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黃君壁簡介及詳細資料

黃君壁簡介及詳細資料

個人簡介

黃君壁 1898年生,廣東南海人。

原名韞之,又名允渲,以字行,號君翁。

自幼喜好丹青,初師從李瑤屏,繼入楚庭美術院習西畫。

嘗大量臨寫前代名家作品,博采眾長,筆墨功力深厚,尤能得石溪、石濤及夏圭之精髓。

又重寫生,遍遊海內外山水勝跡。

曾在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後長期任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

其山水畫結構謹嚴,點畫森然,自成機杼,善取山川雲水之生意。

晚年搜妙創真,所作大瀑布洶湧奔騰,如頃銀河,氣勢撼人。

間作人物、花鳥、蟲魚、走獸,亦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又精於鑒賞。

有《黃君壁作品集》等行世。

黃君壁擅山水,師承漸江、夏圭,有極深的傳統功底。曾設白雲堂授徒,被尊為"多士師表"。作品長於飛瀑、流泉、風帆、霜林。筆墨氤氳,蒼勁有力,氣勢雄壯。亦能作工筆仕女和花鳥。張大千非常推重黃君璧,曾說(山水畫)"雲瀑空靈、吾仰黃君璧"。壹九七九年香港曾舉辦"中國現代畫壇三傑作品展覽"。展出了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三位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傳統中國畫大師的作品。今黃君璧的作品被海內外人士和博物館珍藏。出版有《黃君璧畫集》、《黃君璧作品選》、《黃君璧書畫集》等。

黃君壁 黃君璧生平

1898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廣州。

1914年入廣東公學,後研習中西繪畫。

1919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從師李瑤屏學國畫。

1922年入楚庭美術院研究西畫。

1923年在廣州舉辦第壹次個人畫展,並與師友合組癸亥合作畫社。

黃君璧作品集

1927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師兼教務主任。

1937年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1941年兼任國立藝術專科學院教授及國畫組主任,並被教育部聘為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美術展覽會國畫組審查委員。

1949年去臺灣,任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點查委員。

1955年獲第壹屆中華文藝獎金美術部門首獎。

1968年獲紐約聖若望大學金質獎章。

1960年巴西國家美術院授以院士銜。

1971年獲南韓慶熙大學最高榮譽大學獎章 。

1991年10月29日,著名國畫大師黃君壁因肺炎並發敗血癥在臺北醫院病逝,享年95歲。

藝術成就

黃君璧是臺灣的重量級畫家,也是近現代中國畫界長壽、多產、著名、影響廣泛的畫家。他早年確曾學過西畫,他的某些作品(如畫雲水)在構圖、用光方面也吸收了壹定的西畫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底還是傳統繪畫--從17歲開始,他就師從廣東著名畫家李瑤屏學中國畫,至26歲,他又同李瑤屏等壹起組織以發揚中國畫傳統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兩年後擴組為國畫研究會)。此後,更與會內畫家如潘致中、趙浩、盧振寰、盧子樞等前輩畫家相與切磋,潛心鉆研古代傳統。其間,他結識了著名收藏家何荔甫、何冠五、黃慕韓等,得以觀賞臨摹歷代名作。

1926年,黃君璧遊上海,得識黃賓虹、鄭午昌等海上傳統派名家,1929年與張大千訂交,也出於對傳統繪畫的***同興趣。

1947年(50歲),他將抗戰時期的作品展出於上海,美術史家俞劍華著文說:"吾友黃君璧幼耽繪事,長益精進,雖籍廣東,而毫無嶺南派習氣……所作山水從龔半千之厚重,澤以石療之古雅,和以石濤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黃鶴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於古。"文章褒揚的目的,是強調黃君璧有傳統功夫,與"折衷中西"的嶺南派不同。有意思的是,廣東籍畫家王霞宙對同壹展覽表達了另壹種觀感,他拿黃君璧與古人相比,說黃氏某些作品"使人有時下舶來品之感",還舉例說,黃氏"慣畫的雲,更滲入了風景照片的雲。"王霞宙是批評黃君璧借鑒了西畫,還不夠傳統。從這兩種不同的觀感與評價,我們可以知道黃氏在50歲前的藝術面貌:以傳統為主,也適當借鑒西畫,整體上保持著傳統風貌。50歲後,他繼續堅持了這壹路線。

