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4年10月12日,在2014年世界女排錦標賽半決賽中,中國隊面對東道主意大利,激戰四局後以3-1勝出,繼1998年後再次打進決賽。
1981流行記錄:女排奪冠讓國人揚眉吐氣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決賽開始,中國隊對東道主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中國女排以3:2艱難獲勝。最後壹個球落地,姑娘們喜極而泣。守在收音機和電視機前的壹些中國人激動起來,壹些北京居民、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第二天,國內幾乎所有報紙的頭版都在渲染女排奪冠。《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題目是《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其中寫道:“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此事意義就此上升到激勵民族精神、推動全面建設的高度——不是中國女隊贏了,而是中國贏了;這樣下去,之後必有大贏和全贏。
比賽頒獎典禮未畢,國家體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等單位的賀電已到球隊。賀電轉達了高層將授予女排為“全國新長征突擊隊標兵”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標兵”光榮稱號的決定;壹舉成為“民族英雄”的女排從日本回國,國家領導人親自到機場迎接。壹個運動隊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獲得如此榮譽和待遇,那種分量在今天的人們是無法想象的。
《人民日報》12月5日報道說,當時中國女排收到的賀信、賀電和各種紀念品達3萬件,僅郎平壹人就收到3000多件。山西太原機械學院全體師生甚至送來了壹塊近兩米長的橫匾,寫著“振興中華”四個貼金大字。
《人民日報》還開辟了“學女排,見行動”的專欄,女排隊員的形象上郵票、上日歷,還出了紀念幣、紀念章。於是神奇之事接連見諸媒體:“某工廠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跡之後,每天早來晚走,精心操作,班產量天天超額完成計劃”;“某煤礦工人看完女排比賽之後,自覺加義務班,日日超產”
郎平在自傳《激情歲月》中這樣描述那時的情形:“打球已經完全不是我們自己個人的事情、個人的行為,而是國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屬於自己。女排是壹面旗幟。女排的氣勢,振興了壹個時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這段話前半部分完全屬實,後半部分雖說言過其實,但也能從中看出中國女排以及“女排精神”在當時的確無比風光。
90年代下滑:中國女排自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奪得第10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後,開始青黃不接,早壹輩的名將如郎平和梁艷等早已相繼退役,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半決賽中敗於該屆盟主蘇聯女排,最後只獲得銅牌。中國女排在1989年的第5屆世界杯和1990年的第11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均衛冕失敗,決賽分別負於古巴和蘇聯而獲得亞軍。
1995年,名將郎平被中國排協聘為中國女排主教練,她率領中國女排走出歷史低谷,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13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亞軍,但她始終未能帶領球隊重奪得世界冠軍,故她於1998年宣布辭職。
在90年代,中國女排雖然出現了不少優秀球員,如副攻的賴亞文、主攻的許新、接應二傳的邱愛華等,卻只曾在1990-1998年期間的四次三大女排世界冠軍賽事中屈居亞軍,那年代正值古巴女排創造八連冠的超強王朝。
2000年在教練胡進帶領下的,中國女排在悉尼奧運會在止步八強,中國女排兵敗後,中國排協便委任在中國女排隊中曾擔任20多年陪練員的陳忠和先生擔任主教練。
