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

(二)組織實施階段

從2015年3月起由香格裏拉縣文化局牽頭邀請專門的指導教師,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活動,保證每周壹節活動課。在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同時,根據實際不定期的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展示活動。

(三)活動安排階段

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秉承傳統文化意識,開展各種校園活動。例如,舉辦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手抄報競賽活動、開展黑板報競賽、六壹節表演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鍋莊舞等。

(四)總結提高階段

認真做好總結,在20xx年6月12日舉辦壹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成果展示活動。

六、活動要求

學校各科室要分工明確、協調工作。各年級高度重視,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精心組織開展活動。學校成立相應的工作小組,出臺措施,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列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形式要多樣,要做到“四個結合”: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活動開展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活動開展與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和興趣愛好相結合;活動開展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2

壹、“非遺”校園之指導思想

圍繞“非遺文化充滿校園”的主題,“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脈”的目的,以組織建設為抓手,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按照學校德育處要求,對學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培養我班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幫助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創設優良的人文環境與和諧的發展氛圍,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努力創建“教師有特色,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的優質學校。

二、“非遺”校園之活動目標

用兩年的時間在班級內營造人人知曉“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濃厚氛圍。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增強師生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豪感、榮譽感,培養學生對當地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好的傳承、弘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化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通過活動,激發廣大師生學習優秀地域文化的熱情和積極性,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通過活動,打造學校特色,促進學校文化建設,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三、“非遺”校園之班級理念

在學校的大環境下制定了“學會做人,自強不息;學會仁義,寬容豁達; 學會傳承,人格出眾。”的班級理念。讓班級充滿活力,充滿人情味,充滿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文化氛圍,讓班級成為每壹位學生溫馨的家。

四、“非遺”校園之班級活動策略

策略壹:環境營造,建立“非遺”特色班級

每學期開學初按照學校要求改善教室環境,積極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發揮環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外墻走廊使用“非遺”插板做底版張貼學生假期萬裏行小報,室內主題墻主要布置兩大板塊內容:規範部分(學校統壹要求部分)和班級特色(品格教育、班級理念、學生剪紙或假期小報作品等),兩邊側墻和柱臺擺放學生的繪畫、剪紙、書法等作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都參與進來。

策略二:打造人文班級,營造國學氛圍

從本學年開始堅持“四個壹”,即每日壹讀,每日壹背,每周壹課,每期壹賽。每天利用早讀或午會時間堅持集體誦讀經典國學(要求:壹二年級《三字經》、《千字文》;三四年級《弟子規》、《增廣賢文》;五六年級《論語》、《大學。中庸》。)每日精選壹篇經典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習,每周上壹節經典賞析課,講解國學經典,賞析詩詞名篇,利用“五壹”、“國慶”分別組織壹次經典誦讀比賽,“四個壹”並行推進。預期通過誦讀國學經典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人文素養、人生修養。

策略三:“非遺”活動進課堂

我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形式多樣,需做到“四個結合”: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活動開展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活動開展與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和興趣愛好相結合;活動開展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組織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引導學生接受鄉土鄉情的教育。做好校內宣傳,帶學生參觀學校校園,營造同學們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氛圍。通過興趣小組、黑板報、宣傳橫幅等平臺充分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知識、意義、目的,激發學生學習“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大力鼓勵我班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非遺”社團課,對已經在社團內的學生盡量培養他們更加濃厚的興趣,陶冶情操,希望能讓其親身體會到中華民間藝術之精髓,使其盡量發展成為他們的特長。

具體活動安排:

1、古箏學習的學生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要求學生能每天堅持練習,成立班級小樂隊,推選優秀學生代表班級、學校參加演出。

2、瓷胎竹編、剪紙、面塑、花葉畫學生力爭壹學期開展壹次作品展,讓學生體驗豐收的喜悅。

3、每逢傳統節日時布置學生搜集了解相關節日信息,傳統民俗習慣,民間活動,利用班會課在班上進行交流,以此來播種“非遺”精神。

4、每期的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和家長積極參加傳統民間遊戲、體育活動:劃龍舟、滾鐵環、踢毽子等。

策略四:“非遺”基地參觀學習

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本土文化,感受非遺技藝的奇妙之處,預計開展課外學習實踐活動,每學期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走訪“非遺”基地,了解學習至少壹至二次,讓孩子們更多的接觸“非遺”文化。可在家校活動時組織學生去這些地方:

1、歷史文化地: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成都金沙遺址、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水井坊博物館。

2、生態環保:成都植物園、白鷺溪濕地公園、海昌極地海洋世界、西江月農業生態園

3、科技創新:四川科技館

4、藝術:成都畫院書畫博物館。其中白鷺溪濕地公園、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本班學生已經去過,在參觀走訪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們吃苦耐勞的意誌品質,增長了知識,學生們更加熱愛生活。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們還將繼續開展下去。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3

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課堂,組織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接受鄉土鄉情的教育;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及學者講授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進行技藝傳授;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示、展演活動;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戲曲進校園專場演出;編寫非物質文化遺產教材、宣傳冊;組織開展非遺課外學習實踐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圖片巡回展

