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龍門石窟的描寫作文

龍門石窟的描寫作文

1. 關於龍門石窟的作文

憂郁的壹片天,無情的倚西風。太多的言語,付諸東去的流水。

不忍心打破我們***同意願,那持久在心中滋生蔓天延的遺憾,經年已久,鏡花水月的諾言,終於在這水天相接中浮出水面。沒有壹闋喇玉之歌,沒有樂天的悲天憫地之聲,更沒有清新古樸的田田蓮葉,腥濁的伊水河畔,各色的人流,如這滾滾東逝的浪花,掩飾不住的驚嘆與喜悅對著那呆滯的、面無表情得近乎冷漠的殘肢。滄桑的文化,是誰賦予它這麽大的魅力。壹曲曲的贊歌,壹篇篇的歌賦,何來的興致抒發著異國的調調。魏晉南北、隋唐漢武,繁華逝去,徒留身後這暗淡的無稽之作——被稱作光榮的傳承文化的使者。長眠的白先生,註視了壹千多年,在黃泉會如何的感慨呢?

“ 崢嶸兩山門,***扼壹水秀”

相傳在遠古時期,洛陽南面這壹大片煙波浩渺的湖水,兩側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裏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裏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誰知壹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壹瀉千裏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罅中迸出,蓄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隆,窟隆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如若的確如此,我更相信河畔蔥郁的麥地和閑情逸致的垂釣者不是蓄意的。

天門中斷楚將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不是原三峽那猙獰的姿容,只是經人工雕了又雕的凡俗之態,想極具諷刺的叫他壹聲“龍窟哥 ”,恭喜妳近年來收入甚是可觀,只可惜了妳的身體狀況,看看屏幕上的廣告有適合窟哥的沒有?鄙人實在沒有更好的良策。窟哥就將就的試之壹二吧!掩淚又何如,繈褓之中父母違,展眼掉斜暉,伊河水逝洛雲飛。嗚呼哀哉,隨之去吧!

雁飛,心碎,殊容。 可恨,可嘆。狂風肆虐的伊水風,呼嘯不止的世人聲。玷汙了曾滋養著壹方人的青山綠水。恍惚間傳來牧羊童的咿咿呀呀之聲,壹回頭,不僅訝然,壹襲異裝尚可贊,白頸綠眼實難。..暗笑。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沒有想要壹帆風順,只求與世無爭,安然泰之。太多違心的事態,在這溪畔的旋窩之中盤旋。回去的路就在咫尺之間,拿開望遠鏡,卻在伊河另壹畔。

2. 描寫龍門石窟的段落

截至2014年,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80余座。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碑刻最多的壹處,有古碑林之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

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

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擴展資料:

主要景點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裏,***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龍門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窯、路洞等,為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潛溪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以上兩洞的洞窟及窟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龕、萬佛洞、惠簡洞、奉先寺、凈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為唐代代表洞窟。

東山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個,如二蓮花洞、看經寺洞、大萬伍佛洞(又名擂鼓臺三洞)、高平郡王洞等。龍門石窟全景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壹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 稱“奉先寺”。

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鹹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後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裏***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壹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壹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

整尊佛像,宛若壹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壹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榮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壹起構成了壹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6] 奉先寺的九軀大像的背後有很多長方形的小龕,這是大約在宋、金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大像龕,依龕修建了木結構屋檐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因而後來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於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中國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成為唐朝這壹偉大時代的象征。搜狗百科-龍門石窟。

3. 描寫龍門石窟的段落

洛陽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三大石窟之壹。

地處河南洛陽南邊約十三公裏處,是壹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裏有香山和龍門山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壹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因與皇宮的宮門正對,人們習慣稱為龍門。

唐代詩人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在這座高而巨大的龍門山上。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裏,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萬余尊。

西山上山後的第壹個洞穴,叫古陽洞,。古陽洞是壹個天然的石灰巖溶洞開鑿而成,從公元四百九十三年開始修建,至今已有壹千五百壹十五年,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教內容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壹個洞窟。

窟頂無蓮花藻井,地面呈馬蹄形。古陽洞大小佛龕***有十萬多尊矗立在裏面,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

外形、設計上,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有的是蓮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築、有的是帷幔和流蘇,並且在龕楣上雕造有佛傳故事。古陽洞還是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那些達官貴人還留有壹些精品書法藝術,***有二十品,古陽洞占十九品,另壹品在慈香窯中。

字跡氣勢大方,端正有力。看完古陽洞,我們來到了藥方洞,其名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

它始鑿於北魏晚期,經東魏、北齊,到唐初還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軀硬直少曲線,脖子短粗,身體碩壯,菩薩頭冠兩旁的帶子很長,下垂到胳膊上部。

洞門兩側刻有藥方150多種,所用藥物多是植物、動物和礦物藥。藥方洞的藥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

