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瑰寶?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瑰寶?

丁獻給他的母親阿戊基

後母武丁,1939河南安陽武官村出土。因鼎內壁鑄有“武鼎”二字而得名。後媽吳丁身高133cm,口長112cm,口寬79.2 cm,體重832.84 kg。是商周青銅器的傑作,國家壹級文物。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後媽武丁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她被譽為“青銅器之王”,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泗陽方尊

商代晚期的泗陽方尊、青銅禮器和祭祀用品。1938出土於湖南省寧鄉市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磚侖山腰。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四羊方像是中國最大的商代青銅方像,邊長52.4?厘米,高58.3厘米,重34.5公斤,被歷史學家稱為“終極青銅模型”,位列傳世十大國寶。

毛-丁公

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毛丁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出土於陜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三腳架高53.8厘米,直徑47.9厘米。圓,兩耳,腹深外鼓,三蹄三足,沿口有重環紋,形制端莊穩重。鼎內碑文長達499字,記錄了毛公對周宣王為國出謀劃策的心聲,被譽為“群臣之書”。他的書法是西周金文成熟的風格,奇幻、活潑、渾厚、渾圓蒼勁、結構悠長。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san系列板

石三盤,又名夔人盤,是西周晚期的壹件青銅器。它以碑文中的“石三”二字命名。清乾隆早年出土於陜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離散盤,盤高20.6 cm,口徑54.6 cm?。圓的?,淺腹,雙耳,高圈足。腹部飾奎文,圈足飾獸面紋。插圖刻有19行和357個字符。記載的地點是隗人向三繳納的土地,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石三盤與毛和白子盤並稱為西周三大銅器,與毛、大和白子盤並稱為晚清四大國寶,均以銘文長、書法精湛著稱。

勾踐劍,春秋時期的越王

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末期越國的壹件青銅器。1965湖北省江陵縣王山壹號墓出土。越王勾踐的劍高55.7厘米,寬4.6厘米,長8.4厘米,重875克,鋒利無比。越王勾踐的劍,因為鍍了壹層千百年的含鉻金屬,被稱為“天下第壹劍”。

西周的何尊

國家壹級文物何尊,是我國西周早期壹位姓何的貴族制作的禮器。1963出土於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身高38.8 cm,口徑28.8 cm,體重14.6 kg。尊鞋墊上鑄有12行、122字的銘文,其中《翟字中國》是最早的“中國”二字文字記載。

曾侯乙敲鐘

曾侯乙編鐘,1978年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曾侯乙編鐘長748厘米,寬335厘米,高273厘米,是由65個青銅編鐘組成的大型樂器。它的範圍跨越五個半八度和十二個半音是完整的。其精湛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表現改寫了世界音樂的歷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稀世珍寶”。

西周達克頂

西周大柯頂於1890(清光緒十六年)在陜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收藏於上海博物館。丁身高93.1 cm體重201.5 kg?,口徑75.6 cm。大可丁童高93.1厘米,徑75.6厘米,徑74.9厘米,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大柯丁、大禹鼎(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毛(現藏故宮博物院)並稱為“中國青銅三寶”。

大禹鼎

大鍋又稱二十三祭祀鍋,是西周時期的炊具。1849出土於陜西省李村(今寶雞市眉縣)。1952收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轉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三腳架高101.9 cm,直徑77.8 cm,重量153.5 kg。碑文291記載了周康王在周宗對聖旨的指示。《大禹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大禹鼎銘文是歷史學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與諸侯國關系的重要史料,歷來為歷史學家所重視。就書法成就而言,《大丁於》是成康時代的第壹部,是西周初年青銅書法的代表作。

西周時期虎杖的白蟠

白蟠是西周周宣王時期的文物,清代陜西省寶雞市郭川分署出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虎杖白盤被視為西周金文中的傑作。何首烏的白碗。看起來像壹個大浴缸,長137.2 cm,寬86.5 cm,高39.5 cm,重215.3 kg。虎杖白盤被視為西周金文中的傑作。

青銅聖樹

有八株青銅神樹,是夏朝晚期的青銅器。1986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其中,壹號大神樹高3.96米,樹幹高3.84米。這棵鑄造於3000年前的青銅聖樹極為壯觀,在世界上獨壹無二。

西周時期的李潺

李鬼,又名“王武正商鬼”、“周代天鬼”、“檀宮鬼”,是西周初年的青銅器。1976陜西省臨潼縣靈口鎮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李禪桐身高28厘米,直徑22厘米,體重7.95公斤。李潺是已知最早的西周青銅器,是壹種鎮國青銅器。上圓之上的李鬼造型,是西周早期青銅鬼的典型造型,也是中國古代圓地方觀念的體現。

曾侯乙尊磐

曾侯乙尊盤是戰國早期的文物。1978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整套器具高42厘米,直徑58厘米,重約30公斤。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為復雜精美的青銅器具。確認在2400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的失蠟鑄造技術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童奔馬

