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為什麽現在很多人對手機依賴嚴重,甚至成癮?

為什麽現在很多人對手機依賴嚴重,甚至成癮?

PConline 雜談“曾經在微博上虛度光陰,如今又在微信裏蹉跎歲月,妳以為通過手機就連接了世界,其實只是躲在屏幕後面獲取安全感……”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妳會相信每天占據國人手機時間最多的微信當年(2012年4.2版啟動頁面)竟然說出這樣壹番”誠實“的話,雖然後面省略的字句是為了讓妳更加離不開微信。

如今很多人以為在手機上看到了全世界,其實他們只是每天對著壹部手機而已。

“我不喜歡隨時隨地都能被人找到”

壹九九九年,有人在美國的街頭做了壹個有趣的采訪,妳需要手機嗎?

面對鏡頭,很多人毫不猶豫地表示不需要。

有人說,我沒那麽重要,沒人要隨時隨地聯系我。

有人說,我有家用電話,我要手機幹嘛?當我困在某個地方的時候,總能找到電話亭或者借我電話的農夫……

有人說,我不喜歡隨時隨地都能被人找到。

還有的人說,如果有人要聯絡我可以寫信給我,如果是重要的事可以打我家電話。

那壹年,手機市場還是功能機的時代,手機主要用來打電話和發短信,並且售價不菲,仍是富人階層的玩物。也正是那壹年,世界上第壹款支持WAP(無線上網協議)的手機諾基亞7110才剛剛問世。在當時的環境下,人們有這樣的回應無可厚非,壹方面消費者無法預測未來,另壹方面,那時的手機確實不比現在的十八般武藝。

而十八年後的今天,人們的溝通、出行、食宿、工作和娛樂已經統統離不開手機了,小小的屏幕之中,隱藏了壹個夢幻般的世界,讓人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手機剛發明的時候,科學家的初衷是為了打破空間的藩籬,使人與人之間能夠更便捷地溝通。而如今,人們卻成為了它的奴隸,彼此之間越發疏遠。這壹切都應了那句令人深省的名言,科技是把雙刃劍。

人們每天花費多少時間在手機上?

以中國為例。2017年6月1日淩晨,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華爾街證券分析師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美國Code大會上發布了2017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報告中顯示,2016年中國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突破七億(CNNIC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4.9億部,也就是說幾乎每三個中國人就有壹個人去年換了新手機。由此可見,手機在中國已經高度普及,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產品。

報告中還顯示,在2016年中國移動用戶每日在線時長超過25億小時,折算起來,國人平均每天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三小時。而在2017年,隨著《陰陽師》《王者榮耀》以及吃雞遊戲的大熱,人們每天盯著屏幕的時間只增不減。

每天在手機上玩什麽?

女皇的報告還顯示,中國人每天使用頻率最高的的應用是微信、QQ、愛奇藝、UC瀏覽器以及微博。中國用戶每天花在移動應用上的時間達31億小時,而光微信就占了9億小時。

看到這些數據,讓人腦海裏不禁浮現出這樣的畫面:淩晨三四點了依然還在漫無目的地刷微信,有時夢中驚醒忍不住翻身打開手機繼續刷,第二天壹大早醒來就是打開手機看看有沒有人找、深夜朋友圈又更新了什麽……

等紅燈、地鐵上、吃飯、聊天甚至情侶間親熱時……幾乎每時每刻我們都會有那麽壹瞬間忍不住想要打開手機,哪怕不做什麽,只是點亮屏幕,劃動幾下,再熄滅屏幕。甚至有的人手機電量不足就感到渾身不舒服,壹天不玩手機就像要了自己的命。

為什麽人們每天樂此不疲地玩手機?

手機不僅消耗我們日常的大量時間,還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和其他人的聯系:壹家人聚在壹起,不是愉快地交談,而是各自看電腦和手機;朋友聚會,不是閑話當年,而是拼命在刷微博和朋友圈;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講臺上妙語連珠,底下的學生卻在玩遊戲看視頻;開會時,老板在說年度計劃,底下的人卻在忙著回郵件、發信息……

被凱文凱利稱為技術領域的“弗洛伊德”,人與技術關系領域首屈壹指的社會心理學家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將這些現象歸結為“群體性孤獨”——我們似乎在壹起,但實際上活在自己的“氣泡”中。我們期待他人少,期待技術多。不間斷的聯系,是否讓人類陷入了更深的孤獨?

