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高中語文文言文txt

高中語文文言文txt

1. 高壹語文必背課文必修1,要TXT格式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壹,火就燥也,平地若壹,水就濕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壹兮。其儀壹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壹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壹可以為法則 。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壹而告 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徒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因為。

2. 高中語文64篇必背古詩文

初中部分(40篇)

1孔子語錄&;《論語》

2魚我所欲也&;《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雜說(四)&;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嶽陽樓記&;範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17關雎&;《詩經》

18蒹葭&;《詩經》

19觀滄海&;曹操

20飲酒&;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灣

23使至塞上&;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難&;李白

26望嶽&;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32觀刈麥&;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李賀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隱

38無題&;李商隱

39相見歡&;李煜

40漁家傲&;範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飛來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44水調歌頭&;蘇軾

45遊山西村&;陸遊

46破陣子&;辛棄疾

47過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50己亥雜詩&;龔自珍

高中部分(14篇)

1.勸學(節選)&;《荀子》

2.逍遙遊(節選)&;莊子

3.師說&;韓愈

4阿房宮賦&;杜牧

5赤壁賦&;蘇軾

6氓&;《詩經》

7離騷(節選)&;屈原

8蜀道難&;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錦瑟&;李商隱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嬌搰壁懷古&;蘇軾

1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3. 求高中文言文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 考點知識鞏固 壹、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並解釋其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臣願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圖 通: , (3)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通: , (4)拜送書於庭 通: , (5)可予不 通: , “否” 不給 “捧” 雙手捧著 “按” 審察、查看 “熟” 仔細 “廷” 朝廷 . . . . . 《蘇武傳》 (6)信義安所見乎 通: , (7)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通: , (8)與旃毛並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 (11)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 “現” 表現 “叛” 背叛 “氈” 毛織的氈毯 “弆” 收藏 “無” 沒有 “沾” 沾濕 “襟” 衣襟 “訣” 辭別 “已” 已經 . . . . . . . . . 《張衡傳》 (13)員徑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陰知奸黨名姓,壹時收禽 通: ,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廉頗藺相如列傳》 (1)竊計欲亡走燕: (2)使人遺趙王書: (3)曲在於趙: (4)均之二策: “圓” 圓周 “樽” 酒器 “擒” 擒拿、捕捉 私下 送給 理虧 權衡、比較 . . . . . . . (5)臣請完璧歸趙: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禮節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懌: (11)位在廉頗之右: (12)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 把和氏璧完好無缺地送回趙國。

捧著 傲慢 招待、款待 身邊的侍從 高興、喜悅 上 誓同生死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蘇武傳》 (13)武帝嘉其義: (14)因厚賄單於: (15)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歸漢: (16)武復窮厄: (17)獨有女弟二人: 贊許 贈送禮物 暗中 陷於困境 妹妹 . . . . . . 《張衡傳》 (18)遊於三輔: (19)遂通五經: (20)公車特征拜郎中: (21)再遷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視事三年: (24)上書乞骸骨: 遊學 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書 漢代官署名 升官 豪族大戶 官員到職工作 大臣年老請求辭職 . . . . . . . . . . . . 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1)璧有瑕,請指示王 古義: 今義:指示下級或晚輩的話或文字。 (2)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古義: 今義:向前行進,思想進步。

(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古義: 今義:表示 *** 的公告。

兩個詞,指,指出;示,給人看。 兩個詞,走上前去進獻。

揚言。 . . . . . . (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古義: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員。

《蘇武傳》 (5)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 今義:副詞,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 今義:事業上的成績。

內外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親屬等。 相抵押。

栽培,提拔。 . . . . . . (7)兄弟親近 古義: 今義:親密地接近。

《張衡傳》 (8)公車特征拜郎中 古義: 今義:可以作為事物特點的征象、標誌等。 (9)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古義: 今義:漢字的壹種書體,如大篆、小篆等。