蓮花洞,於北魏孝昌年間所造,因窟頂刻有壹朵巨大蓮花而得名。正壁為釋迦摩尼立像,北側迦葉手握錫杖,似經長途跋涉。

南壁上方高僅2厘米的小千佛,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於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致,栩栩如生。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壹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壹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

奉先寺的左側,是石陽洞,裏面仙氣撲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比古陽洞還出名是賓陽洞。

它從魏朝末修建到了唐朝初,分為賓陽中洞,南洞,北洞。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

它們衣帶飄揚,迎風翺翔在蓮花寶蓋周圍,姿態優美動人。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

洞中前壁南北兩側,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第壹層是以《維摩詰經》故事為題材的浮雕,叫做“維摩變”。

第二層是兩則佛本生故事。第三層為著名的帝後禮佛圖。

第四層為“十神王”浮雕像。特別是位於第三層的帝後禮佛圖,它們反映了宮廷的佛事活動,刻劃出了佛教徒虔誠、嚴肅、寧靜的心境。

賓陽中洞花了二十四年才建成,內有巨大佛像十壹尊。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有的高鼻大眼,體態端詳;有的神態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張牙舞爪……真是壹個名不虛傳的佛洞。

離開賓陽洞,我們還要去萬佛洞。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壹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在南北兩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樂人,舞伎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體態輕盈,婀娜多姿。

洞窟呈前後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後室造壹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頂有壹朵精美的蓮花窟頂有壹朵精美的蓮花,環繞蓮花周圍的為壹則碑刻題記:“大唐永隆元年十壹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壹萬五千尊像壹龕”。整個洞窟金碧輝煌,向人們展現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理想國土,烘托出壹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

看完了西山石窟群,我們過漫水橋來到了東山石窟,在東山腳下的公路未開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壹片平臺。傳說當年奉先寺竣工時,武則天親自率百官駕臨龍門,主持這次規模盛大的開光儀式,龐大的樂隊便在這平臺上擂鼓助興,於是後人便把這裏叫做擂鼓臺。

相臨擂鼓臺的三個洞叫擂鼓臺三洞。擂鼓臺中洞,又名大萬伍佛洞。

是壹座武周禪宗窟。擂鼓臺北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

在北洞的前壁南側,雕有八臂觀音壹尊,像高1.83米,赤足坐於圓形臺坐上,在前壁的北側還雕有四臂十壹面觀音,像高1.9米,赤腳立在圓形臺坐上。最精美的羅漢群像在看經寺,為武則天時期所雕刻,雙室結構,前室崖壁有數十個小龕造像,主室進深1170厘米,寬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頂,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傳法羅漢二十九祖(正壁11身,兩壁個9身),是龍門東山最大的壹個洞窟,29尊傳法羅漢保存完好。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它也折射。

4. 龍門石窟的作文

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妳們好!我是導遊小鄧,初次見面,請多多關照。我們要去遊覽世界文化遺產三大石窟之壹——龍門石窟。另兩個石窟是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好了,現在我們處於河南洛陽南邊約十三公裏處。大家看,龍門石窟就在我們面前的這座高而巨大的龍門山上,我們壹起上山去遊玩吧!

到了,這是上山後的第壹個洞穴,叫古陽洞,裏面的佛像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看,內有壹些精品書法藝術,***有十九品,字跡氣勢大方,端正有力。還有壹品在慈香窖內。古陽洞從公元四百九十三年開始修建,至今已有壹千五百壹十五年,可謂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十萬多尊佛像矗立在裏面,那可不是名不虛傳的。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準備離開古陽洞去奉先寺了。奉先寺裏有龍門石窟的高之最和矮之最,分別是17.14米高和2厘米矮,形象逼真。大家請看奉先寺的左側,是石陽洞,裏面仙氣撲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

我們繼續走,看,我們面前的這個洞比古陽洞還出名,叫賓陽洞。它從魏朝末修建到了唐朝初,中間曾停過壹個世紀的工。賓陽洞洞口兩側原有兩幅畫,十分出名,畫得逼真的不能再逼真了。是《皇帝禮佛圖》和《太後禮佛圖》,後被盜竊。現置於美國紐約博物館。賓陽洞花了二十四年才建成,內有巨大佛像十壹尊。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有的高鼻大眼,體態端詳;有的神態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張牙舞爪……真是壹個名不虛傳的佛洞。

大家快離開賓陽洞,我們還要去萬佛洞。萬佛洞內有壹萬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瓏,做工精巧。洞中還有壹把蓮花椅,背後刻有五十四枝蓮花。

看到我們前面這個洞了嗎?這個洞內有壹百四十多種藥方,體現了古代醫學成就,也為傳授醫術用雕刻法做出了貢獻。

龍門石窟有三十余洞,還有壹些洞我們下次再來觀賞。唐代詩人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真是名不虛傳,是個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遊覽完畢,歡迎下次再來,拜拜!對了我還要送大家去車站呢,走吧!

