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是“他們”中的“傳奇”。
22歲,初生牛犢不怕虎。帶著3000塊錢,經歷了無數驚心動魄的危險時刻。在不惑之年以超過6543.8+0億元的資產,踩著股市和期貨市場的幾大節奏,也實現了人生的重生。
不知道進入市場
“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股票。我壹方面是受到上海濃厚金融氛圍的影響,另壹方面也是對此感興趣。”林俊說,“我覺得我骨子裏就是為投資而生的。”
1989年,他碰巧去了市場,發現壹個稀有品種,當時面值2元的《牡丹亭》小型張,價格跌到了1000多。他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向父親借了1100元,用小試刀買了65438。當時職校畢業,在公交公司做電工。“這份工作是我父親給我安排的。它很臟,高壓是600伏,手套經常是濕的,而且是導電的。也許那會危及生命。收入微薄,每月只有54元。”即使隔著回憶的面紗,這份“苦差事”依然讓他落淚。
三年後,選擇繼續深造的林俊從電大畢業。當時小試牛刀買的《牡丹亭》已經從原來的1000元漲到6000多元。最終以4500元賣出,凈賺3100元。
1992年,在父親的支持下,他買了100的股票認購證。林俊回憶說,就在他拿著100認購證走出營業廳的時候,周圍的人投來羨慕的目光,“哇,大家庭!”林俊突然失去了理智。“3000元會變成大股市。認購證有沒有戲?”在此之前,思維活躍的林俊是壹位集郵家。在只使用現金的郵市,他見過真正的大戶:扛著十萬壹千疊“炸藥包”去交易。“那時候還沒有100塊,都是十塊的紙幣。有太多的碎片數不過來。用尺子量壹下。”
然而,林俊萬萬沒想到,就像孤註壹擲買牡丹亭壹樣,3000元的認購證最終換來了60萬元的資產。
1992下半年,中國股市出現了第壹次熊市。大學畢業的林俊不得不去市科委下屬的壹家公司工作。但是後來牛市來了,他辭職去炒股了。"雖然我對電力感興趣,但我對股票市場更感興趣."回憶起當時年輕時的沖動,林俊壹點也不後悔。“當時覺得股市的春天來了,股市作為朝陽行業,肯定會體現我的人生價值。”
就這樣,他在沒有看過任何專業書籍,也不懂技術分析的情況下,開始在股市打拼。
1993,進入國債期貨。並經歷了“327”事件。“在進入期貨市場之前,我經歷了股市的牛熊周期,從最初的3000元到60萬元,再回到654.38+07萬元,最後給國債期貨市場帶來了654.38+萬元,賺到了人生第壹筆654.38+0萬元。”
大起大落
1995,隨著國債期貨的強行平倉,股市也跌入冰點。壹直在尋找機會的林俊轉向了膠合板期貨市場。“那時候我只會做多,不會做空。”
談起那段青蔥歲月,林俊忍不住笑了:“五六十萬進去了,最後只虧了三萬。我終於知道期貨市場“太深”了,我的操作有很大問題,我必須學習。然後關起門來想,只看不做,直到三個月後才抓住機會。”
“當時發現膠合板市場存在價格黑洞:交易所要求交割的價格是含稅的,價格在48元左右。市場上充斥著走私板,價格在38元左右。走私板不能送,必須用真的完稅發票送。壹旦有人強行建倉,價格至少在48元。如果沒人要,只能38元。”
林俊說,“我等了38塊,但我沒有等到39塊。我當時透支了1.5萬滿倉,從400多手裏做了1.2萬多手。沒想到賺了1.2萬。”那年他25歲。
兇狠兇狠的操作手法,大話連篇,敢賭滿倉,這些特點在林俊的投資生涯中尤為明顯..
2000年,由於多次操作失誤,百萬資產在這壹年幾乎耗盡。林俊的人生和投資都跌到了谷底,但觸底之後,他徹底告別了之前的“追漲殺跌”,完成了財富和人生的真正飛躍。
深刻的反省讓林俊意識到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機會,也讓他清醒過來:錯誤是伴隨著交易的次數而來的,並不是越多越好。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看準趨勢,重拳出擊,抓住幾個重大機會就夠了。
但在2000年前後,隨著膠合板、咖啡、綠豆等期貨品種和股市的逐漸蕭條,“整整兩年都沒有機會。”在“茫然”的這段時間裏,林俊系統地學習了關於股票和期貨的各種知識,彌補了技術和基本面分析上的不足。“直到那時我才知道約翰·墨菲的交易規則……”
漫長的等待對平庸的人來說意味著無望的煎熬和悲觀的放棄,但對追求生活改善的人來說卻是難得的休眠。回過頭來看,這場磨難給了林俊最大的成長。
2002年,壹個偶然的事件徹底改變了林俊的交易理念,為他後來的成功鋪平了道路。當時,壹位朋友想購買5000噸大豆,並請林俊幫忙寫壹份投資計劃。“為了這件事,我深入研究了當時的大豆市場,花了兩周時間為這位朋友寫了壹份研究報告。”當時根據調查,他預測大豆會漲到2800元/噸。根據這個報告和菜感,他壹路在黃豆上做的比較多,期間每壹個節奏都很準。結果沒有讓林俊失望,這波行情讓他的資金翻了兩番。
“讀了幾年書,我已經能寫出幾千字的研究報告了。不像以前,我只是看k線。到2003年,很清楚什麽時候該買什麽時候該賣。等拐點出來了,就知道牛市是否結束了。”
正如林俊所說,他在2003年後把握了幾次。然而這種成就感並沒有持續多久。他不懂宏觀經濟,不懂期貨的金融屬性,在2005年銅期貨博納牛市中“受傷”。
2005年,開始了牛市之旅的銅價引起了林俊的註意。“當時市場上不斷充斥著觸頂的言論。基於成本和供需的分析,我認為銅價應該不會漲得那麽高,壹直在3000美元左右空著,結果就是爆倉。”
“那段時間,天真的很黑。醒著的時候賠錢,做夢的時候賠錢。我每分鐘都在賠錢,甚至賠了幾個星期。直到幾百萬輸到只剩40萬,實在忍無可忍,才平倉認賠。”
他非常沮喪,甚至想跳樓自殺。回想起來,林俊說:“幸虧我當時沒有借錢炒期貨,不然我真的跳了。那段時間,白天黑夜每分鐘都在輸錢,頭發都變白了。我覺得自己很蠢,35歲了還壹事無成。”當時真的是被騙了。我所信奉的交易理念其實是錯誤的。我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麽賺錢。我覺得我的生活是壹個巨大的失敗。
經過兩周的深刻反思,他意識到這是壹個大牛市,然後決定在鋁期貨上做多。"銅的損失很快從鋁中恢復過來."
