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國有哪些宗教文化景觀?

中國有哪些宗教文化景觀?

佛教建築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築在初期受到印度影響的同時,很快就開始了中國化的過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壹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組成的嚴格對稱的多進院落形式。在主軸的最前方是山門——整個寺院的入口。山門內左右兩側分設鐘、鼓樓。中央正對山門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間穿堂形式的殿堂。穿過天王殿,進入第二個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軸上的是正殿,常名為“大雄寶殿”。正殿對於整個佛寺建築群體是中心建築物,它不論在建築體積和質量,都在其他單體建築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層樓閣形式。正殿後壹進院落,常建築二層“藏經樓”。另外,多在主軸院落兩側布置僧房、禪堂、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樓的廣濟寺等都屬於這種類型。

小型的寺廟,壹般只有壹進院落——進山門迎面就是大殿,兩廂為僧房。

佛寺建築群組中常布置壹系列附屬建築,如山門前的牌坊、獅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現存的佛塔都是磚石建造的。著名的有廣安門外遼代建造的天寧寺塔(鬥栱密檐型);阜成門內元代建造的妙應寺白塔( 屠坡型);阜成門明代修建的慈壽寺塔(鬥栱密檐型);大正覺寺金剛寶座塔(印度金剛寶座式);臥佛寺 在西山余脈聚寶山(壽安山)南麓,寺首創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壽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稱十方普覺寺。因寺內有元至順元年——二年(1330—1331年)鑄造的壹軀釋迦牟尼涅盤銅像,所以壹般叫臥佛寺。

碧雲寺 在西山東麓,各組殿堂成階梯狀層層上升;始建於元代至順年間,初名碧雲庵,明代正德年間(十六世紀初)擴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礎上大規模擴建。

天寧寺塔 在廣安門外,是我國現存的密檐式磚塔中比較典型的壹座。此塔隋代已有,現存的這座塔是遼代建的。

二、喇嘛寺

喇嘛寺在我國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兩個兄弟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築也因宗教內容的特點和民族的特點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北京的喇嘛教建築是從元代開始出現的。

喇嘛教建築壹般有兩種形式,壹種是和佛寺相近的宮室式木建築;另壹種是屬於碉房式的砧石建築。北京的雍和宮和東、西黃寺都屬於前者,只有頤和園後山的壹組喇嘛寺是碉房式的。

木建築的喇嘛寺仍舊采用了四合院式布局,寺廟前半部的山門、天王殿、大殿,都和佛寺差不多。但大殿以後的部分常有高大而雄偉的建築,在布局上也有所變化;例如雍和宮的後部采用三殿並列的制度,用復道將高大的萬福閣和兩側的永康閣、延寧閣連接起來,氣勢十分壯麗。

喇嘛教的塔不同於佛塔。它是由印度的 屠坡演化而來的。中國的喇嘛塔也有用為僧侶墳墓的,但建築在寺廟中的喇嘛塔,卻和佛塔的作用相同。

教堂的建築風格主要有羅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種。羅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以後,壹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築式樣。它是仿照古羅馬長方形會堂式樣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築。巴西利卡是長方形的大廳,內有兩排柱子分隔的長廊,中廊較寬稱中廳,兩側窄稱側廊。大廳東西向,西端有壹半圓形拱頂,下有半圓形聖壇,前為祭壇,是傳教士主持儀式地方。後來,拱頂建在東端,教堂門開在西端。高聳的聖壇代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骷髏地的山丘,放在東邊以免每次禱念耶穌受難時要重新改換方向。隨著宗教儀式日趨復雜,在祭壇前擴大南北的橫向空間,其高度與寬度都與正廳對應,因此,就形成壹個十字形平面,橫向短,豎向長,交點靠近東端。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穌釘死的十字架,更加強了宗教的意義。

