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亳州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亳州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亳州明清壹條街:

明清壹條街和花戲樓的連接處,設計將確保三處景觀的和諧統壹。

花戲樓和明清壹條街的主色調,設計主色調地面是青灰色的,與明清壹條街和花戲樓色調相適應,特別是廣場建成後,景色將變美,人氣可能旺,帶動明清壹條街的商業。

據了解,花戲樓廟會廣場地面將由青石鋪設,廣場與花戲樓之間的這道墻也將使用防明清時的青磚,建成仿古墻,從而使廣場、花戲樓、明清壹條街三個景觀形成風格基本相同的建築群。

明清壹條街,所建道路和兩旁的建築盲目追求恢宏大氣,但卻與亳州歷史原貌嚴重不符,破壞了亳州獨特的民居特色。被稱為“歷史文化名城衛士”的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先生2001年到亳州時,曾對這裏提出了嚴厲批評。還有在社區道路改造中,為解決居民行路難的問題,出於為民辦事的美好初衷,社區辦事處和基層織修建了壹條條水泥路,卻使老街原貌(依據歷史應是磚墁路或石板路)被改變,反而增加了老街開發的難度和成本。這與名城保護的規劃不細致、執行不到位有關系,也與社區群眾名城保護意識不強、認識不到位有關系。

華祖庵:

這就是為祭祀我國東漢末年時期傑出的醫藥學家華佗的廟祠——華祖庵,它始建於唐宋年間,距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華祖庵由廟祠、故居、古藥園三個院落組成,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廟祠內外青磚灰瓦,古木虬枝盤空,典雅肅穆,壹派古香古色。

正殿內華佗塑像神采奕奕,慈祥,飄逸。身軀微微前傾,猶如當年走街串巷,醫療疾病,尋找藥方之態,依然向我們走來。

穿過廟祠,就是他的故居。東廂益壽軒、西廂存珍齋就是當年的藥房和看病的地方,裏面掛滿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題詞和繪畫。

進入古藥園,被垂柳吊槐覆蓋下的藥池晶瑩泛綠,至善水榭與曲橋中間,碧影波光,恍然水晶宮裏。在竹籬柴扉間、小徑藥池邊滿植芍藥、牡丹、曼陀羅、玫瑰等各種中藥及花卉,真可謂藥圃流香,令人憂思千古,緬懷無涯。

華祖庵是後人祭祀東漢神醫華佗的廟祠,位於市區曹魏遺跡鬥武營和先醫廟、神農氏衣冠冢之間。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佗辭世後,家人流散,故居被水沖壞。直至李唐之時,才在他故居前起造了壹座廟祠,神小廟微,又為女尼住守,故名“華祖庵”。至明未清初,由於亳州商業壹度繁榮,民間富庶,又重修擴建。《亳州誌》載:乾隆辛巳年間修,嘉慶二年復修。時安徽巡撫題額曰:“燮理通微”,聯曰:“五戲轉靈樞,道本皇軒先位業;四輪消劫運,功參帝釋佛菩提” 。 同治年又重修

華祖庵原有山門、耳房、大殿、東西配殿及後禪院(即故居舊址),門外雙獅雄踞,院內古木虬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莊嚴,長年香火不斷,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華祖誕辰廟會,朝拜勝跡者,更是車水馬龍。

