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杯、瓶、碗、盤、壺、花盆、爐子、硯臺等。不僅品種多,而且造型奇特新穎。韓國人大多模仿動植物的瓷器造型。這從壺、盤、杯等韓國瓷器模仿魚、龜、龍、鴛鴦、瓜、蓮花、葫蘆的造型也可以看出來。還有很多模仿各種物質形狀的器皿的柄、把、蓋。比如壺或壇子的把手造型為菊花或龍頭,壺的把手造型為竹子或葡萄,香爐或壺的頂蓋造型為獅、鴨、鵝。
特征編輯
韓國瓷器最鮮明的特點,可以說是色彩鮮艷亮麗。韓國瓷器自古以來就以其獨特的色彩贏得了世人的贊譽。代表韓國瓷器的顏色是藍色(祖母綠)。它是壹種淡淡的柔和的青色,既閃亮又高貴,能喚起人們深深的興趣。韓國人選擇了如晴空般明亮,給人溫暖感覺的翡翠色,以及符合韓國民族品味和生活感受的固有而獨特的顏色,燒制了韓國瓷器。
朝鮮瓷器的顏色根據泥和釉的成分比例、它們之間的關系、窯爐的性能、柴火的質量和制陶者的熟練程度,變化成青綠色、青綠色、綠灰色、黃綠色等奇妙的顏色。因此,美麗的祖母綠顏色只有陶工長期的經驗和熟練高超的技藝才能獲得。所以秘色是指韓國只有少數著名的陶藝家才有固有的“秘”色。
韓國瓷器和色彩壹起,以其獨特美麗的圖案而聞名。圖案有從湖中垂下的柳枝、壹起嬉戲的野鴨、團團升起的雲朵、飛翔的白鶴、盛開的鮮花和郁郁蔥蔥的松樹,生動地反映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所有高麗瓷器的裝飾圖案都是溫暖的,表現出造型藝術的形象。裝飾圖案的美麗、纖細和精致的形狀與韓國人熟練地使用各種圖像技術有關。
流程編輯器
韓國人用螺鈿鑲嵌和金絲螺鈿鑲嵌陶瓷工藝,從而廣泛使用鑲嵌工藝。所謂鑲嵌工藝,就是在陶瓷表面按圖案挖壹個凹槽,用各種顏色的土填在凹槽裏,然後塗上釉,燒制而成。這將創建壹個模式的立體感。
編輯鑲嵌法的燒制過程
在爐內鑲嵌燒制的過程中,粘土變白,紫土變黑,朱砂變紅。這是韓國人第壹次發明它。特別是鑲嵌的青瓷,因其色澤鮮亮柔和,隱約可見翡翠釉的花紋,喚起了彩畫中不可能看到的獨特美感。韓國瓷器的美,體現的是在那個時代的貴族統治階級的強大影響下產生的,但典雅的韓國瓷器顯然具有韓國貴族的獨特風格。相比之下,朝鮮泥瓷的古樸端莊之美,與朝鮮軍人和非軍人上層社會註重實用而非奢華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直接相關。作為優秀的民族遺產,擁有韓國瓷器是韓國民族的驕傲。
高麗青瓷編輯
青瓷朱砂蓮花紋鑲嵌葫蘆形壺
青瓷朱砂蓮花紋鑲嵌葫蘆形壺
