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17日,清朝與日本的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展開了壹次全方位的較量,在這次戰役中,日本艦隊大獲全勝,占據了黃海制海權,而清朝的北洋水師被重創,***損失了5艘戰艦。“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民族英雄鄧世昌也犧牲於此。
近些年來,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甲午戰爭博物院等單位集結了30名考古學家及相關技術人員在威海壹帶展開了水下考古,成功在黃海海戰126年紀念日這天將壹塊屬於定遠艦(當時被擊沈的五艦之壹)的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壹睹真容。
在這個具有重大 歷史 意義的發現背後,其實是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
說起考古,大眾最為熟悉的當屬對於陸地上古代墓葬的發掘,俗稱挖墳。
其實,這個理解簡直是對考古最大的誤會之壹。除了墓葬,田野考古的研究對象還包括古代道路、橋梁、運河、城市、礦場等眾多遺址。
另外,考古未必都在陸地上進行。 水下考古是考古學向水域的延伸,研究的是古代造船術、航海術以及沈沒於江河湖海的古代遺跡和遺物,比如城市、港口、船只等 。
在技術層面,水下考古也跟大家所想象的那種考古有很大不同。除了利用傳統的考古手段,水下考古也需要海洋勘探、潛水工程、遙感物理等多學科的技術支持。
與傳統的考古學相比,水下考古起源要晚很多。原因很簡單,在不能長時間於水下呼吸的年代,想要發展水下考古學科無異於天方夜譚。
19世紀30年代,潛水面罩面世,人類向水底世界邁近了壹大步。
1848年8月24日,伯爾尼人莫爾洛潛入莫爾各斯的冉弗希湖底,尋找瑞士湖上居民的遺址並獲得成功,他也被譽為水下考古之父。
1943年法國海軍發明了水中呼吸器——水肺,考古學者終於可以在10米以下的水域呼吸。
1960年,美國考古學家喬治·巴斯在土耳其格裏多亞角海域對7世紀拜占庭時期的沈船進行調查和挖掘,首次將陸地考古學的方法應用於水下,其後他出版了《水下考古學》壹書,這也成為了水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壹個標誌性事件。
20世紀60年代中期,都鐸王朝時期最著名的英國戰艦“瑪麗·露絲”號在海底呆了400多年後,被考古學家亞歷山大·麥祺帶隊打撈出來……就這樣,水下考古學科漸漸發展起來,給人們壹次次帶來意外驚喜。
我國 歷史 悠久,海岸線漫長,在中國沿海海域,有著數量龐大的沈船遺址和無數的海底寶藏,但我們的水下考古學科建立卻是非常滯後的,落後註定免不了挨打。
有壹個英國人米歇爾·哈恰,出生於1940年,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在成長的孤苦歲月中,他閱讀了很多尋寶類的書籍,立誌成為壹個手持藏寶圖、四處巡防然後壹夜暴富的探險家。事實上,他也是這麽去做的。
在米歇爾的團隊中,有考古專業的專家、有熟悉東方海域的向導、有水性極好的潛水員,還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聲波定位儀和磁感儀,單日的探測成本就高達1萬美金。
壹次,他們確定了壹艘因觸礁而沈沒的中國清代商船,隨即順利打撈上來超過100萬件保存完好的瓷器。但這夥強盜不但把沒有商業價值的古人屍骸四處亂扔,還嚴重損毀了文物。 為了提高文物的售價,深知“物以稀為貴”的米歇爾甚至不惜立刻打碎其中65萬件。 剩下的35萬余件被送去拍賣,僅蘇富比拍出的壹件中國元青花就獲得了2.3億人民幣。
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下,各類打撈隊、“探險隊”頻繁出現在中國南海,進行盜寶。他們所造成的損失不亞於當年斯坦因、伯希和等人對敦煌莫高窟的劫掠。
1985年,米歇爾和他的船隊在印度尼西亞賓坦島外約12海裏的斯特林威夫司令礁發現壹艘被稱為“中國帆船”的古代沈船,並且打撈出幾萬件清朝康熙年間的青花瓷和金錠等珍寶。1986年,這些寶藏現身於阿姆斯特丹的拍賣會,讓米歇爾賺得盆滿缽滿,同時震驚了世界收藏界。
由於長時期的對外無交流,在這些文化強盜劫掠中國海底寶藏時,中國的考古學界幾乎壹無所知。後來,隨著信息的暢通,後知後覺的中國考古界才發現有人偷偷盜走了國寶,侵犯了國家主權,於是在同年9月,國家決定發展水下考古事業, 在中國 歷史 博物館設立了當時中國唯壹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 。
1987-1990年,通過與外國水下考古研究機構合作以及派人出國學習的方式,我國終於培訓了壹批水下考古專業人員,而且開始逐步配備各種高 科技 儀器。其中包括水下定位儀系統,如聲納設備、高靈敏度測量儀,聲學測距儀和照明設備等;另外還有水下攝影器材、潛水通訊設備、打撈設備等等。
水下遺物往往被泥沙所掩埋,可是又沒法像在陸地上那樣用鏟子挖開,因此需要不同功率的清淤機器,比如淤泥泵除機,能很快地清除沈船堆積的泥沙。
水下的文物如何上岸也是個問題,我國引進了大功率的提升機,能使壺類遺物利用浮力自動浮出水面;
最重要的設備,就是潛水員的生命保障設備 。做水下考古的人有句玩笑話,說我們很難把潛水員快速培養成考古學家,那就只能把考古學家培養成潛水員。實際上也是這麽做的,許多在幽暗的海底進行發掘的,正是被訓練過的考古工作者。
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有了自己的高水平水下考古班子,有了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憾保護中心,我們自己的專業隊伍在中國的四大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先後進行了多項調查、發掘工作。
從1991年的宋元海戰水下考古,到1993年的遼寧綏中水下考古,到舉世矚目的“南海壹號”項目,再到最近的打撈定遠艦,中國的水下考古能力已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數不勝數的水下寶藏重現人間,從另壹個維度再現了令人自豪的中國 歷史 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