拜占庭式建築的主要成就與特征是穹頂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蓋穹頂,並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的支柱上,這對歐洲建築發展是壹大貢獻。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築。其堂基與羅馬式的壹樣,呈長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頂由壹巨大圓形穹窿和前後各壹個半圓形穹窿組合而成。東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長方形改為正方形,但在建築藝術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風格。東歐的教堂是突出穹頂,提高鼓座,使穹頂更加飽滿。現在蘇聯紅場上的華西裏·伯拉仁內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築。其特點是中央壹個大墩,周圍八個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壹個大小不壹的穹頂。該建築是世界宗教建築中的珍品。

哥特式建築是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12—15世紀,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相當發達,城市內實行壹定程度的民主政體,市民們以極高的熱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爭勝來表現自己的城市。另外,當時教堂已不再是純屬宗教性建築物,它已成為城市公***生活的中心,成為市民大會堂,公***禮堂,甚至可用作市場和劇場。在宗教節日時,教堂往往成為熱鬧的賽會場地。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飛券、修長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壹種濃厚的宗教氣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門的兩側增加壹對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築有巴黎聖母大堂,意大利米蘭大堂,德國科隆大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堂。

新教的教堂,各派教會亦有差異。總的來說,教堂建築比較簡樸,大都為長方形禮堂。內部由於重視講道,講臺壹般置於顯著地位。新教加爾文派的教堂甚至沒有聖像、宗教畫、彩色玻璃和聖壇。近期,歐美各國建築藝術呈現多樣化,宗教建築也擺脫舊的傳統風格,出現壹些新的式樣。

第壹,中國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國清真寺絕大多數采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並且往往是壹連串四合院制度。其特點是沿壹條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布置若幹進四合院,形成壹組完整的空間序列:每壹進院落都有自己獨具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而又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同表達著壹個完整的建築藝術風格。

第二,中國化的建築類型。內地清真寺的結構體系和建築型制,壹般都具有中國的特點。這些特點突出表現在大門、邦克樓和禮拜大殿等主要建築上。

甘肅及西南迤西壹帶清真寺,壹般也多用三五開間的大門,大式大木結構。大門上起樓,多為三數層木塔式建築。大門前時常利用前檐柱作為木牌坊三門,帶八字墻及鬥栱等。這種大門既是清真寺的標誌和出入口,又可以起到邦克樓的作用,壹物三用。

中國大木起脊式的禮拜大殿。內地清真寺的禮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築,用鬥栱。大殿壹般由前卷棚、大殿殿身、後窯殿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屋頂,上面用勾連搭的形式連在壹起,形成壹座完整統壹而又起伏靈活的大殿建築。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樣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後窯殿壹般不采用磚砌圓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磚,搭配使用。後窯殿的式樣更是百花齊放,有單檐、重檐、三重檐的十字脊或各種亭式脊,變化甚多,不勝枚舉。

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築裝飾。豐富多彩的建築裝飾,是中國清真寺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清真寺建築的鮮明特點之壹。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將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築裝飾手法融會貫通,把握住建築群的色彩基調,突出伊斯蘭教的宗教內容,充分利用中國傳統裝飾手段取得富有伊斯蘭教特點的裝飾效果。

第四,富有中國情趣的庭園處理。中國清真寺大多具有濃厚生活情趣的庭園風格,反映出中國穆斯林不避世厭俗、註重現實的生活態度。他們在寺院內遍植花草樹木,設置香爐、魚缸,立碑懸匾,堆石疊翠,掘地架橋,大有“小橋流水”的園林風味。試想,人們在完成嚴肅的宗教功課之余,漫步庭院,觀賞那裊裊香煙、吐芳花木,站在小橋聽流水潺潺、賞金魚遊嬉,內心該是何等欣慰。

第五,中國清真寺的伊斯蘭教特點。無論其如何花樣繁多,也無論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國傳統建築手法,中國清真寺都必須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建築的壹些基本原則,具備伊斯蘭教建築的某些特點。

  • 上一篇:黃君璧人物年表
  • 下一篇:烏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