亳州人民為弘揚華佗的高尚醫德,繼承和發揚其在醫藥上的卓越成就,1962年由亳州醫學界發起籌建華佗紀念館和華佗學術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院長題寫“華佗紀念館”匾額。正殿內重塑金身,華翁神彩奕奕,顯得熱誠慈祥,倔強飄逸,腰懸藥葫蘆,身軀微微前傾,依然當年走訪民間,醫療疾病,尋求方藥,濟世活人的神醫。這裏陳列著大量的華佗醫史文獻和實物資料,及近年來研究會對華佗醫學探討的成果論文,還有亳州華姓獻出的銅器和老中醫捐贈的家藏數代的華佗木雕像。壁間懸掛著扁鵲、華佗、張仲景、葛洪、巢元方、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等歷代名醫像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題詞、繪畫。東西兩跨院月洞門上分別有“得神者昌”、“濟世”、“回春”的古樸磚雕。西配殿有“跋山涉水、采藥濟世”、“五禽之戲,延年益壽”、“麻沸散成,刀圭奪命”等數組蠟像。東偏院內,華佗自怡亭翹首昂然,亭上楹聯雲:“自是閑雲野鶴,怡然流水瑤琴”。這對華佗壹生的寫照是多麽確切!

穿過廟祠,就是華佗的故居,元化草堂聳立於高臺之上。東廂益壽軒是他當年看病的地方。西廂是他的藥房,各存珍齋,內裏陳列著亳產的百余種中藥草標本和以華佗配方研制或命名的中成藥。整個院落,回廊相接,其間松蒼柏老,竹翠梅寒,綠蔭沈沈,樸實無華,與廟祠相映生輝,壹片清磚灰瓦的古建築,更顯得古香古色,典雅文靜。

越過故居,就是藥園。被垂柳吊槐覆蓋下的藥池,晶瑩泛綠,藥圃亭亭玉立其岸。壹片竹籬紫扉間,植滿了芍藥、白菊、牡丹、紫菀、枸杞和野生的車前子、二花、二醜、曼陀羅等百余種藥草,真是名符其實的“藥圃流香”。新修復的神醫閣,巋然入雲。課徒館和五禽戲壇,都聳立在碧水綠樹之間,使人靜謐而神蕩,悠思千古,緬懷無涯,願華翁早日化鶴歸來,以睹舊地新顏。

華佗紀念館自開放以來,以其神醫的崇高精神和古樸典雅的古建築群,吸引著國內外遊客,華祖庵已成為我國研究華佗學術的中心,歷史文化名城亳州的壹個閃光景點。

蒙城文廟:

文廟,又名孔廟、黌學、學宮、聖宮,俗稱聖人殿,位於亳州市蒙城縣新城路中段路北。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城文廟,始建年代不詳。據《蒙城縣誌》載,元初期在舊廟東側空地重建新的文廟,經明、清兩多次維修、更新,規模不斷擴大。

文廟建築群沿南北中軸線而建,自前而後依次為欞星門、泮橋、大成門、大成殿。欞星門正對青雲街,取其“平步青雲”之意。門兩側各有壹月洞門,供人們平日出入。門外墻上書“宮墻萬仞”4個大字,意為“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出了狀元才能拆除。蒙城沒出過狀元,故這四字壹直留著。門後為泮池,池上有泮橋。橋西側有壹井,名聖井,“聖井甘泉”舊為蒙城八景之壹。大城門東連名宦祠,西接鄉賢祠。大成殿前兩側有東、西配廡,殿東有節孝祠,殿西有忠義祠,殿後有藏經閣。東院是文昌宮,西院是明倫堂。文廟周圍環繞宮墻。院內遍植松柏,立有碑刻、石雕。

自清未以來,文廟屢遭兵劫,建築傾圮,“文革”時期,又遭破壞,今僅存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鄉賢祠、名宦祠等建築。

大成殿(原名先師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殿內正中原有神龕供奉孔子牌位,兩旁有顏、曾、思、孟及十哲牌位。殿北墻並立八塊屏風,上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大字。殿上方懸有康熙、乾隆皇帝禦書的“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三塊匾額。殿前月臺高壹米余,是祭孔的場所,旁有石階供人登臺。

東西廡各七間,東廡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廡原供歷代賢儒牌位。

大成門又名“戟門”,是通向大成殿的過道門,面闊五間。

鄉賢祠、名宦祠各三間,忠孝祠、節義祠各壹間,均青磚小瓦結構。鄉賢祠原供莊子、何惟湣等地方賢士。名宦祠原供蘇舜欽等在蒙城有政績的官吏。

亳州古地道:

外面,寬闊的大街上,車輛、行人在日光下閃動著現代都市的繁華,河流壹樣急促而喧囂地流動著;裏面,是久遠歷史中的壹個截面,變幻的人影、行軍的腳步、飄忽的烽火、遙遠的呼喊,在幽暗中伴著妳的想像力壹起從黛青色的磚隙間溢出,如煙如雲,將妳環繞其中。

這是壹條穿越時空的隧道,將現實與歷史連接起來;又是壹個蘊藏在地下的磁場,壹極現代,壹極古代,古老的羅盤仍然讓現代人感知著它的方向。

古地道位於亳州市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據史書載:東漢末年,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亳州古地道,就是曹操當年在家鄉修築的地下軍事防禦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復多次,給敵人造成兵馬源源不斷的假象,從而出奇制勝,成為兵法上壹個膾炙人口的戰例。到唐宋時期地道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道用。南宋嘉熙四年,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沒,運兵道被沙土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發現。

在蟄伏在地下的未被發現的歲月裏,古地道只與泥土對話,與黑暗相視,謎壹樣地存在於人們神奇的傳說裏。它所在的城市在歷史的河床中顛簸著前行,在滄桑變遷中上演著壹幕幕人間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興衰榮恥,古地道因為被埋藏而安然無恙,經歷了壹段寂寥卻寧靜的日子,雖然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偶被小範圍發現,但並沒有在戰亂中被損毀,到1969年“深挖洞,廣積糧”的熱潮中驚現於世,當時的亳縣博物館配合防空辦公室,先後在老城內東西南北主要街道兩側斷斷續續挖出近2000米的古地下道,經過後來幾次保護性的挖掘,才使得今人有幸識其面目,也成為了迄今罕見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

曹操不愧是壹代軍事家,他在家鄉挖下了地下運兵道,作為其軍事舞臺上的壹個宏大的道具,通過這壹道具,在兵少馬弱的情況下,曹操在對手面前魔術般地擁有了極具震懾力的氣勢宏大的千軍萬馬,在士氣和心理上首先不戰而勝,讓後人至今仍然不得不嘆服他這壹極富想像力的軍事智慧,著名軍事家李德勝將軍遊覽古地道後題詞“神兵古道”,以至於古地道成為許多軍事家和軍事愛好者向往的聖地,並稱其為“地下長城”。地道內有貓兒洞、障礙券、障礙墻、陷阱、絆腿板、傳話孔、指揮室等多種軍事設施,如同中國古代地道戰術的總匯。來到這裏,遊客們多表情凝重,定神深思,好像昔日兵戈鐵馬的聲音又依稀傳來,讓他們駐足聆聽,希望聽到地道內軍事指揮者關於作戰秘密的低聲耳語。

在古地道中,如果軍事家看到的是兵法和戰術的的話,那麽建築師看到的則是設計和工程的精巧。地道現已查明有6000米長,結構有四種,即土木結構、磚土結構、磚木結構、渾磚結構,其中渾磚結構分磚券、磚墻、磚墁三部分,僅其單磚砌法就有丁砌、跑砌、站砌等,可謂古代磚工技法的壹個“展示秀”。在布局和結構上,地道有單行道、平行雙行道、上下雙層道、立體交叉道四種形式,另外有通氣孔、燈龕洞,穿行其中,如若沒有導遊引領的話,還真讓人如入迷宮,不知所從。

如同被歷史的潮水推到沙灘邊上的化石或貝殼,在清理古地道的過程中,人們從泥土中發現了東漢、三國、唐、宋各時代的遺物,有鐵刀、鐵劍、彈丸、鐵釘、銜枚等軍事器械,有銅鏡、鐵燈、瓷盞、圍棋子、銅錢等生活器物,這些,成了專家們窺望和破解地下道歷史變遷的信息密碼,“自將磨洗認前朝”,也為古地道的歷史考證提供了幾多的詮釋和佐證。

