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的牛不歇,落日照東室。"
故居成了城市中的壹個孤島。
這首題為《自嘲》的詩,是中國著名繪畫大師齊白石在他的《白石畫院》裏寫的。頹廢的尷尬局面。
在西城區的壹個拆遷工地和壹個新落成的小區走了壹個多小時,終於找到了no。13,壹條跨車胡同。事實上,這已經成了這條胡同的最後壹家。整個跨車胡同早就被拆了。在夕陽的余暉中,聞名中外的齊白石故居顯得更加破敗,就像壹座被新民居包圍的孤島。
齊白石在自述中說,“當年(1927)冬天,我在15號(現為13號)買了壹套房子。”從此,直到1957年去世,白石老人壹直住在這裏,晚年傳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這間簡陋的老房子裏完成的。
在此期間,為了照顧白石老人,政府曾經在東城區雨兒胡同為他蓋了壹套舒適的新房居住。不過,老人已經習慣了跨車胡同他家“天倫之樂”的日子。在給孩子們的信中,他寫道:“我想搬回我在跨車胡同的老房子。我已經習慣了幾十年的生活。子女要善待老人。”結果他在新房子裏只住了幾個月就又搬了回來。
據齊後人說,1935年,白石老人為了安全,用鐵絲把他家北屋前的走廊圍了起來。後來他作畫時,經常用“鐵屋”二字,表現了老人對這裏的深厚感情。1953年,齊白石將鐵屋命名為“白石畫屋”,並做了壹個黑古銅色篆書的匾額,掛在堂前。並寫了壹篇長長的後記,表達了他對長久保存此地的殷切希望。他說:“南嶽山腳下有壹座葉厚(唐代著名的藏書家——報人)的圖書館,將會被後人景仰。50歲後去北京在城西買房賣畫,房子被鐵欄圍著。90歲了,還是自力更生。幸運的是,全世界都知道繪畫。其宅自稱白石畫院,不留後人,留作天下人之嘆,而後可能如野後書屋之幸。”
但它是這位白石老人生前希望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在北京的任何壹張旅遊地圖上,人們都能找到“齊白石故居”的標簽。然而,當許多人懷著對大師的敬仰來到這裏時,恐怕迎接他們的是壹種深深的失望感。
墻上大面積的剝落和裂縫隨處可見,早已成為危房。不知道什麽時候門樓的壹角已經破了,大門的黑漆已經泛黃很久了。屋頂上雜草叢生,更增添了這種淒涼的感覺。
齊白石的後人說,這還是壹個詩意精致的院落。據他的長孫齊佛來說,當時北三院是整個院落的主體,兩明壹暗的結構,地上是木板。主房間是客廳和餐廳。臥室在東邊,工作室在西邊。建築很普通,陳設也很簡單。在張擺放的壹個黑漆漆畫案的南端,有壹堆凹凸不平的宣紙,北端則擺滿了文房四寶和大大小小的顏料盤。壹把帶靠背的圓竹椅,上面蓋著布墊,是給老人寫字畫畫用的。據說畫案的對面原來有壹個香燭,上面有壹個壹次可以走壹年多的玻璃鈴鐺,是老人經常向人吹噓的壹件心愛的東西。
據介紹,在白石畫院的客廳中央,有壹張普通的兩用餐桌。四邊的半圓形木板支撐起來就成了圓桌,放下來就成了方桌。北墻下放壹把藤椅,天冷時加個皮褥子,是老人畫完畫後休息的地方。老人生活簡樸,只用幾條板凳招待客人。解放後,政府給他買了壹個沙發。
據說院子裏曾經種過葡萄、淩霄和柳樹,夏天遮陰。北院有壹棵大棗樹,比房頂還高。從北院到南院,有兩扇青磚雕花的月門,非常古樸典雅。
齊白石去世後,他的後人繼續住在故居,直到今天。
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將齊白石故居確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但從未對外開放。齊白石買下跨車胡同13號時,就看中了這裏的寧靜。據他的“自述”,在10的前幾年,為了尋找壹片藝術創作的凈土,他搬了好幾次家。當時跨車胡同只有15戶。前面的胡同原來叫“鬼門關”,緊挨著太平橋,東南連著西單牌樓,還是個很僻靜的地方。解放後,這裏漸漸熱鬧起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附近著名的北京商業中心金融街的建成,這壹帶逐漸成為壹個繁華熱鬧的地方。由此,也成為壹些有商業眼光的人關註的地方。故居南側旁邊壹條新擴建的道路也打破了這裏多年來壹直保持的平靜。
其實,關於是否保留齊白石故居的爭論由來已久。1995年,齊白石之子、政協委員齊良池向政協提案,建議在北京建立齊白石紀念館。此後,嚴等政協委員也提出了類似內容的提案。在提案中,齊良池表示願意與齊家親屬商量,將齊白石故居移交給文化部或中國美術家協會,或集資修繕故居,或成立齊白石基金會籌辦齊白石紀念館。文化部對齊涼池提案的回復稱,申請建立齊白石紀念館的方式之壹是“利用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齊白石故居,適當擴建。把故居利用起來,比建新的更有意義,更現實。”但“鑒於文化部投資極其困難,無力承擔博物館的部分投資,北京市文物局將給予全力協助。”然而7年過去了,修復齊白石故居的想法始終沒有實現。
