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石
靈璧石,隸屬於玉石類的變質巖,為隱晶巖石灰巖,由顆粒大小均勻的微粒方解石組成,因含金屬礦物或有機質而色漆黑或帶有花紋。產於安徽省靈璧縣磬雲山,靈璧奇石形成於8億多年前。
靈璧石主要產出自於安徽靈璧縣。“泗濱浮磬”(今俗稱“靈璧磬石”)和“靈璧石”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同是靈璧縣石文化大系中的兩個不同的支系。“靈璧磬石”是指靈璧縣磬雲山南麓古磬礦所產的片狀靈璧石。可以發出悅耳聲音的壹種石頭。厚度達到50公分即為稀有的磬石。
靈璧磬石遠在三千年以前就已經被人們確認為制磬的最佳上乘石料,並且對其進行大量的開采和利用。從195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紋石磬”就是實物的佐證。這面“虎紋石磬”橫長84厘米,縱高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以刻有虎紋裝飾圖案而得名之。此磬出土於壹座殷王陵大墓中,專家認為此件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禮重器。並且確認為靈璧磬石所造。“虎紋石磬”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被列為國寶,載入我國“第壹部專家撰述國寶鑒賞讀物”的《國寶大觀》中。國家郵電部並印制紀念郵票發行。
2.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巖遭到長時間侵蝕後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幹石兩種。水石是在河湖中經水波蕩滌,歷久侵蝕而緩慢形成的。幹石則是地質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形成。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澤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故特別適宜布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遊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太湖石”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壹(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因盛產出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壹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還有壹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巖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碳酸鹽巖統稱為“太湖石”。
3.英石
英石,又稱英德石,產於廣東省英德市。英石具有悠久的開采和玩賞歷史,宋代的《雲林石譜》就有相關記載,並被列為宋代皇家貢品。它具有“皺、瘦、漏、透”等特點,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被列為中國四大園林名石之壹。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英德英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4.昆石
昆石產於昆山市玉峰山,即馬鞍山中。馬鞍山所產之石與眾不同,舉世獨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又稱昆山石,因產於江蘇昆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壹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於數量十分稀少現在市場上已很難見到蹤影。很多石友只能在資料上見到昆石。
5.軒轅石
