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植 年代:魏晉 體裁:樂府 類別:未知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註釋 ⑴本篇是《雜曲歌?齊瑟行》歌辭,又作《遊俠篇》,因其所寫的是邊塞遊俠 的忠勇。作者平素也有“捐疆赴難,視死如歸”的抱負和從軍出塞的經驗,寫 遊俠也可能是自況。 ⑵幽並:兩州名,就是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陜西省的壹 部份地方,是古來出勇俠人物較多的區域。 ⑶揚聲:即“揚名”。垂:即 “陲”,邊遠的地區。 ⑷楛:木名,莖可以做箭桿。 ⑸控弦:拉弓。左的: 左方的射擊目標。 ⑹月支:射帖(箭靶之類)的名稱,又名素支。 ⑺猱: 動物名,猿類,體矮小,尾作金色,攀緣樹木極其輕捷,上下如飛。 ⑻散: 碎裂、摧毀。馬蹄:也是射帖名。 ⑼剽:輕快。螭(音癡):傳說中的動物 名,如龍而黃。 ⑽檄:用於征召的文書,寫在壹尺二寸長的木簡上。上插羽 毛表示緊急就叫做“羽檄”。 ⑾鮮卑:東胡種族,東漢末成為北方強族。 ⑿懷:猶“惜”。
品評
在這首詩中,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壹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 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借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 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壹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關於“幽井遊俠兒”的壹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 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壹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 白馬少年“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 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後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 懷,音哀氣壯,聲沈調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采用了倒敘、補敘的手 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 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 最後策馬“赴國難”的壹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 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 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也有白馬篇
白馬篇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體裁:樂府 類別:未知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鬥雞事萬乘,軒蓋壹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
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咤萬戰場,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淫隱蓬蒿。
註釋:
[1]萬戰場壹作經百戰
[1]奔逃壹作波濤
[1]拜壹作下
[1]淫壹作徑
——————————————————————————————
曹植,生於亂世,長於軍中,對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很有熱情。由於其前期生活優裕舒適,因而他的前期創作基調開朗明快,風格慷慨激昂。
《白馬篇》是最能代表他前期創作的重要作品之壹。詩歌寄托著詩人的願望和理想,正如朱乾所說的那樣:"幽並遊俠,實自況也。……篇中所雲'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亦子建素誌,非泛述矣。"全詩采用賦、比、興的手法,大肆鋪陳,按幽並遊俠少年、青年、壯年的戰鬥歷程,由外形而內神,形象生動地塑造了壹位忠勇雙全的邊塞遊俠兒形象,表現了他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忠貞為國的崇高品質。起調最工,尾如撞鐘 詩評家沈德潛對曹植的藝術造詣推崇備至。他在《古詩源》中盛贊道,"陳思(曹植)最工起調",確實如此。詩歌起筆奇瑰,壹開頭就出手不凡,大手筆、大氣魄、大境界。壹下子就把讀者引入了壹個廣闊瑰麗的藝術境界中。"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人采用特寫鏡頭,把少年遊俠兒躍馬飛馳的英姿展現在讀者面前。妳看,壹匹戴著金籠頭的駿馬,像雄鷹壹樣飛馳在西北茫茫的原野上,英姿颯爽。詩壹開頭就籠罩著壹股濃烈的豪邁氣氛。寫馬是為了寫人,寫駿馬奔馳的神速,表現了遊俠兒騎藝的高超。詩歌結尾兩句,畫龍點睛,戛然而止,啟人深思,更深入地揭示了遊俠兒的人格魅力。讀後,那烽煙滾滾的邊陲、那戰馬嘶鳴的戰場如在眼前,那遊俠兒保衛祖國、英勇殺敵的形象鮮明閃亮。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壹首好詩"結句如撞鐘,清音有余"。《白馬篇》的結尾正是如此。
煉句煉字, 筆力奇瑰
妳看,他仰頭舉弓,壹箭射中那攀緣樹木,上下如飛的猿猴;俯下身子,飛箭射的,那名叫"馬蹄"的箭靶傾刻間碎裂摧毀。"接"狀寫其敏捷,"散"極言其力猛,幽並遊俠兒騎馬射箭,迅猛如旋風,敏捷像猿猴,剽悍似豹龍。行動描寫配以誇張、比喻,把壹位騎射精湛、武藝高強的遊俠兒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寫遊俠兒英勇頑強,銳不可當。"蹈"、"淩"二字形象地表現其威力。詩人在兩個反問句後,連用兩個肯定句,擲地有聲,有力收束。"名編"兩句是對上面四句的小結。"不得中顧私",照應第壹部分的五、六句,表現了他把祖國利益看得高於壹切的情懷。詩人苦心孤詣,不但善於煉句,而且善於煉字,十分傳神。同寫射箭,卻分別用了"破"、"摧"、"接"、"散"等詞,既表現了遊俠兒精湛的騎射技藝,又表現了他身心敏捷、勇猛超群的迷人風采。
馳騁想像,層層鋪敘
詩人思維活躍,神思飛揚。詩歌馳騁想像,層層鋪敘,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壹個感人的愛國壯士形象。全詩籠罩著壹股慷慨激昂、催人奮進的豪邁氣氛。"詩言誌,歌詠言",這是詩人心聲的坦露,這是作者壯誌的表達。詩歌語言精煉,深得詩經、楚辭、樂府民歌的神韻,很有魅力。綜觀全詩,詩歌筆力奇瑰,幽並遊俠兒的形象光彩照人。曹植被譽為"建安風骨"的傑出代表,真是當之無愧。
