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各有什麽利弊?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各有什麽利弊?

第壹次:語言的使用

第二次:造詞

第三次:印刷術的發明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

第五次: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計算機與現代通訊技術的結合。

回顧過去的幾千年,人類社會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房屋、道路、農田水利、工廠等等都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如果我們的後代回顧20世紀,他們壹定會關註信息高速公路這壹全球基礎設施的建設。

信息高速公路是壹種高速多媒體傳輸系統,可以在全球甚至更大範圍內傳輸具有豐富視聽圖像和文化的多媒體信息。由美國首先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壹種數字化的大容量光纖通信網絡,用於連接政府機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家庭的計算機。壹些國家和公司還提出了利用衛星建設“空中信息高速公路”的設想。

1993年初,美國新總統克林頓上臺後不久就提出了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計劃,並授權成立“信息基礎設施特別工作組”,該工作組由商務部長羅恩·布朗、副總統戈爾、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勞拉·泰森以及壹批經濟、法律和技術專家和電信業代表組成。工作小組的核心成員每周在白宮開會討論。

美國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政策基於五項原則:第壹,鼓勵私人企業增加投資;第二,促進和保護私營企業之間的競爭;第三,公眾可以獲得服務;第四,避免信息所有權上的“貧富不均”現象;第五,保持技術設計的靈活性。

半年後,日本政府也決定建立全國超高速信息網絡。1994 2月16日,歐洲委員會宣布將建設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新加坡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也已經完成。這些情況表明,第二次信息革命已經開始。

自20世紀40年代中期計算機問世以來,全球第壹次信息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信息產業應運而生。到90年代初,美國計算機完成的工作量相當於4000億人壹年完成的工作量。在發達國家,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壹半以上。當世界各國提出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時,世界上已有4億臺計算機和6543.8+0億部電話(654.38+0.994開頭),但全球信息傳輸仍不通暢。美國計劃在10-15內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連接政府機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家庭的計算機的數字化大容量光纖通信網絡。90年代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33卷《大英百科全書》需要13小時,而使用“信息高速公路”只需4.7秒。

由“信息高速公路”引發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以網絡化和多媒體為特征。“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傳輸數據、圖像、聲音和其他信息,其服務範圍包括教育、衛生、娛樂、商業、金融和科學研究,它將采取雙向通信的形式。

在當今的經濟競爭中,誰掌握了信息並將其轉化為經濟優勢,誰就贏了。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著作《權力轉移》(Power Transfer)中指出:以信息為基礎的財富創造體系的興起是當代經濟的重中之重,知識成為軍事和經濟的最重要因素。日本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預測,2020年人類知識將從2011增長到10,增長3-4倍。美國未來學家1994 1-2月指出,到2110年,信息技術的應用範圍將涉及90%的勞動力,這將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然而,第二次信息革命也可能擴大南北差距,發展中國家因缺乏信息技術、資金和人才而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第二次信息革命,加緊培養人才,努力趕超。發達國家應該實施優惠政策,幫助發展中國家迎接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到來。

在信息革命時代,信息的作用發生了質的變化。

世界管理思想大師彼得·德魯克在他的最新著作《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指出,現在我們正在經歷壹場信息革命。這不是技術、機械設備、軟件或速度的革命,而是觀念的革命。過去50年,信息技術側重於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和打印,重點是“技術”,而新信息革命則側重於“信息”。

過去,對企業有用的數據主要用於計算成本,建立會計制度是為了提供成本信息,控制成本。但現在企業的成功取決於所創造的價值和財富,這就需要有風險的決策:依靠經營理念、經營策略、棄舊創新、實現短期利潤和獲取市場份額的平衡等等。這種戰略決策是企業高層領導真正需要的。但是傳統會計系統提供的數據根本無法提供這些。所以現在對信息技術的要求,並不是獲取更多的數據、技術和速度。現在需要的是壹個新的信息概念。壹個新的也是最重要的領域是如何組織企業外部的信息。這些信息互不相關,由不同的來源提供,但它們有兩個相似之處,即它們提供的是信息而不是數據,它們是高層領導進行高層決策所需要的信息。

