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鞋文化的博物館

鞋文化的博物館

中國鞋文化博物館

三寸金蓮區

收集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記錄“蓮”時期的手工制作作品,以及歷史源遠;

少數民族區域

收藏了 柒度鳥多年收集的少數民族鞋的範本,56個少數民族的200多雙鞋履展出,舊日鞋款華麗的色彩高超的制鞋工藝讓人嘆為觀止。在這些式樣豐富、做工精巧的展品中,有不少都是傳世佳品,堪稱壹奇,充分展現了中華鞋飾的多姿和悠久歷史。

歷史沿革館

縱觀古今,從緣起到當下,洋洋灑灑把中國制鞋的歷史呈現出來,按照中國歷史的發展,將新石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宋元明時期和清代、民國各個時期和朝代的鞋履壹壹展出,仿佛能看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同時館內還將鞋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展現中華鞋履文化的傳承。

鞋與文字

在我國,鞋與文字的關系極為密切,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有多種稱呼,比如:

舄(xi),我國早期對於壹種重木底鞋的稱呼,是帝王大臣常穿的尊貴的鞋,多用獸皮或絲綢作面,布底之下加壹厚木為底,有的還在木上註臘,以防潮濕。周代的舄有等級之分,天子足登赤舄,依次為赤、白、黑;王後之舄亦為厚底及赤、青、元三色,夏用葛麻、絲綢,冬用獸皮制作而成。

屨(ju),《詩經》上有“糾糾葛屨,以屨霜”壹句,其中的屨就是指壹種比較簡陋的用麻、葛編成的單底鞋。

履,是早期用草、麻、葛等編織而成的鞋。《說文》中即有“履,足所依也”。它是漢代以後對鞋較普遍的稱呼。

另外還有屣、靴等。

不但如此,鞋與中國文化還相互融匯,在成語典故、文學作品,乃至現代的歌謠、相聲、小品中都不乏有與鞋相關的內容。透過鞋,您能窺見中國某壹時期、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遺憾的是,盡管中國很早就開始了鞋的生產制作,但是如今皮鞋的制作工藝卻仍要從歐洲引進。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進步,鞋的文化內涵愈加豐富,從品牌的取名到產品的設計、工藝技術管理、員工培訓以及質量檢測和產品包裝、營銷策略等等,都滲透著思想與技巧,中國的鞋文化與制鞋工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沖擊,我們期望中國的鞋文化、中國的鞋歷史能夠沿革下去……

20世紀50年代初,隨著我國橡膠工業的起步,我軍從穿布鞋轉變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就成為我軍的主力鞋,壹穿就是50多年。50多年來,它在部隊作戰、訓練、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解放鞋采用純棉材料制作鞋面、鞋裏,不結實,戰士們經常是“壹年穿破五六雙解放鞋”。加之,解放鞋透氣、透濕性差,容易滋生細菌,常常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有的戰士甚至因腳氣感染,影響了訓練。

為了解決這壹難題,廣大科研工作人員開始長達20年的攻關。1997年,總後軍需部成立了新型作訓鞋課題組,經過數百次實驗,新型作訓鞋終於在10個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了增強新型作訓鞋耐磨性,他們研制出新型應用化學纖維材料;為了解決新型作訓鞋抗菌防臭,他們在織物中加入抗菌防臭劑;為了減輕鞋的重量,他們研制出短纖維增強型發泡橡膠新材料,並采用世界先進制鞋新工藝,使新型作訓鞋既舒適又美觀。

鞋俗&婚慶

俗話說:“腿勤人長壽,腳健人身壯”。養生、保健、長壽是當今人類最關註的問題。腳部保健可起到祛病益壽的功效,而腳部保健的關鍵是保暖、吸潮、透氣,使用純棉或真絲制造的布鞋,能保持幹燥,防止病菌生存,減少腳病產生,達到祛病益壽目的。

