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
改造中國,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有民族誌氣的知識分子面臨的歷史任務。由於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對過去的政治革命和政治家、革命家的活動感到失望。他們認為“從政治方面尋找中國的社會進步是無望的”。註:王光祈:《歐洲音樂演變》,上海中華書局,1924版。他轉而將思想從政治變革轉向文化變革和社會變革,發動新文化運動,從思想基礎上否定封建制度的存在,從而探索改造中國社會的途徑。年輕的中國機構是這壹代知識分子的理想產物。
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外界的各種思想和理論作為新思潮湧入中國。從馬克思主義到實驗主義,五四知識分子在學術理論上探索了各種學說和思想。青年團符合整個思想界的趨勢。初中會成立之初,理想高於壹切,並沒有問中國青年到底長什麽樣。他們相信,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他們會通過學會互相討論找到完美的答案。因此,原社的宗旨是“振奮青年精神,研究真學問,發展社會事業,轉移末世風氣。”後來改成了“這種科學精神是為了社會活動造就中國青年”。註:本會通知,青年中國1,1915,2009年7月。。社會上各種思潮並存,同時又包含著不同的思想,試圖在混亂中找到前進的方向。此時的馬克思主義只是作為壹個社會主義理論流派而存在,改良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是成員中最廣泛接受的。
李皇在給初中會會員的信中,主張對各種社會主義“不要直奔主題,而要向別人學習”。註:《李皇智潤龍》,《少年中國人》1第5卷,1919165438+10月。初中會成員接受社會主義是從不同的角度。王光祈是壹個充滿理想主義的民主主義者,有著強烈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思想,渴望未來的完美和美好。他所希望的新社會的理想是:“在個人主義下,是互助進步的自由快樂的結合。”註:王光祈;工作與生活新青年第6卷第4期1919四月15。因此,在各種社會主義理論中,他自然傾向於克魯波特金基於“互助”理論的無政府主義,認為它是“有組織的、有秩序的、積極的、有建設性的”。註:如果妳是愚蠢的:無政府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每周評論。18.。毛澤東也稱贊這壹理論“更廣泛、更深刻”。雲從進化論的角度接受了社會主義。他從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互助方面應用進化論,主張“提倡互助的道理,不如提倡生存的道理”。註:雲:論社會主義,青年中國人,第2卷,第5號,1920,165438。。“我們應該從生物進化的方面來看,人類只應該遵循社會主義的生活”註:雲:我的宗教觀,《中國青年》第2卷第8期1921,Feb.15。。其實也是互助的社會主義。
雖然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充滿了無政府主義,但社會變革的方法或多或少是理想主義和改良主義的。李大釗是五四時期第壹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的代表,但他的思想也帶有強烈的人道主義和道德主義傾向。他希望中國青年運動,“第壹步要做兩種文化運動,壹種是精神改造的運動,壹種是物質改造的運動”。精神改造運動的方法是:“以人道主義的精神,宣傳‘互助’和‘博愛’的原則,改造現代墮落的人的心靈,使每個人對自己的同胞露出本來面目。”註:《李大釗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43頁。。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他雖然認為沒有經濟轉型,精神轉型就難以成功,但也認為沒有精神轉型,就無法開始新的生活,他將精神轉型與社會轉型緊密聯系在壹起。總之,這壹時期很少有成員主張暴力革命。毛澤東主張“有權勢的應該是壹場持續的‘勸告運動’,實行壹場‘吶喊革命’——面包的吶喊,自由的吶喊,平等的吶喊——‘不流血革命’不應該引起大的騷動,無效的‘炸彈革命’和‘流血革命’應該進行。。雲認為救國活動是迫切的,革命活動是激進的,根本改造需要教育活動和實業活動。王光祈是堅定的社會活動家。從青年中國社會終身職業問卷中可以明顯看出,大多數成員認為思想改造和發展教育、工業是改造社會的根本手段。
初中會成員在學術理論上討論各種主義的同時,也開始在實踐中創造新的模式。由左順生發起,《青年語文》(卷1,第2期)開始討論“小組織”。他們試圖“在另壹個高山密林的地方組織壹個真正自由平等的團體。”共同創造我們的經濟獨立和文化獨立,徹底擺脫舊社會的惡勢力。"註:宗白華:《我的中國青年創作之路》,《中國青年》,卷1,第2期,1915,8月19。。用這樣壹個學術、事業、生活的“小組織”向舊世界宣戰,以此作為改造舊社會的樣板。他們完全避免了以暴力向舊世界宣戰,而是創造了壹個美好的新社會來拯救舊社會。這種創造中國年輕人的方法引起了廣泛的錯覺。雲認為,為了實現對世界的普遍解決,“最好是用經濟學的原理來建立壹個為社會服務的大資本。壹方面要用實力制服資本家,另壹方面要用互助原則啟蒙普通階級,依靠這種共同生活的擴張,把世界變成社會主義的天堂。”註:雲。。武者小路實篤的新村主義也為他們的幻想提供了美好的藍圖。毛澤東感慨地說:“幾年來,我壹直夢想著壹種新的社會生活,但卻無能為力。”註:毛澤東:《學生工作》,第2期,卷1,《湖南教育月刊》,1919,12。現在終於找到了。李大釗也認為:“只要深山裏的村落裏有我們的足跡,心靈改造的種子就能因為美麗的大自然和深厚的土壤而自然發展。“《新村大團結是我們中國青年》註:李大釗:《中國青年的青年運動》,1915《李大釗文集》(下),第44頁。。正是因為“團結的新生活”是青年知識分子的夢想,在初中階段沒有根本的思想差異,社會上空想社會主義、工讀主義、新村主義、無政府主義並存,改良的方法被大家接受,所以“工讀互助團”才能成立。