軒轅石,又名北辰石,產於北京市平谷區東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帶。形成於八億年前的元古代震旦紀,由於遠古時代氣候和地下水位的不斷變化,該石隨其表面的紅粘土自然幹裂,爾後再遭地下水的溶蝕。如此往復,致使其通體遍布小型龜裂紋,石體表面呈現凹凸不平的“鱷魚皮”狀結構,自然形成形態各異的眾多洞竅,龜裂程度因溶蝕差異而不同。該石質地堅密,純正細膩,含鐵量高,堅硬如鐵;多呈淺灰微綠、灰赭色調,古色古香;通體遍布小龜裂紋,呈凹凸不平的"鱷魚皮"狀結構;外表古樸雄奇、渾厚沈穩,質素純凈,石體有形態各異的眾多溝裂洞竅;造型變幻多端,巍峨雄渾,有的狀如山巒,群峰峻拔,重巒疊嶂,突兀險峻,有的形似高原,臺高壑深,古堡樓閣,雄渾凝重,還有的象各種動物,靈動活潑。軒轅石兼具瘦、皺、漏、透於壹體,樸拙成趣,大者可置於園林庭院,小者可置於文房幾案,自然成景,其狀如山巒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發現於廟山,因山上有座軒轅廟,故名軒轅石。
6.摩爾石
摩爾石的命名,得自於英國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1898—1986)的名字,這在石種的命名上可謂絕無僅有的壹例。之前,當地俗稱之為磨刀石,這個命名多少帶有些貶低的意味。確實,相比起紅水河其他優秀的水沖石,如彩陶石、大化石、黑珍珠、卷紋石等等,摩爾石既無靚麗的色彩,也無玉質感的“寶氣”,更無凹凸有致的皺折紋理,水洗度也欠佳,甚而有的手感粗糙,沒有皮殼……將之打入“另類”也似無不可。
7.風淩石
風淩石風淩石是奇石中造型最為豐富的壹個品種,其造型變化比較大,壹般都具備傳統賞石的“醜、漏、透、瘦、皺”的要素。結構有細條狀、團塊狀、互層狀或不規則的細紋理狀等。由於硬軟程度有差別,千百萬年在強勁風沙的作用下,從而形成了各種造型。風淩石有的似景、有的似物。似景者有雄偉壯觀的群峰,有白雪皚皚的冰峰奇景,常以灰黑色的石質構成山體,以白色覆蓋在綿延的山頂或點綴在山坡上;也有的似古堡、石窟、石花等石品。似物者,靜態、動態的飛禽走獸,如待飛的鷹,海馬、龜等無所不有;人物如仕女、士大夫等形象。風淩石的微觀結構絕妙,表現在復雜多變、惟妙惟肖及對微細景觀的雕鑿,每件石品都是大自然的惟壹作品,無壹雷同。風淩石無論規格大小,或似景、似物,均可配底座,無需任何加工即獨自成景成型。 [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也開始順勢發展成為炒股以外最熱門的增值產業,收購具有收藏價值的收藏品成為本世紀最熱門的“愛好”。
風淩石作為中國大西北最具特色的石種之壹,它的收藏價值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近年來到中國大西北收購此石的人越來越多,風淩石資源隨之減少,它潛在的巨大增殖價值也越來越明顯。
8.沙漠漆
沙漠漆,就是戈壁基巖裸露的荒漠區,由於地下水上升,蒸發後常在石體表面殘留壹層紅棕色氧化鐵和黑色氧化錳薄膜,像塗抹了壹層油漆,故名沙漠漆。
因戈壁地區非常幹旱,地下的水中礦化度很高,除各種鹽類外,水溶液中也溶解高濃度的氧化鐵和氧化猛。由於含鹽量高,水分蒸發時被停留於地面上的礫石阻擋,在礫石底面形成許多露珠狀的水點。同時,荒漠中的石頭十分幹涸,拼命吸收,使這些礦物質不僅僅停留於石頭表面,也進入石內壹定深度,形成各種美麗的畫面,似湖泊,如山水,以及像各種生物體形狀的圖案石。戈壁地區的各種礫石及原生巖石的節理裂隙表面,尤其是底面,常見有不同程度的沙漠漆化。礫石又被戈壁風暴掀動,經風沙研磨,使畫面更加細膩,韻味十足。沙漠漆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沙漠漆屬於戈壁石的其中壹種。依據畫面來分類,可劃分出山水畫(中國畫)、油畫、朦朧畫、生物圖形等。依據載體的巖石來分,有板巖、灰巖、花崗巖、火山巖、瑪瑙、碧玉、蛋白石等。沙漠漆的觀賞價值及收藏價值,以畫面美麗、造型生動者為佳;以石質而論,載體巖石越硬收藏價值越高。沙漠漆並不少見,但難得壹見的是畫面奇特且新穎。它與模樹石有類似之處,以做畫於硬質巖石上者為佳,如能被瑪瑙、蛋白石等透明礦物或巖石所包裹,則成絕品,價值倍增。
9.泥石
泥石是由泥質巖構成,質地堅密細膩,形態各異,有似扁條或葉狀;大多呈棕紅、紅褐、褚紅等色,另有黃褐、咖啡、黑色等,也有黃色底散布青花的,少純色;塊體數公分至數十公分,絕大多數至少壹面有水紋或草狀紋理,象形的不多見;石表細、潤、脆,有薄薄的包漿,手感極好,但外皮易碰破;個別石內含有腔腸類動物化石。
10.戈壁瑪瑙
戈壁瑪瑙,是戈壁石的壹種,也是瑪瑙的壹種。主要產自我國內蒙阿拉善、新疆、外蒙等戈壁地區。大概形成時間要追溯到1.5~3億年前,海底火山噴發並迅速冷卻的產物,歷經海水侵蝕,地質地貌變化後風化雨雪、酷暑、嚴寒磨練所形成的寶玉藝術籽料原石。戈壁瑪瑙集“形態、質地、色彩、紋理、韻味”五味俱全的驚艷而令人折服。戈壁瑪瑙其形狀綺麗、色彩豐富在所有寶玉石中具有有不可替代的唯壹性,是近兩年發現並確認的寶玉石新產品,產量少,極為稀缺,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此類收藏具有極高的升值潛力和藝術價值,已經被多種媒體重點推薦,預計之後升值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