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廣東南海人,近代傑出的鐵路工程師。
詹天佑的父親詹洪興靠種地養家糊口,生活十分艱難。詹天佑七歲入私塾,厭惡四書五經八股文,喜歡擺弄機械。1872考入幼兒出國預科班。在美國讀完小學和中學後,他被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錄取,學習鐵路工程。1881年,詹天佑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回國,被派往福州艦艇學院當駕駛員。第二年,他被派往“吳恙”號士兵輪擔任駕駛軍官。1884年,詹天佑和他的戰友在中法戰爭的馬尾戰役中,英勇冷靜地抗擊法國船只,贏得了人們的贊譽。5438年6月+同年10月,調至廣東博學館任教。1886年,張之洞讓詹天佑繪制壹幅中國沿海形勢圖。他用壹年時間完成測繪,繪制了壹幅沿海險圖,由張之洞呈給清政府。在當時,用西方的測繪方法測繪中國沿海的情況是壹個創舉。
1888年,詹天佑被任命為金湯鐵路工程師,開始投身於中國鐵路事業。80天,他完成了塘沽至天津的鋪軌工程。9月初,唐山天津通車。1890年,清政府重修內外鐵路。山海關內外鐵路由沈陽境內的林西至大連既有鐵路和沈陽至牛莊、營口的支線公路連接。詹天佑在監督古冶至灤州工程修復時,分析了日德工程師未能修建灤河大橋的原因,機智地完成了灤河鐵路橋的全部工程。1904年,詹天佑當選為英國工程研究協會會員。1905年,清政府修建京張鐵路,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他成功地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建,粉碎了侵略者散布的中國工程師不可能修建這條鐵路的謬論,大大增加了中國人民的雄心。1910年,回到廣東,任廣東道丞相。1965438+2002年5月被任命為約翰-四川鐵路協會辦公室主任。直到1919去世,他壹直在為修建漢越川鐵路而努力。
張靜鐵路
京張鐵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並成功修建的壹條連接北京和張家口的鐵路。這是壹條由中國自己融資、勘察、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全長200多公裏。這條路“隔著高山峻嶺,石工最多,橋梁7000多英尺,險象環生,施工困難。”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多山,多石灣,各省已修道路最難考。連太西的書都把這樣的項目看得無比艱難。”“從南口到八達嶺,相距180尺,每四十尺必須增高壹尺”。中國自己的京張鐵路的消息出來後,外國人諷刺說,修建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大概還沒出生吧。詹天佑勇敢地肩負起總工程師的艱巨任務,鼓勵工程師們為國爭光。他親自帶領工程隊勘測定線,從勘測的三條線路中選出目前經過南口、居庸關、八達嶺的線路。詹天佑和鐵路職工壹起,克服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等困難,圓滿完成了居庸關、八達嶺兩個高難度隧道工程,設計了人字形軌道。京張鐵路1905年9月開工,1909年8月竣工,提前兩年完成,資金結余28.2萬兩白銀,總造價僅為過去對外承包工程收費的五分之壹,可謂成本低、質量好、完工快。在鐵的事實面前,外國人不禁為之折服。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壹條鐵路幹線,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勝利。
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高難度隧道工程
京張鐵路全線的難點就在關溝,這裏山巒重疊,懸崖陡峭,工程難度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官溝段包括居庸關、八達嶺、五瓜頭、石佛寺四個隧道工程,全長1.645米。最長的是八達嶺隧道,長1,091米,居庸關次之,長367米。詹天佑克服了資金、技術設備等諸多困難。帶著帝國主義者的譏諷和嘲笑。在素有“天險”之稱的八達嶺工程中,他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精心設計了從洞身中部垂直、兩端相對挖壹口大井的方法。詹天佑親自把關,精益求精,終於在1908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八達嶺隧道工程。
侯邦德
侯(1890—1974)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科學家,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主要奠基人之壹,世界公認的制堿界權威。福建省閩侯縣。1910畢業於上海閩皖鐵路學校。不久,他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的前身)。在1913的畢業考試中,他以1000的成績,創造了清華校園的奇跡。宣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保送,1916畢業,後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學習制革,1921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應愛國實業家範旭東聘請他為塘沽李詠堿廠的總工程師。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1926生產出中國乃至亞洲第壹批優質堿。李詠堿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在費城世博會和瑞士國際商品交易會上榮獲金獎。1933年,他發表了震驚世界純堿行業的巨著《制堿》,使索爾維的純堿技術體系向世界開放,從而奠定了他世界純堿生產權威的崇高地位。1937,中國第壹家大型化工合資企業南京李詠合成氨廠成立。至此,堿和酸這兩大化學基礎工業的兩翼在中國崛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後,侯被任命為永利川廠廠長兼總工程師,擔負起建設中國西部化工基地的重任。經過三年的努力,他創造了先進的制堿新工藝——“侯氏制堿法”。1943英國皇家化學工業學會授予榮譽會員(當時亞洲只有中國壹家,日本壹家);1944哥倫比亞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1948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財政委員會委員,重工業部化學工業局顧問,化學工業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副部長。