做了皇上的侍臣。 特,特地;征,征召,是兩個詞。

篆,篆文;文,花紋。 . . . . . . 4. 解釋下列多義詞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負 《蘇武傳》 (2)使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依仗 使……承擔 違背 辜負 背 數通使相窺觀: 單於使陵至海上: 派 使者 . . . . . . . (3)征 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征: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旁征博引: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公車特征拜郎中: 挾天子以征四方: 觀太學: 大王見臣列觀: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玄都觀裏桃千樹: 啟窗而觀: (4)觀 應驗 表現 出征 證明 征收 征召 征討 學習 宮殿 景象 道觀 觀察 . . . . . . . . . . . . 5.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並釋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間至趙矣: (3)卒廷見相如: (4)肉袒負荊:(5)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 (6)怒發上沖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廣成傳: 名詞作狀語,向西。

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名詞作狀語,“肉”作“袒”的狀語。 名詞作動詞,上前。

名詞作動詞,向上、豎起。 名詞作動詞,獻上。

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 . . . . . . . (9)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 (10)趙王鼓瑟: (11)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寧許以負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名詞作動詞,穿,懷裏藏著。

名詞作動詞,彈。 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於。

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承擔。

形容詞作動詞,逼迫。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羞。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後。 . . . . . . . . . (17)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18)畢禮而歸之: 《蘇武傳》 (19)單於壯其節: (20)輿營歸: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漢節牧羊: 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4. 求高中文言文《蜀道難》全文

蜀道難

作者: 李白

噫籲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躔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使人聽此雕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啊!多麽險峻,多麽高!蜀道難走,比上天還難。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麽渺茫不清。從那以後經過四萬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西邊擋著太白山,只有鳥道,高飛的鳥才可以橫渡峨嵋山頂。直到地崩山塌壯士都被壓死,然後才有了天梯與石棧相互連接。上面有即使是拉車的六龍也要繞彎的最高峰,下面有沖激高濺的波浪逆折的漩渦。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內要轉很多彎,盤繞著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著胸口空嘆息。問妳西遊什麽時侯回來?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巖難以攀登。只見鳥兒叫聲淒厲,在古樹上悲鳴,雌的和雄的在林間環繞飛翔。又聽見杜鵑在月夜裏啼叫,哀愁充滿空山。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難,讓人聽了這話紅顏衰謝。連綿的山峰離天不到壹尺,枯松靠著陡直的絕壁倒掛著。急流瀑布爭著喧囂而下,撞擊山崖使石頭翻滾發出雷鳴般聲響。就是這麽危險,妳這遠道的人,為什麽來到這裏?劍閣高峻崎嶇而突兀不平,壹個人守住關口,萬人也打不開。守關的如果不可靠,就會變成當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長蛇,磨著牙齒吸人血,殺的人數不清。錦城雖然是個安樂的地方,還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難,側過身向西望著,長長地嘆息

5. 高中文言文大全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1-5)規定背誦篇目總集

總目錄: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園春?長沙》2、《雨巷》3、《再別康橋》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第8段)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詩經?氓》*2、《離騷》(節選)

3、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壹))

4、《蘭亭集序》5、《赤壁賦》6、《遊褒禪山記》(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東南飛》(開頭到“千萬不復全”)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壹)3、《詠懷古跡》(其三)4、《登高》

*5、《琵琶行》(並序)6、《寡人之於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

*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嬌?赤壁懷古》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5、《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6、《聲聲慢?尋尋覓覓》

7、《廉頗藺相如列傳》(後5段)

*8、《長亭送別?碧雲天》*9、《望海潮?東南形勝》*10、《雨霖鈴?寒蟬淒切》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5)

1、《歸去來兮辭》(並序)2、《滕王閣序》(第2、3段)3、《陳情表》

*4、《逍遙遊》(誦讀)

蘇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壹——必修五)全錄

必修壹

(壹)勸學(荀子)

(二)師說(韓愈)

(三)赤壁賦(蘇軾)

(四)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國論(蘇洵)

(六)阿房宮賦(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記(張溥)

(九)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十)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壹)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十二)鴻門宴(司馬遷)

(十三)秋水(莊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十六)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十七)滕王閣序並詩(王勃)

(十八)秋聲賦(歐陽修)

(十九)陳情表(李密)

(二十)項脊軒誌(歸有光)

(二十壹)報任安書(司馬遷)

(二十二)漁父《楚辭》

(二十三)逍遙遊(莊子)

(二十四)蘭亭集序(王羲之)

  • 上一篇:東單北街東單北街76號
  • 下一篇:有哪些種類的鵝?鵝品種介紹和完整圖片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