因為軍事而奇險,因為埋藏而神秘,因為深邃而矜持,因為久遠而厚重。古地道在地下,但為地上的人們提供了壹個無限遐思的心靈底片。雖然是空城,但又以其“地下長城”的雄厚與凝重,為地上城市提供了壹個有力的支撐,成為城市歷史文化中壹個堅實的心靈基座。

渦陽石弓山崖墓:

渦陽縣石弓山崖墓、出土了大批文物。藏品中被定為壹、二級的珍貴文物數十件,其中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大批竹簡,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漆器中的二十八宿圓盤、太乙九宮占盤、六壬拭盤等是中國目前最早的3 件天文儀器實物,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另外,戰國時期楚國的大批“郢爰”、“陳爰”金貨幣;典雅小巧的西漢金銅座白玉杯和富有史料、文字、書法等研究價值的戰國至秦漢古璽印;以及新莽時期的銘文規矩銅鏡和唐代真子飛霜銅鏡、金代汝陰縣銅官印等,都是館藏珍品。該館收藏的晚期諾氏象化石和其它動物化石標本非常豐富,在數量上多於日本漱戶內海小豆饑島所采的諾氏象化石,已引起有關研究部門和學者的註視。

亳州的古陵墓:

湯陵 又稱湯王墓。位於亳州古城北門外渦河北岸鳳頭村。傳為商成湯衣冠冢。陵如高丘,四周古木參天,清代著名書法家梁山獻手書碑刻曰“商成湯之墓”。湯王,子姓,曾名履,因是商王朝的建立者,亦稱湯王,又稱湯、成湯。其墓前左右有高碑兩座,記重修湯陵史實。辛刻革命後,辟為湯陵公園。春夏季節,繁花似錦,林木蔥蘢,為壹遊覽佳境。1981年9月被省政府公布為全省文物保護單位。

曹操宗族墓群 位於亳州市區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氏孤堆、薛家孤堆、劉園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元寶坑漢墓等多處,占地約10平方公裏。有曹操父親曹嵩、祖父曹騰等人之墓,規模都很大,以曹騰墓最為宏偉。曹騰墓位於董園村,系青石砌成,故俗稱“董園石墓”,莊重典雅,有前室,中室後室、兩耳室、兩偏室,室壁有彩繪天像圖、仕女圖、仙境圖等,甬道及石門內外均有雕像,有文侍、武侍等,墓室長15.3米,寬10.2米,高3米,遊人稱其為“地下宮殿”。此墓對研究東漢末年歷史和地下建築具有重大意義,出土有銅鏤玉衣、玉枕、銅豬、銅爪飾及鎏金構件等珍貴文物。

嵇康墓 又稱嵇中散墓,位於渦陽縣城東北30公裏的石弓山南麓。嵇康,三國魏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官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為“竹林七賢”之壹。因政治上擁護曹魏,反對司馬氏集團篡權,為司馬昭所殺,臨刑前,索琴彈奏了壹曲已成絕響的《廣陵散》。墓今尚存,為壹高大土丘,占地面積近壹畝。

範蠡墓 俗稱範蠡孤堆,又稱範蠡冢,位於渦陽縣東南15公裏(原屬蒙城縣)。清光緒《安徽通誌》:“越大夫範蠡墓在渦陽東南範蠡村。”舊時湖水環繞,墓浮其中,高如土山,上建廟宇,內塑西施像,並有松柏密林覆照,異常壯觀。範蠡,楚人,越國大夫,助勾踐滅吳,功成身退,偕西施遊齊、魯間。經商致富,號陶朱公,卒於定陶(今山東濟陽)。傳墓地在鄂、魯、皖有6處之多。清乾隆間(1736-1795),蒙城縣令淡若水曾刻石題於墓前曰:“範蠡冢”。 近處原有範子祠。歷經戰亂,松柏祠宇已毀,土冢尚存。

