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香港隱藏著四大英資財團:各有千秋,有的贊助了李嘉誠。

香港隱藏著四大英資財團:各有千秋,有的贊助了李嘉誠。

到現在為止,香港的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早在鴉片戰爭時,香港就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在此期間,英國在香港設立了許多國內企業。並且在他們的管理下,英資企業迅速在香港占據了壹席之地。

從65438年到0997年,香港回歸後,英國撤走了大部分企業,但少數英資集團選擇留下,此後壹直在香港工業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其中,四大英資財團最為人熟知。他們不僅涉足多個領域,還控制了15家香港上市公司。

可想而知這四大財團有多有錢。但在今天的高度,這些財團背後也有壹些鮮為人知的小動作。

有的騙過華為,有的還資助過李嘉誠。這是哪四個英國資助的財團?背後有哪些故事?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了解壹下。

四大財團之壹是匯豐集團,很多人都熟悉匯豐集團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匯豐銀行。也許內地很少有人知道匯豐銀行是壹家不折不扣的英資企業。

1865年,時任香港航運董事長的英國人托馬斯·蘇·石蘭憑借其廣泛的人脈和15家外國事務所,創辦了匯豐銀行。

僅僅壹個月後,我們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當時清政府因為閉關鎖國,加上鴉片戰爭帶來的連鎖反應,外債劇增。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沒有壹家像樣的銀行能給清政府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

在蘇眼裏,這種情況是壹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商機。“匯豐銀行”的名字也是曾國藩的兒子蘇利用自己的關系題寫的。

匯豐銀行成立後的第二年,香港政府遇到了經濟危機。在關鍵時刻,是匯豐銀行提供了6.5438億港元的支持,幫助它度過了難關。

事後,港府為了報恩,將港幣發行權交給匯豐銀行,可見蘇的商業頭腦可見壹斑。

1884年期間,清政府急需資金在臺灣省修築工事,但在日本人的威脅下,幾乎所有銀行都不敢向清政府提供資金支持。

這時,匯豐銀行站了出來。這也是匯豐銀行首次與清政府“合作”。此後,匯豐銀行幫助李鴻章扳倒了左唐宗。

這也讓匯豐銀行徹底成為了清政府的“錢袋子”。從1874到1890這十年間,匯豐銀行占清政府貸款總額的70%。

在清政府的“扶持”下,匯豐銀行成為當時最大的銀行,輝煌壹時。後來在抗日戰爭期間,匯豐銀行也再次發展起來。

抗日戰爭結束後,匯豐銀行退守香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到來,匯豐銀行再次看到了發展的機遇。

在此期間,通過中國企業的支持,匯豐銀行重新發展起來。其中,在匯豐銀行掌門人沈弼的支持下,包玉剛成為了船王。

然後,沈碧還暗中促成了包玉剛和李嘉誠的合作,然後低價向李嘉誠提供貸款,這也是後來李嘉誠在港地位形成的原因。

然而,正在蓬勃發展的匯豐銀行卻遭到了美國司法部的制裁。

然而,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逃避美國司法部的懲罰,匯豐銀行向美國司法部提供了壹份可以通過所謂的“內部調查”起訴華為的材料。

怡和集團是壹家有百年歷史的老店。它曾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壹,現在也是香港最大的公司。我們熟悉的永輝超市,7-11屬於怡和集團。

不過,作為香港四大財團之壹,怡和集團顯得格外低調。

怡和成立於廣州1832。新中國成立後,公司遷至香港置地碼頭。

但是後來,碼頭被包玉剛贏得了。無奈之下,怡和開始將目標轉向香港。

然而禍不單行,香港土地最終被李嘉誠拿下。

怡和最終不得不高價從李嘉誠手中收回股份。之後,怡和集團將其資產轉移。

並繼續投資內地產業。據悉,僅2020年,怡和集團就花了365,438+0.05億的高價拿下了上海的壹塊土地。

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在上海建設壹座金融城。除了上海,怡和集團已經在北京、杭州等地發展了自己的產業。

怡和集團壹直秉承只租不售的模式,依靠租金和開發項目實現營收。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香港置業的利潤已經達到3.94億美元。

除了香港的房地產項目,怡和集團還涉足了零售百貨、建築工程、汽車制造等領域。

在零售領域,我們熟悉的有永輝超市、萬寧大藥房、美心食品等。,以及廣受歡迎的宜家超市和7-11。

此外,在汽車板塊,中盛集團是國內第二大汽車經銷商集團,早在2014年,怡和集團就向中盛集團投資56.67億港元。

此外,享譽全國的豪華酒店文華東方酒店也在怡和集團旗下。

今天,怡和集團已經經營了65,438+089多年。據財富榜顯示,2020年,怡和集團已位列世界500強301,勢頭兇猛。

太古裏和太古匯這兩個名字,我們熟悉了很久。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誤以為這是我們當地的樓盤。

