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豫在歌壇上的崛起始於1978年。當時,民歌運動在臺灣正大行其道,最流行的歌曲,都是校園民謠式的,如“鄉間的小路”之類。初出茅廬的齊豫在“金韻獎民歌大賽”中初試鶯啼,便獲得冠軍,立刻被新格唱片公司招至旗下。次年,就推出了她的首張個人專輯《橄欖樹》。這張老唱片即使在今天看仍然是無可爭議的經典之作。風格古典的學院派音樂制作人李泰祥與齊豫找到了最佳契合點。清幽淡遠的配器、悠揚舒展的人聲結合得完美無瑕,令人至今難忘:它既保持著民歌盛行時期清新簡樸的特點,又獨辟蹊徑,創出了壹條古典唯美的新路,將通俗的民謠升華到了藝術歌曲的境界,使當時的歌迷耳目壹新。在滿耳民謠的臺灣歌壇上,齊豫和李泰祥壹起創造出了壹種新的聲音。假如沒有李泰祥,齊豫只是個民歌手而已。遇到李泰祥是齊豫的幸運,從此她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聲音。遇到齊豫也是李泰祥的幸運,從此他那些陽春白雪的藝術歌曲終於得到了盡善盡美的演繹。
李泰祥創作的歌曲雖然曲調都很優美,但大多具有相當的技巧難度,絕非普通的卡拉OK愛好者所能對付,而且歌曲中那種詩壹般的意境也不是普通歌手所能領會表達的,所以,齊豫演唱的這些歌曲不可能象“外婆的澎湖灣”那樣流傳於街頭巷尾。它註定永遠只是流行樂壇上的壹道別致的風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可聽可賞而不可輕易模仿。
1984年,齊豫轉到滾石唱片公司,與李泰祥成立的“泰祥音樂工作室”再次合作,制作出版了《有壹個人》專輯,藝術化的風格更趨成熟。1985年,壹部劃時代的經典作品問世了。這就是《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這是齊豫藝術生涯中的第二張經典唱片,從手法上看甚至更加古典精致,更加接近藝術歌曲。它借鑒了西洋古典音樂中的套曲形式,以11首歌曲寫盡了壹個女人的感情歷程:從不愉快的童年、羞澀激動的初戀、真情的付出,直到蒼涼的大漠風沙、孀居的寂寞悲苦和最後的曠達超然。從構思上看與舒伯特的“冬之旅”、“美麗的磨房女”等套曲十分相似。歌詞由女作家三毛壹人包辦,故《回聲》也可看作是三毛的歌曲自傳,歌曲開頭的獨白都是三毛自己的聲音。不難想象,這是壹項艱巨的工程,對作曲者和歌者都是嚴峻的挑戰。為了制作出壹張藝術水準的唱片,著名曲作家李泰祥、陳誌遠、陳揚、李泰銘、李宗盛等人聯手,譜寫出的歌曲可謂首首精彩,各臻其妙。齊豫、潘越雲兩位女歌手的演繹也堪稱絕響,無論是“情”還是“聲”,都無可挑剔,將這些情感跨度極大的歌曲唱成了壹首綿延不斷的長詩。《回聲》不光是三毛壹人的故事,它也是天下所有癡情女人的故事——經齊豫和潘越雲壹唱,也就成了她們的故事。
1987年,齊豫出人意料地推出了壹張英文歌曲專輯《故事》(Stories)。在這裏,她翻唱了壹些歐美經典老歌。壹年後,又有兩張類似的英文專輯出籠:《誰撿到這個我就愛他》(Whoever Finds This,I Love You)和《天堂鳥》(Paradise Bird)。其中《誰撿到這個我就愛他》是齊豫和音樂人李泰銘愛情的結晶。兩人成婚後生活幸福美滿,壹度齊豫陶醉在兩人世界中,為此暫別歌壇。1993年,在英文專輯《藏愛的女人》中,齊豫將古典名曲填上詞,唱成了自己的歌。為求效果的完美,齊豫遠赴莫斯科,聘請了120人的大樂隊,為她的歌聲伴奏。在流行樂壇上,這可謂驚人的大手筆。雖然我個人對齊豫的英文歌曲興趣不大,但事實是,這些英文唱片又開辟出了壹條新路,成為齊豫暢銷不衰的唱片,其中尤以Stories為最。