結婚是人生大事,鞋文化在婚慶文化中占有重要位。並以其特有的色彩和裝飾,扮演壹定角色。洞房中穿的新婚鞋,色彩以大紅、緋紅為主,鞋面繡吉祥圖案。中華鞋俗與婚慶有著密切的關系,“鞋”與“和諧”的“諧”,同偕到老的“偕”同音,利用這象征著協調、合諧。舊時婚慶時人們常用鞋祝頌新婚夫婦白頭到老,在禮品中放壹面鏡子和壹雙鞋。因古時的鏡子是銅做的,所以寓為“諧(鞋)同(銅鏡)到老”,也有的送有鞋有銅鏡的風俗畫。有的地區新婚夫婦人洞房前要***同走過壹段麻袋鋪地,然後互換鞋子,以示同甘苦***命運。壹雙新婚洞房鞋“又名三寸金蓮”,折射出我國古代時期家長對兒女進行性教育是非常隱秘,含蓄而文明的。“三寸金蓮鞋”是古代新娘進洞房時的睡覺鞋,鞋子裏面藏有男女做愛的春宮圖,它是家長對新婚夫婦進行性教育的隱晦方式。也是世界上比較獨特的用鞋子作為性愛的傳遞信物。在洞房花燭夜用睡鞋進行婚前教育,是我國性文明教育史中的壹種表現形式。

足下文化

鞋中禮儀

周代時,人們遵守脫鞋入室習俗,平時生活中在室內大都赤足行走。據《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室裏。”意思是說,楚王因事出室,不及穿鞋,屨人追到了室裏(即寢門),才進屨由楚王穿上。又,《列子》載:“賓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屨跣而走。”這都說明古人在室內是不穿鞋的,都是赤足走路的。如果在宮廷內穿鞋上殿見君,那就會遭殺身之禍。

春秋時有這樣壹個故事,說的是有壹次晉平公召見師曠,師曠上堂沒有脫屨。平公十分生氣,說:“那有人臣不脫履而上堂的?”那時,臣子朝見君王,也要脫下鞋子放在殿外。如果不遵行這個禮俗,還會招來大禍。《呂氏春秋》載:壹次,齊王疾 ,叫人到宋國迎文摯歸來,文摯匆匆到了宮內,忘了脫鞋,就登床問侯齊王的病情。齊王邊叱責邊起來,就準備生烹文摯。又據《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衛侯與諸大夫飲酒,褚師聲子(革幾)而登席,公怒戟其手曰:‘必斷其足’。”以上兩例,都是因入室不脫履,而險遭斷足遭烹之災。那時,只有宮高位尊的親近大臣,才能有穿鞋上殿見君的特殊待遇。

在秦漢時,也傳承周代不能穿鞋入室,不能穿鞋入屋,必須脫鞋於階外,赤腳進入戶內的習俗。據《新序》載:秦二世胡亥,邀昆弟數人飲宴,並以酒饗群臣。諸子先行賜食。後胡亥下階,看群臣所脫的鞋子,如發現其中有因年久而穿壞了的,就被立即逐出宴會之外。

到西漢時,仍傳承脫履於外的禮俗。《史記·滑稽列傳》中有這樣壹段關於宴飲的描寫:“日暮酒闌,合樽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這裏反映的正是宴會時眾人將履、舄等放置在門外的情景。又,《漢書·雋不疑傳》載:“勝之直指使居傳舍中,壹次,聞雋不疑來,因雋負有盛名,勝慌忙之中‘趿履出迎。’師古曰:履不著跟,曰(革及)。”因為時間匆促,在門外納履未正,曳之而行。這說明在傳舍中仍有戶外脫履之俗語。

漢時,還規定:有罪的人不準著履。《漢書·匡衡傳》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詔衡冠履。”又,《董賢傳》:“(賢)詣闕免冠徒跣謝。”這可證明凡待罪者都跣足。

魏晉時,入室仍須脫履,赤足。《魏書·曹真傳》有“賜劍履上殿”之句,說明當時上殿都要脫履。就是遠出在外,仍習慣於室內脫履,《邴原傳》註:“太祖北征歸,原至通謁,太祖大驚喜,履而起,遠出迎原。”《世說》載:“王子猷子敬兄弟,***坐壹堂,上忽發火,子猷遂走避,不惶取履。子敬徐扶侍者出。”這裏所說的“不惶取履”,反證入室必跣足也。又,謝遏夏月嘗仰臥,謝公清晨卒來,不暇著衣,跣出戶外,方躡履。這最後壹句,也說明了當時仍持入室即脫履的習俗。