2001年,陳忠和決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壹代女排名將,更提拔了不少潛質新人如劉亞男、馮坤、周蘇紅、楊昊、趙蕊蕊等,結果,中國女排在陳忠和教練領導下,在日本奪得世界大賽冠軍,這是中國女排十多年來奪得的世界級正式大賽冠軍。 不過由於世界大冠軍杯屬洲際杯性質,傳統地位難與三大女排世界冠軍賽事相提並論,故在國內沒有造成太大回響。
中國女排:站上復興起點2014-10-15 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京時間10月13日淩晨,中國隊在世界女排錦標賽決賽中1∶3負於美國隊,時隔16年再次獲得世錦賽亞軍。而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逆轉俄羅斯奪得金牌以來,中國女排已有10年沒有出現在世界三大賽(世錦賽、世界杯、奧運會)決賽的舞臺。
對中國女排而言,這是壹個久違的亞軍,也是壹個恰逢其時、恰到好處的亞軍。經歷了“世界二流”的苦楚和新老交替的陣痛,中國女排已經站上了復興的起點。
新老交替悄然完成
1998年女排世錦賽決賽,中國隊輸給了如日中天的古巴隊,當時的主教練正是郎平。與今天的這支女排不同,當年的中國女排在幾年的時間內已先後拿到世界杯和奧運會亞軍,主力賴亞文、孫玥等球員也正值當打之年。而如今的中國女排卻是“小鬼當家”,參賽的14名選手中有9人是“90後”,在世錦賽16強中平均年齡最小。
就是這樣壹支青年軍,硬是頑強地打進了決賽。不到20歲的主攻朱婷壹戰成名,入選世錦賽最佳陣容;年僅17歲的袁心玥在隊友受傷的情況下獨挑大梁;隊長惠若琪、魏秋月、徐雲麗等“老將”已成為球隊的中堅力量—中國女排未來幾年的主力陣容已經成形。
2013年郎平接手中國女排後,提出“大國家隊”概念,通過擴大集訓陣容,使更多的年輕隊員進入到國家隊,但新老交替的轉型陣痛難以避免—去年9月的亞錦賽,中國隊先後敗給泰國、韓國,僅獲第四;女排大獎賽兩負日本,總決賽派遣替補出戰—這使郎平和中國女排遭遇了種種質疑。
這壹次,中國女排終於證明了自己。
賽後接受采訪時,郎平說:“現在的排球更要求體能力量和快速,而且賽季這麽長,六七個人肯定不行。我們要加強替補的培養。”盡管壹個亞軍並不足以消弭所有爭議,但年輕小將通過大賽積累了經驗,讓人們對中國女排的未來有了樂觀的期待。兩大賽成績值得期待:21天,13場比賽,女排姑娘靠著頑強的意誌壹場壹場地拼下來,這個亞軍來得實實在在。尤其是在與巴西、美國、意大利三強的四度對話以及同多米尼加的兩場鏖戰中,中國女排看到了差距,收獲了信心。
2015年女排世界杯和2016年裏約奧運會—未來2年,年輕的中國女排還面臨著兩項大考。通過本次世錦賽,郎平說:“我看到了更多強隊。包括壹些二流球隊,進步非常快,沒有哪個隊妳隨便就能打打的,真的很少。”
從此次世錦賽的表現來看,中國女排與美國隊和巴西隊尚有壹定差距,但和意大利隊旗鼓相當。而與日俄和其他歐洲球隊相比,中國女排仍有對抗能力,若臨場發揮正常,獲勝的希望很大。
從年齡上分析,巴西隊和意大利隊新老交替並不順利,明後年的兩大賽仍需老將支撐;美國隊同中國隊壹樣以年輕球員為主,上升勢頭明顯。在世界杯和奧運會上,這3支球隊仍將是中國女排的最大對手,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中國女排已進入了重回巔峰的“機遇期”。不過,誌在復興的中國女排尚需解決在壹傳、發球、防守等方面的短板,年輕球員在穩定性和比賽經驗上仍需磨礪。正如郎平所言:“如果兩年以後我們還這樣,就是不進則退了。壹定要看到自己不足,要加快進步的腳步。現在強隊太多了,將來就要看誰進步更快。”
三大球這裏風景獨好
剛剛結束的仁川亞運會上,中國軍團無緣三大球金牌,但考慮到中國女排是二線隊作戰,外界依然對有著輝煌傳統的女排抱有信心。世錦賽的出色表現,也鞏固了女排在三大球中首屈壹指的優勢地位。
在低谷中決不放棄,在拼搏中重振雄風。正是壹代代的女排姑娘們傳承著“女排精神”,才讓中國女排在世界排壇新老交替、格局變遷的過程中始終穩居強國行列,也把“女排情結”傳遞給了新生代的球迷。但為了避免因新老交替帶來的周期性起伏,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球員的選拔機制,更是排球發展的生態。從2004年奧運後的發展過程不難看出,優秀的教練可以在壹段時間裏通過集訓等方式提高隊伍的水平,但不可能解決整個系統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後備人才,再好的教練也難以成功,三大球的發展現實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回到老生常談的三大球發展規律的話題上,借助出色成績帶來的效應,提高國內女排聯賽的水平,使更多的年輕球員通過青訓體系得到培養和選拔,從而向國家隊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球員,才是女排和三大球可持續發展的道理。而中國女排作為振興三大球的“樣板”,潛心發展,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