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資源
樟木頭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東莞市唯壹的客家鎮,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旅遊特色鎮”。鎮委鎮政府加大旅遊宣傳推廣力度,全力打造旅遊強鎮,力爭到2010年,年接待旅客300萬人次以上。樟木頭鎮有壹批優秀旅遊景點包括觀音山森林公園、寶山森林公園、全國最大的古代家具博物館——冠和博物館、樟木頭鎮將軍館、濱河公園等。[10]
觀音山森林公園
觀音山森林公園位於樟木頭鎮石新社區內,距鎮中心區1.5公裏,總面積18平方公裏,是集生態觀光、宗教文化旅遊為壹體的自然風景區。 觀音山原名觀音肚山,是樟木頭境內東南屏嶂諸山之壹,與雙面髻山(主峰海拔791.3米)、大細鍋、筆架山、仙宮嶺、飛鼠山、尖峰等群山互繞,海拔為450~750米,自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 觀音山
[11]觀音山森林覆蓋率達99%,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1100個,年平均氣溫22.1℃,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無霜期332天。植被完整,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動植物資源豐富。據專家考證,常見植物種類有73類,199種,屬國家保護的植物有22種,其中粘木、白桂木、蘇鐵厥、土蠶霜、金茶花和野生龍眼為受保護的瀕危植物。動物有獸類野豬、黃猄、蟒蛇、穿山甲等;飛鳥類有鷓鴣、了哥、畫眉、麻雀、山雞等,甲殼類動物以繁殖在山溪水澗中的坑螺、山蝦公為多;昆蟲類的動物更是難於勝數。 2004年夏,園區勘察人員在耀佛嶺地域海拔400~560米處,發現多處前人石壘,引發不少專家,遊人前往獵奇。 遊人自樟木頭中心區客運站搭乘園區大巴,只需15分鐘車程,就可抵達公園的“佛光路”。它是壹條盤山公路,盤旋曲折,個別路段山陡彎急(最大坡度35度),蜿蜒6公裏,直達488米的觀音山頂。此路始建於1993年,以後不斷完善,(降坡、設防護欄等),安全系數較高。該路是唯壹以車代步的公路。 園區另壹條供遊人徒步攀登的步行路叫“佛緣路”。遊客需爬越3999級石階(1650米)方可到達目的地。此路林深葉茂,曲徑回廊,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最高。 觀音山園區內峰巒疊嶂,十多個主峰簇擁環繞、互競姿色,常年雲霧繚繞,景色變幻莫測。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為觀音山添設了無數自然景觀,較為壯觀的是落差380米、逶迤跌巖36級的仙泉瀑布和3999級曲徑的“佛緣路”、林海松濤的“森林浴”。 2000年後,公園進入構築的中期階段,先後投入2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有玄武巖觀音菩薩雕像、觀音寺大雄寶殿、國際會展中心、古樹博物館和不斷完善20余個大小景點、添設交通工具等,使旅遊觀光、宗教信仰、文化娛樂、科技教育等公園多項功能日趨完善。 公園2001年投入運作以來,借助“樟木頭——小香港”的知名度和優越的地理、交通優勢,積極協同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開展多層次、多內容的活動,借以提升公園形象和知名度。 2005年12月15~17日。園區主辦了第二屆健康文化節,其中“十萬人齊頌祖國”圖片匯報展覽在北京政協會議中心陽光廳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為該展廳開幕剪彩,95歲高齡政協委員(老紅軍女戰士)王定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葉妙蘭等參與了該活動,深獲好評。 園區備有多部接送中巴13部觀光遊覽車,東莞市區有旅遊專線巴士直達觀音山。[11]
寶山森林公園
寶山森林公園位於東莞市樟木頭鎮西南部,總面積1424公頃, 寶山森林公園
[12]東莞老八景“寶山石翁出芙蓉”就源於此。園內林木繁茂、湖水澄碧、百鳥鳴唱、野趣濃郁、以幽、靜、秀、野為特色,***分為四大區域: 壹、 寶山登山遊覽區,內設瀟夫影視城遊樂區、菊湖頂森林遊覽區、金礦坑特色園科教區、寶山登山攬勝區、斯羅坑溪溝探幽區; 二、 芙蓉寺宗教文化遊覽區,內設漁翁曬網特色文化區、芙蓉寺文化區; 三、 天湖森林靜養區,內設天湖保健靜養區,天湖山莊休閑區、雞古石頂健身遊覽區; 四、 金交椅公園管理服務區,內設公園管理區、職工生活區、飲食服務區。[12]
濱河公園
