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顏色的比例與構成考究,朱砂、藤黃、蛤粉、墨、赭石的使用厚薄有序,勾勒,平塗、渲染靈活多變;在肌理的基礎上勾染結合,以獨具個性的 “ 筆跡 ” 調節著畫面各元素之間的疏密節奏,讓我們能感受到陽光下虔誠的吟詠,以及對永恒生命的守望。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清音》則是另壹種風格,畫面以虛實結合的染法將色彩的鮮與灰,冷與暖淋漓盡現。大量的虛接手法使得色彩的銜接氤氳而自然,呈現出 “ 潤 ” 的視覺效果。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李瑞芬:甘肅隴西人,求學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央美術學院,現代工筆畫院創作院。研修於西泠印社吳靜初先生寫意花鳥高研班,先後師從莫建成、蔣采蘋、蘇百鈞等先生。作品參加全國性的美展多次入選或獲獎,曾三次被特邀到國務院管理局北戴河服務局繪制向日葵系列作品。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研究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中圈金融美協理事,唐山市中盟書畫院院長。
參展及獲獎情況:
作品《富貴還得素雅看》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畢業展在炎黃藝術館展出;
作品《金秋》入選第三屆中國畫展;
作品《百年好合》參加中日友好展在故宮展出;
作品《秋實之韻》入選中美協主辦“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展 ”;
作品《和合盛世》入選中美協主辦“ 吉祥草原 · 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
作品《情清版納情》參加中美協主辦“ 全國第四屆線描大展 ” 獲優秀獎;
作品《麗日和風》入選中美協主辦“ 精致立場—— 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畫大展 ”;
作品《麗日和風之二》入選中美協主辦“ 重溫經典——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
作品《可謂春光壹片情》入選中美協主辦“ 翰墨齊魯——首屆花鳥畫作品展 ”;
作品《盛世歌》入選中美協主辦“ 金陵文脈——全國中國畫大展 ”;
作品《大地情深》參加中美協主辦“ 第九屆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大展 ” 獲優秀獎;
作品《朝陽》參加中美協主辦“ 美麗新絲路,翰墨定西行——全國中國畫 、油畫作品展 ”獲優秀獎;
作品《版納影響》參加甘肅省美術寫生作品展入展並獲三等獎;
作品《向日葵》被被國務院北戴河管理中心永久收藏;
作品《朝陽》被國務院北戴河管理中心永久收藏。
向暖而生 · 向心而棲
北方的伏天,陽光猛烈,如烤如炙,雨也急驟,壹下起來就瓢潑傾盆。伏天的光陰也顯得很慷慨,淩晨四點,枕頭上已灑滿米白的天光,晚上八點,天色還不肯退去。這麽長的日腳,連花兒都開累了吧?在這種天氣裏開得起勁兒的花有兩種,水上的荷花和陸上的葵花。
荷花如翩翩仙子、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癡心女俠,在山坡高地仰著笑臉,樂呵呵地守望著。小時候,我總覺得葵花是壹種很傻的花,在那麽酷烈的陽光下,還傻呵呵地仰著臉追著太陽跑,不怕灼傷自己嗎?它的脾氣還挺犟。
有壹次,我踮著腳尖拽它的花盤,它暫時把頭低了壹低,我的手壹松,那花盤又彈了上去,壹副篤定忘我、專註向上的神態,眼裏只有太陽。後來,我留心觀察它。絲綢壹樣的花瓣不僅沒被灼傷,還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麽酷烈的陽光,對它而言卻宛如瓊漿,是壹種必不可少的營養,許是因為太陽是葵花的信仰。
小時候,三伏天放暑假,我們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裏避暑。田間、山林全是我們的天然遊樂園。在野外玩耍的間隙,聲喧漸漸平息,山林的寂靜讓我們有了短暫的沈默。沈默中,我們望向山腳下的葵花地,唯有它們在陽光下發出高亢的吶喊,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震撼。
萬綠叢中夾雜著它們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單調色彩壹下子調勻了。再大壹些的時候,我看過壹次月下的葵花。它們齊齊低著頭,好似在看腳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體察月光是怎樣充盈了露珠的夢境,它們那樣溫順、安然、嫻靜。
然而,它們用早晨新鮮的陽光洗漱,用露珠抹臉,如果有小風溜溜地吹過,葵花就輕輕咳嗽,像是為了清理掉身體裏的殘夢。它們在極短的時間內調動起全身心的熱情,讓水分瞬間充盈了枝幹、莖葉,像是又壹次煥發了青春。
看到葵花,我才相信這世間是有著虔誠和專註這兩種正能量的。葵花將這兩種力量匯聚在自己身上,然後全部寄托給太陽,壹種叫作信仰的東西,帶它們去往詩和遠方。詩是高貴、純粹的,遠方是豁達、悠遠的。
因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頹廢,時刻昂揚,時刻虔敬。它們用盡渾身的力氣去迎接最暴烈的陽光,讓精神獲得了最純粹的沐浴和潤澤。也許在我們認為炎陽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