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指的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
中醫
指中國傳統醫學,又稱漢醫、漢方,東瀛人稱之為“皇漢醫學”。中醫藥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慢慢開始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壹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萬物便生長發育。可以說中醫學所闡明的“陰陽和合”“陰平陽秘”生理機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體現。在這個終級目標下,中醫是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三大來自中國古典哲學的理論,來具體解釋生命的秘密。中醫診察疾病的手段主要為望、聞、問、切“四診”;中醫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綱來辨證,就是指從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個方面來歸納和概括病變的部位、性質以及印證彼此力量消長等情況。
書法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壹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壹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壹種獨特的造型藝術。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壹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壹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中國的歷史文明是壹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壹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明清的作品雖然流傳很多,但裏面魚目混珠、濫竽充數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對於當下藝術市場中的收藏家、收藏界來說,購買、收藏這部分作品時應保持謹慎的態度。
中國畫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具有悠久歷史與鮮明民族特色的繪畫。中國畫以線條為造型的主要手段,講究用筆,用墨,使線、墨、色交相輝映,達到"氣運生動"的藝術效果;特色之二,為"托物喻情,畫中有詩",特色之三為詩,情、畫、印融為壹體。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征。
中國畫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從東晉顧愷之的《洛神》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從明代唐伯虎的《秋風紈扇圖》到清代鄭板橋的《梅竹》;
從近代吳昌碩的《花鳥》到張大千的《山水》,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等等。
歷代畫家創造了無數的畫卷,故宮博物院收藏了成千上萬的名畫,而日本東京大學出版的《中國繪畫總合目錄》中著錄的我國流散在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的名畫竟有3900件。
京劇
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簧”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壹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歷史。它的表演藝術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之壹。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2. 我眼中的國粹作文300字時間在歲月中蹉跎,黎明破曉,夕陽漸無,卻無法掩埋每壹個
熱愛經典的靈魂。
——題記
貫古至今,文人墨客,無不對這玉壘冰雕的文字留下傾心的詩
詞歌賦。國粹如星,壹顆顆滑落夜空,為世界點亮夢想的燈。
我已不記得那似水流逝的童年,時間從樹影中穿過,將它揮之
而去,國學經典卻常駐心中。生活的高姿態沒有讓國學經典消逝,
在無人的夢幻中得以伸延。國粹不僅是那“傳統的四大件”,是國
學,它不如夢似幻,可也不唾手可得。詩人曾為了它面朝大海春暖
花開的夢想把生命平鋪於鐵軌之上,書法家曾為了它行雲流水心平
氣靜的夢想伴著清風浪跡天涯之外。
國學經典,在2000年前就得到了詮釋,讀起孔子的《論語
》也許會覺得枯燥無味,那“之乎者也"把妳繞在那深深的泥潭之
中,無法自拔。可當妳細細品讀,那書中的韻味已躍然紙上,古人
的見解清晰可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學習古今國學,也是如此,夢想從不是多
麽輝煌的光輝歲月,我們以年輕為最後的王牌,保持著自己的驕傲
學習經典,傳承經典。
我不想像那厭世的冰淩般玩世不恭,我不想像那逃避紛爭的隱
士般忘卻國家,我寧願生活在18世紀的古埃及廢墟裏,也不願在
這充滿面紗的現實中。國學要得以傳承,我作為壹個新世紀的年輕
人,怎能逃避,怎能不理,即使我幼小的肩膀再承擔不住大風大浪
我也要揚起國學的風帆,劈波斬浪,奮勇向前。
是夜,讓我在國學的道路上更加確定了前行的腳步;是夢,讓
我在國學的道路上想象了那如水細流般涓涓流淌的文字。無人知曉
那成就頗高的文士經歷了什麽,也許是無法言喻的苦難,但總歸
不是壹帆風順的。
有人說過:“這世上唯壹扛得住歲月摧殘的就是才華。”國學
經典,歷代延傳,總會如火焰燃燒,可以燎原。這壹切只需要時間
來磨練。閃光的文字總會如壹枝青蓮出於淤泥,不蔓不枝,濯清漣
而不妖。
曾為理想飛過,翺翔過,跌落過,輝煌過。在國學經典誦讀的
過程中,感悟,總歸是有的。為他,為她,傷心過,流淚過。黨頭
頂上的光環漸漸淡去,也曾有過誓言,那光環還會發光。也曾怨過
天,尤過人,現在,只有奮力拼搏,為自己明天打開窗。
遙看,近卻無。碧落,青竹靄。“節彼南山,維石巖巖山,維
石巖巖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瞻波淇澳,綠竹猗猗”在世人口
中回轉。
3. 以京劇為話題的作文我最喜歡的戲劇是京劇,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壹,至今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京劇更是我們中國的“國粹”。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采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壹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壹些連臺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醜、武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醜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 *** 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壹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壹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臺“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1960年,周總理曾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戲劇開始,劉邦發兵攻打項羽。群臣紛紛勸諫,項羽不聽。總理說:“壹人言堂。”項羽回到皇宮,虞姬又規勸,項羽還是不聽。總理說:“壹家之長。”當演到項羽孤軍陷入設好的埋伏時,總理道:“壹籌莫展。”當虞姬備酒安慰項羽時,總理說:“壹曲挽歌。”四面楚歌,漢兵將至,虞姬拔劍自刎,全場劇終時,總理又說:“壹敗塗地。”總理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項羽失敗的全過程,堪稱妙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超女”……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麽有趣,那麽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4. 國粹在我心中 作文 ,急用國粹與奧運同行(我心中的奧林匹克)
宋官林(中國京劇院副院長)
《人民日報》 ( 2007-07-03 第15版 ) 字號 大 小打印關閉
