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不得不指出壹個很尷尬的事實:納粹黨的全稱是“民族社會主義黨”,德文Nationalsozialistische,簡寫為Nazi,即“納粹”。這個某種程度上標號著“社會主義”的政黨直言不諱自己是“專政”黨派,並且極度憎恨***產主義社會。雖說“民族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不同,但是還是給人以很不好的口實。(某種程度上名詞的詞源和詞義對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影響,關於名詞的解釋將另文闡述)。
當然最直接的經濟目標是減少失業率,其成效簡直是德國版大躍進:
就在1933年的時候德國還有33%的人失業,壹半人人口在貧困線上和饑餓中掙紮。但是5年以後截止1938年德國失業率1.3%,而同時期美國1.89%,英國8.1%,比利時8.7%,荷蘭9.9%
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中國每年“接近”10%已經很了不起了,人家幹脆就是20%強,5年國民收入翻壹翻。
在解決失業的同時,希特勒政府努力加強社會福利措施,什麽社會保險制度,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改善工作環境等等等等能上馬的全上馬。靠種種手段,人民非但不厭惡這種獨裁統治,反而覺得這是壹個“討人喜歡的”獨裁。
壹方面希特勒的經濟措施的確讓無數德國人感激涕零,另壹方面他本人也靠瘋搞狂的個人崇拜樹立起無與倫比的形象,他的演講的超強煽動力估計大家都有所耳聞,在法庭上他能壹通猛侃暈人無數,侃暈陪審團和法官,叛國罪只進監獄9個月,在裏面找了個臨時秘書寫了本書就出來了。哪位能聽得懂德語我很想知道“意誌的勝利”裏面他都在說什麽,老頭老太太都那麽激動。
在電影Downfall裏看到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在蘇軍攻進柏林的情況下以火炮平射狙擊坦克這種近似於自殺的行為,在敵人裏希特勒的地保只有幾百米的時候還接受元首的授勛都是真實的歷史。號稱英明神武的德意誌民族被壹個外國人忽悠地真徹底...
納粹黨上臺後德國的變化:國內,持續衰敗了十多年的經濟形勢壹天天好轉,並且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歐洲強國。國外,德國獲得了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合並奧地利,壹步步奪回外交主權。
基於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闡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納粹德國開始為“擴張領土”,“征服生存空間” 作積極的準備 。說到這本書,“我的奮鬥”壹書幾乎沒有浪費頁面,作者直奔主題表達對***產主義和猶太民族的憎惡,其論證依據僅僅受限於作者的想象力,甚至將歐洲梅毒的傳播歸罪於猶太人…..我還有什麽可說…
普遍認為德國備戰是從1935年開始,希特勒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也是德國新陸軍和空軍的組建。實際上,從希特勒上臺的那壹天開始即1933年希特勒就著手為他自己的野心做準備了,此後德國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打根起就是為不久的將來的戰爭做準備。德國在和平時期就完成了對戰爭的準備,此時英法美還在享受歌舞升平紙醉金迷的美好生活。對比同時期英美德的軍費開支就能知道:
到戰爭爆發時(1938年)德國的累計軍費=600億帝國馬克(其他所有政府開支什麽教育福利公***建設能算得都算上加壹塊兒=590億帝國馬克,還趕不上軍費),軍費所占國家年度財政預算的比例從1932年的4%增加到50%,相當於德國該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7%。同在1938年,英國為4%,美國為1%。
後來證明,英國是面子上窮裏子裏也窮(相對的)。美國是沒當回事,看歐洲幾個大叔打得熱火朝天幹勁十足,能發的財都發夠了,能看得笑話都看全了,壹不留神被橫擺了壹道才跳出來做力挽狂瀾狀。美國壹開動起來也夠狠了,生產力直逼所有盟國的總和!美國和德國起點不太壹樣,初期沒少發財,尤其是發英國的財,直逼的英國付現金付硬通貨,付了債券還要租借地盤(丘吉爾在牙咬切齒ing)這壹點不在本文的詳述之列。
軍費的大規模支出部分解釋了德國經濟奇跡的原因:社會生產行業畸形發展,經濟幾乎完全由軍火生產和相關產業帶動,“熟練的工人進兵工廠,不熟練的工人修高速公路”。經濟產出的商品中可以被人民直接消費的商品幾乎沒有增加,如果這種貌似“奇跡”的經濟繼續發展下去壹定是壹個五彩繽紛的大泡泡,但它的確增強了社會總體購買力。購買力是有了,人民是有錢了,但沒花錢的地方。
此時的德國人民在政府領導下大搞艱苦奮鬥,絕對是艱苦樸素的模範,因為“黃油”都被“大炮”取代了,妳丫有錢都沒地方買。
而同時期增長最快的戰爭資源的變化情況為:
(單位:萬噸)
產品 1936 1942 增加百分比
合成橡膠 0.07 9.6 13600%
炸彈 1.8 30 1567%
火藥 2 .0 15 650%
合成化學制品 2.58 11.93 363%
碳氫化合物 179 626 250%
備註:註意增長百分比,以上數據沒有打錯,可能在德國人眼中什麽東西產量翻它個幾翻或者壹百來翻都是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