企業的根本目標是創造財富。為了創造財富,企業需要四種信息:基礎信息、生產率信息、質量信息和資源配置信息。但這些信息只是告訴我們企業的現狀,它是用來指導“戰略”的。至於“戰略”需要的信息,應該包括:市場、客戶和非客戶、本行業和其他行業的技術、世界金融、變化中的國際經濟秩序等。

信息不僅是壹種知識,它還能引導我們采取正確的行動。生產數據的人壹般不知道用戶需要什麽樣的數據才能把它變成信息。只有個體的知識工作者,尤其是個體的企業領導者,才會將數據轉化為信息,並組織這些信息來采取有效的行動。

信息革命的十大趨勢

不久前落下帷幕的' 99《財富》全球論壇年會,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實實在在的投資,還有他們的壹言壹行所透露出的對未來世界的描繪,以及他們的聰明才智較量所折射出的成功歷史的光環,向我們展示了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十大趨勢。

趨勢壹:吃飯時快時慢。處於局部爆發階段,在局部市場(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占據領先地位,將有助於成為全球市場標準化制定者,成功的關鍵是從“吃大吃小”的傳統模式轉變為“吃快吃慢”。

趨勢二:地球變天空。由於信息技術本身的跨界性,傳統的地緣經濟、地緣文化、地緣軍事和地緣政治正在讓位於現代的網絡經濟、網絡文化、網絡軍事和網絡政治...

趨勢三:西方融入東方。因為信息技術革命將再次在三維空間上劃分世界財富,西半球經濟圈作為技術革命的發源地,已經日益滲透到東半球經濟圈,而東半球國家則借助信息革命升級產業結構,以擺脫淪為下世紀新壹輪全球網絡圈地戰的“殖民地”,也在無奈之下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趨勢四:聰明變笨。自從信息技術革命從單壹的信息技術產業擴展到跨行業的革命以來,越來越多的聰明人不斷推出傻瓜版信息技術產品,來面對數百倍於技術用戶的普通人。

趨勢五:窄與寬。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電子商務革命,對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走向最終用戶的傳輸通道提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無論是在電信基礎層、接入服務層還是業務應用層,帶寬越寬,帶寬越寬已經成為競爭制勝的重要因素。

趨勢六:分而治之。因為信息技術革命可以隨時隨地連接制造商和最終用戶。傳統的分銷代理體系正受到直銷互動體系的沖擊。

趨勢七:讓老的放棄。既然創新是信息技術革命的靈魂,那麽過去的、最終會回到過去的有舊觀念的企業家,將讓位於致力於創新、充滿活力的新企業和年輕英雄(1999的美國最富有的40個年輕人中,95%以上來自信息技術,其中最窮的已經達到2億美元之多)。

趨勢八:封閉與開放。當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趨勢蔓延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時,需要妥善處理技術領先國和技術接受國之間平等與不平等的關系,以及東西方不同政治制度和南北貧富差距擴大的現實關系。健全的信息技術政策對發展中國家非常重要,在開放之前制定規則可能是明智的。

趨勢九:高喝低喝。這場信息技術革命的結果是,東西方政治軍事沖突失衡,南北差距拉大,全球產業將再次分化。高科技含量的剝削和低科技含量的剝削正在引發壹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趨勢10:技術變貿易。信息技術革命從軍事到科研,從教育到商業,2003年,僅企業間的全球電子商務貿易額就將超過1萬億美元。新世紀“造網權”戰爭已經開始,以信息技術革命為誘因,以全球電子貿易為形式,以新世紀全球財富制高點為實質。

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因素。現在,人們經常把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明稱為“信息革命”。

但事實上,當我們回顧歷史時,我們可以發現信息革命已經發生了幾次,我將總結如下:

第壹次:文字的發明。

漢字的發明和演變包括最早的象形文字(如甲骨文)和後來的“大分裂”——壹部分文字沿著象形文字的方向繼續發展並最終形成了視覺書寫系統(如漢字),另壹部分則是從原始象形文字中提取壹些有代表性的文字,形成以聽覺為主要特征的表音文字(如拉丁文)。

書寫的發明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壹。文字成為信息的載體後,信息的傳遞第壹次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不必在同壹時間、同壹地點傳遞信息。它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流動。

第二次:紙的發明。

在紙發明之前,人們認為有各種記錄文字的方法,如動物肩胛骨、帛、竹片等。隨著紙的發明,尤其是造紙術的進步,輕便、經濟的紙張逐漸取代上述物品成為記錄文字的最重要載體。

紙的發明的壹個最大的優點是便於攜帶。同等重量下,承載的文字越多,意味著承載的信息越多。

第三次:印刷的革新。

在德魯克看來,印刷術的創新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畢升還是西方用金屬活字印刷術發明了古騰堡,他們的工作最大的作用之壹就是降低了書籍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了書籍傳播的速度和範圍。中國的四書五經和西方的聖經被大眾廣泛收藏,促進了人們的素養和知識水平。特別是在歐洲,這種印刷術的創新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第四遍:二進制和計算機。

數學中的二進制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在18世紀發現的。標誌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計算機以二進制為基本運算方式,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這裏不細說計算機使用二進制的詳細機制,只舉兩個例子說明二進制如何表達文字。

在計算機中,壹個英文字母占壹個字節,壹個漢字占兩個字節。壹個字節代表八個二進制位,如“1010101065438”。八個二進制位代表壹個字節。所以比如“A”占壹個字節,在電腦裏就用“110100”來表示,“I”占兩個字節,在電腦裏就用“10101065438”來表示。當然,這裏有“1100100”和“101010165438+”。

嗯,英語有26個字母,上千個漢字,還有壹些符號比如“+”、“=”等等。然後在計算機中,每個字母、漢字、符號都被賦予壹個唯壹的二進制表示,比如“11001100”,只表示“A”,以保證完整性和不重復。這種表示法的好處是,我們的字符和符號可以在計算機中進行處理,計算機只需要處理“0”和“1”兩種符號,從而避免了識別我們世界中各種復雜的字符。

發明計算機是為了利用它強大的計算能力——其實人腦比計算機強大得多,只是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充分發揮這種能力。因此,計算機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並為互聯網和無線網絡的發明鋪平了道路。

第五次:互聯網。

隨著計算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人們逐漸發現了壹個瓶頸:如何將處理過程分享給別人幫助我們解決,如何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後將數據交給別人進壹步處理,如何將處理結果傳遞給別人在自己的電腦上顯示。正是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互聯網誕生了,也促進了今天信息社會的誕生。

回顧這五次信息革命,我們發現雖然核心對象都是信息,但是五次革命的側重點還是有所不同的。具體來說,文字的發明和二進制、計算機的使用,使信息的載體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紙、印刷術、互聯網的發明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渠道。

通過這種分類,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信息革命需要壹個漫長的醞釀期,尤其是信息載體的創新。在人類五千年的歷史中,信息革命只發生了五次,信息載體革命只發生了兩次,如下圖所示: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信息革命正在加速,驗證了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影響》中的判斷——變革的頻率越來越高。

第二,信息革命有浪,信息載體的創新往往是渠道的相應變化。

第壹波包括文字的出現,造紙術的發明創新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第二波是二進制、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

我們也可以看到,信息載體(文本、二進制表示)的創新往往伴隨著相應渠道(紙張、印刷、計算機、互聯網)的變化。

這壹點也很重要。雖然互聯網上的信息革命剛剛發生,不太可能再次發生,但對未來的信息革命具有借鑒意義——載體革命後渠道會有變化,認識到這壹點有助於我們抓住機會為己所用。再說了,不是“換的頻率越來越高”嗎,我們還有機會。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雷同,都是純英雄。

  • 上一篇: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
  • 下一篇:人際交往的46條建議,趕緊收藏,早晚用得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