美麗精致的高麗青瓷是高麗王朝瓷器的傑作。它是在唐宋時期中國青瓷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是貴族物質文化生活的象征。有些上品可與中國宋代汝窯媲美。高溫灰釉陶器產生於統壹的新羅時代,青瓷在高麗時代迅速發展,深受越窯影響。10世紀末宋瓷大量輸入後,深受我國北方汝窯和南方龍泉窯的影響。韓國青瓷開始呈現出壹種深綠如玉的風格,以菊花紋和唐草紋為主要裝飾紋樣,其造型以典雅清秀取勝,沒有宋瓷的豪放誇張。從12世紀開始,韓國青瓷的發展達到頂峰,釉色融合了汝窯和龍泉窯的工藝特點。產品與龍泉窯、汝窯相似,有梅青、艾、粉綠、天青、月白等,最重要的成就是燒出了美麗的祖母綠色調。器皿造型輕薄靈動,與牡丹、荷花、唐草、竹節、水鳥等雕花圖案和紋飾巧妙結合,更加和諧完美。仿生瓷是韓國瓷器的魅力所在。人物、鴛鴦、獅子、鴨子、獨角獸、摩羯、龍、鳳、魚、龜等動物形象的註水、硯滴、香燭、筆筒,以及南瓜、石榴、竹節、蓮花、葫蘆等植物形象的各種器皿,栩栩如生,雕刻精美,體現了朝鮮人民崇尚自然的藝術傳統。
朝鮮青瓷的生產由朝廷官員“窯誌”直接管理。特別是全羅南道金康縣大口面沙塘裏和全羅北道福安縣保安面柳川裏的窯最為著名。其青瓷產品只面向上流貴族,器皿要華麗,不求質求量,不計成本。青瓷堆花(化妝堆花)、通雕(鏤空雕)、象嵌(鑲嵌)、朱砂(高溫銅紅釉)、象嵌金(嵌描金)、鐵畫(棕色)應用廣泛,或單獨使用,或多種使用。仁宗長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八仙桌,與宋代青瓷的典雅寧靜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青瓷雕花七寶香爐、青瓷雕花唐草紋盒、青瓷鑲嵌龜甲紋蓋、青瓷雕花雙龍筆插、青瓷龜形水坑註、青瓷堆花蓮唐草紋水註,華麗精致,已超越宋瓷,足以與金銀工藝媲美。
青瓷柳條水鳥鑲嵌水瓶
青瓷柳條水鳥鑲嵌水瓶
韓國青瓷的特征編輯
第壹,顏色漂亮,鮮艷,淡雅,柔和。特別是翡翠青瓷的顏色,既不是全綠,也不是全綠,是綠松石系的顏色,有光澤,優雅,精致,奇妙。朝鮮詩人李奎報在詩中贊美朝鮮青瓷:“影清如藍寶石,玲瓏如水晶”,“密玉如嫩膚,觸手如撫玉膚”。
其次,裝飾圖案高雅有趣。
花紋種類繁多,色調和配色方法獨特,花紋結構密集細長。圖案包括人物、動物、植物、自然風景、符號、人物等。引人註目的是,人們在生活的自然中選擇主題,動植物圖案也反映了韓國人的願望和向往。
第三,裝飾手法獨特。
鶴、鴛鴦等各種鳥、植物圖案,運動感十足,讓人興趣盎然。
第四,造型多樣美觀。
韓國青瓷品種繁多,有燈、碗、瓶、大碗、盤、罐、壇、花盆、花瓶等。同壹個品種有不同的形狀。以菜品為例,有大、小、高、矮、圓、8角、10角等等。尤其是“雲鶴紋青瓷瓶”和“童子紋葡萄藤紋青瓷壺”,刻畫得惟妙惟肖,名揚天下。[1]
韓國鑲嵌青瓷鑒定編輯
高麗鑲嵌青瓷是朝鮮瓷器的壹大特色。在成型的坯體上,在胎上壓上裝飾模具,或用木、竹、鐵等工具刻出約2毫米深的凹槽,根據花紋的需要填入白色或黑色的化妝土,然後修補胎,施上青釉,入窯燒制,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陶瓷品種。高麗鑲嵌青瓷的制作年代主要是12世紀下半葉至13世紀上半葉。
