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為什麽說西安碑林是我國最大的書法藝術寶庫

為什麽說西安碑林是我國最大的書法藝術寶庫

西安碑林

百科名片

西安市南城墻魁星樓下的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這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藝術寶庫。它始建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原為保存唐開元年間鐫刻的《十三經》、《石臺孝經》而建,後經歷代收集,規模逐漸擴大,清始稱“碑林”。幾經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為西安碑林博物館。該館是在西安孔廟舊址上擴建而成的壹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占地面積31900平方米,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設七個陳列室、六條遊廊和壹個碑亭,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

目錄

簡介概述

布局

第壹陳列室

第二陳列室

第三陳列室

石刻藝術室

其他

碑林概覽

秦嶧山石

魏碑

漢碑精品《曹全碑》

王羲之父子作品

唐代書法藝術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

歐陽詢

褚遂良

薛稷

顏真卿和柳公權中唐

顏真卿

柳公權

張旭和懷素唐代草書

張旭

懷素

唐代帝王及其它作品賞析

宋元明清及近代簡介簡介 概述

布局

第壹陳列室

第二陳列室

第三陳列室

石刻藝術室

其他

碑林概覽

秦嶧山石

魏碑

漢碑精品《曹全碑》

王羲之父子作品

唐代書法藝術

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

歐陽詢

褚遂良

薛稷

顏真卿和柳公權

中唐 顏真卿 柳公權張旭和懷素

唐代草書 張旭 懷素唐代帝王及其它作品賞析宋元明清及近代簡介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概述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坐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鹹寧學均設在這裏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壹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裏,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布局

博物館的各陳列室,以欞星門中門為主軸線,自南而北對稱排列。前半部為臨時性專題陳列室,自軸線正中上有“碑林”匾額的碑亭以北為碑林陳列室,西側為石刻藝術室。 進入西安碑林大門,可以看到壹座四角形兩層飛檐的亭子,裏面豎立著著名的《石臺孝經》。這是由四塊石板組合成的長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層石臺上。《孝經》是宣揚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歷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視。唐天寶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加註,並用隸書行文。

第壹陳列室

漫步在青石小道,碑林風雅的古香古色悠然而來,成千上萬的字碑讓人眼花繚亂,忍不住感嘆中國古代文化的精深。第壹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修蓋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於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纂,專門講孝道的。前面壹部分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後面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註釋 西安碑林

。底座由3層石臺組成,上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雲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組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陳列室裏主要陳列,內容包括《周易》6卷,《尚書》13卷,《詩經》20卷,《周禮》11卷,《禮儀》17卷,《禮記》20卷,《春秋左氏傳》30卷,《春秋公羊傳》12卷,《爾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經》、《論語》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17面3萬余字也陳列於此,合稱。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並能永久保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範本,立於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後7次刻經。是目前僅存的壹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第二陳列室

第二室陳列著許多具有史料價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於公元781年,後世才從地下發掘。此碑記敘了古代羅馬景教傳入中國的盛況,石碑側面用敘利亞文刻寫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記載的史實中外史書全無記載,因此彌足珍貴。清代丹麥人荷爾漠來西安用重金偷買未遂,只好托人刻壹假碑(現存倫敦)。它是研究中外關系的寶貴資料,其拓片早已輾轉國外。《中尼合文陀羅尼經幢》是壹種柱狀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圓柱形,用中國和尼泊爾兩種文字刻成,反映中尼兩國佛教的交流。《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史實。《明德受記碑》記載了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建立的農民政權“大順國”,並反映了當時陜西災後“人食人”的慘狀。《曹全碑》雖是為漢代曹全樹碑立傳,卻無情地記載了他鎮壓黃巾起義的事實。

第三陳列室

第三室的石碑薈萃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秦代李斯的篆書見於《嶧山碑》;漢代隸書見於《曹全碑》;東晉王羲之手書見於《大唐三藏聖教碑》,此碑文字是後人從他的遺墨中拼集而成,人稱“千金碑”。《唐多寶塔感應碑》留下了唐代顏真卿的楷書;《唐玄宗秘塔碑》留下了柳公權的楷書;《判千家字文》留下了唐代張旭的草書。另有宋代趙佶、黃庭堅,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皇帝的書法手跡。從這裏可以看出中國文字和書法發展的軌跡。愛好書法的人可以在館內選購影印的碑貼。 在碑林中漫步,不僅可以欣賞優美的書法藝術,還可以看到碑石上精美的圖案花紋。如清代的《關帝詩竹圖碑》、明代《魁星復鬥圖碑》、宋代的《唐興慶宮圖》。

石刻藝術室

石刻藝術室和遊廊收集了陜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東漢的石獸、畫象石,唐代的蹲獅、犀牛。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有四駿保留在這裏。這裏陳列的唐代供應石燈十分引人註目,燈分九層,無論造型還是燈案的圖案,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燈就是仿此唐燈所 西安碑林

造。此外,還有出土移此的東漢石刻墓門,唐代石槨。石槨陰刻的星相樂舞,仕女圖,槨外浮雕彩繪文武侍從和騎龍駕鳳仙人,都是歷史和藝術珍品。來到碑林,不要忘記這裏還有壹個高2,5 米、重6 噸的景雲大鐘。每年除夕之夜,中央電視臺發出的鐘聲就是出自這個巨鐘。

其他

擁有浩瀚的藏品,豐富的文化內涵,被世人譽為“東方文化寶庫”、“書法藝術的淵藪”、“世界最古的石刻書庫”——這就是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書法及繪畫藝術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的西安碑林博物館。 景區內旅遊線路索引:景雲鐘 大夏石馬 碑亭 石臺孝經 碑林第壹陳列室 碑林第二陳列室 北魏墓誌廊 碑林第三陳列室 碑林第四陳列室 碑林第五陳列室 碑林第六陳列室 碑林第七陳列室 石刻藝術陳列室

  • 上一篇:龜齡集簡介
  • 下一篇:世界上可收藏的單詞和字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