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風寒感冒老少皆宜
風寒感冒常見癥狀:怕冷,頭身痛,鼻塞聲重,打噴嚏,流清涕,咽癢,咳嗽,痰白稀薄。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教授趙琰介紹,荊防敗毒散出自明代張時徹的《攝生眾妙方》卷八,由人參敗毒散去掉人參、生姜、薄荷3味藥,再加荊芥、防風2味藥變化而來,具有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功效。因為它藥性平和,所以適應癥廣泛,老人小孩皆宜,是這個方子很大的優點。
它對外感風、寒、濕邪病癥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比如貪涼,防範不當,吹空調後受涼,咽喉痛,頭昏腦脹,此時喝上荊防敗毒散,睡覺休息壹下,很快就可以恢復。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時,荊防敗毒散表現不俗,退熱效果非常好。
另外,防風、羌活、獨活、川穹等藥物有較好的止痛效果,因此內服荊防敗毒散也有助緩解牙痛。如果覺得煎煮麻煩,可以選擇其對應的中成藥,即荊防顆粒,熱水沖服即可。還需要多說壹句的是,荊防敗毒散成名於外科領域,常用於治療瘡癰腫痛、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當然,也需要對癥下藥。
銀翹散、桑菊飲
——風熱感冒很適合
風熱感冒常見癥狀:發熱,咽幹口渴,咽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舌尖紅。
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王玉光介紹,感冒是個常見病,但要小心治反、治錯。風熱感冒不適宜通過發汗治療,否則可能會加重咽痛、頭痛、口幹、痰黃等癥狀。對於風熱感冒的治療而言,選藥關鍵詞是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經典的方劑是銀翹散,出自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由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桔梗、牛蒡子、甘草、淡竹葉、蘆根組成,尤其適用於咽喉腫痛癥狀明顯的患者。
另外,桑菊飲也適宜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同樣出自於《溫病條辨》,由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蘆根組成,具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頭痛、黃涕等癥狀。日常也可以選取桑菊飲中的兩味君藥,通過代茶飲來預防風熱感冒,即霜桑葉3g、菊花3g,以200毫升開水沖泡。若不適應桑葉泡茶的味道,也可以用金銀花替代。
玉屏風散
——預防氣虛感冒
氣虛感冒常見癥狀:惡寒發熱,鼻塞或流涕,乏力,自汗,咳嗽無力,痰白,平素神疲體弱,或易感冒。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錢會南介紹,氣虛人群常見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容易反復感冒,或者反復發作過敏性鼻炎,壹般是由於氣虛不能固護體表,可以通過生黃芪、生白術、防風3味藥來增加抗病能力,這也是玉屏分散的組成成分。
生黃芪益氣固表止汗,生白術健脾益氣,與祛風解表的防風合用,補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還可以改善氣虛導致的白天出汗多的癥狀。生黃芪、生白術、防風按2:2:1的用量比例,沸水沖泡10-15分鐘即可代茶飲用。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有咽幹,咽痛,下午、晚上手足心熱,入睡後出汗較多等癥狀的陰虛、內熱人群,不宜使用玉屏風散。此外,這個方子預防感冒效果比較好,治療感冒則效果不佳,如果已經感冒,想用這個治療感冒效果就不會太好。
麻黃附子細辛湯
——調理陽虛感冒
陽虛感冒常見癥狀: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痛,無汗,乏力困倦,語聲低微,四肢不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霍則軍介紹,麻黃、附子、細辛三味藥組成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具有助陽解表的功效。
素體陽虛的人群不耐寒,常常怕冷,精神倦怠,喜歡躺著休息,容易反復感冒,但體內陽氣不振,無法自行迫汗外出,此時就需要麻黃附子細辛湯振奮陽氣,迫使寒邪外出,麻黃在外助力發汗解表,附子在內溫通經絡,細辛外解太陽表證,內散體內陰寒,三藥合用,既散體表之寒又固體內之陽。
若其他疾病中存在“內陽虛、外風寒”的情況,也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例如過敏性鼻炎、寒性哮喘、外感風寒所致的關節疼痛等病癥中屬於上述證型的情況。
葳蕤湯
——對陰虛咳嗽最對癥
陰虛咳嗽常見癥狀: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汗出不暢,或盜汗,咽幹口燥,幹咳少痰。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醫師吳聖賢介紹,陰虛人群感冒咳嗽時往往排痰很少,嗓子、口腔幹燥,還可能出現大便幹燥,自覺心煩,手腳心熱,晚上把手腳放在被子外面會比較舒服,晚上容易出汗,舌頭顏色較紅,舌苔較少甚至無苔。如果反復感冒損耗肺陰,可能引發陰虛咳嗽,壹旦受到輕微刺激就咳嗽,且長時間不好轉。
如果陰虛感冒,尤其是陰虛咳嗽時,可以用加減葳蕤湯,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由葳蕤(玉竹)、白薇、蔥白、薄荷、淡豆豉、桔梗、炙甘草、大棗組成,具有滋陰解表的功效。葳蕤滋陰、清熱,是加減葳蕤湯的君藥,清熱的同時不傷陰,適合陰虛有熱者。薄荷疏散風熱,清利咽喉,既可以退熱,也可以緩解咽痛,是方子中的另壹味君藥。蔥白、淡豆豉解表散邪,輔助薄荷驅散外感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