黃君璧不僅用功於古人,也著力於師法造化。他先後到過羅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華山、黃山、峨眉山、雲南石林以及江南各地遊觀寫生;抗戰期間,他居住嘉陵江畔,朝夕觀覽巴蜀奇山秀水,又同張大千等悠遊於峨眉、青城、劍閣,深悟大自然之奇妙。他在《巖壑叢林》壹畫中題曰:"余曩遊峨眉山,容樹色朝雲暮靄早晚之狀不同,陰晴之態各異,變化無盡,於是心中略有所悟焉。"到臺後,他經常觀賞阿裏山的雲海,更是遊遍亞、歐、美、非、南美各種瀑布大川,名山勝景,直到87歲高齡,還遊訪美國大峽谷並當場寫生。黃君璧大量臨古而不泥古,能賦予作品以活潑生機和鮮明個性,正是不斷師法造化的結果。90歲,他在《白雲堂畫論畫法》壹書的自序中寫道:"習藝壹事,不外師人,師心,師造化。師人者以古人為師,師心者以己身為師,師造化者以自然為師也。"這是由畫家切身體會印證的道理,是格外寶貴的。

黃君璧的山水畫,尤其晚年作品,即使描繪壯麗的雲海飛瀑,也透著壹種平和寧靜之意。老畫家雖然位高名重、身居大都會,卻始終保持著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這正如他的題畫詩所描述的:"生平最愛寫雲山,潑墨雄奇自展顏。我與長松同壹格,風摧雨撼倍堅頑"。 臺灣畫壇把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溥心畬喜以行草筆法在熟紙上勾畫,被視為"京派"、"小北宗"的代表,但其性情和意趣全是文人的、詩性的,隨意揮灑,能合精致與奔逸為壹體,可謂之北體南魂。張大千以天縱之才,數十年臨仿寫生、"血戰古人"(傅申語),練就了山水畫的十八般"武藝",晚年創造出具有現代抽象性格又充滿中國氣派的潑墨潑彩,可以說是由古而今,由漸修而頓悟,瑰麗奇幻,驚世駭俗。與溥、張相比,黃君璧沈穩樸厚,始終以平實的態度、涵容古今的奮求、蒼拙的筆墨風格自立於藝術之林;晚年大量雲海飛瀑之作,在表達個人漫步尋幽、雲影自在之意的同時,也切近了現代城市客群的審美訴求,形成其融雅與俗、文人情懷與大眾趣味為壹爐的黃氏格體。黃君璧出生於廣東南海的壹個普通家庭,主要依靠個人的艱苦奮鬥獲得成就,沒有溥心畬的"舊王孫"情結和名士風度,也沒有張大千風流高逸的仙豪之氣,即使享大名的晚年,也總是保持著順時守拙、節儉樸素、和藹待人的生活態度,和嚴於理法、勤於耕耘與誨人不倦的治藝精神。古人曰"畫如其人",信然!

黃君璧兼擅詩、書、畫,畫則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鳥,是壹個全能型畫家。比較而言,其人物畫最少,所見皆為古裝,如士子、仕女、鐘馗、羅漢及鞍馬人物等,壹色的傳統畫法--包括工筆重彩、粗筆寫意、精致白描等,每種畫法均顯示出深厚功力。花鳥、動物作品相對多見,其中不乏精勾細染、色彩絢爛、直逼宋元的工筆之作,有評論者以"淵博溫潤,渾厚樸茂"相形容;更有兼工帶寫和粗筆大寫之作,拙樸凝重,堪與畫家的山水畫風相伯仲。黃君璧也擅畫獅、虎、貓、猴、雞、犬之屬,為了描繪動物的真似,有時還適當摻入明暗法。黃氏全面的繪畫能力,論者以"無所不能"相評,真是十分的確切。

由於政治環境的原因,居臺後的黃君璧再也沒能回到大陸。他晚年思鄉,懷念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場景,於是南海故鄉、江南煙雨和巴蜀景色,紛紛進入他的畫幅,圖畫不足述情,續以詩跋表之。

1974年(77歲),他歷時壹月之久創作《羅浮圖卷》,畫後題詩多首,茲錄其二:"早入飛雲訪赤松,當時年少把芙蓉。金丹未就朱顏改,羞見麻姑玉女峰","老人峰上少年遊,回首蹤塵五十秋。洞府雲深仙跡渺,抱珠橋下瀑爭流"。詩後跋"亂世遷流,故山名勝時縈客夢。入此歲來,余年七十有七矣。傳世之思不敢有,懷舊之作不可無。杜門謝客窮壹月晨夕,始畢此圖。後之覽者當知海外棲遲、故園滄桑之感也。"這懷舊之思和"海外棲遲、故園滄桑"的慨嘆,令人唏噓。

黃君璧畫集在大陸的出版發行,可以看作黃君璧藝術之魂返歸故裏,先生有知,當含笑九泉矣。

黃君壁作品欣賞

  • 上一篇:高中語文“祝福”教案
  • 下一篇:中國動畫的前景與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