銅奔馬又稱騎在飛燕上,是東漢時期的文物。1969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馬背上的飛燕》高34.5cm,長45cm,寬13cm。自出土以來,它壹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工業的象征。馬背上的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壹朵奇葩。

明孝景皇後關鋒

明代孝敬皇後關鋒,1957出土於北京市昌平縣定陵,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明孝經皇後關鋒,有100多顆紅寶石,5000多顆珍珠,總重2320克(四斤六兩)。相比之下,中國軍人的頭盔重量在1.45 kg(不到3 kg)以下。

“五星出東方,益中國”護肩

“五星出東益華”護手,漢代蜀地織錦護手,國家壹級文物,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考古的最大發現之壹。1995 10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的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的壹座古墓中發現了這幅織錦。現收藏於新疆博物館。織錦為圓角長方形,長18.5cm,寬12.5cm,織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八個韓立大字。通過對“五星聚會”的研究,科學家們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將出現壹次罕見的五星聚會天文奇觀。

紅山文化雕像

1983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出土的紅山文化神像,是我國最早的女神像,現藏遼寧省考古研究所。

劉勝金旅余壹

劉勝的金玉服飾是西漢時期的文物。1968五月河北滿城縣出土,收藏於河北省博物館。這套完整的金玉合葬服是聞名中外的第壹個重大發現。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堪稱國寶。劉勝玉衣總長1.88米,玉片2498件,金絲1100克。其外觀與人體相同。在“玉衣”中,還發現了18件玉質玉器,以及吃的穿的東西。

戰國水晶杯

水晶杯,戰國文物,1990浙江杭州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戰國水晶杯,高15.4厘米,直徑7.8厘米,底徑5.4厘米,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壹件,是無與倫比的珍品。此杯現藏杭州歷史博物館。

商周時期太陽鳥的金飾

太陽鳥金飾,商周文物,2001年2月25日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現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太陽鳥金飾,外徑12.5?內徑5.29?厚度0.02 (cm),重量20克。金箔含金量高達94.2%,由天然砂金制成。太陽神鳥的金飾是古蜀黃金技術輝煌成就的代表,象征著三千年前飛翔的夢想。

河南安陽富豪墓的玉峰

河南安陽傅浩墓玉峰,1976河南安陽殷墟傅浩墓出土,長13.6厘米,厚0.7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玉鳳造型,也是傅浩墓中最精美的壹件裝飾品。

西漢皇後Xi·余音

西漢文物皇後玉璽於1968年在陜西省鹹陽市韓家灣郎家溝村出土。西漢皇後玉璽,高2厘米,邊長2.8厘米,現藏陜西歷史博物館。皇後印至今仍是漢代發現的級別最高、也是唯壹的玉璽,屬於國家文物。專家認為,這枚玉璽的發現創造了全國兩個最好:壹個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皇後璽;第二,玉璽的主人是最早的皇後。

大禹閣

大玉閣,商代早期的玉器禮器,國家壹級文物。1974黃陂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長94厘米,寬14厘米,厚僅1厘米,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見。是目前出土最長的玉戈,堪稱“玉戈之王”。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是第壹件。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玉琮通高8.9厘米,上徑17.1-17.6厘米,下徑16.5-17.5厘米,外徑5厘米,內徑3.8厘米。它是良渚最大、最重、最精美的壹塊玉琮,被譽為“王琮”。

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的紀念手稿是顏真卿的手書。原來是草書墨跡,長28.2厘米,寬72.3厘米,25行230字。這是顏真卿的侄子和他的父親高青,死於至德元年(756年)的安史之亂,顏真卿在幹元年(785年)祭侄之靈之前,在極度悲痛和憤慨中寫下的這篇手稿。這手稿寫得沒有意思,由篆法自動入行,如熔金冶金,到處流走,傾瀉千裏,時而旺盛,時而美麗。正如蘇東坡所說的“書法好而無心”,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堪比王羲之的《蘭亭序》。

蘇軾的寒食帖

寒食帖又稱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這是壹本蘇軾寫的書。是素墨,橫34.2厘米,豎18.9厘米,17行,129字。它現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因為眾多學者的贊譽,世人將寒食貼、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的《祭侄》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者幹脆將寒食貼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回復帖子

《平復帖》是晉代陸機的書法作品,9行84字。《平復帖》成書於西晉,是最早的傳世名家書法帖,也是歷史上第壹部有序的書法帖墨。它有“法帖始祖”的美譽,見證了漢字的演變。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的壹幅書畫,由畫家黃以鄭尊(壹個無用之師)所畫,畫了三四年。整幅畫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筆墨淡雅,山水安排得當,墨色幹濕多變。它是黃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名畫”之壹。明朝末年,它被移交給收藏家吳宏宇,他非常喜愛這幅畫,甚至在去世前下令將其燒毀並掩埋,並被吳宏宇的侄子從火中救出,但此時這幅畫已被燒成壹大壹小兩部分。較長的部分叫《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壹段叫《余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韓偉的“五牛圖”

