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誌
明南達吉寫的。這本縣誌,原本是南大基的父親南進寫的,用了三年時間,無果而終。嘉靖二十年(1541),陜西普遍編誌,渭南知府辛命南大吉撰寫渭南誌。南大集在父親手稿的基礎上歷時三個月,於當年秋天完成。南大基學生李宗淑,河南省判官序。這部編年史上至秦漢,下至嘉靖十八年(1539)。共2冊:第1冊有縣境、古跡、縣城地圖22幅;第二冊包含18孔廟、城隍廟、國壇圖片。表4卷:易家、官司、戶籍選、恩榜。測試卷5:封地,建立,習俗,神社崇拜,神社崇拜。傳記7卷:官職、官職、遷職、人物、烈士、雜記、敘事傳記。全誌***18卷21篇約65438+萬字。現存上海圖書館。為了方便閱讀,該區地方誌辦公室編輯出版了壹本校對書。
渭南縣誌續
明南軒寫的。萬歷初年,南軒60歲辭官回家。應知縣張士龍之邀,續寫《渭南誌》,但未完成。萬歷十五年(1587),崔邦亮被任命為渭南知府,要求南軒繼續求學。萬歷十八年(1590),南宣完成《續渭南縣誌》。陜西巡檢司副使薛騰蛟、南京刺史孫偉、崔邦良、南宣本人均為其作序。這部續集多方尋找,至今未見。按現存順序分為12卷,包括封地、編制、神社、飲食、官師、人物、選表。其中“糧貨”是專門備案的,土地稅是有記載的。
更新渭南縣誌
明南世忠寫的。明朝萬歷四十六年(1618),知縣楊請南世忠繼續研究《渭南誌》。南世忠雖然答應了,但病了幾個月,楊升任禦史,離開了魏國,編年史也就沒有進行了。萬歷四十七年(1619),姬旭被任命為渭南知府。天啟元年(1621)二月至八月,以南世鐘為主筆,參考前兩部編年史,取長補短,分別加工,寫出當時較為完整的新體,並註重材料的真實性和資本經營的作用。姬旭、南世忠、南京尚湖尚書南鐘奇、光祿邵青有條不紊地記錄著事件。這部編年史由設境、祭奠神社、飲食、官師、人物、節日、選舉、遷址、年譜、文藝等記錄組成,卷***16,約5萬字。現有的國家圖書館。明代渭南誌的寫作與史籍。因原書已失傳,其編纂及大致情況不詳。從朱克的《渭南縣誌續傳》和《順治史記》可以看出,該書成書於明末。
渭南縣誌續
作者是朱慶·福柯。順治十三年,知縣九遷,邀李續編《渭南縣誌》。朱克——淩年近八十,日夜加班,匆匆寫了壹本書,取名《續渭南縣誌》。同年,繼任知縣的陸贊奇認為其中有許多疏漏、遺漏和謬誤,要求李繼續加工,並於當年印完。現僅存第二版,有尚九謙、朱、陸贊奇、王、方叢生的序。其卷體結構完全承襲南史中《更新渭南縣誌》。全誌***16卷,約12萬字。現有的國家圖書館。
渭南縣誌
作者清月華冠。雍正七年(1729),清廷頒布了《關於省誌收集記載人物事跡若幹問題的上諭》,規定各郡縣誌每60年修訂壹次。時任渭南縣令的嶽隨即開始“廣泛采訪搜集”,並於雍正十年(1732)夏完成了《渭南縣誌》。遊春芳贊錢、陜西漕糧道崖、安知府王紹文和嶽為序。縣誌分為12類(地理、地理、編制、飲食、官職、追悼會、政治、選舉、人物、節日、文藝、雜誌)97個標題,17余萬字。這部編年史將詩文結合到文史的記載中,將文物的記載分為訓烈、名臣、仕途、士人、文遠、武功、忠孝、奉獻、妃嬪、隱居、遷居、棄技等類別。現存山西圖書館。
渭南縣誌
作者:王慶翼城。乾隆四十壹年(1776)七月,陜西巡撫畢沅請編縣誌,獲允,命陜西各郡縣編。那時候。耀州縣令張鳳鳴擔任知縣,收集了壹些資料,但沒有寫出來。第二年,王奕程被任命為渭南知府,“此市君子,廣采之;邀請文質彬彬的人,討論編纂。”四十三年(1778),完成了《渭南縣誌》。薜元和王奕程序。全誌分為三個部分:地方考、舊跡考、廟堂觀考、葬墓考、建制考、朝貢考、歷代文學批評、本朝文學批評、婦節考、選考、守陵程維史考、地方誌編纂、雜考、繪圖考。卷* * 14約35萬字。本書收錄了四十三幅現存於陜西師範大學圖書館的《清乾隆閻敬銘傳》。渭南市臨渭區地方誌辦公室有壹本。徐家匯圖書館藏《清肝龍》四十四本。