本篇采用漢樂府歌辭《雜曲歌o齊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為題目。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196-226 ,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壹個黃金時代。由於曹氏父子的提倡,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壹批身經亂離,目擊苦難而又肯正視現實的詩人,不但把社會真象攝入筆底,而且註入自己的真切感情。這壹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戰亂和人民苦難的篇什外,就是抒發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的篇章。這方面的代表作當屬曹操的《龜雖壽》和曹植的《白馬篇》。如果說《龜雖壽》是壹位"幽燕老將"的"壯士之歌"的話,那麽《白馬篇》則是壹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詩中塑造了壹位武藝精絕、忠心報國的白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於亂世,自幼即隨父四方征戰,"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自東漢末年分裂割據以來,為國家的統壹和社會的安定而獻身壹直是時代的最強音。時代的這種召喚,加上為國家統壹而南征北戰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誌的熏陶,培養了曹植"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理想,鑄成了他心中的既有愛國之德又有愛國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問說過,真實的詩篇應該是詩人的"心畫心聲"。可以說,《白馬篇》就是曹植的"心畫心聲",寄托了詩人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渴望和憧憬。
全詩***28句,我們不妨把它分為四層來理解。
開篇兩句是第壹層。"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色的戰馬,飾著金黃的籠頭,直向西北飛馳而去。首句不寫人而人卻在其中。這裏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馬指代人,以馬的雄駿烘托人的英武。白馬,在古人眼裏,除具有能戰善戰,堪負重任的品格外,還象征著堅定、忠誠、奉獻、犧牲。"生乎亂,長乎軍"的曹植,"誌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以白馬來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連翩西北馳",顯示了軍情的緊急,創造出濃郁的戰爭氣氛。
"借問誰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層。如上所述,詩壹開頭即寫軍情緊急,可是接下來卻以"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的問答宕開,緩筆插入對這位白馬英雄的描述,造成詩篇節奏上的壹張壹弛。幽並,指幽州和並州,是燕、趙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詩中寫這位白馬英雄是"幽並遊俠兒",以見其根基不淺。古人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這位"少小去鄉邑"的白馬英雄卻能久經征戰而揚名邊塞。何以如此?接著詩人便以飽蘸熱忱的筆觸描述英雄的精絕武藝: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說他早早晚晚弓箭不離手;"木苦矢何參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絡繹不絕,紛紛疾馳。這兩句是寫他長期堅持不懈地苦練騎射技術的情景,說明他精深的武藝並非壹朝壹夕之功。下邊接著即寫他過硬的騎射技術:左右開弓,仰射俯射,或動或靜,箭無虛發。敏捷勝過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龍。詩人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鋪陳描寫的手法,生動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這位英雄的不凡的來歷和出眾的本領。這就不僅回答了這位白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揚聲沙漠垂",而且為下邊寫他英雄事跡作了堅實的鋪墊。
"邊城多緊急"以下6句,是第三層。從結構上講,這裏是緊承開頭"連翩西北馳"的,這既是"西北馳"的原因,也是"西北馳"的繼續。從內容上講,這是把人物放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來塑造。"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邊塞城邑多次報警告急,敵軍騎兵頻繁犯邊。插著羽毛的緊急文告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寫出了英雄急國家所急的俠肝義膽。在邊塞緊急的關頭,國家壹聲令下,他毫不猶豫,立即奔赴前線。"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兩句,是正面描寫人物的英勇。"蹈"、"淩"二字有力地表現了他壓倒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從結構上講,這兩句是承前啟後的過渡句,既是前段描寫的自然歸結,又是誘發下文議論的引言。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是最後壹層。意思是說,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豈能不置生死於度外?哪裏還顧得上父母妻兒之情?既然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到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麽私念,就要隨時準備為國捐軀,視死如歸?這既是詩篇中主人翁的獨白,又是詩人對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禮贊。就壹般敘事詩來說,把詩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跡表達清楚也就夠了,用不著再加議論。就本詩而言,這段議論是必不可少的。誦讀全詩,我們不難感受到,在層層的鋪陳描述中,詩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後已是洶湧澎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不得不壹吐為快。這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們讀來不只沒有空泛之感,反覺句句真切,震撼心靈。
