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湧現出了壹批又壹批新壹代收藏者,他們眼界開闊,出手不凡,並且開始頻繁涉足國際市場。但是受文化習慣的影響,中國收藏家選擇藏品的標準和國外收藏家必定存在諸多差異,是什麽觀念在主宰著收藏家們的購買取向呢? 就此問題我們對文物收藏家以及文物代理人馬未都、吳悅石、石建邦進行了訪談,他們壹致認為,中國收藏家與外國收藏家的收藏觀念與行為模式截然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 個方面。“親自督戰”與“經紀人”制 在拍賣行裏有壹種很突出的現象,就是中國的收藏家壹般親自參與拍賣,而西方收藏家由經紀人代理(也叫“中介”代理)。 這是中國收藏家與西方收藏家的第壹點明顯區別。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經紀人制度是受鄙視的,而且中國人不太喜歡中介,大家覺得錢花得冤枉,都希望繞過中介。這是收藏中的壹個弊端。因為收藏與鑒定是壹門很深的學問,需要經過漫長的學習才能達到壹定的技術水準。收藏的技術水準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對美的判斷;二是對價值的判斷。經紀人是對以上兩種判斷相對比較準確的專業人士,特別是在對價值的判斷時要比買家冷靜得多。聘請經紀人的作用就好比打官司時,大家都需要請律師,因為律師壹般比較專業。經紀人在收藏中的作用就相當於律師,他的技術水準遠遠高於普通收藏家。 西方的壹些大收藏家為了保證藏品的品質往往找經紀人代理,甚至於出現某些大收藏家在收藏某壹類藏品的時候,聘請這壹類藏品的經紀人評估,從而把損失降到最低。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對經紀人制度有所重視,但在古董收藏中我們還遠遠落後於國際市場,使我們收藏質量總體上大大低於西方。 “表象”與“內在” 西方人對古玩的欣賞強調文化的表現,而中國人更加註重財富的表現力。比如中國收藏家認為黃金藏品比較貴,木質藏品壹定要紫檀的才值錢等等。 西方藏品中粗略可以分工藝品和藝術品,純藝術品主要可以分為繪畫和雕塑。西方藝術品中最貴的是雕塑,但西方各國工藝品中最貴的是家具。我國最貴的工藝品是陶瓷,其次是繪畫,家具最低,家具在過去古玩收藏裏甚至不算是壹個單獨的門類。西方人認為與人類生活最相關的藝術是建築藝術,家具是建築藝術的延伸。中國人認為家具在藝術品中價值較低,傳統觀念認為家具只是壹個用具而已。這些年中國家具收藏事實上是被外國收藏家帶動起來的。上世紀40年代,德國人艾克寫了壹本《中國家具圖考》。70年代有位被譽為中國文物教父的美國人安思遠,在1971年寫過壹本《中國古代家具》。這兩本書大大推動了外國人對中國古代家具的認識。 中國人更註重表象的美,喜歡明清時期外表美觀、色澤艷麗的瓷器,而對於宋、元或更早至唐的瓷器欣賞不夠。西方人註重更深層次、含蓄的美。對於單壹顏色的東西都可以欣賞,比如對唐代的畫、宋代的瓷器等等。 今天這種差異正逐漸減小,因為我們是信息社會,中西方文化之間在不停滲透,藏家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中西方審美日益趨同。 “藏”與“不藏” 與社會環境和歷史沿革的傳統有關,中國人的收藏基本處在壹個地下狀態。中國真正的收藏家壹般生前不賣藏品,認為賣東西丟人。但中國有句古話叫“收藏不過三代”,這是由於後代對新的時尚熱心追求,不喜歡上輩留下的東西,於是胡亂賣掉。對古玩的愛好是壹種天性,天性是不會隨物品流傳下去的。如果許多收藏家看到自己死後,子女將其以畢生心血收集的文物揮霍掉這壹點,可能會選擇和西方收藏家同樣的處理方法。 西方的壹些大收藏家,在事業達到頂峰時,將收藏品展出和捐獻,將此視為事業的成功。例如,歐洲有位收藏家,壹生收藏過許多不同領域的藝術品和古玩。在壹種古玩處於低潮時,他大量收集,在這件東西走俏時,全賣掉,賺壹大筆錢。然後用這筆錢,再投資收藏另壹冷門的藝術品。形成規模後,再賣掉,轉向另壹冷門。在這種商業活動中,除了造成市場價位波動和利潤之外,還帶動了整個古玩界,乃至社會對古玩的壹種新的認識和研究。在這壹點上,西方人略高壹籌。 鑒賞水平總體不同 中外文化價值取向不同,造成在選擇藏品時中外收藏家擇物標準的不同。外國的收藏歷史悠久,而且沒有斷層,因此外國的收藏家鑒賞水平總體高於中國收藏家。主要表現在:首先,外國收藏家更看重藏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而中國的收藏家則更看重經濟價值。據曾在佳士得工作過的古玩評論家石建邦介紹,外國收藏家喜歡元、明時期的瓷器,這些瓷器簡單,文化底蘊深厚,通常要很高的藝術修養才能夠欣賞。上古三代夏、商、周的藏品外國藏家認為是最好的,而中國人通常更鐘情於清代外表美觀華麗的瓷器,如粉彩。他舉了壹個例子說明,日本的收藏家對中國宋代的瓷器特別情有獨鐘,而與之相反,前兩年佳士得推出壹件宋代的官窯瓷器,估價壹千萬,都無人問津。現在仍有壹種現象,就是清三代(康、雍、乾)瓷器價格暴漲,很多比明代最好的永樂、宣德瓷器都要貴。但實際上這也許是壹種審美的誤區。 其次,外國收藏家更註重專題性、系列性。外國收藏家往往在對某壹系列藏品失去興趣的時候,便將這壹系列舊藏品賣出,購進新藏品。 並且,外國收藏家在收藏時會做壹個完善的計劃,在出售藏品時會通過包裝手段把價值提升上去。而中國的收藏家還處於剛起步階段,市場不穩定,收藏不成規模。據美中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吳悅石介紹,海外的收藏家收藏可以代表壹個時期的典型藏品,並不十分註重藏品的價格。比如香港著名收藏家葛師科,系統收藏明代經典瓷器,他的“天民樓”藏瓷可以與國家博物館媲美。 盡管中外收藏家之間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同與差距,但是,這幾位被訪者也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正在縮小。相信中國的收藏家日後也會越來越註重藏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上一篇:高分求助那位知道全國各地報紙的文娛信箱及姓名電話的?下一篇:什麽是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