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膽而自由,正直。曾經是江湖上最大的門派丐幫幫主。他的武功是丐幫之寶,“十八掌飛龍”(後來金庸在新版裏改成了二十八掌飛龍,既然是丐幫幫主,應該知道打狗棍,可惜小說裏沒用過),擅長抓手,“飛龍”(出自少林),太祖長拳。
奇怪的人生經歷,這是壹個契丹人(遼),他的父親,曾隨漢人學武,而蕭氏是契丹(蕭太後的家族)的後裔,所以蕭氏父子很可能是契丹貴族。蕭遠山,陜軍將領,為宋遼和平而獻身。當馮曉還是個嬰兒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雁門關外遭到了中原英雄的伏擊。他的母親去世了,他的父親蕭遠山留下了壹本書,掉下了懸崖。尚在繈褓中的馮曉被主持伏擊的少林方丈玄慈接回中原,送給居住在少室山的山民喬三懷收養,改名為喬峰。玄慈從蕭遠山的信中得知他殺錯了人。為了表示內疚,他讓他的弟弟玄苦在他十幾歲時在喬峰教他武術,然後介紹他崇拜丐幫幫主汪劍通(他也參加了雁門關伏擊)。最後,他憑借過人的才華成就了喬峰的名聲(他的父親曾是契丹大師,曾獨自在中原打敗十三位武林高手)。
副王馬的妻子康敏暗戀,但蕭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沒有註意到這壹點,因此得罪了馬夫人。馬夫人暴露了契丹人的身份,被迫離開丐幫。此時的他,因殺害養父母和老師而內疚,這讓他無法辯駁。幸好遇到了紅顏知己阿珠,在她的陪伴下開始追查真兇,卻在康敏的誤導下,找到了她的親生父親——段。為了挽救父親的意外死亡,阿爾瓊最後在死前請求馮曉照顧阿紫。馮曉帶著阿紫離開了海關,而阿紫卻愛上了馮曉。馮曉碰巧遇到了遼朝皇帝耶律洪基,並與耶律洪基成為兄弟,幫助他平息了叛亂。因此被封為南院王、楚王。最後為了遼宋之間的和平,他在雁門關外用斷箭自盡,屍體帶著阿子掉下懸崖,和的母親葬在壹起。
子午崇拜說:馮曉是壹個傑出的人,他是灑脫的。他雖出身編修中間,卻慷慨激昂,無論宋遼之災,也不比廟堂之類的大臣。主人公也是多情的,但多情只為阿朱。後來因為叛徒的壞計劃,阿朱受到傷害,壹直沒有結婚,也有很多情人。
2 д д肖斯塔科維奇,蘇聯音樂史上的悲劇人物
肖斯塔科維奇生於1906,死於1975,享年69歲。他在動蕩中度過了青春。1914年蕭八歲時,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十壹歲),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再次爆發。十月革命、內戰、十六國幹涉和蘇威運動之後...震撼了古老的俄羅斯大地。壹切都在變化,壹切都在和古老的傳統發生激烈的沖突,無數工農為了未來,為了理想,為了建立美好的社會制度,獻出了生命。肖斯塔科維奇在這個時代開始了他的青春。1922內戰結束後,實行“新經濟政策”,人們開始投入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這時,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的學生肖斯塔科維奇畢業了。1925年,他創作了自己的第壹部交響曲《1926 May 12》,第壹次演出,獲得了成功。肖斯塔科維奇當時只有19歲。第壹交響曲的基調是向上的,這與他後期冗長壓抑的交響曲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世紀20年代,蘇聯的氣氛是活躍的。當時關於音樂的爭論主要焦點是如何看待音樂遺產。“無產階級音樂派”由壹群激進的音樂家組成,他們對壹切人類文化遺產采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宣稱禁止演奏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非無產階級音樂,但他們要的是明確的“節奏與激情”。相反,現代義派認為“無產階級是壹切過去文化的合法繼承人,他們理應得到最好的音樂”,他們強調文化的傳承。肖斯塔科維奇是當時列寧格勒現代主義者之壹。1927和1931年發表了第二(十月)交響曲和第三(五壹)交響曲。兩部交響樂都使用合唱。第三交響曲結束時,代表人民的合唱隊高呼“十月,公社,列寧”。第三交響曲結束時,肖斯塔科維奇保持情緒高漲,唱到下面的歌詞時,音樂達到高潮;“刀和旗在太陽下升起,進行曲在我們耳邊回響。每壹個五壹節都向社會主義邁進了壹步。”1然而,1934 12 1之後開始的“大清洗”讓蘇聯人民付出了巨大的血的代價。肖斯塔科維奇遭遇了悲慘的命運。當時畸形的政治生活反映在文化政策上,就是文化禁錮。4月23日1932,各種音樂組織合並。此後,音樂創作中的簡單化傾向有增無減。