重獲新生
經過這壹輪“觸底反彈”,林俊對宏觀趨勢的理解又加深了。隨著交易系統的完善,他幾乎抓住了此後的每壹個市場波段,實現了生命的重生。
2005年底,股價很低的時候,招行股價比h股低30%。和幾個朋友聊過之後,他堅信股市的牛市要來了。所以他做了壹個大膽的決定。我把唯壹的房子賣了,把手裏的錢都拿走了,還買了幾只股票。2006年6月,對中國股市產生深遠影響的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啟動。結果這些股票很快就改革了,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此後市場的持續上漲,甚至瘋狂,給林俊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他壹直保持著強烈的風險意識。當時,住在兩灣市的林俊發現附近餐館的生意特別火爆。坐在每個餐館裏的人們像富人壹樣吃喝,談論股票市場。這樣的場景讓他警惕起來。此外,中國石油國內a股市場價格為48元,而當時中國石油在香港的最高股價僅為19.2港元,開戶增速已呈下降趨勢,因此林俊判斷a股被嚴重高估。這種敏感和堅定在關鍵時刻救了他。2007年9月,他果斷清倉,更改交易密碼,迫使自己不要涉足股市。
08年的金融危機也是江湖人士津津樂道的。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讓很多資本大鱷的資產在壹夜之間化為烏有,卻又壹次被林俊查封,使得他們的資產翻了十倍。
2008年3月,花旗銀行巨虧97億美元,讓次貸危機第壹次出現在公眾面前。2005年爆倉的經歷讓他專心做宏觀研究,他覺得大機會來了。當時他密切關註美國房地產市場,深入研究次貸危機,逐漸明白保爾森為什麽在2006年開始做空美國房地產。
“我以為銅會暴跌,所以和期貨公司的資深研究員合作,研究電解銅相關行業的生產供需。當時我們認為次貸危機的影響是深遠的,2009年春節銅價會跌到4000美元。”此時,做空銅價的林俊胸有成竹。國慶假期後,銅價以暴跌的形式下跌。
國慶節前,林俊按計劃用完了銅,但他擔心假期會太長。為了防範風險,他還多做了壹些鋅。結果節後銅連續三跌,鋅給了他第二個漲停平倉的機會。“其實在國慶節前的最後壹個交易日,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損失壹些空倉。最後發現月線沒守住,我嚴格執行了自己的交易計劃。”
節後滬銅期貨連續三個漲停協議平倉後,林俊的第二次考驗來了。“當時業內壹些朋友開始看到反彈。我認為金融危機已經爆發了。如果銅價反彈到節前價格水平,我就轉做期貨。結果協議成交的第二天,我就把倉位清空到97%。”在這場“世紀豪賭”中,林俊收獲頗豐,他的資金增加了壹個零。
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連續成功使林俊對交易充滿信心。現在交易系統完善了,他已經踏上了兩波行情。
2008年底,國內大豆期貨合約跌至2700元。他研究大豆多年,知道當時的價格已經到了成本線以下。他認為即使金融危機後工業品沒有市場,農產品也會有剛性需求,所以決定全額收購,然後國家出臺保護政策,讓他重新盈利。
“2009年初,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去了香港,看到LV和香奈兒等奢侈品商店前買家排起了長隊。香港的持續繁榮讓我隱約覺得自己可能高估了危機的影響。後來,國務院推出了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從根本上改變了貨幣供應量。我想閉上眼睛做更多的商品。”林俊說,這股做多浪潮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2013年,林俊將自己的收藏興趣與投資結合起來,斥資數億元打造了香然學會金融俱樂部。
從小資金到大資產,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林俊的交易系統不斷完善,操作風格也從激進到穩妥。為了對沖風險,他把賺到的錢分散投資,第壹部分繼續投資期貨,而且是分散投資組合;第二部分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第三部分用來投資實業和股權。
在交易體系上,首先以技術分析為主,然後註重基本面研究,再構建宏觀層面的研究體系,最終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
20多年的市場經驗,讓林俊從3000元投資了十幾億,把自己的收藏興趣和投資結合在壹起。繼續創造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