2008年奧運會已進入了倒計時,將近200年歷史的京劇藝術與“新北京”積極迎接的“新奧運”息息相關。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翟惠生曾經說過,“奧運是具有***性的活動,而京劇是具有特性的藝術,如果把京劇特性的東西融入到奧運的***性當中,會讓***性的活動有壹個新的光環,它們的魂是連在壹起的。”
毫無疑問,京劇作為壹種最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最能凸顯中國文化精髓,展現中華文明風貌。作為壹名京劇從業人員,我與這壹藝術形式相知、相守了近35年。京劇是壹扇觀望中國的精致小窗,壹桌二椅的小舞臺展示給世界的恰恰是壹個既古色古香又生機盎然的大中國。
傳統的東西並不代表保守。從產生伊始,京劇就講究博采眾長,其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也正在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氣魄與大襟懷。回想2001年,京劇界人士就曾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加申奧活動。7月13日,中國京劇院的演員還曾赴莫斯科,在申奧活動的決戰時候,用京劇藝術的豐富語匯昭示“新北京、新奧運”所包容的中華文化厚重、博大的內涵。同時,藝術家們也親身經歷並見證了讓全中國人民熱血沸騰、群情高漲的那壹時刻。
2008年奧運會不僅是壹個體育的盛會,還是壹個“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的大好機會。京劇是中國傳統藝術典型載體之壹,奧運會無疑也是壹個向全世界推廣京劇乃至中國傳統文化難得的契機。京劇要想“走出去”,首先就要有壹個展示自身、讓人了解的平臺。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作為京劇人,我們應當珍惜這個機會,力爭讓“民族的”文化藝術獲得普遍認同,通過京劇藝術與奧運大家庭的親密接觸,力爭將民族的精粹,變成世界的瑰寶。
5. 以觀看戲曲為題寫壹篇作文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不嘗不知道,壹嘗嚇壹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壹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麽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麽能比得上?難怪呀,老壹輩的人都是那麽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麽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麽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壹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註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壹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壹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壹壹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6. 誰能給我講講關於國粹京劇的知識啊,寫作文用~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壹,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
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壹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徽戲進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
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合稱 “四大徽班”。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壹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
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
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昆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
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壹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男人)、醜(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
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國粹中醫感受作文400字外公很愛好京劇,只要京劇的開頭鼓壹響,他就會坐下來聽。剛開始我不明白外公為什麽那麽喜歡京劇,後來我也跟著外公坐下來看,發現京劇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說臉譜就及其豐富多彩,不同的臉譜代表了不同角色的性格。
臉譜分很多類型,例如:整臉,是以壹種色調為主色, 以誇張大膽的色彩,畫出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再仔細的勾畫出細致的面部肌肉和細紋;還有三塊瓦臉,又稱“三塊窩臉”,是在整臉的基礎上再進壹步誇張眉、眼和鼻的條文, 用誇大的線條勾畫出兩條眉毛,和鼻窩,所以被人們稱作“三塊瓦臉”。其中還有十字門臉、六分臉、元寶臉、象形臉、神仙臉、醜角臉、歪臉、太監臉、英雄臉等等
8. 誰會初壹作文走進戲曲為題寫篇作文戲曲是我國的壹大文化,它歷史淵源,在漢代出現了戲曲的原型,叫“角抵戲”;在唐代,民間舞蹈得以入宮,得到更大的發展;宋代,又出現了 “瓦舍”和“勾欄”;金朝時,南方出現了“南戲”,北方出現了“北雜劇”,之後,南方的“南戲”逐漸發展起來,戲曲的雛形形成。
後來在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戲曲形式,列如元雜劇,還有中國戲曲的第壹個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個繁盛期則出現在明清時代,在明代還出現了四大唱腔,分別是浙江海鹽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昆山腔。在清代,戲曲轉型,向民間化、通俗化轉變,後來由於徽班和湖北漢調藝人同臺表演,後來逐漸融合,成為了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戲曲形式——京劇。
後來在地方又不斷的出現許多戲曲種類,諸如越劇、評劇、黃梅戲之類的,戲曲有許許多多的形式就不壹壹闡述了。 我國的戲曲是我國的國粹,從1400多年就出現了,是我國無形的財富,屬於非物質遺產,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戲曲這壹輝煌的文化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戲曲的舞臺被現代的歌舞給搶占,戲曲表演的地方在現在可謂是少之又少,比如我們這裏,我就不知道哪裏有看戲曲的地方,所以說現在我們的非物質遺產保護得非常不好,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逐漸形成的民間文化、藝術,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它傳承並表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結晶體,而現在隨著時代在向著科技化,現代化發展,戲曲這壹千多年前的東西,不受現在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沒有了市場,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除了中央電視臺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們很難找到戲曲的影子。
戲曲這壹偉大的民族結晶體不能就這樣埋沒,我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戲曲也應該進行變化,而不是壹成不變的,應該隨大眾而變化,不然古板、死板的東西是壹定會退居二線或者是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
當然戲曲也是中國幾千年前的文化,有人會說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想問:現在在以後不也將成為歷史嗎?改變是必然的,不然戲曲非但不能表現現在、以後的歷史,卻將會在歷史的河流長流中無奈的被埋沒。 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接受戲曲,而戲曲也應該做改革,以適應現在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