其實這些散落在壹線城市的商業地標都屬於壹個品牌,那就是太古基業。

太古集團最初的創始人約翰·施懷雅在200年前就從事羊毛貿易,但隨著各國殖民者的入侵和廉價外國棉花的流入,英國的羊毛貿易受到沖擊。

在這種情況下,約翰·施懷雅的父親和祖父破產了。

成年後,他別無選擇,只能從零開始,轉行做其他行業。23歲的約翰·施懷雅在父親的幫助下開辦了壹家紡織廠,從事紡織品貿易。

約翰·施懷雅死後,地產傳給了他的兩個兒子。他的兩個孩子更有商業頭腦,並把約翰·施懷雅的產業變成了壹家國際企業。

1861年,在南美內戰的影響下,約翰·施懷雅的兒子開始著眼於中國的廣闊市場,在中國投資了藍煙囪航運公司,賺了很多錢。

後來,施懷雅兄弟用大量資產購買了上海的布魯爾洋行,從而正式成立了太古洋行。

1970年,太古集團的產業開始進入香港。在當時英國占領香港的背景下,太古集團迅速在香港站穩了腳跟。

並成為香港四大外資公司之壹。而且之後的很多年,太古集團的主要業務都分布在香港。

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太古集團自然不能錯過這樣壹個絕佳的機會,並迅速在滬、京等多個壹線城市開展了自己的業務。

即使在當時,在李嘉誠和包玉剛對四大洋行的收購中,太古也是唯壹的幸存者,這與太古集團對實業的重視密切相關。

即使是現在,在疫情的影響下,太古集團旗下的太古地產似乎也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其集團旗下位於香港的寫字樓出租率仍為96%,其他商鋪和地產的出租率也在98%以上。

而且在疫情的影響下,太古集團不僅沒有放慢腳步,還大力發展現有項目,明年還有幾個項目要竣工。

在疫情逐漸恢復的當下,黃金地段的寫字樓和購物中心需求也在逐漸回暖。據推測,在未來的日子裏,收取租金的太古集團將通過上壹層樓梯來實現。

香港四大財團的另壹個是嘉道理財團。與匯豐、太古等其他財團不同,嘉道理家族似乎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

抗日戰爭時期,嘉道理家族第二代羅蘭·嘉道理為了抵禦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不惜炸毀在香港花大價錢修建的發電廠。

正因為如此,他被日本人軟禁,直到幾十年後才被釋放。

後來,嘉道理家族在上海捐建了壹座豪宅給中國,建造時耗資6.5438億+0萬兩白銀。

此外,嘉道理家族還參與了中國的壹些慈善活動。時至今日,嘉道理家族已經延續了四代,產業延續了100多年。

在香港,幾乎70%的電力市場由嘉道理家族控制,其中電集團也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壹。

光是發電,嘉道理壹家就能賺幾百億。雖然很多人認為李嘉誠是香港的電力大王,但不知道與中電相比,李嘉誠的電力覆蓋面只是很小的壹部分。

除了電力行業,在其他行業,嘉道理也有自己的上市公司,包括廣受歡迎的半島酒店。從開始到現在,嘉道理家族壹直是香港十大豪門之壹。

這四大英資財團在中國歷史悠久,在香港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種影響雖然對香港乃至內地的經濟有壹定的帶動和刺激作用,但另壹方面也是壹把雙刃劍。

畢竟背後都是外國人在掌控,壹旦有事,就會產生壹定的壟斷效應,讓中國本土企業沒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尤其是這四大集團,在商業競爭中,有人向李嘉誠伸出了援手,也有人在背後搞華為。

這些措施無疑對中國的市場走向和國內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壹些影響。

或許在經濟實力需要快速發展的香港,這四家英資集團的出現,解決了香港的燃眉之急,提升了香港的整體實力水平。

但目前,或許香港需要的是壹個拒絕壟斷,能夠進行良性競爭的經濟市場!

1,環球時報“外媒爆料:竟然是匯豐銀行!暗中“陰”了“華為”

2.外企之王:怡和及其商業帝國

  • 上一篇:性能提升50%!雙十壹小紅書應該這麽玩,推廣種草。
  • 下一篇:魔獸世界妳喜歡哪個武器?為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