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君子以厚德載物。
壹個人的人品好壞,就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不管做什麽事,拼到最後的都是人品。
人品不好的人,再成功、再優秀都只是暫時的;
唯有人品端正、有良心、講誠信、能堅守自己的內心的人,才能真正成就壹番事業。
人品差,談什麽都沒有用
有句話說:“小成就靠做事,大成就靠做人。”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道理。
無論妳多聰明、多能幹、條件有多好,但如果人品不過關,那麽談什麽都沒有用。
做人,永遠都是做事的大前提。
從前,有壹個叫王二的苦力,攢了幾年做苦力的錢,開了壹家小酒館,取名“實惠酒家。”
酒館開業之初,由於物美價廉,所以生意十分紅火。
王二看到酒館生意火爆,心裏很開心。
但同時,店裏每天釀的酒供不應求,如果不能及時提供酒,就會影響客流。
於是他動了心眼,用小碗代替了大碗,然後跟顧客解釋說:
因為這裏的顧客很多都是回頭客,所以大家都相信他的話,還替他大肆宣傳。
嘗到甜頭後,王二便又萌生了壹個壞主意:往酒裏兌水。
壹開始兌的水很少,發現顧客沒有察覺出來後,王二把水越兌越多。
壹段時間後,客人漸漸減少。再到後來,酒館已經沒有了客人。
這天,壹位老人光顧,老人看到空無壹人的酒館,問他:“妳想知道開店的秘方嗎?”
王二趕緊上前去請教,老人說:
聽了這番話,王二慚愧地低下了頭。
從此,他端正了人品,誠信經營,過了兩年多,生意又慢慢重新火了起來。
不論在什麽時代,不論身處哪裏,壹個人品有問題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壹個真正有作為的人。
所以,不管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把人品當作首位,修身立德,待人真誠。
人品好的人,自帶光芒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
是啊,萬事德為先,做事先做人。
人品好的人,身上往往自帶光芒,走到哪裏都會發光發亮。
有篇文言文裏,記載了這麽壹件事。
元朝許衡,是壹個做人做事很有原則的人。
某天,許衡壹行人路過壹個地方,發現了壹棵滿是梨子的果樹。
因為天氣炎熱,眾人早已口渴難耐,所以壹看到樹上全是解渴的梨子,紛紛跑過去摘梨子吃。
然而,許衡卻沒有和眾人壹起搶摘梨子,而是安安靜靜地坐在樹下休息。
有人問他為什麽不吃,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不可摘。”
對方聽後,取笑他:“現在民生不好,這梨樹的主人也不在這,既然不屬於別人了,吃壹個又何妨。”
許衡沒有心動,反而更堅定地說:“梨樹雖沒主人了,但我心中早已有主!”
後來,壹身正氣、品德高尚的許衡,成為了壹代名臣,其品德壹直深受後人敬仰。
成功學家馬爾登說過:
壹個人,想要把事情做好,首先就要先學好做人。
人品好了,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別人信任妳了,才會尊重妳、幫助妳。
而壹個人最好的通行證,莫過於擁有好的人品,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做人,人品永遠是第壹位
曾經有人問過:
這個世界上,除了權力和金錢,是否有壹個能讓人成功、百試百靈的方法?
但其實,真的有。
那就是壹個人的品行。
古人雲,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
誠信,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
每個人,都愛與真誠守信的人交往。
學會真誠待人,厚道做事,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商鞅“立木取信”的事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當時,商鞅想實行新法,但又擔憂百姓壹時之間無法接受改革,便想了壹個辦法。
他在城池的南門處立了壹塊木頭,並在旁邊張貼了壹張通告:
壹開始,很多人覺得這事可能是商鞅隨意所說的,所以沒有人願意去嘗試。
有壹個壯漢忍不住試了壹次,沒想到,商鞅立刻信守承諾賞了他金子。
漸漸地,大家開始相信了搬運木頭領賞金的活動,紛紛踴躍搬運,而商鞅也壹壹給了賞金。
商鞅的信守承諾,百姓都看在了眼裏。
久而久之,商鞅就被大家視為品德好的靠譜之人。
後來,當商鞅改革立法時,百姓更是積極響應,信任他、支持他。
要知道,好人品,是壹生中最重要的資本。
當妳擁有了好的人品,妳就擁有了吸引別人的能力。
如此,別人自然就會信任妳、盡心盡力去幫助妳,助妳取得成功。
可以說,妳的人品,就是讓妳踏上成功巔峰的壹股強大力量。
人品,顯露了壹個人的內在力量,也代表著壹個人的人生格局。
雖然我們無法成為壹個精致完美的人,但我們壹定要做到人品端正。
無論出身高還是低,我們都應該守住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做人之道。
因為人品,勝過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