具體內容:現場展板展示80個世界級、國家級、省市級非遺項目,展板圖文並茂、簡潔明了,使學生直觀、全面了解溫州非遺概況。

非遺學堂

具體內容:開設學生喜愛並易學的非遺手工技藝課程,如甌窯、米塑、剪紙、彩紮、泥塑、臉譜彩繪等,由傳承人現場教授,學生在親自動手中,體驗項目制作過程,初步掌握技藝。

手工技藝現場展示

具體內容:邀請我市代表性傳承人進校園,現場展示非遺技藝,使學生在觀看中了解非遺技藝的精湛,在與傳承人的交流中體會制作的不易。

木偶戲演出

具體內容:生動有趣的木偶戲廣受學生的喜愛,在木偶戲表演中,學生可增加對傳統戲劇的認識與了解,感受溫州傳統戲劇魅力。

非遺講座

具體內容:邀請我市非遺專家開設專題講座,豐富生動的形式,深入淺出的介紹,使原本深奧的非遺知識簡單明了,帶領學生***同探尋傳統文化的精髓。

參觀非遺館(含貝螺館)並體驗

具體內容:非遺館以豐富的展陳方式,展出我市150多項上千件非遺的精品。參觀時,由非遺館講解員全面介紹非遺項目,包括貝螺等,並參加“非遺學堂”體驗課,體驗甌窯、米塑等非遺項目制作。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4

壹、活動宗旨

紀念第六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依法保護,重在傳承。

二、活動內容

(壹)廣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宣傳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自20xx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要重點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宣傳活動。

1、在文化館大樓、主要街道(鄉鎮)的顯要位置懸掛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貫徹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宣傳標語。

2、舉辦學習座談會。組織工作人員、項目傳承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深入學習討論、座談,深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進壹步學習領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主要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全面推進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3、利用報刊雜誌、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新聞媒體,並通過印發宣傳材料、粘貼宣傳海報、宣傳車等方式,集中、全面、深入的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珍愛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覺參與依法保護工作。

(二)開展各類形式活動紀念文化遺產日。

1.6月11日在文化廣場舉辦紀念第六個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組織宣傳、文廣系統,教師、學生、老幹部、群眾代表參加。邀請縣級領導講話,邀請新聞媒體采訪。

2.6月11日組織以“依法保護,重在傳承”為主題的群眾簽名活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入我們日常生活。

3.6月11日—6月15日全天對外免費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廳”讓廣大v視臺、《新會昌周刊》、宣傳欄、宣傳車宣傳有關文化遺產知識,公布省、市、縣三級的保護名錄,提高全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形成“人人了解非遺,人人參與非遺保護”的氛圍。

5.6月11日—6月15日在文化廣場、舉行文化遺產圖文展。

6.6月9日—10日舉行部分非遺項目傳承人授課活動。

三、活動組織

為了順利、有序開展好第六個“文化遺產日”活動,成立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許永春

副組長:許伶青、梁玲娜

成員:張麗萍、池海瑛、羅廣洲、黃振榮、謝海燕。活動領導小組下設5個工作組,做好活動的具體工作:

1.綜合協調組:梁玲娜。

負責協調有關文化遺產日活動工作。

2.宣傳資料組:張麗萍、黃振榮。負責收集、整理宣傳資料,組織宣傳計劃。

3.展覽組:黃振榮、羅廣洲、謝海燕。負責展出圖文並茂的宣傳版畫。

4.廣場宣傳組:張麗萍、池海瑛、羅廣洲、黃振榮、謝海燕。

負責組織好文化廣場系列宣傳活動,組織好教師、學生幹部、群眾代表參加。準備好音響,撰寫縣級領導講話,接待新聞媒體采訪。

5.後勤組:池海瑛、黃振榮。負責後勤工作。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5

壹、 活動主題及意義

以“人人都是文化遺產的主人”為主題,圍繞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突出人民群眾在非遺保護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展示我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傳承非遺項目,增進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宣傳定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讓非遺項目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提高我縣非遺知名度,弘揚我縣文化特色品牌。

二、 主辦單位

xxxx文化館

三、活動時間、地點

xxxxx

四、 具體安排

1、 設置拱門、橫幅等宣傳標語,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冊》等宣傳資料。

2、 現場剪紙、刺繡藝人創作展演,發放剪紙、刺繡作品。

3、 搭建舞臺,現場展示定邊說書。

4、 霸王鞭現場展示。

5、 道情皮影戲現場展示。

6、 電視臺、媒體做相關宣傳報道。

五、“文化遺產日”活動經費預算

1、非遺項目展示演出: 20000元

2、搭建平臺:展示定邊剪紙、刺繡等非遺項目 4000元

3、演出主持:2人 2000元

4、場地布置(舞臺背景制作、拱門、橫幅): 2000元

5、宣傳費(電視臺、媒體等):2000元

6、宣傳冊、單印刷制作:1000冊x10元=10000元

7、其他雜支:2000元

合計:肆萬貳仟元整(42000.00元)

  • 上一篇:閱讀英語書報雜誌,記下妳所讀的書名,用英文來談談妳最喜歡的壹本或壹篇(盡量簡單壹些)
  • 下一篇:高遠中國收藏家協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