“工讀互助團”是由王光祈發起的,得到了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等各種傾向的知識分子的支持。它的理想是:“人人勞動,人人學習,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註:王光祈:勤工儉學互助小組,中國青年1第7卷,1920 65438+10月15。這是小組織思想的進壹步發展,但是實驗的地點從農村移到了城市。他們由衷地相信:“工讀互助團是新社會的胎兒,是實現我們理想的第壹步。”如果工讀互助團真的成功了,我們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逐漸實現了,那麽這場工讀互助團運動就可以稱之為壹場和平的經濟革命。“註:王光祈:工讀互助小組,青年中國1第7卷,1920 65438+10月15。工讀互助團的活動表明五四青年從個體覺醒走向團體理想實踐。他們不僅以個人意識對社會盡責,更希望通過群體的典型示範來喚醒人們,讓人們出於自救意識和對新社會的向往而拋棄舊社會。這樣既能避免壹場血腥的革命,又能讓人民的生活變得完美。初中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從壹個側面說明了五四知識分子在探索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大體上走的是同壹條路。
二
初中社團在初期是壹個開放、包容、壹致的團體,所以會隨著實踐逐漸分化。1920上半年工讀互助團的失敗,無疑是社會分裂的轉折點。新的生命實驗已經破滅,中華民族的深刻危機不允許他們盲目停留在學術理論的討論上。現實要求他們找到徹底改造中國社會的方法,個人主義問題不可避免地被提出。1921年7月召開的南京代表大會上,就是否做社會主義者和是否參加政治活動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李大釗、鄧中夏、高等人堅持認為有必要采取主義,認為只有這樣,各方面的活動才能“趨同”。教育不會成為壹個為非人性做準備的地方,文學不會被富人享用,工業不會被培養成壹般資本家。“註:南京國會簡介,青年中國人,第3卷第2期,1921,9月1。。也有人認為創造年輕的中國人是這個社會的主義,或者認為這個社會應該成為研究學術和教育的社會,提倡研究壹切主義,在學習漢字上下功夫,把漢字學好,就會出現社會主義。
其實,要不要做社會主義者的爭論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區別在於實現的手段。鄭委員認為有兩種趨勢:“壹種是直接從事社會改造,想通過革命造就中國青年。壹種可以說是用間接的手段,從教育和學術方面尋求創造年輕中國人的方法。或許可以這樣說,壹類人想先建立中國青年的組織和國家,另壹類人想先建立中國青年的人民和社會。”註:中國青年學會的問題(鄭的意見),《中國青年》,3卷,第2期,1921 9月1。這次代表大會以後,中國青年團和中國青聯的信仰日益對立,紛爭日益激烈,形成了三個主要的政治派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壹些知識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的唯壹途徑。
經過親身實踐和了解,有人認識到:“用工讀互助團作為改造社會的手段是不可能的。在社會改革之前嘗試新的生活是不可能的。用和平漸進的方式改造社會的壹部分,同樣是不可能的。”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他們認為:“要改造社會,就要用激進激烈的方法進入社會,從根本上尋求壹切的改造。”註:保存統壹,恢復人民,1920,4月11,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醒。基於這種認識,壹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逐漸轉向馬克思主義並不是偶然的。正如毛澤東所說,“十月革命用大炮給我們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註: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08頁。。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中國實現社會的根本變革提供了成功的範例。“沒有會眾,沒有巴爾門,沒有總統,沒有總理,沒有內閣,沒有立法部門,沒有統治者,只有壹個工會議會,壹切都由他們決定。所有的行業都被在那個行業工作的人所擁有,除此之外,不允許有更多的所有權...這是布爾什維克主義。這是20世紀世界革命的新信條。註:李大釗: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1918 65438+二月,《李大釗文集(上)》,第600頁。。這種社會不正是五四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美好社會嗎?在這種社會中,平等、自由、互助、博愛、富裕等壹切美好願望都能實現,這是五四知識分子尋求中國社會轉型的終極理想。所以,科學社會主義與“勤工儉學互助組”的理想距離不是萬裏。從對空想社會主義的寄托走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追求,也是符合歷史邏輯的。