2012年2月,雪莉特克爾再度登上TED的演講臺,為我們帶來了壹場深刻探討人與科技關系的演講:《時刻保持聯系,卻依舊感到孤獨(Connected,but alone?)》。雪莉特克爾在演講中總結了讓人們癡迷於手機或者其他電子產品的三大錯覺:壹、我們可以把精力分配到任何我們想關註的地方;二、總會有人傾聽我們;三、我們永遠都不用獨自壹人。

我們可以把精力分配到任何我們想關註的地方

以前我們覺得上課、吃飯時玩手機會被認為是壹件很稀奇或者讓人討厭的事,現在早已習以為常。人們總是希彼此既能夠呆在壹起,又能夠同時“在別處”——連線到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大家已經習慣這樣“壹起獨處”,因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是控制和分配他們的精力。

正如知乎網友JZeng說,我們依賴的不是手機,而是通過手機連接的整個世界。科技讓我們隨時隨地和世界保持連接,就像呼吸空氣壹樣平常。那個充滿誘惑的世界,顯然比身邊的人和事更吸引——直到他們失去之前。

總會有人傾聽我們

“不管哪壹代人,人們都沒法從彼此之中獲得足夠的關註。”在微博、朋友圈中,我們有無數的自動生成的“聽眾”,那種沒人願意傾聽的的感覺使我們更願意和看似關心我們的機器待在壹起。

也許很多人希望,有壹天,更高版本的Siri——蘋果公司iPhone的智能語音助手會更像壹個好朋友,壹個當別人都無暇顧及妳時還耐心聆聽的摯友。

我們永遠都不用獨自壹人

當我高中時代暗戀已久的女生,在朋友圈發出戀愛手遊《戀與制作人》的盛世美顏的男主角李澤言,並配上文字:“地球已經不需要男人了嗎”時,我心中是百感交集的。如果現在繼續有新聞說某個人又想和iPhone結婚時,我想我已經不會再感到驚奇了。

2010年1月9日,在拉斯維加斯的成人娛樂展上,“真實伴侶”公司便推出了世界上第壹款美女性愛機器人洛克茜。美國壹項調查發現,年齡在20-61歲之間的男性有2/3都想與機器人啪啪啪。

人赤條條的來到這世上,又赤條條地走,人心曲折浩瀚,腦中百轉千回,誰又真正懂過誰?孤獨是人類不可救贖的、永恒的命題。

為什麽不面對面交談?

雪莉特克爾曾經問過人們為什麽不面對面交談?有人答道:因為面對面交談是實時發生的,妳沒法控制妳要說什麽。是的,通過智能手機,我們在朋友圈、微博去呈現的自己都是經過編輯、修改、潤色以及刪除去達到的我們想要變成的樣子。壹旦面對面交流,妳會驚慌、妳會詞不達意、妳會犯小錯誤,這樣壹來我們在別人眼中就不完美了。

但是,這些微小簡短的在線交流片段加在壹起就不能等同於真正的交談嗎?“不能,這種小片段的方式交流可能可以收集到那些精心修飾過的信息,但是卻很難讓我們互相了解,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對方。”

沈迷手機有什麽危害?低頭族竟毀滅地球

手機出現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的便利,但也讓這個世界的溫暖漸漸消失。每天浸泡在社交軟件上,用點贊維系著搖搖欲墜的感情,壹個個嘻嘻哈哈的表情包背後的妳,真的快樂嗎?

美國攝影師Eric Pickersgill拍攝壹組照片很火,人們手機被P掉出現的有趣壹幕

關於地球的毀滅,人類有不計其數種想象。太陽燃盡、星球碰撞、核彈爆炸、海面上升……妳有沒想過低頭玩手機導致地球毀滅呢?

《低頭人生》這部動畫片作者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低頭族的生活狀態,每個低頭已經低到扭曲的人,都只關註自己的手機屏幕,無論他人生死,最終壹連串事件引發蝴蝶效應,導致地球滅亡!在2017年9月份的學生奧斯卡上,來自央美的謝承霖憑借該片壹舉奪得第44屆學生奧斯卡動畫短片金獎。雖然該片手法誇張,不少人卻驚呼:紮心了!

見到有人身亡而只是有興致發自拍的年輕女人

結語

壹路走來,手機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被癡迷的壹個小小工具而已。我們曾經也癡迷過電視、電腦,未來我們會癡迷什麽東西,誰的心裏都沒有譜。批評家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其1985年出版的經典著作《娛樂至死》中所擔憂的永不過時: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了壹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我們每天不停地刷、發朋友圈,讓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占據了生活的全部。“我分享,故我存在”?不,放下手機,妳才會明白“有時候妳想證明給壹萬個人看,但最後發現只有壹個人明白,那就足夠了。”

我們並不是說要徹底地拋棄手機,拋棄壹切讓人沈迷的電子產品,回到黑燈瞎火、“從前慢”的年代。“我只是建議我們應當和電子設備、與別人也與自己,建立更加有自我意識的關系。”雪莉特克爾如是說。

快過春節了,但願我們能在飯桌上少點聽到長輩們吐槽:“親情難敵機器”。

  • 上一篇: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畫家?
  • 下一篇:五壹勞動節問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