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雲南省聶龍灘出土歷史

雲南省聶龍灘出土歷史

2021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100年的中國考古學為認識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全國各地紛紛發起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雲南考古已近百年,元謀人化石地、晉寧石寨山滇王墓等重大發現,向我們展示了紅土高原波瀾壯闊的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的歷史畫卷。改革開放以來的江川李家山青銅時代墓地等系列重大考古新發現、通海興義遺址田野考古壹等獎等獲獎項目,記錄了雲南考古人可歌可泣不懈努力的歷史,雲南考古成為百年中國考古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篇為“雲南考古”公眾號推出的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文章之九,旨在展示雲南考古的成就,致敬偉大的中華民族,致敬中國考古,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繼續奮鬥。

曲靖盆地地處滇東高原,東與富源縣接壤,南與羅平縣、陸良縣毗鄰,西與馬龍區交界,北與沾益區相連。曲靖盆地系南北向狹長的山間高原斷陷盆地,其地形北高南低,東西高中部低,中部較為平坦,東西兩側多為山地。

曲靖盆地的青銅時代遺存主要分布於中部和北部區域。目前發現和確認的墓地分別有珠街八塔臺,三寶五聯、巴家山,茨營奤山,越州橫大路、黃泥堡,瀟湘平坡,西城湛大屯。經過考古發掘的有八塔臺、橫大路、平坡和湛大屯墓地。八塔臺等墓地的資料,為我們初步了解本區域青銅時代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

曲靖青銅時代遺存分布示意圖

八塔臺墓地位於珠街街道辦事處董家村東北面。由八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橢圓形土堆構成,現仍高出地表3~5米,現存面積5000平方米。

八塔臺墓地遠景

墓地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1977年,雲南省文物工作隊將8個土堆分別編號,並對1號堆進行了發掘,清理青銅時代墓葬5座。1978年~1982年,對2號堆先後進行了六次發掘,揭露面積78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348座,出土隨葬器物1500件。2015年~2016年,對2號堆進行第七次發掘,揭露面積49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343座,出土各類隨葬器物485件(套)。七次發掘***清理青銅時代墓葬691座。墓葬形制分為封土墓及非封土墓。前者多見於早、中期墓葬,晚期墓葬不見封土。出土隨葬器物近2000件。出土隨葬品依質地可分為陶器、青銅器、銅鐵合制器、鐵器、鉛器、玉器、瑪瑙器、蝕花肉紅髓石器、琥珀器、綠松石器、燒料器、石器等器類。

八塔臺墓地出土銅劍鞘

八塔臺墓地出土銅扣飾之壹

八塔臺墓地出土銅扣飾之二

前六次發掘,主要根據隨葬品組合、形態的演變情況,將墓葬分為四期。第七次發掘根據地層堆積和墓葬分布情況,將墓葬分為早、中、晚三期。第七次發掘墓葬與前六次發掘墓葬比較而言,早期墓葬相當於第壹期、第二期墓葬,中期墓葬相當於第三期墓葬,晚期墓葬相當於第四期墓葬。推定墓地年代為戰國早期至東漢早期。

八塔臺墓地39號墓葬封土剖面

2號堆南部區域第七次發掘揭露壹處大型護坡遺跡。該遺跡是當時人們構建和加固墓地而特意加工形成的呈斜坡狀的堆積。護坡地層堆積由早至晚可分為33層,每層堆積皆由上至下,呈南北向斜坡狀堆積。每層堆積厚薄不均,多上厚下薄,堆積區域亦不壹致。根據護坡堆積內包含的陶片及護坡坡面是否有明顯加工痕跡等情況分析,墓地護坡堆積初步可分為五期。根據護坡地層的初步分期結果,第壹期、第二期護坡堆積為早期墓葬埋葬後連續加固後形成的堆積;第三期、第四期護坡堆積為中期墓葬埋葬後逐漸加固後形成的堆積;第五期護坡堆積則為晚期墓葬埋葬後加固形成的堆積。其堆積時代從墓地形成初期壹直延續到墓地晚期。年代大致為戰國至東漢初期。