另壹方面,馬克思主義也為改造中國社會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最有效的手段。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李大釗、毛澤東等人直接接受了唯物史觀和階級鬥爭學說。歷史唯物主義從經濟上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具體而真實。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衣食足知榮辱”的流行經濟思想。而且近代從政治革命到意識形態變革,中國的命運無法改變,十月革命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實現社會的根本轉變。李大釗從經濟上分析了中國目前的地位,認為“中國人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已經站在日益壯大的工人運動的潮流中,保護資本家是自然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中國要發展工業,不是單純的生產者組織政府鏟除國內的掠奪階級,反抗這個世界的資本主義。按照社會主義組織辦工業是不可能的。註:李大釗:《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1921年3月20日,《李大釗文集》(下),第455頁。。這說明客觀形勢決定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同時,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理論也為中國的改造提供了更可行的鬥爭方式,而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新村主義雖然理論上是好的,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壹些初中階段的知識分子,如李大釗、毛澤東、鄧中夏、回、等,拋棄了其他幻想,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作為在啟蒙思想中成長起來的壹代知識分子,經過不斷的探索、失敗和再探索,最終從思想革命和社會革命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轉變為運用階級鬥爭理論進行政治革命、推翻舊制度,以達到“經濟問題的最終解決”的馬克思主義者。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著作接觸不多,也沒有進行充分的理論探討。他們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可以說是歷史的選擇。因此,馬克思主義壹旦被接受,就很快被用來指導現實鬥爭。
1922年6月,李大釗、鄧中夏、劉仁靜等人向初中會杭州會議提交了北京同鄉案,分析了中國在帝國主義和軍閥壓迫下經濟破產、人民生活貧困、文化落後的現狀,指出“這種社會不是模糊的道德目標和實用的科學常識所能征服的,除非物質生活得到改善,否則永遠不可能徹底征服。改善物質生活的唯壹途徑是根除國內監察制度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障礙,讓國內人民發展自己的工業。”這說明初中會作為具有新文化運動啟蒙思想的團體之壹,以社會活動和思想革命為出發點而否定政治革命,經歷了短暫的學術討論和短暫的社會實踐。這時,資本主義知識分子明確舉起政治革命的大旗,投身於現實的政治鬥爭,開始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分析中國亂局的根源,指出帝國主義和軍閥統治是革命的對象,找到了新的補救辦法。從烏托邦的幻滅到馬克思主義,從探索改造的道路到無產階級革命,這是探索道路上決定性的壹步。
(2)初中階段的知識分子大多選擇了中間道路。
雖然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思想上已經徹底改造了,但是大多數初中學生仍然堅持他們的理想。社會改良活動的失敗讓他們感到遺憾,但並沒有讓他們醒悟。王光祈始終認為失敗的原因是“人”而不是“法”,堅持把“新村和勤工儉學互助組”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他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國民生活貧窮,原因在於:“壹是愚昧,二是失業。因為無知的人太多了,整天群居,不知道什麽是生活。因為失業的人太多,吃飽了飯也無心,國家生產日益惡化。要根治這兩種病,方法只有兩個:普及教育和發達工業。”註:王光祈:《青年中國運動序》,上海中華書局,1924。他們認為,社會轉型就是讓有意識的知識階層加入工人階級的行列,通過教育創新思想,通過工業創造幸福。王光祈稱這場改革運動為“行走”運動。註:王光祈:社會活動的真諦,《中國青年》,第4卷,第10期,第1924期,2月。唯壹的條件是推動各種社會事業,使人民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得到安慰和滿足。
他們在理論上繼承了五四新文化的傳統,試圖用新思想、新社會改造壹切。關註社會轉型需要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是在辛亥革命基礎上探索社會轉型道路的重要進步,但只是第壹步。在現實問題上,他們沒有完成從改良主義到馬克思主義的轉變。用他們的幻想規劃整個社會的藍圖,他們雖然提出了治愈的方法,卻無法著眼於整個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他們雖有強烈的群眾意識,卻無法在實踐中解決人民的疾苦,最終擺脫了現實的鬥爭,陷入詩意的幻想和純理論的探討。許多人試圖通過他們的教育、科學和文化來實現壹些東西,從而走上了壹條對國家和民族有益的自我奮鬥、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的道路。代表人物之壹的王光祈走上了音樂救國的道路。
初中出現了民族主義者。