渭南縣誌的重新編纂
作者:何晴·更生。道光八年(1828),何更生被任命為渭南知府,組織《渭南縣誌》的編纂和作序。此誌有1冊:縣域總圖、縣城地圖、神川鄉地圖、夏薇鄉石泉鄉地圖、石元鄉地圖、宋縣域地圖、渭水地圖、古跡地圖(渭北東、西、北);表3卷:演變、官職、免職和選舉(科迪、龔建、李因);測試卷7:新疆印章、山川、建築、稅收、神社崇拜、墓葬、歷史遺跡、金石學、文字、寺廟觀、吉祥風景、雜誌;傳記共九卷:官師、國賢、忠孝、仕途、文園、忠信行為、外戚、藝術、貞節,20卷約20萬字。何更生刪除了王奕程地方誌中使用的酉陽雜劇等荒誕詞語,並對以往地方誌中附加的高雅內容進行了辨析。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及臨渭區現存檔案。
新續《渭南縣誌》
作者:青椒賈立安。清光緒十四至十七年間,徐義和、王昭慶、渭南縣令趙三人委托並督促焦繼續編纂《渭南縣誌》,但均未完成。十七年二月,介紹顏為渭南知縣代理,焦在嚴格監督下,繼續修訂縣誌。焦曾把手稿帶到陜西永吉縣,請軍務大臣修改。顏定稿後,於光緒十八年正月刊行,名為《續新渭南縣誌》。全書分為地理、地理、建築、紀念、食品、官員、教師、選舉、人物、節日、藝術和文學、雜誌和修訂。卷***12包含約15萬字。、顏和焦都是有秩序的。在編纂上,焦習慣於參考歷代誌書,取其所長,棄其所短,自成壹家。現在山西圖書館、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渭南市臨渭區檔案館都有收藏。這個編年史還有壹個版本,就是民國十壹年五月的印刷版本。
渭南縣誌
渭南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白楊民主主編,6月出版1987。該編年史由16個子編年史組成,95章344節,內容涉及行政編制、自然地理、人口、農業、工業交通、商業、金融、城鄉建設、政權、政黨和群眾團體、軍事、農民革命鬥爭、文化、人民、文藝、社會等,88萬字。全國政協副主席、渭南縣委書記郝分別作序,渭南縣委副書記、編委主任孫劍英題寫後記。1988年,該書獲得1978~1987年優秀圖書二等獎和陜西省優秀圖書二等獎。1993,獲全國地方誌優秀成果壹等獎。
臨渭區誌
《臨渭區誌》是渭南市(縣級)改為臨渭區後新編纂的總誌,時限從上古至2005年底。5438年6月至2003年10月,根據省市《關於續修地方誌的通知》精神,由臨渭區主持,臨渭區地方誌辦公室承辦,馮烈、梁主編。2011完成稿後,經區* * *、渭南市、陜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定稿,於2014出版。區委書記楊炳拓,區長李顯平、楊林作序。該書由行政體制、自然環境、人口、城鄉建設、農業、鄉鎮企業、水務、工業、商業、通信、郵電通信、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和證券、經濟管理、* *地方組織、* *人大、* *政協、* *和民主黨派、檢察審判、政務、群眾團體和重要事件簡述等內容組成。這本書有260多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