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是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內容以外的書寫內容。落款包括:正文內容的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作者姓名字號等。
落款有“雙款”“單款”兩種。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下款:寫時間、地點、姓名、謙詞。
有下款沒有上款的稱為單款,單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內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內容。如果沒有書贈對象,就只落單款。
單款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它不僅起能到調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短款即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於構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內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如果余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
2. 書法落款知識(常識)如下
書法落款壹般是以農歷的年份和月份來寫的,妳得先查下農歷是幾月,再根據月份的別稱來寫。如現在是十壹月,就可以寫:某某書於甲午年仲冬,如甲午年仲冬某某書。
壹月:正月、端月、征月、開歲、華歲、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麗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蠶月、桃月、桐月、季春、曉春、鳶時、桃良、櫻筍時;
四月:余月、陰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陽、朱明;
五月:臯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陽、季夏;
七月: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窮秋、抄秋;
十月:陰月、良月、正陰月、小陽春、初冬、開冬、孟冬;
十壹月:幸月、暢月、仲冬;
十二月:塗月、蠟月、臘月、季冬、暮冬、殘冬、末冬、嘉平月。
3. 書法落款基本常識每月又可以怎樣分
壹、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稱落款,就是在書寫本文外所寫作者姓名、年月、軒號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題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來非常麻煩,也成了許多假作品,就以書聖王右軍之許多作品都使人懷疑。
款,除了字體、字形之變化外,可分“單款”與“雙款”兩類,茲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類
(壹)單 款
亦稱(下款),是作者自題款。壹幅作品完成之後必須題款,壹示禮貌,壹示對作品負責。
1、短款 即簡單簽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過十字。
2、壹字款 書法落款中有用壹個字者稱壹字款。
3、二字款 只簽作者名字,若壹字名則書姓名。
4、三字款 大多書己之姓名,若壹字名者多加壹“書”字。
5、四字款 多為姓名三字再加“書”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則多用幹支。
6、五字款 五字多三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書”。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三字姓名上加某年或兩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三字,或姓名二字下加壹“書”字。
9、長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許多文字,壹求變化,二求作品均衡,三可補空位,四可寫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齋軒號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12、加作者字或別號者 加字者如:清,吳昌碩,原名俊卿,原字倉石,常用“倉石吳俊卿”。別號眾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題款時亦會加上官銜,以唐人寫碑最為常見,如: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 敕書”。
(二)雙 款
亦就是單款之外再加上這幅作品之受者名號稱謂,官銜,敬詞等文字。
1、受者名號 對別人以稱字,號較為尊敬,如無字號者可稱名,但最好不要連名帶姓
2、受者官銜 古人常用“大人”,如“觀察大人”、“閣老”等,今人對教師稱“老師”、“校長”、“教授”等。
3、受者稱謂 如受者與書者有親戚關系;長輩多用“姻伯”、“姻丈”。
4、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等。
書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詞
長輩: 吾師,道長,學長,先生,女士(小姐)
平輩(或小壹輩):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學兄(弟),道兄,道友,
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壹方面有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 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 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 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4. 書法落款常識
壹、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稱落款,就是在書寫本文外所寫作者姓名、年月、軒號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題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來非常麻煩,也成了許多假作品,就以書聖王右軍之許多作品都使人懷疑。
款,除了字體、字形之變化外,可分“單款”與“雙款”兩類,茲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類
(壹)單 款
亦稱(下款),是作者自題款。壹幅作品完成之後必須題款,壹示禮貌,壹示對作品負責。
1、短款 即簡單簽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過十字。
2、壹字款 書法落款中有用壹個字者稱壹字款。
3、二字款 只簽作者名字,若壹字名則書姓名。
4、三字款 大多書己之姓名,若壹字名者多加壹“書”字。
5、四字款 多為姓名三字再加“書”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則多用幹支。
6、五字款 五字多三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書”。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三字姓名上加某年或兩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三字,或姓名二字下加壹“書”字。
9、長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許多文字,壹求變化,二求作品均衡,三可補空位,四可寫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齋軒號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12、加作者字或別號者 加字者如:清,吳昌碩,原名俊卿,原字倉石,常用“倉石吳俊卿”。別號眾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題款時亦會加上官銜,以唐人寫碑最為常見,如: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 敕書”。
(二)雙 款
亦就是單款之外再加上這幅作品之受者名號稱謂,官銜,敬詞等文字。
1、受者名號 對別人以稱字,號較為尊敬,如無字號者可稱名,但最好不要連名帶姓
2、受者官銜 古人常用“大人”,如“觀察大人”、“閣老”等,今人對教師稱“老師”、“校長”、“教授”等。
3、受者稱謂 如受者與書者有親戚關系;長輩多用“姻伯”、“姻丈”。
4、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等。
書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詞
長輩: 吾師,道長,學長,先生,女士(小姐)
平輩(或小壹輩):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學兄(弟),道兄,道友,
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壹方面有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 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 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 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5. 書法創作中落款的壹般規則有哪些
通常壹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
也就是有妳姓氏、名字、或號、雅號之類的章,這種章都是落款的最尾處蓋,表示這幅作品的出處。通常只蓋壹個,“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沒有姓,或筆名,總之往往只蓋壹個。
也有姓是壹個章,名字是壹個章的,不過很少。 有些水準的作品就要用到閑章,也就是不是為了標識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裝飾為作用的章。
詳細的種類在下面這篇文章裏都有。 比如起首章,通常蓋在作品左上角,作為整體布局裝飾,破除太嚴肅作品的死板格局等。
剛開始學,只要姓名章就夠了,等妳學到壹定程度再學習怎麽蓋閑章即可。 壹、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註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註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壹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
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托書者的抱負和情趣。
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壹)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連在壹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壹名壹字為正,壹姓壹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
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壹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
壹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壹朱壹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壹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
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1) 齋號章 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
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明書法家文征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
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
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癡”、“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誌”、“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醜、丙寅或壹九 *** 、壹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1、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壹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2、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
攔邊章只管壹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3、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壹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
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壹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壹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
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禦藏書畫。
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
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
6. 書畫作品落款與印章常識
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1.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閑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閑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閑章就不須蓋了。
2.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閑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閑章。此處如不須要蓋閑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3.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閑章,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閑章處之地位。
4.方形閑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喧賓奪主。
5.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末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6.蓋二印,壹方形、壹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7.蓋二印,壹大壹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8.蓋二印,壹長方形、壹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9. 蓋二印,上陽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0. 蓋二印,上陽文,下陽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1. 蓋二印,上陰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2.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13. 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就失敬了。
14. 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15.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須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6. 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17. 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壹個印距離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