八塔臺墓地護坡地層堆積

橫大路墓地位於越州鎮橫大路村民委員會。面積約3600平方米。1997年~1998年,揭露面積100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188座。多數墓葬以隨葬陶器最富特色,少數墓葬既隨葬陶器,同時也隨葬青銅器、木器、玉器等。出土隨葬器物依質地可分為陶器、青銅器、銅鐵合制器、鐵器、玉器、木器等。出土隨葬器物550余件。根據隨葬品形態演變及組合關系的變化,結合墓葬疊壓打破關系,將墓地文化分為四期,推定墓地年代同八塔臺墓地大致相當,為春秋早期至西漢後期。

橫大路墓地出土釜形鼎

橫大路墓地出土陶尊

橫大路墓地出土銅扣飾

平坡墓地位於瀟湘鄉平坡村,面積約600平方米。2001年揭露面積116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198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未見封土墓。大多數墓葬有隨葬器物,少數墓葬不見隨葬器物。出土隨葬器物依器物質地分為陶器、青銅器、銅鐵合制器、鐵器、玉器、瑪瑙器、石器、木器、漆木器等器類,根據隨葬品形態演變及組合關系的變化,結合墓葬疊壓打破關系,將墓地文化分為四期,推定墓地年代為春秋中晚期至西漢後期。

平坡墓地出土陶瓶

平坡墓地出土銅鍪

湛大屯墓地位於西城街道湛大屯村,面積約1000平方米。2015年揭露面積100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66座。出土隨葬品300余件。根據發掘情況,初步將墓葬分為四種類型。隨葬品依器物質地可分為陶器、青銅器、石器、玉器、瑪瑙器、綠松石器等。根據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情況,初步推斷墓地年代上限大致在春秋早期,下限不晚於西漢中期。資料尚未整理刊布[1]。

湛大屯墓地出土喇叭口陶罐

湛大屯墓地出土銅鑿

五聯墓地位於三寶鎮五聯小學,面積約400平方米。1978年曾出土銅矛、銅釜、銅甑等器物,未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五聯墓地全景

奤山墓地位於茨營鄉奤山村,面積約400平方米。1976年曾出土銅鏃、銅戈、銅斧、銅鋤等器物。未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奤山墓地全景

巴家村墓地位於三寶鎮巴家山西北面。1997年~1998年揭露面積390平方米。清理青銅時代墓葬5座,出土少量陶器。

近年來,通過對區域範圍內開展的系統調查,發現和確認的青銅時代的聚落遺址分別有如下幾處。

光照山遺址位於珠街街道辦事處董家村西南部,八塔臺墓地位於遺址的東北部,兩者之間直線距離約為700米。遺址總面積約3800平方米。遺址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區平面近方形,面積約1300余平方米。南區平面近圓形,面積約2500余平方米。遺址四周地勢平坦,現存堆積厚薄不均,北區破壞相對嚴重。南區局部堆積較厚,采集陶器有鼎、罐、盤、器蓋、圈足等。從空間地理位置分析,光照山遺址緊鄰八塔臺墓地,根據出土的陶器和銅器殘片等包含物特征,表明光照山遺址與八塔臺墓地為同時期的遺存,確認為八塔臺墓地對應的聚落遺址。

光照山遺址采集典型陶器

黑泥潭遺址位於麒麟區西城街道王大屯村委會北部。遺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現存面積約500平方米。地層中采集到出土的少量陶片,可辯器形有罐、盤、器底、器蓋紐等,以罐、盤居多。

黑泥潭遺址采集典型陶器

從空間地理位置分析,黑泥塘遺址以東約500米為湛大屯墓地,根據出土遺物特征,在地層中采集到的陶片與墓地出土器物的特征相壹致,根據出土的陶器殘片等包含物特征,表明黑泥潭遺址與湛大屯墓地是同時期的遺存,確認黑泥塘遺址為湛大屯墓地對應的聚落遺址。

銀子山遺址位於三寶街道東南部,三寶村以東1.5公裏處。遺址所處位置相對較高,南盤江由北向南流經遺址的東部,西南部有小河沿遺址西北部流過,四周地勢平坦。現存總面積約65000平方米。

