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兩千年前的古代有廁所嗎?古人是用來上廁所的嗎?

兩千年前的古代有廁所嗎?古人是用來上廁所的嗎?

在當今的生活中,馬桶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衛生設施,舒適方便,還有壹種智能馬桶,可以電動水洗烘幹。那麽古人是怎麽上廁所的呢?

如果妳有農村生活的經驗,那麽這個問題很簡單,旱廁。古代的廁所形制很難考證。如果按照現有文獻推測,他們的生活區很可能沒有單獨的廁所。需要方便的時候,找塊空地或者挖個洞就行了。所以最傳統最常見的馬桶就是壹個帶蓋板的坑,蓋板上有壹個長方形的孔,方便人蹲在上面。這種形式從古至今壹直保留著。

到了戰國末期,人們發現豬糞和人糞可以在豬圈裏混合發酵,形成效果良好的農家肥。所以,為了方便打掃衛生和施肥,人們把廁所和豬圈放在壹起,稱為“更”。先秦時期的坎壹詞壹般指豬圈,後來開始指豬圈、廁所。在漢代,事情死了就像事情發生了壹樣,事情是要被對待的,也就是死了的人要像活著的人壹樣被對待。所以很多和生命有關的東西都會被埋在他們的墓裏。其中,有壹個廁所的模型。

這種廁所建在豬圈旁邊。建的時候廁所都是高高豎起,有梯子坡道供人上下,這樣糞便就可以掉到下面的豬圈裏給豬吃了。這樣可以減少汙染源,清洗更方便,有助於資源再利用。此外,還出現了男女分廁的情況。

但是,那時候的人“蹲”,這種蹲法和現在不太壹樣。Xi安博物館裏有壹個“綠釉陶豬圈”。如果妳仔細看,妳會發現窗戶下面有兩個細槽,與窗戶平行。換句話說,現在的人蹲在坑的兩邊;那時候人蹲在槽的前側,還能抓住窗戶穩定重心,努力工作。有人認為這種習慣可能與當時人們的衣著有關,寬大的袍袖可能不適合蹲著跨過去?

對了,說起這種帶坑的廁所,就不能不提到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沒尊嚴的君主——晉景公。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第26代君主,距今已有2600年。晉景公晚年得了重病,做噩夢,就找了個巫師解夢。巫師特別誠懇,說:“陛下,新上市的麥子不能吃。”

這句話的意思是,很明顯晉景公不會活著收割麥子了。轉眼間,收獲的季節到了,仆人們奉上新麥制成的大米。晉景公命人捉住巫師,打算讓他親眼看著自己吃新麥,然後殺了他以解恩怨。

然而,就在晉景公準備吃飯的時候,他突然覺得肚子有點脹,決定先去廁所。這是壹個可怕的事件。壹個國家的國王掉進糞坑淹死了,這是中國乃至世界廁所史上的壹大亮點。最終,金還是沒能吃到新麥。他去的廁所很可能有壹個大洞,壹個深坑,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事情。

中國古代什麽時候出現舒適方便的廁所?事實上,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晚期,就出現了形狀非常相似的坐便器。

2006年,在浙江安吉縣五福村的壹座楚墓中,出土了壹件保存完好的漆馬桶蓋。它由坐板、腳和腳座三部分組成,通過榫頭和榫眼連接。所謂馬桶架,就是可以放在馬桶上的架子。雖然不如現在的馬桶多功能,但可以讓人如廁時感覺更舒服,不用蹲到腿。這個馬桶座圈框架的形狀是前窄後寬,有點像馬蹄鐵。座板內側特別做了向下的凹弧,舒適度應該很好。

在漢代,最早的抽水馬桶出現在貴族的生活中。在河南省商丘市的邙山,有壹座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石墓,它就是梁孝王皇後的墓。

誰是梁孝王?他叫劉武,是漢文帝的次子,漢景帝的同母同弟。在妻子李的墓中,有客廳、臥室、冰室、馬廄、糧倉、廁所等,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壹整套石廁所。

在這個石頭馬桶下面,鑿了壹個石坑作為糞坑,後墻上鑿了壹個沖水管道。馬桶的坐墊是兩塊垂直放置的石板,頂部呈弧形。坐墊後面還有可以倚靠的石板,前低後高的踏板。人坐下時可以靠在靠背上,腳自然落在踏板上。它們的腳趾低,鞋跟高,非常人性化,還刻有精美的花紋,美觀防滑。此外,馬桶壹側還有寬大的扶手,可以防止妳起身時摔倒,非常貼心。

因此,2000多年前,中國的古人就開始使用更舒適的廁所。當然這些都是貴族用的。哎,古人上完廁所用什麽擦?

