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買遊戲只用來收藏,但從來不玩的人,是否得了某種精神疾病?

買遊戲只用來收藏,但從來不玩的人,是否得了某種精神疾病?

每當Steam開啟特惠時,對於玩家們來說,就像是電商的雙11購物節壹樣,無論有興趣與否,就開始盲目地買買買。

看到那個 60%甚至是 80% 的折扣,怎麽能不心動呢?但其實大多數買來的 遊戲 根本沒玩過,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手機的APP留著許久卻沒刪除、硬盤裏塞滿了超多電影卻沒有看過等等,我們似乎都有「數碼囤積癖」的情況。

2015年V an Bennekom 提到了「數碼囤積癖」這壹上癮的概念。首先,我們需要先解釋「囤積癥」。囤積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 5 版中被認定是壹種精神疾病,並從「強迫癥」中分隔出來。囤積癥者會有相當廣泛的物品囤積行為,且難以將物品丟棄,這樣的行為可能來自於當事人的審美觀、對於該物品的 情感 價值附著與未來可能有用處的想法所產生,或者丟棄任何相關物品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嚴重的物品囤積情況會造成生活空間受到限制、不良的環境衛生與當事人自身的身心 健康 受到影響等。若遇到借送界線較為模糊的情況之下,還有可能演變為占有、偷竊等行為,就物理角度上來說,強迫的物品囤積行為的確會造成許多麻煩的情況。

但若囤積的物品是數碼形式的資料呢?沒有實體憑借的「數碼囤積癖」與壹般的精神疾病「囤積癥」壹樣嗎?

人們在囤積數碼形式的資料與物理層面的物品囤積行為大致來說是壹樣的,我們仍會對數碼資料有著 情感 與價值上的附著。比如說伴侶的照片、派對上所拍攝的視頻、童年時在小巷內的 遊戲 廳玩過的闖關 遊戲 ,加上有朝壹日或許會用到的焦慮感,使得我們或多或少為了將某些檔案保存下來而花了不少時間進行整理與備份。

記得在早期儲存空間不算便宜的時期,為了保存網絡上搜集下來的PDF電子書、模擬器及各種 遊戲 與視頻,我也買了外接硬盤來整理儲存這些數碼檔案,許多朋友應該都有著專門存動畫、 遊戲 或電影的硬盤大隊,來確保這些檔案日後想到時可以再看壹遍。

但是囤積數碼資料和囤積現實物品有壹個顯著的差異:也就是「現實物理空間」。

隨著儲存的數量增加,即使再怎麽瘋狂囤積這些檔案,大概幾張硬盤就能解決這些事情,也不會大到會影響生活空間、更不至於產生環境或衛生問題。在前述的報告中引用了壹個案例,當事人擁有了數碼相機後便開始大量拍照並儲存數碼相片,壹天至少拍攝千張以上的照片也不願丟棄任何壹張,加上未來這些照片可能會出版而花了不少硬盤來保存這些照片,但在整理這些照片時卻由於數量太過龐大而容易感到焦慮與挫折。

近幾年數碼儲存服務大量增加,許多照片視頻拍了就直接上傳到雲端儲存空間,雲端也就這樣神秘地將我們的資料存在不知名的某朵雲上面, 遊戲 也是如此。

Steam、GOG 等平臺的出現使得我不用大費周章儲存 遊戲 ,只要我按下登入鍵便能夠不限電腦的下載遊玩,壹個壹個作品排列整齊,就像實體的展示櫃壹樣,喚醒我們虛擬的囤積 遊戲 樂趣。

國外壹篇分享 遊戲 囤積經驗的文章中,描述的狀況相信與許多朋友相吻合,文章大致提到兩個原因如下:

遊戲 平臺往往都會出現特定節日或是某發行商的近期優惠,許多 遊戲 的價格甚至會砍到半價甚至以下的價格,發行商也會推出許多 遊戲 包在壹起的同捆包。因此許多暢銷 遊戲 只需百元臺幣便可購買,我也因為某款 遊戲 被包在同捆包裏而手癢而放入購物車,壹次購買便能夠獲得多款 遊戲 的銷售方式也助長了 遊戲 囤積的行為。

在我 Steam 的收藏庫內已經有500多款 遊戲 ,但其中有許多 遊戲 到現在仍然沒安裝過。正如 GAMESPOT 的研究報告指出,平均所有 Steam 使用者所購買的 遊戲 中,有近四成( 37% )是從未安裝與進行遊玩的。

隨著許多大作跨平臺發售後,許多 遊戲 發行商也將早期的老 遊戲 重新推出上架,近幾年各種充滿情懷回憶的 遊戲 組合包和重制、復刻更令人手癢。小時候愛在 遊戲 街機店家遊蕩的我來說,《合金彈頭》與《拳皇》在 Steam 上出現時,我便不假思索便將它們放入購物車,為了回憶它們當初帶給我的感動而跑去買了手柄與朋友壹同在合金彈頭中奮戰。

通關 遊戲 後便放置在電腦內,後來才發現我花了數百元購買但每款實際遊玩時間只有壹小時左右,但是在那遊玩的壹個晚上真的是記憶深刻,雖然不知道下次開啟會是什麽時候。但隨著 遊戲 收藏庫內 遊戲 的增加,許多玩家卻發現今天卻越來越難以通關壹款 遊戲 ,甚至連單跑主線看完部分結局的沖動都沒有。

換言之,如果 遊戲 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追求「樂趣」,那現今玩家感受到樂趣的部分並非「啊,我花了多少時間把這 遊戲 通關了」,而是「噢,這款 遊戲 我有」。

其他的部分可以透過直播平臺、十分鐘懶人包講解或其他方式來進行替換。這款 遊戲 那麽有名,怎麽可以不收呢?故透過促銷或是同捆包偷偷摸走錢包外,玩家自我想象現在買,以後壹定會玩的「買來先放著」心理也間接促成了 遊戲 囤積的行為。

遊戲 從「我玩故我在」變成「我有故我在」。

但我們攤開近期許多的雲端儲存服務,這些服務反而希望我們多多囤積檔案在雲端上,許多服務還問妳用手機拍個照片時是否連接至其他雲端儲存空間,方便妳以後在雲端裏存取檔案。現在的儲存服務大都平等的對待每個檔案,但也有壹些開始幫使用者進行檔案權重的分類,像是最常接觸的、最後聯絡人等幫助使用者更有效率的處理這些檔案,讓檔案和收藏走向大數據下的「情境感知」。

根據使用者目前情境判斷目前的狀況,再提供適當的服務,像是生病時郵件服務給予的是醫生聯絡清單而不是老板的專案要求訊息,當我在《合金彈頭》辛勤的推屍殺敵時,Steam 則會跟我說洛克人組合包需要妳的協助。透過大數據和資料庫,更能精確地掌握妳的喜好和興趣,並透過演算法的不斷改進而越來越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所以影視軟件會推薦妳看哪部電影,而 Steam 平臺也會根據妳的 遊戲 收藏庫與 探索 佇列,當妳覺得初音不只是壹套軟件時,他就會針對這壹想法提供應該要有的收藏和商法,善意貼心地提醒接下來妳應該要買什麽順便進攻我的錢包。

女友竟然跟我分手了,那照片就全刪吧,然後想到之後心中有點酸酸的,再默默地將它從回收桶內拉出來。數碼囤積癖,大概就是這種心情。

  • 上一篇:為什麽裝飾藝術的起源其實是人類造型藝術的起源?
  • 下一篇:產品經理常用的效率工具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