齊白石故居的命運也引起了其他有識之士的關註。2001年春,北京市政協委員李聲生再次提出建設開放齊白石紀念館的提案。他的建議被轉交給北京市文物局研究處理。但是,我對北京文物局的答復並不滿意。
李生說,北京市文物局壹直在強調困難。該局回復他:“首先,齊白石1957去世後,故居年久失修,地基下沈,漏雨嚴重,不是小修小補就能解決的。其次,故居多年來壹直是私人財產,屬於非開放式單位。齊白石先生的後人和他們的家人住在多戶人家。因此,故居壹直沒有負責文物保護的日常管理單位。”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北京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應當由使用者維護和修繕。考慮到齊白石壹家在故居居住多年,也是故居不能完整維護開放的重要原因之壹。”
2002年2月,北京“兩會”期間,市文物局副局長舒曉峰也向記者解釋了同樣的內容。
據了解,從1994開始,北京兆泰房地產公司承接了北京市西城區南豐小區的舊房改造工程。其改造範圍主要位於齊白石故居東側。當時據說為了“節省幾百萬元的拆遷費用”,兆泰公司曾表示不願意搬遷齊白石故居,該故居屬於文物保護範圍。
據北京市文物局介紹,經過他們的努力,兆泰公司後來同意承擔故居居民的搬遷費用。“居民搬遷後,兆泰公司對其進行了修繕,作為文化場所對外開放。”
“但由於未能與故居內的居民就搬遷條件達成壹致,同時,齊良池先生對這壹提議也有壹定意見,這壹情況最終導致周邊的危舊房小區建設完成,只有故居沒有得到改善。”
北京市文物局的意見是,齊白石紀念館“應該選址得當”。齊白石的幾位親屬都表示希望將故居交給國家,盡快修復。
白石老人的壹個孫女說:“現在有人說我們不想搬出去,因為我們要錢。其實主要是不願意把自己的故居交給房地產公司。我們相信國家有能力修復爺爺故居。”她說,兆泰公司曾告訴他們,修復後的部分故居將作為公司的辦公場所,這是所有齊家人都無法接受的。
他們說,這些年來,很多國內外的人經常來這裏。盡管大門上掛著兩個“封閉單元,禁止參觀”的牌子,但許多人已經敲門,希望參觀這位偉大藝術家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許多藝術界人士認為,保護和修復北京齊白石故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據齊良池介紹,白石老人晚年在這裏創作了近兩萬幅國畫。他去世後,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遺囑,向國家捐贈了數百幅名作。
據悉,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鄉杏花村的齊白石故居於2001齊白石137誕辰前夕竣工,正式向遊客開放。期間,湖南省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撥出專項資金對故居進行修繕。齊白石藝術展覽中心也在湘潭市奠基,預計2002年竣工。另據了解,位於北京長安街的“齊白石現代藝術中心”選址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據文獻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後,以賣畫為生的齊白石將自己位於跨城胡同的家大門緊閉,大門上掛著“官不入民家”的字樣,拒絕日偽頭目的求畫,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侵華日軍侵略北平時,他在這裏畫了壹幅老鼠圖,諷刺侵華日軍。為了抨擊舊官僚的腐敗,他在這裏畫了“不倒翁”和壹只螃蟹圖,標題是“看妳胡作非為多久”。新中國成立後,他在這裏畫了著名的《祖國萬歲》。抗美援朝期間,他畫鴿子義賣,表達對祖國的深情。1956年,白石老人在這裏接受了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尊為“世界文化名人”,中國現代藝術界傑出的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白石在這裏創造了20世紀中國畫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