肖斯塔科維奇堅決反對藝術中的簡單化傾向,要求音樂創作遵循音樂規律。1932年寫歌劇《麥克白夫人》,差點要了他的命。1932建成後,在蘇聯受到海內外的熱烈歡迎。僅在列寧格勒,這部歌劇就連續上演了82場。然而,這部歌劇是蕭的最後壹次演出。從那以後,他壹直沈默,幾乎壹直到去世。這種公然違背“社會主義現實的主要意義”的作品,當然很快就遭到了批判。1936 65438+10月28日《真理報》發表了《混沌取代音樂》壹文。壹周後(2月6日),他發表了壹篇批評他的舞劇《清流》的文章,這對他是壹個晴天霹靂,是致命的打擊。蕭在回憶錄中寫道:“十天內批評兩次,壹個人受不了!既然大家都明白,我也必須明白這壹點。從那時起,我就壹直在想,我害怕意想不到的事情會再次發生:它已經發生了...“人民公敵”的帽子將永遠戴在我的頭上。這個帽子在當時是什麽意思?恐怕不用我多解釋了。”不久,報紙公開指責蕭是“人民公敵”,大家都避而遠之。音樂家們表達了對蕭“形式主義”、“非蘇、不健康、押韻”(亂代替樂)作品的譴責。肖寫道:“我的歌劇《麥克白夫人》被禁止,在所有劇院停演。組織了各種會議,‘亂’必須大家詳細討論,大家都回避我。從《真理報》文章中的壹句話可以看出,這壹切可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現在,所有人都在等待這種惡劣的後果。”當時,在報紙上被點名的人很少有人幸存。蕭每天都在等人來帶走他。然而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蕭也壹直沒想明白自己為什麽會幸免於難。繼10月28日和2月6日1936兩篇評論文章發表後,肖的老作品陸續被批,包括歌劇《鼻子》和舞劇《黃金時代》。1936年5月20日定稿交付排練的第四交響曲,在首演前被作者本人收回。
當時蘇聯的政治氣氛是嚴峻的。1937年,蕭的好友圖哈契夫斯基元帥因叛國罪被處死。關於圖哈切夫斯基,蕭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最高權力機構中,真正喜歡我的音樂的只有壹個人,那就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那個‘紅色拿破侖’(當時大家都喜歡這樣稱呼他)...當時看起來前途壹片光明。他剛剛被任命為蘇聯元帥,頭銜聽起來很顯赫,但半年後就被槍斃了。我活了下來。我們誰更幸運?那時候我能給誰打電話呢?我去見了圖哈契夫斯基元帥。我就像個麻風病人。沒有人來看我。在街上沒有人理睬我。每個人都害怕我,但是圖哈契夫斯基遇到了我。我因為痛苦絕望而低聲說話,他因為怕隔墻有耳而低聲說話。.....是的,在這樣的時刻,他能告訴我什麽呢?然後發生了“圖哈切夫斯基事件”,他被槍殺了。這對我真是壹個可怕的打擊。當我看到報紙上的新聞時,我的眼前壹片漆黑。”
無法用語言表達他的痛苦,作曲家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蕭說:“我的大部分交響樂都是墓碑。”可以說,除了蕭的第壹、二、三交響曲之外,他的大部分交響曲都是墓碑。從《第四交響曲》開始,蕭壹改以往熱情進取的風格,他的音樂突然變得冗長、壓抑、諷刺、深思,甚至幹巴巴的。1937年,蕭發表了《第五交響曲》。在蘇聯,第五交響曲受到好評,官方認為蕭認錯了。國內外評論界壹直認為《第五交響曲》是蕭的自我批判之作。壹般認為,第五交響曲的第壹章反映了作曲家的苦悶和沈思,在最後壹個樂章,作曲家告別了過去。然而,蕭在他的回憶錄中以另壹種方式解釋了這部作品。他寫道,第五交響曲的終曲是壹個沒有出路的悲劇,第壹章是他對死去朋友的悼念。他說;“只有作家法德夫聽到了,他用壹個俄羅斯酒鬼的靈魂感受到了。”