在禮節的規範上,如在南北朝時,對著履和穿屐,在禮節上也有所區別。魏晉六朝因循古儀,著履表示尊敬,著屐以圖輕便。凡在主要場合,如訪友、宴會等,均須穿履,不得穿屐,否則被認為“儀容輕慢。”《齊書·蔡約傳》載:蔡約為高祖重用,“任尚書輔政,百官脫屐到席,約躡屐不改。”說明蔡約身居重職才有此特權。《粵東筆記》載:廣州男子輕薄者,多長裙散屐,人皆呼為裙屐少年,以賤之。  到唐代,入室脫靴之俗已變,但在某些場合仍有脫鞋的習俗。《法苑珠林》二八:“若是白衣,多著靴鞋為榮。初入寺內不勞脫履,若入佛堂,得脫也。”

小鞋履 大人生

虎頭鞋是童鞋的壹種,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虎頭鞋做工復雜,僅虎頭上就需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采用粗線條勾勒,誇張地表現虎的威猛。民間制做此鞋時,還常用兔毛將鞋口。虎耳、虎眼等鑲邊,紅、黃。白間雜,輪廓清晰。孩子穿上虎頭鞋唇,兔毛隨風飄動,虎頭也有了動感。虎頭鞋鞋底肥大,插空納上九個菱形破花,九個破花稱為九顆圓子,意為“九子十成”。

穿虎頭鞋的時間,是在幼童壹歲左右。此時的兒童躍躍欲試,想要走路,但又離不開大人的攙扶。這時父母給孩子穿雙虎頭鞋。利於孩子腳踏實地。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可以辟邪惡保平安,護情孩子健康成人。

關於穿虎頭鞋,還有壹段有趣的故事。傳說黃河岸邊有個姓石的船工,他樂於助人,為兩岸人擺渡過河從不要錢。壹天,壹位老奶奶冒雨過河請人為即將臨產的兒媳接生。誰知她剛走到河邊。風壹刮,雨壹淋,頭像炸開似的疼。姓石的船工看見了,將老奶奶攙到屋裏休息,自己替老奶奶去請接生婆。雨過天晴,老奶奶的兒媳生了壹個大胖小子。老奶奶千恩萬謝,送了壹張畫給船工。畫上畫的是壹個正在繡虎頭鞋的俊俏姑娘,船工看了很喜歡,就將畫貼到了自己的茅屋裏。

從那以後,船工收船回到家裏,總有壹位漂亮的姑娘做好飯菜等他。原來,姑娘是天帝的女兒,天帝派她下凡與船工結為夫妻。過了壹年,他們添了兒子,取名石虎。

幾年過去了,人們都知道了船工娶畫上的美女結為妻子的事。這天,縣官來到渡口,見船工的妻子貌美,想霸占為妾。船工的妻子見縣官起了歹意,便收了凡身,回到畫上。縣官搶走了畫並把面貼在了床頭。可是,不管縣官怎樣甜言蜜語,畫上的美人就是不下來。

小虎在家壹直哭著要媽媽,送畫的老奶奶告訴船工,讓小虎的姑姑做雙虎頭鞋,小虎穿上它,就壹定能夠找到媽媽。按照老奶奶的囑咐,小虎的姑姑連夜做好了虎頭鞋。小虎穿上壹試,身輕如燕,立刻向縣行飛去。見了縣官。虎頭鞋變成了老虎,咬死了縣官、船工的妻子見小虎來救她,趕忙從畫上跳下來,帶著小虎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人們仍認為虎頭鞋能除惡魔保平安,因此都要給孩子做雙虎頭鞋穿。有些地區還講究穿三雙虎頭鞋,並保留讓姑姑做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送侄兒的風俗。俗語有:“頭雙藍(取諧音攔,即攔住不大折),二雙紅(紅能辟邪,可以免災),二雙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長大成人)。”有了藍、紅、紫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孩子必會安然無恙。

  • 上一篇:隕石的使用
  • 下一篇:馬王街道旅遊景點介紹 馬王街道有哪些村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