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題跋的文言文

題跋的文言文

1. 跋在古文中的幾種解釋,請各舉例說明壹下

(形聲。從足,犮(bó)聲。本義:草中行走,越山過嶺)

同本義〖climbover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傳·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則憮。——《詩·鄘風·載馳》

又如:跋援(猶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轉〖turnround〗

跋馬望君非壹度,冷猿秋雁不勝悲—嚴武《巴嶺答杜二見憶》

又如:跋馬(勒緊馬繩,使馬回轉)

踏,踩〖stamp〗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腳跟)

見“跋扈”

火炬,火把〖torch〗。如:跋燭(快要點完的蠟燭)

通“茇”。〖草燭的〗根部。泛指東西的底下部〖root;base〗

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禮記·曲禮上》

燭盡見跋。——《聊齋誌異·邵女》

文體的壹種。附在正文之後。即後序〖postscript〗

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夢溪筆談》

又如:跋尾(題寫文字於書卷之後)

跋扈

báhù

〖domineering;bossy〗專橫暴戾

此跋扈將軍也。——《後漢書·梁冀傳》

龍鐘閣部啼梅嶺,跋扈將軍噪武昌。——孔尚任《桃花扇》

專橫跋扈

跋前疐後,跋前躓後

báqián-zhìhòu,báqián-zhìhòu

〖nonplus;becaughtinadilemma;encounterobstaclesaheadandbehind〗跋:踏,踩;疐:跌倒,也作“躓”。比喻進退兩難的處境

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唐·韓愈《進學解》

跋山涉川,跋涉山川,跋山涉水

báshān-shèchuān,báshè-shānchuān,báshān-shèshuǐ

〖scalemountainsandfordstreams;makeadifficultjourney〗跋:翻山;涉;蹚著水走。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遠行艱辛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

跋涉

báshè

〖trudge;trek〗同“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艱苦

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長途跋涉

2. 有關書法的文言文

原文: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

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譯文: 唐代歐陽詢,有壹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壹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

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 學書為樂 蘇子美嘗言:明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壹樂。

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體不工,不能到古人佳處,若以為樂,則自是有餘。

學書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來,或厭而不為,或好之未厭,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厭者,書也。至於學字,為於不倦時,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賢留意於此,不為無意也。 學書作故事 學書勿浪書,事有可記者,他時便為故事。

學真草書 自此已後,只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名。

然虛名已得,而真氣耗矣,萬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為勞也;有以樂其心,不知物之為累也。

然則自古無不累心之物,而有為物所樂之心。 學書工拙 每書字,嘗自嫌其不佳,而見者或稱其可取。

嘗有初不自喜,隔數日視之,頗若有可愛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較其工拙,而區區於此,遂成壹役之勞,豈非人心蔽於好勝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於靜坐中,自是壹樂事。

然患少暇,豈其於樂處常不足邪? 用筆之法 蘇子美常言用筆之法,此乃柳公權之法也。亦嘗較之斜正之間,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虛腕,則羲、獻之書可以意得也。因知萬事有法。

揚子雲:“斷木為棋,刓革為鞠,亦皆有法。”豈正得此也。

蘇子美論書 蘇子美喜論用筆,而書字不迨其所論,豈其力不副其心邪?然“萬事以心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獨以為不然。此所謂非知之難,而行之難者也。

古之人不虛勞其心力,故其學精而無不至。蓋其幼也,未有所為時,專其力於學書。

及其漸長,則其所學漸近於用。今人不然,多學書於晚年,所以與古不同也。

蘇子美蔡君謨書 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

往年予嘗戲謂:“君謨學書如口,用盡氣力,不離故處。”君謨頗笑以為能取譬。

今思此語已二十餘年,竟如何哉? 李邕書 余始得李邕書,不甚好之,然疑邕以書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為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篤。

譬猶結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余雖因邕書得筆法,然為字絕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見邕書,追求鐘、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然邕書未必獨然。

凡學書者得其壹,可以通其餘。余偶從邕書而得之耳。

《筆說》 學書靜中至樂說 有暇即學書,非以求藝之精,直勝勞心於他事爾。以此知不寓心於物者,直所謂至人也。

寓於有益者,君子也;寓於伐性汨情而為害者,愚惑之人也。學書不能不勞,獨不害情性耳。

要得靜中之樂,惟此耳。 夏日學書論 夏日之長,飽食難過,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銷晝暑者,惟據案作字,殊不為勞。當其揮翰若飛,手不能止,雖驚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顧也。

古人流愛,信有之矣。字未至於工,尚已如此,使其樂之不厭,未有不至於工者。

使其遂至於工,可以樂而不厭,不必取悅當時之人,垂名於後世,要於自適而已。 《雜題跋.跋李翰林昌武書》 昌武筆畫遒峻,蓋欲自成壹家,宜***見稱於當時也。

風雅寂寞久矣,向時蘇、梅二子以天下兩窮人主張斯道,壹時士人傾想其風采,奔走不暇,自其淪亡遂無復繼者,豈孟子所謂“折枝之易”第不為耶?覽李翰林詩筆,見故時朝廷儒學侍從之臣,未嘗不以篇章翰墨為樂也。 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字為難。

羲、獻以來,遺跡見於今者多矣,小楷惟《樂毅論》壹篇而已。今世俗所傳,出故高紳學士家最為真本,而斷裂之餘僅存者百餘字爾,此外吾家率更所書《溫彥博墓銘》亦為絕筆。

率更書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見前人於小楷難工,而傳於世者少而難得也。

君謨小字新出而傳者二:《集古錄目序》橫逸飄發,而《茶錄》勁實端嚴。為體雖殊而各極其妙,蓋學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書者,以接君謨之論久,故亦粗識其壹二焉。治平甲辰。

3. 求《韓熙載夜宴圖》乾隆題跋全文

乾隆皇帝題跋:“後主伺其家宴命閎中輩丹青以進,豈非叔季之君臣專事聲色遊戲,徒貽笑於後世乎?”然而他又說:“然閏中此卷繪事特精妙.故收至秘笈甲觀中.以各鑒戒"

解:

叔季之:

叔季之世,古時少長順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在兄弟中排行最後,比喻末世將亂的時代。《左傳》雲:“政衰為叔世”,“將亡為季世”。

南唐後主家宴命人繪之,此種景象乃忘國之象,只能供後人笑話,但繪事精致巧妙,因此收藏起來,引以為戒.

(個人理解,謹供參考,見笑)

4. 核舟記 壹句原文壹句翻譯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明朝有個手藝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用壹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他)曾經送給我壹個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大概刻的是蘇東坡泛舟於赤壁之下。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八分多點兒,大約有兩個黃米粒(約二黍左右)那麽高。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八扇。

船艙旁邊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壹***八扇。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

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關上它,就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

蘇、黃***閱壹手卷。

蘇東坡、黃魯直***同看著壹軸字畫手卷。

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

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

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麽。

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

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裏。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擡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壹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舟尾橫臥壹楫。

船尾橫擺著壹支船槳。

楫左右舟子各壹人。

船槳的兩旁各有壹個撐船的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壹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在右邊的撐船的人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壹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在左邊的撐船的人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沒有的樣子。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壹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

又用篆章壹,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還刻著壹個篆書的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通計壹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壹;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總計(在)壹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壹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壹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原來是挑選了壹個長而狹的桃核制成的。

嘻,技亦靈怪矣哉!

啊!這技藝真是奇妙極了!

  • 上一篇:讓我們回味無窮的LOL英雄聯盟角色臺詞收藏(60條)
  • 下一篇:作為壹名偵探妳需要知道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