亳州道德中宮:

又名“老祖殿”。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於唐,重建於明萬歷年間,為紀念老子的宮觀。宮前問禮巷,傳說是當年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地。宋時,渦河之濱有三個老子廟:河南鹿邑的上清宮、亳州城內的道德中宮、渦陽城北的下清宮。

老子名聃,壹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聃是謚號,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傳,唐太宗、唐高宗、宋真宗均曾巡蒞亳州,拜謁老子廟。唐高宗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則加封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歐陽修知潁州時有詩:“潁亳相望樂未央,吾州乃得詒仙鄉”。明萬歷年間,知州於呈鼎宮中建樂經堂、春登臺,並石刻老子《道德經》及序,***64 塊。現有山門3 間,上題“道德中宮”四字,中殿禮人祖,後殿奉老子,有高3.1 米的老子像。東院有殿3 間,敬魯班,門題“紫氣東來”;西院有殿3 間,敬財神,門題“青牛西渡”。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亳州花戲樓:

花戲樓,清代舞臺建築。位於亳州市城北大關帝廟內。原名“戲樓”、“歌臺”,因其上面雕刻、彩繪絢麗奪目而得名。清康熙十五年(1676 年),商賈集資興建,乾隆年間(1736~1795 年)雕鏤藻彩,後又多次加工粉飾。建國後人民政府曾撥款維修。

戲樓座南朝北,面闊三間,舞臺前凸,呈“品”字形。全木結構,歇山頂、琉璃屋面。正脊、垂脊和戧脊均飾有琉璃雕塑人物、魚龍、鳥獸。正脊中央置壹高塔,脊之前後五彩琉璃龍鳳,垂脊和戧脊兩面均飾浮雕童子戲蓮和纏枝花卉圖案。4 個戧脊翅角,上置彩塑“四值功曹”(年、月、日、時)。翅角下皆懸掛風鈴。舞臺用6 根抱柱頂立,檐角下立方柱6 根、青石柱礎,皆飾雕鏤。舞臺正中屏風透雕“二龍戲珠”,上懸“演古風今”之巨匾。左右為上下場門,門楣上分書“想當然”、“莫須有”。臺前檐柱懸掛木對聯壹副:“壹曲陽春喚醒今古夢,兩般面貌做盡忠奸情。”柱上頭周圍雕立體“八仙”人物立於蓮花荷葉座上。舞臺兩側有“陽春”、“白雪”二小門,舞臺上方裝飾垂蓮藻井。其四周為券棚結構。垂蓮柱頭飾懸獅、垂魚。井枋之面外者,皆鑲大木立體透雕,筆粗刀健,內容有“長阪坡”、“空城計”、“舌戰群儒”、“七擒孟獲”、“三氣周瑜”、“火燒司馬懿”、“夜戰馬超”、“刺董卓”等18 出三國戲文,間有掌故、花鳥、走獸、樓閣及花紋圖案。其藻井與梁枋之間,皆飾彩繪、豐富多彩。有“蟠桃會”、“文王訪賢”、“甘露寺”、“力斬五將”、“苦肉計”、“碎琴謝知音”等戲文;舞臺周圍亦飾小型木雕,如“三英戰呂布”、“連環計”、“鳳儀亭”、“華容道”、“趙延求壽”等和其它花紋圖案。

花戲樓是壹座集戲曲、雕刻、彩繪等藝術於壹身的古代建築,秀麗玲瓏,別具壹格,對研究中國古代舞臺形式及戲劇雕刻、繪畫藝術的風格流派,均具有重要價值。

1981 年9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 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樣作為聖人之鄉,亳州相比曲阜是尷尬的;同樣作為帝王之都,亳州相比西安、洛陽也是尷尬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三千年的歷史亳州承擔不起,遺留下來的只是壹些斷壁殘垣,孤墳荒崗。還好,亳州還有壹座花戲樓。雖然不過是壹座雕花的戲樓,但是對於亳州人來說,它更代表著壹段遠去的歲月,壹段繁華的背影,壹段遺失的記憶。