1988年也是齊豫的第三張經典唱片《有沒有這種說法》問世的壹年。我個人的看法是,這壹專輯比起《橄欖樹》和《回聲》略有遜色,但在齊豫的所有唱片中,它還是名列第三。標題曲《有沒有這種說法》和“九月的高跟鞋”、“如果真的不要”、“壹面湖水”、“細說從頭”等是專輯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作品。從風格上看,這張唱片又是壹變。以前“古典藝術民謠”的風格逐漸淡去,代之以更加現代通俗的韻味。唱片由齊豫之弟齊秦組建的“虹音樂工作室”策劃制作。從曲調上看,我相信其中很多歌曲出於齊秦之手(署名為“虹”)。
要我推薦齊豫唱片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橄欖樹》、《回聲》和《有沒有這種說法》。她較新的壹些唱片,如1997年的《駱駝-飛鳥-魚》,盡管制作壹如既往地精致,齊豫的歌喉也美麗依舊,但已不能維持過去的藝術品位和靈感。最近,臺灣滾石唱片公司又推出了壹張齊豫歌曲精選集,並由中新音像出版社取得版權在內地發行。由於這張精選集的選曲非常精當,我覺得更值得向大家推薦。如果誰只想收藏壹張齊豫的唱片;那麽這張精選集是首選。
這張精選集中的大多數歌曲正出自《橄欖樹》、《回聲》和《有沒有這種說法》這三張經典唱片。選自《橄欖樹》的有“橄欖樹”、“歡顏”、“走在雨中”和“答案”;選自《回聲》的是“夢田”。“七點鐘”和“沙漠”;出自《有沒有這種說法》的是《有沒有這種說法》、“九月的高跟鞋”。“如果真的不要”和“細說從頭”。其它還有1990年的“船歌”,早期歌曲“春天的故事”, “雨絲”(出自《有壹個人》專輯)等。
說到音質,由於齊豫的嗓音極其美妙,常有發燒友把她的唱片說成“女聲天碟”。通過高級耳機(Grado SR325配清華大學GW牌TW-A1SE甲類耳機放大器)仔細聆聽了這張精選集後,我發覺這種說法略有誇張。總體上說,齊豫歌曲的母帶音質都還是不錯的,就流行歌曲錄音的平均水準而言,它絕對處於“平均”之上。但不同年份的專輯錄音素質也稍有差異。選自最早專輯《橄欖樹》的4首歌背景噪音最大,後期加工的痕跡最重,聲音顯得不太自然,中高頻有染色,“走在雨中”的開頭處還有兩處母帶的損傷引起的音質缺陷。《回聲》專輯中的3首歌音質最樸實自然,幾乎沒有可聞的背景噪音,可算是效果最佳的齊豫唱片。《有沒有這種說法》雖然錄於1988年,但從裏面的4首歌聽來,似乎仍為模擬母帶,存在輕微的背景噪音。從音質看,我的排名是:《回聲》第壹,《有沒有這種說法》第二,《橄欖樹》第三。
另外,齊豫的錄音還有壹個顯著特點:她的聲音總是比較“遠”,也就是說,錄音時齊豫的嘴離話筒較遠。這樣造成的效果是:齒音、“口水聲”、“喉頭聲”等細節不明顯,音色卻很純正,質感很強,並有壹種飄自遠方的空靈感覺。這種錄音效果對她的獨特演唱風格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齊豫將來還會出什麽好唱片嗎?這是很多齊豫迷翹首期盼的。很遺憾,我的看法是,除非李泰祥、齊秦還能保持當年的創作靈感,否則的話再現輝煌的可能性很小。時代變了。太多太多的優秀歌手在商業味道越來越濃的同時失去了最初的純真和個性。達到顛峰易,要保持在顛峰狀態,太難!爆發出靈感容易,要維持這份靈感,太難!黃鶯鶯是我最喜愛的女歌手之壹,但我現在只聽她的早期歌曲;Celine Dion曾經令我大為欣喜,但現在的新歌卻顯得越來越蒼白;齊豫也漸漸落入了這個俗套。求變是對的,但要合乎自己的嗓音條件和性格。齊豫的條件天生只適合唱“藝術歌曲”,去追求大眾化、走流行通俗的路子怎麽成呢?所以我在嘆惋之余只聽她的老歌。好在壹位歌手即使只留下壹張經典唱片也就夠了。“齊豫精選集”就是這樣十年難遇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