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雲陽縣張飛寺旅遊景點介紹雲陽張飛寺的由來。

雲陽縣張飛寺旅遊景點介紹雲陽張飛寺的由來。

雲陽張飛寺簡介

張飛廟,又名張歡後廟,位於重慶市雲陽縣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山下。它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蜀漢學者張飛而建造的。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經過宋、元、明、清四代擴建,現有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琉璃墻氣勢恢宏。寺廟四面環山,寺廟碑刻、繪畫豐富。

張飛寺在哪裏?

四川張飛寺,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5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紀念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學者張飛的聖地。張飛死後被封為桓侯。建築:山門、敵樓、左右牌樓、東西廂房、正殿、後殿、墓亭、墓室,其中敵樓是明代最古老的建築,是“元朗十二樓”之壹。

重慶雲陽張飛寺,位於重慶雲陽縣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山腳下,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張飛寺始建於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寺內的古建築,如結義樓、書廊、正殿、朱峰亭、王雲軒亭、杜鵑亭、聽濤亭等。,布局合理,別具壹格。

擴展數據:

張飛寺的兩個民間傳說:

相傳三國時吳蜀交戰,關羽敗於麥城,張飛駐紮在四川閬中。聽到“新年前夕,他的衣服被鮮血打濕”的噩耗,他震驚了。急令三日內備齊三軍將士白旗白甲,出吳為關羽報仇。各部、張達知道不能如期復生,又怕張飛、胡威,就趁張飛酒醉躺著的時候殺了他,摘了他的腦袋直奔東吳。

這時,吳王孫權得知劉備正在攻打吳國。他深怕送葬者會贏,而邴巍會利用這壹點。他決定不與蜀交戰,並派人向劉備求和。範、張聞訊,大驚失色,紛紛投江自盡。

當天傍晚,壹位老漁夫在銅鑼用網捕魚時,撈起了張飛的頭。慌亂中,他突然做了壹個夢。夢中受張飛之托,將頭埋於蜀,不能讓其隨河水流入吳。漁夫受托,淚如泉湧。於是他把張飛的頭埋在雲陽縣另壹邊的封飛山腳下,並請窮人修建了最早的張飛廟(叫鐘弦廟)。

所以張飛說,頭在雲陽,身在閬中。

百度百科-韓桓侯祠堂

百度百科-雲陽張飛寺

張飛寺的外觀,介紹和歷史。

張飛寺始建於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原址位於封飛山腳下。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書畫碑刻和200多件珍貴文物,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張飛寺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之壹。

張飛寺,又名張皇後寺,位於長江南岸的封飛山腳下,遠離重慶[1]區。

它與雲陽縣隔江相望,全長382公裏,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學者張飛而建的。始建於蜀漢末年,歷經1700多年的改擴建。相傳,勇敢正直的張飛急於為義兄關羽報仇。他被張達和範姜殺死,他的頭被扔到河裏。壹個漁夫晚上夢見張飛,去河邊打撈張飛的人頭,意外地撈到壹罐黃金,於是用這些黃金做了張飛廟。據史料記載,張飛寺始建於蜀漢末年,後於宋、元、明、清擴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寺前臨江石壁上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字體蒼勁飄逸。寺內有張飛塑像,有漢唐以來的詩詞、碑刻、繪畫等文物數百件,大部分是稀世珍寶。素有“三絕”(絕世文筆、絕世書法、絕世雕版)之稱,素有“文藻勝地”、“巴渝——重慶第壹勝”之稱。三峽大壩建成後,寺廟將被淹沒。屆時,壹座新的張飛神廟將模仿南岸原有的神廟建築而建。

歷史傳說

據說張飛在閬中被部將張達伏擊後,兩人帶著他的人頭來到了和雲陽。他們聽說兀術講和,就把他的首級棄於河中,為壹個打魚的漁夫打撈上來,埋在封飛山腳下,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所以張飛說“頭在雲陽,身在閬中”。見義勇為的張飛受到人民的敬仰。多年來,每年農歷八月二十八,各地都有人前來舉行祭祀民俗活動,具有壹定的規模和影響。