1955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建成國內第壹座小型氮肥示範廠,隨後6年生產工藝和設備不斷完善。1965年獲國家科委頒發的“碳化合成氨工藝生產碳酸氫銨”發明證書。80年代中期,全國有1000多家中小型氮肥廠采用了這壹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技術,使小化肥產量達到全國化肥總產量的壹半以上。侯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委員,第二、三、四屆常委,第壹至第四屆NPC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制堿》、《羅傑工業化學》第6版第10章、《侯文選》等。
原維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陽人,道光進士。清代著名思想家。嘉慶末年在京師從劉學習公羊學,後與經世致用學代表人物龔自珍齊名,當時也稱龔為。在1825-1826期間,受江蘇政治使節何長齡之聘,編輯《儒家經典集》,參與五谷水利討論。後來擔任內閣秘書,廣泛閱讀各種典籍和文獻,對社會現實了解更多。鴉片戰爭期間,他在於謙幕府任兩江總督,參加浙東抗英運動,懷恨時事,寫下《吳聲紀》。他在林則徐委托的基礎上,將林則徐編纂的西域史地資料《泗州誌》增補為《國海圖誌》。在這本書中,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明確提出向西方學習。他建議制造槍炮、輪船等“親民”的機器工業品,加強海防,抵禦外侮,要求改革漕運,以減少稅收,兼顧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對近代改革思想和政治改革產生了壹定的影響。1853年,太平天國軍隊進攻江南,逼近揚州時,魏源組織地主武裝與之對抗。1857年,病逝於杭州。除上述著作外,魏源還著有《古回堂集》、《新編元史》、《老子本義》、《古詩詞古書》。
海洋地圖集
清代魏源的《海圖》。1841年(道光二十壹年),作者在鎮江受林則徐委托,在《南京條約》締結後不久,根據《泗洲誌》譯本和中外文獻編纂成書。50卷於1842,1847和10O卷於1852(鹹豐二年),在揚州出版。這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外國歷史、地理和科技知識,痛斥投降派“洋兵無敵”、頑固派視堅船利炮為“奇技淫巧”的賣國論,對作戰、防禦和外交策略提出了很好的見解,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題。這本書出版後,影響很大,促使人們開闊眼界,認識世界,對後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也有壹定的啟示。這本書出版後,很快被介紹到日本,對日本的維新運動也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向外國人學習控制他們。
魏源是中國近代史上明確提出向西方學習的人。他在《壹個海國的描述》中指出:書是什麽?他說,“以洋人攻洋人,以洋人付洋人,以洋人學洋人制洋人。”所謂“師夷長技”,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軍事技術上的壹套長處。魏源說:“洋人三技:壹戰船,二火器,三練兵法。”他不僅主張向西方購買艦炮,而且強調從西方引進先進的工業技術,自己制造艦炮。所謂“制夷”,是指抵抗侵略,戰勝敵人。魏源明確地把要不要學習西方國家的“長術”提到了要不要打敗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他強調,那些不善於向外國人學習的人,應該由外國人來控制。魏源從反侵略的立場出發,以師夷長技為手段,以制夷為目的,表現出燦爛的愛國思想。
四大洲年鑒
《四大洲誌》,林青·澤旭主編,壹卷。這本書是林則徐在主持廣東禁煙時,為了了解西方的情況,請人翻譯並記述了英國人默裏的《世界地理百科全書》。書中記載了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和歷史,是當時中國系統的世界地理。魏源受林則徐委托後,以此書等資料為基礎,編撰成《海國圖冊》。
嚴復
嚴復(1854-1921),福建名臣,近代向西方求實的代表人物,在中國系統傳播西學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他是福州船政學堂的第壹屆畢業生,後來就讀於英國海軍學校。65438年至0880年(光緒元年),任北洋水師學堂總師,後升任將軍府。甲午戰爭後,他發表了壹系列政治文章,如《袁強》、《最終救國論》、《筆談》等。他發出愛國救國的強烈呼聲,主張改革和政治改革,並開始翻譯和描述英國自然科學家赫胥黎的著作,命名為《進化論》。該書系統地介紹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號召人們救國圖存,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論點“不勞而獲”,在當時思想界產生了很大影響。戊戌變法前,他主持《國民報》。戊戌變法後,他翻譯了傅園、群學顏倩和易發,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思想和邏輯。辛亥革命後,思想日益保守,1915被列為“安全會議”。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後史系列和系列。
進化學說
進化論是清代嚴復從英國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壹書中翻譯過來的。“自然進化”就是進化,“自然進化論”就是進化論。嚴復不贊成把自然規律(進化論)和人倫(倫理)割裂開來,翻譯時只取以前的“進化論”(即自然進化論)的標題。嚴翻譯的《天演論》只收錄了赫胥黎原著的兩個部分:《序論》和《本質論》。甲午戰爭後,嚴復開始翻譯此書,1898年正式出版。是近代中國早期直接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理論著作的著作。嚴翻譯《天演論》的特點不是簡單地套用赫胥黎的原著,而是創造性地"拿來主義",以適應當時中國社會的需要。書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對打擊封建勢力,推動政治改革和變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