最早的鑲嵌青瓷可能起源於金、銀、銅、漆器、木材與珍珠母的鑲嵌工藝。作者認為朝鮮青瓷的鑲嵌工藝可能起源於中國山西渾源窯。這是因為,從渾源窯遺址出土的鑲嵌青瓷殘片來看,鑲嵌工藝與朝鮮壹致。這些碎片所在的地層屬於金代地層,但從其圖案風格來看,具有明顯的遼代特征。所以屬於金代早期器物,早於朝鮮鑲嵌青瓷出現的時間。此外,從朝鮮與遼金關系的歷史來看,兩國關系密切,交流頻繁,朝鮮鑲嵌青瓷的主題紋飾如鶴紋、水鳥紋等明顯受到遼朝的影響。
面對韓國鑲嵌青瓷真偽良莠不齊,如何鑒別?從考古和傳世資料來看,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鑒別。
系統模型化
韓國鑲嵌青瓷大致可以分為食器、酒器、文具、器皿、常見的瓶、壺、鍋、碗、杯、盒、枕等。總的來說,它的造型渾厚,線條柔和流暢。以梅瓶為例,它擅長彎曲,小碟狀的瓶口很有特色,而大多數仿制品缺乏應有的彎曲美,其造型或多或少有些生硬,尤其是在器物的口沿和足的處理上,仿制品遠不如真品自然流暢。嘴唇與墻壁連接處線條僵硬,大部分有明顯的角度:圈腳比原來略高,腳壁比原來薄。
胎釉
正品胎土呈灰色或灰黃色,少數細胎堅硬,聲音渾厚凝重。輪胎大多不是很硬,其年代應該早於高麗後期胎體較硬的細胎,重量適中,而重量較松的輪胎大多略輕。有些現代仿制品由於胎土淘洗過細,溫度過高,整個胎體瓷化程度高,胎土明顯放射出白瓷或青灰色,這是瓷化程度高造成的。另壹部分仿的,胎質太松,雖然外形粗笨,但是胎體重量太輕,顯得失衡。
韓國鑲嵌青瓷的少數精品釉色為綠色,大部分為淡天青,部分粗制品後期較差。有些粗制品也是直接在沙床上燒制,背面釉色好,火面釉色差或很差。但無論是精品還是粗制品,釉色都是厚重、光滑自然、柔和悅目,壹些大型器皿也會出現釉色不均、積釉等現象,如安徽博物館鑲嵌的青瓷。但出土品多受地下水土侵蝕,已滲入器物的胎釉仿制品大多較薄,玻璃質感強,生氣強。從釉色上看,國內仿品大多是青中帶黃:韓國仿品是青中帶藍,顏色比真的更重要。有些仿制品為了去除浮光,用強酸咬蝕,但釉面完全失去了光滑的效果,看起來暗淡無光,萎靡不振。為了達到仿出土器的效果,有的仿得平淡澀澀。采用短期埋在土裏或糞坑裏的方法,使土滲得淺,就會被沖走。在開口處,泥土只淺滲出,形成壹條黃線,但無法滲入肌肉。
韓國鑲嵌青瓷的釉料大多覆有不規則的片,片多呈堆狀分布。早期韓國鑲嵌青瓷的釉料碎片相對較少,12世紀後碎片越來越密。由於嵌在胎中的白色或黑色化妝土收縮率大於胎體,燒制後鑲嵌部分往往低於其他部分,沿鑲嵌紋理形成的片與其他片不壹樣。在鑲嵌裝飾花紋的開口處對著光線看,往往會有壹種雲母般的光澤,這是韓國鑲嵌青瓷的獨特之處。而仿品釉面很少開,嵌粉比真品薄,鑲嵌處開口少。即使有開口,開口處也沒有雲母般的光澤。這是鑒別韓國鑲嵌青瓷真偽的重要手段之壹。
裝飾圖案
韓國鑲嵌青瓷早期裝飾紋樣稀疏,花紋細密,主題突出:後期趨於密集,後期趨於松散。總的來說,它的裝飾布局講究對稱與平衡,所以看起來壹些圖案化的裝飾題材主要有鶴紋水鳥紋、補柳紋牡丹紋、龍紋葡萄紋荔枝紋嬰戲紋等。、以及輔助裝飾紋樣包括朝鮮最具代表性的遼宋畫鶴紋法鑲嵌青瓷紋樣,如唐草紋、回文紋等。在瓷器上的效果就像畫筆壹樣自然自由。工匠們用白色表現鶴的身體,用黑色表現鶴的嘴、眼睛、尾羽和腿,更加逼真。鶴紋多為展翅穿雲,有的展翅,有的回望,有的俯沖而下,有的引頸成環,布局簡潔貼切,尤其是鶴紋的頸部極為柔和動感,仿。