5. 以龍門石窟為景寫壹篇作文

有句詩這樣寫:"欲問古今天下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素有"九朝古都"和"佛都"之稱.去年暑假,因參加河南省乒乓球賽,我有幸來到了古都洛陽。

來洛陽的客人都會知道洛陽有三絕,洛陽牡丹,洛陽水席和洛陽龍門石窟.五天緊張的球賽結束了,高老師說:“今天我帶妳們到龍門石窟遊玩。”大家壹聽,高興得壹蹦三尺高。

“龍門石窟”綜合老師曾在課上給我們講過,聽說那裏的石刻藝術在世界上都享有聲譽。今天終於實現了親眼所見的願望。

來到龍門石窟,就像來到西天壹樣,眼前有數不清的佛雕像,有如來、黑鷹、長須佛、長腿佛、長手仙等,如來左邊還有壹個仙童。 如來後面有壹個大圈,上面雕著字,兩旁也有古文字。

佛雕像大的有幾十米高,小的只有幾厘米,石窟裏壹年四季的溫度相差無幾,非常合適存放石像。周圍的環境很美,微風從前面的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沿壁而走,壹會兒就到了千佛洞。千佛洞有壹間屋大小,高三四米。

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

擡頭望洞頂,那壹個個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繚亂。參觀完,我們走出洞。

看到那穿著各色服裝的遊人順水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壹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壹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望著龍門石窟這壹尊尊雕像,讓每壹個遊人都不住地嘖嘖贊嘆。這些雕像都是許許多多巨大石塊雕成的,單看這數也數不清的石塊,壹塊就有三四千斤重,那時沒有機械,得靠無數的手、無數勞動人民的血汗、智慧和幻想,才凝結成這像西天壹樣的龍門石窟。

多麽了不起的古代勞動人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上真是壹個偉大的“奇跡”。

6. 以龍門石窟為景寫壹篇作文

有句詩這樣寫:"欲問古今天下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素有"九朝古都"和"佛都"之稱.去年暑假,因參加河南省乒乓球賽,我有幸來到了古都洛陽。

來洛陽的客人都會知道洛陽有三絕,洛陽牡丹,洛陽水席和洛陽龍門石窟.五天緊張的球賽結束了,高老師說:“今天我帶妳們到龍門石窟遊玩。”大家壹聽,高興得壹蹦三尺高。

“龍門石窟”綜合老師曾在課上給我們講過,聽說那裏的石刻藝術在世界上都享有聲譽。今天終於實現了親眼所見的願望。

來到龍門石窟,就像來到西天壹樣,眼前有數不清的佛雕像,有如來、黑鷹、長須佛、長腿佛、長手仙等,如來左邊還有壹個仙童。 如來後面有壹個大圈,上面雕著字,兩旁也有古文字。

佛雕像大的有幾十米高,小的只有幾厘米,石窟裏壹年四季的溫度相差無幾,非常合適存放石像。周圍的環境很美,微風從前面的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沿壁而走,壹會兒就到了千佛洞。千佛洞有壹間屋大小,高三四米。

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

擡頭望洞頂,那壹個個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繚亂。參觀完,我們走出洞。

看到那穿著各色服裝的遊人順水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壹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壹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望著龍門石窟這壹尊尊雕像,讓每壹個遊人都不住地嘖嘖贊嘆。這些雕像都是許許多多巨大石塊雕成的,單看這數也數不清的石塊,壹塊就有三四千斤重,那時沒有機械,得靠無數的手、無數勞動人民的血汗、智慧和幻想,才凝結成這像西天壹樣的龍門石窟。

多麽了不起的古代勞動人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上真是壹個偉大的“奇跡”。

7. 求壹篇寫洛陽龍門石窟的記敘文或日記

龍門石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裏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壹。龍門是壹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裏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壹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遊龍門的第壹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裏,***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門票80元,通票,可以依次遊覽龍門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這些景點分列在依水的兩岸。

我們主要遊覽了西山石窟.

第104窟(賓陽洞)

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壹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後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後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壹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壹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壹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壹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壹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壹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建於唐鹹亨三年(公元672年),歷時四年竣工。它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露天大龕,是唐代雕塑藝術的傑作。佛龕南北寬36米,東西深41米。雕有11尊佛像,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註和智慧的光芒。據造像銘載,女皇武則天為建造此寺,“助脂粉錢兩萬貫”,並親率朝臣參加了盧舍那佛建成儀式。

龍門石窟電話 0379 5981342

  • 上一篇:高端廚具(高端廚具品質的廣告語)
  • 下一篇:中國金銀紙幣收藏協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