今天,有衛生紙和濕衛生紙。西漢初期,中國也出現了紙。但此時的造紙方法效率低下,質地細膩的紙張稀缺且價格昂貴,作為衛生紙毫無價值,而那些廉價的紙張質地粗糙,結構松散,難以體驗。古人用的是什麽?我們推測,這種生活最基本的壹面,對於底層的人來說,可能千古不變。所以窮人很可能用樹葉、疙瘩之類的東西。條件稍微好壹點的人有專門的衛生紙嗎?

1979年,甘肅敦煌馬圈灣遺址出土了壹些西漢木簡,裏面居然存放著類似糞便的東西。看起來,垃圾條應該被用作衛生紙——也許稱它們為廁所紙更合適。這是古人的衛生紙。南唐皇後李煜曾為僧人削廁以示虔誠,用自己的臉測試光滑度,可以說是非常辛苦。敦煌馬圈灣後關遺址、玄圈遺址、韓居嚴家渠遺址出土的大量漢簡,蘊含著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但絕大部分是從坑裏挖出來的。想想這味道...考古學家真的很難。或許,當時的人們也有廢物利用的想法?

那麽古人是什麽時候開始用紙的呢?目前大概是唐朝的時候。阿拉伯人寫的《中國印度見聞錄》中記載“中國人(唐人)不講究衛生,所以便後不用洗,而用中國制造的紙。”但盡管有這種情況,當時紙還沒有普及,紙完全取代抽水馬桶還需要很長時間,大概是在元明以後。這可能與兩個原因有關。壹是古人有“敬惜漢紙”的習俗,二是當時的紙價還比較貴。

當然,以上所有情況對於皇室來說都是例外。他們對什麽都很講究,衛生紙也可以是絲綢的。據文獻記載,明朝孝宗時,皇帝用絲綢,用完就扔掉。壹個宮監把它們收集起來洗幹凈,堆積成壹個窗簾壹樣的東西。明孝宗壹看,不知道是什麽。被告知用完之後,他覺得太浪費了,就下令以後不要用蠶絲代替衛生紙。

《宮女談錄》中也提到,慈禧太後使用的衛生紙要經過各種加工。首先,宮女要剪壹大張白色棉紙。考慮到不帶毛的紙太滑,帶毛的紙太澀,需要在紙上噴水至潮濕萎蔫,再鋪上濕布,用熱熨鬥燙兩遍,才算完整,折疊待用。

解決了以上問題,上廁所難免又多了壹個麻煩,就是氣味難聞。古人是怎麽去異味的?

第壹種方法是從自己開始,用幹棗之類的東西堵住鼻子,只要聞不到就行。關於這壹點,歷史上還有壹個著名的典故。西晉時,瑯琊王家的壹位重要人物王敦娶了晉朝皇帝司馬燕的女兒為妻。《世說新語》記載,王敦剛迎娶公主時,有壹次上廁所,看到廁所的顏料盒裏有壹些幹棗,是用來塞鼻孔的。但王敦是個小醜。他以為在廁所還能吃水果,就把這些幹棗壹口氣全吃了,鬧了個大笑話。

第二種方法,從外部,想辦法消除氣味。最簡單的就是通風和照明香料。另外,還有壹種方法,就是在廁所裏放點東西,比如香灰。這種方法應該很受養貓的朋友歡迎,因為它和貓砂盆裏的貓砂差不多。對於清潔,可能更有講究,比如“元四家”畫派之壹的倪瓚。在他的廁所裏,不是香灰,而是白鵝毛。“妳下去,鵝毛蓋著,就聞不到汙濁的空氣了。”

袁妮贊(1301 ~ 1374)

在了解了所有這些關於古人上廁所的方面之後,我不禁感嘆現代生活是如此的方便。假設有壹天“穿越”能實現,上廁所大概會是壹件光禿禿的事情。

  • 上一篇:被拍賣的圓明園裏的文物
  • 下一篇:奮鬥勵誌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