銀子山遺址采集典型陶器

鄉道張三公路由東向西穿過遺址,把遺址分隔成南、北兩個區域。南北區均有文化層分布,堆積厚度0.3米~0.6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銅器、鐵器、石器等。以陶器為多,可辨器形有罐、鼎、盤、缽、杯等,尚出土銅箭鏃、石斧等器類。遺址北區還出土了大量的繩紋瓦片。根據出土遺物特征,可以確認為壹處青銅時代遺址,該遺址為五聯墓地對應的聚落遺址。

另外,在原南盤江未經改造的老河道旁,亦發現少量青銅時代遺址,惜已破壞。

從曲靖盆地目前發現的青銅時代的遺址和墓地的分布環境特點來看,遺址多分布於河流旁較高的緩坡或臺地上面,墓地則分布於更高的緩坡地帶,墓地與遺址之間的距離不會太遠,兩者之間以遺址為中心,墓地與遺址的直線距離往往在壹千米的範圍內。

曲靖盆地青銅時代墓地在埋葬方式和喪葬習俗方面,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在同壹地點,由不同時期的墓葬由早及晚持續埋葬,墓葬密集,打破疊壓關系復雜,最終形成壹個大型的土堆形墓地。此類墓地具有特定的時空範圍及鮮明的地域特色。從空間地域上分析,此類土堆形墓地主要分布於曲靖盆地及其邊緣地帶,類似的墓地構成形式目前在周鄰地區是罕見或沒有發現的。從時代跨度分析,其形成時代大體在戰國早期至漢代晚期。根據目前的考古材料分析,每個土堆內可埋葬近千人,這類土堆形墓地應屬部族公***墓地。八塔臺和橫大路均發現有封土墓葬,尤以前者數量最多,後者數量略少。

曲靖盆地青銅時代遺存的代表性陶器和銅器數量眾多,特征鮮明,形成壹套較為完整的隨葬品器物組合,典型陶器組合為鼎、罐、盤。銅器主要以兵器類的戈、矛、劍、鈹和裝飾品類的腰扣等為其主體。玉器則以玉鐲、耳玦等為主。

學界圍繞曲靖盆地青銅時代墓地為代表遺存的文化定義問題,有學者認為其屬於滇文化的壹個地方類型,提出了“滇文化八塔臺-橫大路類型”的命名[2],有學者亦稱為“石寨山文化八塔臺類型”[3]。還有學者根據八塔臺等墓地較為顯著的地方特點,認為以八塔臺墓地為代表的青銅文化遺存在特征、內涵上已超出了滇文化的範疇,進而提出了“八塔臺文化”的命名[4]。作為壹種獨立的考古學文化來定義或更為恰當。

文化的互動歷來是雙向或多向的。曲靖盆地的青銅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顯然受到周邊不同族群文化的影響,同時,該文化亦或多或少對周邊不同族群的文化產生影響,故此,曲靖盆地的青銅文化面貌表現得復雜而獨特。

八塔臺墓地之於曲靖盆地青銅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2號堆七次發掘的墓葬均以中小型墓葬為主,尚未發現隨葬品豐富的高等級墓葬。除了1號、2號堆以外的六個土堆也未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期待有壹天,會有重大發現。

曲靖歷史悠久,文物資源富集,是西南夷考古學研究中壹個十分重要的區域,目前的考古資料多以墓葬材料為主,聚落遺址均未開展科學的考古發掘工作,城址的材料發現的就更少。聚落遺址的發掘和研究是當下推進曲靖盆地青銅時代文化深入研究的切入點和關鍵。唯有對相關聚落遺址開展系統的考古發掘研究,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探索遺址的聚落規模、結構、變遷及族屬分布等方面的問題,從而推動區域內青銅文化面貌的全面解讀,曲靖盆地青銅時代遺存還有很多謎題等待我們尋找答案。

[1]曲靖市文物管理所:《湛大屯墓地發掘簡況》,《曲靖文史資料第十五輯-曲靖考古文集(上冊)》,雲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

[2]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八塔臺與橫大路》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壹版。

[3]蔣誌龍:《試論石寨山文化的兩個類型—石寨山類型和八塔臺類型》,《雲南文物》2000年第2期。

  • 上一篇:陳誌歲的活動
  • 下一篇:談談離婚的難過心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