建築特色

張飛寺[3]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而立,臨江而立,山水園林和寺廟渾成壹體。

但是,它們是壹體的,相互映襯的。寺外有黃梯、石橋溪、瀑潭藤蘿、林西毛婷、嚴俊古樹等眾多景點,美麗幽靜。寺內的古建築,如結義樓、書廊、正殿、朱峰亭、王雲軒亭、杜鵑亭、聽濤亭等。,布局嚴謹,層次感獨特,既有北方建築的恢弘氣度,又有南方建築的秀美神韻,更有園中染料、竹木點綴,曲徑通幽。因此,張飛寺被譽為“巴蜀勝景”。

張飛寺被山水包圍著。它由壹組精巧的古建築組成,氣勢宏偉。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側殿、結義樓、王雲軒、朱峰閣、杜鵑閣、德悅閣。前五座建築是為了紀念張飛廟而建造的,後兩座建築是為了紀念唐代詩人杜甫,他曾在這裏居住了兩年。它們是罕見的文武殿堂。

張飛寺還收藏了漢唐以來的600多件石雕、木刻、字畫和新石器時代以來的1000多件其他文物。特別是書畫碑刻,名家輩出,流派眾多,很多都是國內外少有的,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如漢代的張表碑,梁代的田林碑,黃庭堅書中的遊,蘇軾書中的《赤壁前後賦》,嶽飛書中的《壹師表前後》等因此,張飛寺有“文竈勝地”的美譽。由於張飛寺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價值極高,1980被定為四川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三峽庫區重慶市唯壹的重點風景名勝區。近年來,它引起了世界的更多關註,中央領導人、專家學者和中外遊客都來參觀,成為長江沿岸的壹大旅遊熱點。唐代詩人杜甫在雲陽時寫下了“雲安有杜鵑”的詩句。杜鵑歷來是重情重義的象征,雲陽人更重情重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張飛寺向您張開熱情的雙臂。重慶雲陽張飛寺門票價格:20.00元/人。

地區氣候

雲陽位於北回歸線以北的東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區。

張飛神廟

早春,炎熱的夏天,涼爽的秋天和溫暖的冬天。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熱多雨,秋季多雨,冬季日照少。年平均氣溫為65438±08.4℃。65438+10月平均氣溫7.2℃。7月平均氣溫29.65438±0℃。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84.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1毫米。無霜期為304天。

交通線

到重慶,距離市區約23公裏,從機場到市區,大巴車程不到1小時。重慶火車站和重慶汽車站都位於長江大橋以西約3公裏的菜園壩,這裏也是重慶客流最多的地方。大約有20對火車連接著中國的主要城市。汽車以成渝高速為大動脈,到成都的班車很多,車程不到4小時。汽車站到周邊市縣也有很多班車。

在朝天門交通廣場汽車站乘坐長途汽車或在朝天門碼頭乘坐快艇5小時到達雲陽縣,然後在雲陽縣蓮花站乘坐盤石汽車,在雲陽長江大橋下車。之後,妳可以步行或騎摩托車去。

最佳旅行時間

年平均氣溫約18℃,冬季平均氣溫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38℃之間,最高極限氣溫可達43.8℃。

霜雪少,多霧,冬暖夏熱,春早秋短,雨量充沛,夏秋之交夜雨較多。歷代詩人常吟詠“晚雨”。

去重慶旅遊的最佳時間是春天和冬天。夏天炎熱,秋天多雨,不適合旅遊。

三大觀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祠,俗稱張飛祠。它位於長江南岸的封飛山腳下,是重慶市雲陽縣的壹個老縣城。它是當地人為了紀念三國時蜀國的將軍張飛而建的。相傳始建於三國,實物材料最早見於宋代。它在元明清時期進行了修繕和擴建,匯集了歷代建築的精華。三峽工程蓄水後,張飛寺被淹沒。為了保存這壹重要的文化景觀,國家投資4000萬元將這壹古建築群遷至長江上遊,距老廟32公裏。新張飛神廟有三個亮點:

看壹看奇怪的建築藝術。張飛寺是壹個完美的古建築群。這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寺廟,充分利用了三峽庫區地形的高差,依山而坐,傍河而居,形成了“品”字結構。雲陽縣文化館館長陳元林告訴筆者,現存的張飛廟是歷代修繕後留下的,基本匯集了歷代建築的精華。遊客可以在這裏看到川東許多朝代的建築風格和藝術。結義樓、德嶽閣、大雄寶殿等10多處獨具特色的古建築聚集於此,形成了壹幅完美的立體山水畫,有“巴蜀景區”之美譽。

張飛神廟

第二,看氣勢磅礴的書法藝術。張飛寺有大量的書法珍品。遠至漢唐,近至明清,無數名人、文學家在此抒發情懷,賦詩留聯。館內碑刻、對聯、匾額、字畫800余件,流派眾多,風格各異。在漢字館、碑刻室、助風館、“師表”展室等展館,筆者看到琳瑯滿目的碑刻,匯集了各類書畫珍品。它們或雄偉,或蒼勁高大,或熱烈美麗,針藏於棉中。有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手跡,有嶽飛潑墨前後的“師表”,有雅致的竹、石、蘭。這座寺廟充滿了濃厚的書卷氣。正是這些使張飛寺成為“文化和藻類勝地”。

第三,看深厚的歷史文化。張飛廟是當地人為了紀念三國時的勇士張飛而修建的,廟裏用雕塑再現了張飛的英雄事跡。遊客來到這裏,不僅可以從解說員的言談中了解張飛和誠實坦率的豪爽性格,還可以回顧源遠流長的三國文化和歷史。陳元林告訴筆者,此外,還將在新張飛寺修建壹座2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館,展示雲陽縣出土的地下文物,包括舉世聞名的李家壩巴人遺址出土的文物。

整體移動

搬遷背景

因三峽工程建設,張飛寺作為庫區唯壹的文物單位,於2002年6月8日封閉拆遷,從雲陽老縣城向上遊30公裏處遷至盤石鎮龍安村。2003年7月9日,新張飛神廟正式開放。張飛的搬遷費用和規格是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

搬遷後的寺廟

搬遷後,張飛寺與雲陽新縣城隔河相望,交相輝映。張飛寺整體向西移動了32公裏。寺內主要建築有正殿、側殿、結義樓、助風亭、杜鵑亭等,構成了壹組氣勢恢宏、獨具特色的古建築群。寺外有許多寫著“張”字的條幅,在風中獵獵起舞。走進寺內,壹樓全是名人字畫木刻。這座寺廟不僅建築獨特,而且因其收藏的書籍、繪畫、雕刻和版畫而聞名:無與倫比的文字、無與倫比的書法和無與倫比的雕刻。

四川閬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全國。

張飛神廟

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的廟宇。劉備平定益州後,派張飛為巴西提督,領兵駐守閬中。章武元年,張飛在此住了七年,後被部下範強、張達所殺。張飛死後被追封為桓侯,葬於閬中,故名。漢、桓侯祠內主要建築均沿中軸線布局,自南向北主要由山門、敵樓、左右牌樓、東西廂房、正殿、後堂、墓亭、墓室、墓後花園等組成。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寺內還有許多歷代名人的碑刻和匾額,陳列著武侯銅鐘等1000余件歷史文物,顯示了閬中幾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澱。三國重要文物——桓侯祠,布局嚴謹,結構獨特,既雄偉又典雅,遊人絡繹不絕。2007年擴建張飛主題展廳,主要展示張飛生平事跡、家族歷史和傳說。同時,恢復了1300多平方米的廟前廣場供遊客休息。

四川閬中市的張皇後廟,又名張飛廟,建於蜀漢末年,實物可考。

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宣和年間。根據四川省文物局提供的資料,2008年汶川地震後,張飛寺內建築整體傾斜;墻體嚴重開裂坍塌;屋頂斷裂和坍塌;屋頂瓦片大面積脫落。