鑲嵌圖案中嵌的白粉大部分是白中帶黃,現代仿品中有少數嵌的白粉是因為青釉的影響,很可能是原料和工藝的原因。膏白色真品的黑鑲料大多含有鈦鐵礦應時和鈣長石針狀物的微細亞微米磁鐵礦立方晶體,要用熔融乙炔或其他方法提煉後才能鑲嵌在胎土中,所以燒制的現代仿顏色深而亮,由於原料和工藝的差異,黑色遠不如現代仿。
還有壹些粗糙的仿制品,其白底黑紋根本沒有嵌在胎體中,而是用白底黑色塗在瓷胎上,更容易看出來。
燒制過程
龍窯鑲嵌的韓國青瓷燒制。根據歷史記載和韓國窯址發掘報告,韓國青瓷窯是從中國浙江傳入的。龍窯的壹些精品是用中國的M型匣缽制成的。在燒制過程中,使用白色二氧化矽種子作為支釘,支釘相對較大。燒制後,大多數人的腳上仍有白色二氧化矽的痕跡。這是高麗青瓷的壹大燒制特色。此外,大多數器皿都是直接在沙床上燒制的。燒制後,器腳上和部分器物底部有砂痕。沙粒很粗,沙子是白色的。細矽砂圈足滿釉。壹些年代相對較晚的大件物品或粗制品的鞋底大多露在外面,燧石紅明顯,而大部分仿制品釉色飽滿,但大多沒有或無明顯燒痕。也明顯比正品小。作者曾經看到壹個仿制品的本質,也用纏足來燒,也用石頭當支釘。單從燒制技術來看,和真品很像,但不知道是模仿者的疏忽還是原料不足。燒出來的石頭不是白矽石籽,仿制品全是沙子。與正品相比,仿品的沙粒更細,少量仿品更規則。它們不是在沙床上直接燒制產生的,而是被故意使用的。
總之,現代仿高麗鑲嵌青瓷在原料用途、工藝、制作等諸多方面都擺脫不了當代的局限,總是或多或少地反映出現代陶瓷的壹些特點。同時,在仿制過程中,大部分仿制者都沒有見過實物,只是按照目錄進行仿制,往往會顧此失彼,無法協調統壹實物的各個方面。所以在鑒定過程中,要從其基本特征和典型特征出發,綜合分析其各種特征,註意其細節。
鑲嵌朝鮮青瓷的器物很少,主要收藏在遼寧、北京、江蘇、浙江以及國內外壹些大的博物館或考古研究所。只有少數分散在民間。前幾年有少量朝鮮鑲嵌青瓷從朝鮮流向中國,但這兩年已經很難鑒別出真正的朝鮮鑲嵌青瓷了。就像鑒定其他瓷器壹樣,要從各個方面來看待壹個物件,要以大局為重,從小手入手,切忌浮躁,不做賣家。
瓷器歷史編輯
青瓷鑲嵌工藝的研究、創新和發展是朝鮮民族對世界陶瓷藝術的最大貢獻,中國雖然早在唐代就發明和燒制了黑釉雕花和彩瓷,但並沒有發展起來。正是韓國陶工學會並使用了這種技法,這種技法被廣泛應用於青瓷(也用於白瓷和黑瓷),並發展為多色。12世紀中葉以後,鑲嵌成為青瓷裝飾的主流,人物圖案稍少。梨花女子大學博物館中的12世紀鑲嵌青瓷人物圖案的梅花瓶就是壹個代表。他還創作了金彩朱砂鑲嵌青瓷,將鑲嵌青瓷藝術推向了極致。14世紀,朝鮮青瓷衰落,被李朝後期的粉紅色青瓷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