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說過:"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這說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馬篇》就不離"街談巷說"、"擊轅之歌"的質樸,而又文彩斐然,從而形成了剛健質樸的藝術風格。清人方東樹評論曹植的這篇詩說:"此詩奇警",又說此篇"實出屈子《九歌o國殤》"。所論極是。此詩不僅節奏張弛有致,篇章波瀾起伏,令人奇警,語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參差"的"參差",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詞,本意是長短不齊。可是用在這裏就平中見奇,普字生輝了,用來形容射出去的箭紛紛疾馳,絡繹不絕,是再形象不過了,怕是難以找到比它更貼切的了。所謂"實出屈子《九歌o國殤》",是指篇末所頌揚的英雄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與屈原《國殤》篇末所歌頌的衛國英雄的"魂魄毅兮為鬼雄"的愛國精神是壹脈相承的,都是對愛國英雄的慷慨禮贊。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意思是說,詩歌以感情為根本,以語言為苗葉,以聲音為花朵,以思想為果實。曹植在其筆下的人物身上傾註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滿腔激情,又能從前人優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營養和藝術營養,因此才創造出"白馬英雄"這個歷久不衰的藝術形象。
①誦讀詩作,理清結構
本篇屬樂府《雜曲歌o齊瑟行》歌辭。此辭以首句名篇,又名《遊俠篇》。《白馬篇》是曹植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品,作者可能借遊俠以自況,表達了自己以國事為念、想立功邊塞的抱負。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白馬篇》前半部分描繪遊俠兒豪俠英武的雄姿,後半部分是寫遊俠兒在抵禦外侮中的表現。全詩布局精巧,剪裁得當,時而緊急,時而松緩,波瀾起伏,曲折生姿,加以語言樸素優雅,用詞精當,十分引人人勝。
或:《白馬篇》前六句介紹遊俠兒的身世和經歷。中間十四句描寫他高超的武藝和善戰的本領。最後八句揭示英雄少年崇高的獻身精神。結構圖:
遊俠身世邊陲英雄----武功高超為國出力----棄家保國視死如歸
②詩句的品味揣摩
■前半部分:描繪遊俠兒豪俠英武的雄姿。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這六句為第壹層。先介紹遊俠兒的身世和性格。"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寫遊俠兒躍馬飛馳的雄姿:白馬上套著金屬的馬籠頭,矯健地馳向西北方向。開篇就把遊俠兒叱咤風雲的英姿展現在讀者的眼前。"白馬""金羈"色彩鮮明,光澤耀眼。而駿馬突進,連翩奔馳,是通過明寫駿馬的奔馳來暗寫少年的英武,這是運用了明暗結合、以明襯暗的寫法。然後"借問"四句設問,敘述少年從何而來:原來躍馬而去的是幽、並那地方的遊俠少年,從小就離開了家鄉,揚名於邊塞。不但介紹了遊俠少年成長的典型環境和成長經歷,"揚聲沙漠垂"壹句還包含了對他的贊揚。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這八句是第二層,轉而對遊俠少年強健敏捷的英姿和他精良的武藝作具體深入的描繪。"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中的"宿昔"二字點名這壹層是對遊俠少年平時練習騎射技藝活動的追述。說明他自幼就勤於武功。"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四個相同的句式,十分準確地選用"破""摧""接""散"四個不同的動詞,並列地從靜與動兩個方面和左右上下四個不同方向鋪敘了遊俠少年騎射技藝的精湛,把遊俠少年弓馬嫻熟、武藝高超的形象具體生動的展現了出來,令人驚嘆。從結構上講,它使後面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兩句比喻性的概括(靈巧敏捷超過猿猴,勇猛輕捷如同豹和螭)落到了實處,又為前面的"揚聲沙漠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也為後半部分"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半部分寫遊俠兒在抵禦外侮中的表現。在這裏,詩人為了使人物性格得到深入的發展,把人物放到戰鬥場面中加以刻畫。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這六句為第壹層。寫外族入侵所造成的危急局勢和遊俠少年奮勇殺敵,擊退敵軍,勝利地保衛了邊疆。詩人先用"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兩句寫邊境情況緊急,匈奴、鮮卑常來入侵騷擾,為遊俠少年的出場作鋪墊。接著寫正當國家危難之時("羽檄從北來"),遊俠少年毅然"厲馬登高堤",毫不猶豫地奔赴戰場。這壹行動既是前面所描繪的人物性格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他對戰鬥充滿必勝信心的表現。而後,詩人對遊俠兒在戰鬥中如何勇敢殺敵、如何大破敵軍,並未像表現遊俠兒武藝的精良那樣進行細致地描繪,而只用了"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兩句就十分精煉地把遊俠兒的英雄業績顯現了出來。這種有詳有略、詳略得當的寫法,既節省了筆墨,又突出了中心。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八句是第二層,是對遊俠兒內心世界的揭示,把人物的刻畫推向壹個新的高峰。說明遊俠兒之所以能""",不僅是因為他具有高強的武藝,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不顧生命和國而忘家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精神。這就使得所塑造的遊俠兒的英雄形象有血有肉,十分爆滿,深深地嵌刻在讀者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