河北省涿州市

張飛故裏碑

涿州張飛寺是劉備和張飛的故鄉。傳說古代劉備、關羽、張飛在此宣誓。從京石高速行駛到涿州出口,會看到醒目的交通標誌:“張飛寺14公裏”。經過涿州市區,看到國道107左轉,往涿州市區南走。過了66公裏的牌子不遠處,在路的右側會看到“張飛故裏”的海報。從畫前的混凝土小路穿過京廣鐵路下的涵洞就是“解壹路”,沿著這條路直行穿過高希村,就到了張飛的故鄉鐘毅店,張飛廟就在這裏。鐘毅店原名“陶莊”,後來又改稱“張飛店”,因為有名的婦孺張翼德就出生在桃園。到了清朝末年,壹個涿州知府覺得直呼張煥侯的名字顯得不太尊重,就下令把它改為“鐘毅店”。

這座張歡後宮在荒廢多年後於1991重建。50余畝寺廟,山門、馬廳、正殿、享樂廳、廳堂鱗次櫛比。

涿州鐘毅分公司張飛寺

墳墓和其他建築。馬殿中塑造了壹匹魁梧的黑騅馬,回廊建築的正殿大門上懸掛著壹個“不朽”的牌匾。柱廊上的壹幅對聯,也說是乾隆禦筆:“勇往直前,嚇老曹的膽,看漢朝”,似乎有點直白。

相傳鎮守閬中的張飛急於為吳棟報仇,刺殺了範姜和張達。逃離的範和張聽說改變了主意,就把張飛的頭扔進了長江。後來,它被撿了起來,埋在雲陽另壹邊的鳳凰山,最早的張飛廟就建成了。從此就有了張飛埋頭葬閬中、雲陽的傳說。據說河北涿州忠義店的張飛墓,從閬中、雲陽取了壹些張飛墓土,也是回鄉的象征。除了這個墓,廟裏還有明清的碑刻,應該算是

張飛神殿大廳[4]

珍貴的東西在桓侯廟的南面,有壹座廟。

大廳裏的張飛雕像

坐落在“桃源三結義之鄉”,有壹片郁郁蔥蔥的桃花源。文物牌上寫著:“在桓侯故裏附近發現半座古碑,原書遺失。找到長輩,告訴他們:漢昭烈皇帝結盟的故鄉。桃園有壹口“張飛古井”和壹個飲馬槽,古井上有漢昭烈皇帝故裏張桓侯的碑文。

君主是天下英雄,友情是骨肉;

守侯在人們中是神聖的,美麗的,有威望的。

——方寶巖題是河北涿州張飛寺

雲陽旅遊景點大全

雲陽旅遊景點:雲陽龍崗國家地質公園、張飛寺等。

1,雲陽龍崗國家地質公園

雲陽龍崗風景區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東南角,毗鄰湖北省利川市。它是建在海拔1,010米懸崖上的“雲遮橋”。“天空之花”的花瓣被用作形狀。廊橋720度可欣賞周圍美景,懸臂長26.68米,離地高度718米。

雲陽龍崗景區集天坑、峽谷、溶洞、高山草原、森林、土家風情於壹體。主要景點有龍崗天坑、雲端廊橋、龍洞風光、龍庫峽、岐山草原、顧操長城、岐陽關古道遺址、垓下壩湖等。

2.張飛神廟

張飛廟,又名張歡後廟,位於重慶市雲陽縣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山下。它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蜀漢學者張飛而建造的。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經過宋、元、明、清四代擴建,現有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琉璃墻氣勢恢宏。寺廟宮殿依山而建,寺內碑刻繪畫豐富,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這座古寺是從雲陽老縣城下遊32公裏另壹側的封飛山遷來的。

張飛寺現存建築近90%是舊寺拆遷的材料,至今仍保持著山石河流的地理風貌。張飛廟搬遷是建國以來級別最高、距離最遠、影響最大的地面文物搬遷工程。

  • 上一篇:中秋節祝福語簡單
  • 下一篇:他們說的專輯的歌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