花戲樓,樓如其名,真個是花團錦簇,戲文滿臺。其正面門樓上的磚雕,背後戲臺上的木雕、彩繪,無壹不精美到極至。深處其間,但見壹座富麗堂皇的戲臺,鏤刻著繁復的花卉,奇異的瑞獸,滿布著荒漫久遠的傳說故事,不知不覺中,三百多年的悠長歲月就撲面而來,觸動了妳的心結,迷離了妳的眼神。

花戲樓本名山陜會館,其實是山陜兩地的藥商在亳州聚會的場所。明清之際,晉商富甲天下,以藥聞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晉商的足跡。有趣的是,山陜兩地崇敬關羽,所建會館也被用來作為祭祀關帝的家廟,而亳州則是三國故地,曹操的家鄉。千年未解的恩怨,在壹座戲臺上繼續著,而生活富足的藥商,也在故鄉與異地、夢想與現實、信仰與欲望的沖突中尋求著壹種奇妙的平衡。

最初來到亳州的這群藥商有著怎樣的遭際,已經無從考證,總之,經歷了商場的生死搏殺,嘗盡了人生的酸苦冷暖,看透了世間的變幻無常,他們成功了。雖然在過去,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是憑借手中優厚的資本,他們同樣也能交接官場,混跡士林,周旋於上流社會。日子可以不疾不徐的輕緩,世事可以不卑不亢地周旋,類似走西口這樣的情景卻肯定是終生難忘的。也許就在壹場盛大的午宴之上,觥籌交錯之時,或者在攜眷夜遊,靜思以往之際,某位藥商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當初離鄉時親人淒婉的歌聲和眼含的淚光,不覺萌發了壹個念頭:要修壹座會館,壹則祭祀神靈,二則娛樂親朋,三則也為那些同樣背井離鄉來到異地的同鄉們提供壹個安身之所。於是,他召集同伴,宣布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壹拍即合,大家紛紛慷概解囊。若幹年後,壹座接納寒士的會館和壹座美輪美奐的戲樓,從夢想變成現實,落戶亳州。

站在花戲樓下,遙想當年,春色滿園,雕欄畫棟。響板敲起,弦樂期期艾艾的傳出,旋即,姿容絕世的戲子揮舞著水袖,踏著碎步走上戲臺,淒清的吟唱在靜寂的夜空中久久搖曳。“壹曲陽春奏響古今情、兩般面目做盡忠奸貌”。夜色籠罩之下,戲樓抖落著沈郁的氣息,奢華得仿佛滾了金邊,而歌者、舞者、觀者,壹概模糊得像那盞將滅未滅的油燈,忽亮忽暗,記憶閃爍。有多少誌得意滿的老爺在追憶往事?有多少春心萌動的少女在想象愛情?有多少初涉人世的小夥計在預謀未來?沒有人能夠知道。

三百年過去,繁華散盡,空留壹座雕花的樓。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對於曾經的那些先人來講,這座樓是流浪中的壹個據點,困頓中的壹些希望,搏殺中的壹絲溫情,富足後的壹點回味。

亳州市位於安徽西北部,是壹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聞名遐邇。有壹代聖君商湯;壹代梟雄曹操;有中醫外科鼻祖華佗;有“天資文藻,博文強識”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詩的曹植;有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還有代父從軍的孝烈將軍花木蘭;眾多的名人、燦爛的文化,給古都亳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勝古跡。

壹到亳州就被深深的中國古文化包圍著,那悠悠古道,那至今還放著光芒的思想。那壹個個叱詫風雲的人物,都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去。匆忙之中,只有走馬觀花,僅拾壹兩朵小花。

  • 上一篇:買玉器哪個牌子好?中國十大玉石品牌介紹!
  • 下一篇:每天可以喝什麽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