現實鬥爭的發展不僅造成了學院內部馬克思主義者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分裂,也導致了馬克思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的最終決裂。
民族主義是在歐洲有組織地形成的,主要成分是壹些初中階段自費留學歐洲的人,如留法的曾琦、李皇、吳州,留德的左舜生、魏士禎,留英的陳啟天、余家駒等。他們和那些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人不壹樣。他們走的不是學習之路,而是現實之路。
隨著1921中國* * *產黨的成立,中國反帝反封建兩大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中國與中國合作的開始,以及周恩來領導的“歐洲青年* *產黨”的成立,民族主義者認為這必將導致中國的混亂,決定另組新黨。1923 12,中國民族主義青年團在巴黎郊區玫瑰城星河街成立。針對* * *黨員階級鬥爭論和世界革命論,提出了系統的民族主義理論,認為* * *生產主義不符合中國國情。1924之後,民族主義者在中國發展起來。民族主義以國家為前提,反對階級鬥爭論;他們註重壹切階級以國家為前提的存在,主張國民革命,指責階級鬥爭把階級利益置於國家之上,把民族主義教育作為實現國民革命的手段。他們在思想理論上與* * *生產者截然相反,試圖使自己成為超越階級的國家利益的代表,通過國民革命實現全民福利,認為* * *生產者為了階級利益而亡國,所以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有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民族主義者和* * *制作人在如何改造社會和將中國引向何方的問題上分道揚鑣。
1925年夏天,初中會在南京召開年會,兩派會員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據方東美回憶:“雙方打鬥激烈,拳頭不停揮舞,口中濺滿泡沫,並各自揚言要殺了自己的腦袋。當時要是手槍在手,早就血流成河了。”註:左舜生先生紀念冊,臺灣省傳記文學出版社,第45頁。臨別之際,鄧中夏對左順生說:“以後咱們戰場上見。”就這樣,它宣告了青年團歷史的終結。
三
五四運動作為壹場思想解放運動,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同時作為壹場愛國救國運動,追求的是創造新世界。思想的自由和相同的使命感是五四知識分子攜手登上歷史舞臺的基礎。他們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被民主參與的意識所感染,並與中國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品質相結合,具有“出不去,又能做什麽”的偉大風範和抱負。在建校初期,這種對新社會的向往和對理想的追求高於壹切。又因為他們都處在中國的歷史變遷中,對近代以來的各種革命和改良有著深刻的理解,有著* * *壹樣的情懷,所以在最初的探索中,他們走過了壹樣的路。但現實往往迫使他們調整自己最初的理想,甚至粉碎了它們。在這個過程中,理想的光環在褪去,浪漫的色彩在消失,現實要求他們越來越實際。
以李大釗和毛澤東為代表的* * *生產者正是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選擇馬克思主義,走俄國道路。並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尋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初中社團的歷史表明,雖然他們壹直在改良的道路上徘徊,但現實讓他們清醒了。馬克思主義是他們擺脫空想社會主義影響的自覺選擇,也是現實的歷史選擇。雖然他們在理論上並不成熟,但他們的選擇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和方向。
五四時期,許多知識分子走上了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和用自己的壹技之長服務社會的中間道路。他們中的許多人關註社會事業和國民性的改造,認為事業的發展和人的改造是社會進步的基礎。雖然他們改造中國落後面貌的願望是真誠的,努力是認真的,但舊中國黑暗的現實粉碎了他們純粹的願望,證明了教育救國、思想革命、社會改良並不能真正改變中國的命運。只有* * *生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中國的社會變革。
初中的民族主義者和* * *制作人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他們從理想主義出發,用超階級國家的概念探索中國的獨立統壹,反對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他們沒有明白,只有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才能導致全人類的徹底解放,而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爭取人類解放的唯壹途徑。他們認為各個階級的和諧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這是他們的階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
回顧初中會的歷史,我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年輕人朝氣蓬勃、奉獻社會的熱情精神。他們走到壹起改造中國的理想,最後在如何改造上分道揚鑣。歷史告訴我們,任何脫離國情的道路都是註定要失敗的。歷史無情,浪淘沙。這段歷史不僅留下了成功探索的足跡,也留下了迷失和失敗的探險者的遺憾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