濱河公園位於樟木頭東城區,占地面積達40萬平方米,為鎮政府斥資4000多萬元建造,於2001年2月開放,是樟木頭鎮公益性公園。 濱河公園緊依石馬河畔,自然態勢是河湧交錯,濕地寬闊而潤澤,植物叢生,常年披綠。公園的構築格局是平地堆山,遇水架橋,因地設景,碧水藍天。公園全境由中心島、南端、北端、文化廣場四塊地域組成。園區計有泥橋、木橋、石砌橋8座,河邊棧道長2公裏。人造山丘蜿蜒起伏,各色亭、臺樓、閣、假山、噴泉、水榭、釣魚臺,錯落有致。此外,整個園區布滿了熱帶林木不下百種的花卉苗圃,曲徑通幽,造型工藝應有盡有。市民免費入園觀賞。老少鹹宜。[13]
冠和博物館
冠和博物館由冠和集團總裁蘇永友先生投資創辦,於2001年9月建成開放,位於素有“小香港”之稱的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中心廣場三樓,是以收藏、展示、研究為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文物陳列面積逾5000平方米,總投資數億元人民幣,擁有上萬件各類文物,由十二個綜合展廳和壹個美術廳組成。並於2004年建成惠州市冠和博物館,榮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稱號。 冠和博物館
[14]館內總體布局按“園中館、館中園”的構思設計,展館布局獨特,色調新穎,以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連廊組合和琉璃磚瓦,再現古典風格。陳列文物類別除明清家具以外,還有磚雕石雕、木雕根雕、兵器樂器、書畫陶瓷、西洋古玩和文革時期紀念品等等。 館內設備完善,環境幽雅,服務熱誠。冠和博物館先後被評為“東莞市旅遊協會會員單位”、“樟木頭中小學教育基地”、“全省先進民間組織”、“東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東莞市文化藝術收藏展示基地”;並獲得“樟木頭文化貢獻獎”。[14]
將軍館
將軍館分為前言、將軍簡介、雙擁***建、將軍題詞、著作和後記五大部分。 將軍館
[15]將軍簡介部分主要展示曾在樟木頭鎮軍營駐防過,後來成長為部隊副軍級以上各位首長工作戰鬥經歷的簡單介紹,他們中有上將5名、中將3名、少將21名、未授將軍銜的副軍級以上的有16名(其中7位逝世),***45名。第二部分為“雙擁***建”,主要展示樟木頭鎮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秀事跡、人物和感人畫面以及該鎮領導拜訪將軍時的圖片資料。 據了解,2010年5月,樟木頭鎮正式啟動“將軍館”籌建工作,橫跨九省征求老將軍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征集館藏物件,包括各位將軍的榮譽、資料、物件等。截至2010年9月,樟木頭鎮先後拜訪了38位將軍。[15]
客家麒麟
樟木頭鎮是東莞市唯壹的純客家古鎮,傳承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麒麟藝術,麒麟藝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獨樹壹幟,深深紮根於客家的文化土壤中,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麒麟是民間傳說中的神獸,是太平、吉祥的象征,也是客家人的圖騰。2500年前我國就出現了麒麟形象,初唐時期已興起麒麟舞。麒麟藝術是客家文化的代表,長期以來,客家人每逢喜慶節日都要舞麒麟,無需設置燈光、音響等場景,表演時間通常為30-45分鐘。隨著打擊樂器奏出輕、重、緩、急的各種節奏,或單或雙的麒麟搖頭擺尾,跳躍挪閃,忽而狂歡嬉耍、忽而淩空翻騰,用舐腳、滾動、翻騰、采青等動作表現喜怒哀樂。 麒麟舞大賽
[16]麒麟舞跟隨著客家先祖,從中原輾轉來到南國,並紮根於樟木頭。 據史料記載,樟木頭客家麒麟舞,已有450多年的歷史。樟木頭鎮非常註重傳承和發揚麒麟藝術的工作,使麒麟舞從原先的草坪表演走上了舞臺,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樟木頭鎮先後撥出500多萬元對麒麟舞進行精心培育,全鎮有麒麟舞隊19支,麒麟武術協會總人數超過壹千人,先後組隊參加各種重大活動1000多場,曾獲得全國首屆麒麟舞大賽金獎,並出訪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受到各國人民的熱情歡迎。2007年,樟木頭麒麟舞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8月,樟木頭鎮麒麟隊受文化部邀請參加奧運會廣場文化活動表演。2008年11月,樟木頭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0年7月底,樟木頭鎮麒麟代表隊將參加上海世博會“廣東周”文藝展演活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