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壹的韓明《五牛圖》,是唐代傳世的為數不多的紙帛畫原作,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國畫,堪稱“鎮館之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五牛圖》為麻紙本,長20.8厘米,寬139.8厘米。無作者印章,有、趙孟頫、、項、、金農等14人題字。在這幅畫中,有五頭不同形狀的牛。韓雲以質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展示了唐代畫牛的最高水平。

清明節期間在河邊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壹。是北宋的風俗畫,也是北宋畫家張擇端見過的唯壹壹幅傑作。這是國寶,現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厘米,絹本彩色。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這幅五米長的畫卷中,* * *畫了814個各種顏色的人物,包括73頭牛、騾、驢等牲畜,20多輛汽車和轎子,29艘大小不壹的船只。鎮院之寶,五代南唐著名畫家顧所作。經過幾千年的折騰,現在還能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簡直是奇跡。

北宋汝窯天藍色無痕水仙盆

北宋時,汝窯天藍無水水仙盆是汝窯唯壹的水仙盆。汝窯歷來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長期以來,汝窯被認為在河南臨汝縣,但壹直沒有發現遺址。據說妳的琺瑯中含有瑪瑙,瑪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所以能呈現出純凈的天藍色。汝窯以其潤澤的天藍色釉色和獨特的風格被譽為青瓷之冠。因為稀有珍貴,目前全世界不到70件,臺北故宮有21件。

動物頭瑪瑙杯

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出土於安南郊何家村,1970,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代獸首瑪瑙杯,從選材、設計、工藝等方面都堪稱唐代精品玉雕藝術。它是迄今為止見到的唯壹壹件精美的玉雕,是唐代最精美的玉雕,在中國也是絕無僅有的。是海內外孤品,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包壯朱楨遺址

朱楨遺跡建築,1978 4月12日,三名蘇州小學生無意中摸到瑞光塔內壹塊松動的磚,打開後發現壹個山洞。壹座塵封千年的寶庫被打開了。無價之寶--真正的北宋珍珠遺跡建築。整個寶樓造型優美,工藝精湛,世所罕見,代表了整個北宋蘇州工藝的亮點。

西漢的素紗

直平紗衣(dān,常錯寫成“禪”),西漢時織繡。1972出土於長沙馬王堆壹號漢墓,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服裝長128 cm,袖長195 cm,袖口寬29 cm,腰寬48 cm,下擺寬49 cm。直平紗服裝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精致、最輕的服裝,在中國古代絲織、服裝和科技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青花釉裏紅瓷倉庫

青花釉裏紅瓷倉,元代樓閣式瓷倉,1974出土於江西景德鎮,現藏江西省博物館。這座亭子式的瓷器倉庫,造型獨特。雖然是陪葬品,但仍是珍貴的工藝品。青花釉裏紅瓷器非常罕見。作為亭式瓷倉,有明確的年代,至今只是孤例。

三色駱駝馱著音樂俑

三色駱駝俑是唐代的文物。它們於1959年在陜西省Xi西郊鮑忠村唐墓中出土。它們高58厘米,長41厘米。現在收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是唐代三色中的極品。雖然被埋在地下超過1300年,唐三色駱駝俑出土時仍然令人眼花繚亂。它是唯壹被評定為國寶的唐三彩文物。

鍍金舞馬杯銀壺

唐代文物鎏金馬銜杯銀壺於1970年在陜西省Xi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4.8厘米,直徑2.3厘米。現收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馬身、吊梁、壺蓋和“同心結”均鍍金,使銀壺富麗堂皇,光亮悅目。該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古今無出其右。它是國寶。

秦·

、秦石刻人物,因其鼓狀而得名。發現於初唐,有十* * *件,高約二尺,徑約三尺,各刻《大篆》四言詩壹首,十* * *件,計七百壹十八字。幾千年來,學者們壹直在討論石鼓文的確切年齡,並提出了各種意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壹個可以得到大家壹致認同的確定結論。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也是古今書法家最推崇的“圓筆書”經文。原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石鼓殿。

新石器時代的鸛石斧彩陶罐

1978河南臨汝縣(今汝州市)閆村出土的鸛石斧彩陶罐,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隨葬工具。是紅陶沙,高47厘米,直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腹外壁的壹側是著名的鸛石斧圖。圖片高37厘米,寬44厘米,約占圓柱體表面積的壹半。畫面生動,色彩和諧,簡潔優美,充滿意境。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和最大的陶器繪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2002年,繪有鸛、石斧、地圖的彩陶缸被列為我國第壹批禁止出國(境)的珍貴文物。?

  • 上一篇:黃河中上遊彩陶工藝的類型及藝術特點怎樣
  • 下一篇:中秋作文:難忘的中秋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