1941六月二十二日,希特勒入侵蘇聯。戰爭期間,他寫了兩部交響曲,即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和第八交響曲,其中第七交響曲最為著名。第七交響曲音樂創作於1942。《蘇聯百科全書》說:“第七交響曲的音樂描寫了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鬥爭,成為戰爭的音樂豐碑,為此蕭獲得了斯大林獎。”然而,這次人們曲解了這部作品。肖在他的回憶錄中說:“第七交響曲的想法在戰前就開始了...這部作品不是關於列寧格勒被圍困,而是關於列寧格勒被大清洗的擴張所摧毀。希特勒終於完成了它。人們把所有的不幸和苦難都歸咎於戰爭。似乎只有在戰爭中人們才會被折磨和殺害。所以第七、第八交響曲直到今天仍被視為“戰爭交響曲”。他說,在寫這部作品時,圖哈切夫斯基的形象經常浮現在他的眼前,作品中擴張性侵略的可怕主題與納粹毫無關系。當他寫這個主題時,他考慮了其他人類災難。
即使在戰爭時期,當他的作品受到好評時,他也沒有得到政府的完全信任。《第八交響曲》在1943演出的時候,居然有人把它說成是反革命反蘇的作品,並且提出這樣壹個問題:“為什麽蕭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寫了壹個樂觀的作品,而現在我們在反擊,打敗法西斯,蕭卻寫了壹個悲劇,說明他是站在法希這邊的。"
1945戰爭結束後,蕭創作了《第九交響曲》,這部交響曲僅持續了24分鐘。雖然音樂中有沈重的段落,但整首歌的基調是明快樂觀的,不同於以往的悲劇作品,但蕭很快就受到了第二次批判。
1948是蘇聯文化中最禁錮的壹年。今年2月65438+10月,《關於穆拉耶裏歌劇《偉大的友誼》的決議》發表。決議斥責肖斯塔科維奇、穆拉耶裏、普羅科菲耶夫等人犯了嚴重的世界性錯誤。埃倫堡寫道:“蘇聯人民勝利後,我以為20世紀30年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但種種事情讓我想起了那些早已過去的日子,作家、導演、作曲家受到斥責;“煽動者”被抓了出來;在受責備的名單上,每天都有新的名字加入;指責的矛頭直指帕斯捷埃爾納克和肖斯塔科維奇,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政治清洗又開始了。1948-1952期間,“列寧格勒案”和“克裏姆林宮謀殺醫生案”相繼公布,政治局委員、計劃委員會主席沃茲尼亞奇和列寧格勒第壹書記庫茲涅佐夫被槍決。在這種氣氛下,肖斯塔科維奇被派往紐約參加世界和平文化與科學大會。上述事件發生後,坐在紐約沃羅多夫酒店星光屋頂上的肖,給人壹種軟弱無力的感覺。人們可以看到他用壹雙顫抖的手拿著香煙,壹根接壹根地抽煙。他的面部表情經常習慣性地抽動,嘴唇扯成壹個可疑的微笑。壹名翻譯為他宣讀了演講稿...在整個宣讀演講稿的過程中,從作曲家嘴角和臉頰不斷的抽搐可以看出,他躁動不安的情緒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程度。在蘇聯,蕭作了檢討,對黨和政府的挽救表示感謝,並堅決放棄“反蘇”的世界主義立場。這壹次,蕭徹底屈服了。他寫道,“我覺得自己像個死人。我在想,等我從美國回到家,壹切都將結束。"在那幾年裏,蕭幾乎壹生都在接受審查。西方學者說他“代表了壹個令人心碎的奴性形象”,蕭直到1953才在5年內幾乎沒有寫出壹部深刻的音樂作品。
1953年夏,蕭打破了自己八年來在交響樂創作上的沈寂,創作了《第十交響曲》。《第十交響曲》演奏結束後,立即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褒貶不壹。第十交響曲以緩慢而悲壯的第壹樂章開始,似乎是在模仿貝多芬第三英雄交響曲的英雄悲壯場面,也似乎是在描述他坎坷的道路,其悲劇幾乎貫穿了整首歌。《第十交響曲》經過各種意見的爭論,終於得到了各界的認可。在創作了《第十交響曲》之後,蕭開始轉向大型的歷史題材。1957年,他寫了第十壹交響曲——1905,描寫了1905年俄國的革命、起義和人民的覺醒。1961年為列寧寫的第二交響曲——1917。在這兩部交響曲中,蕭運用了大量的革命歌曲,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的力量。1957年蕭當選蘇聯作曲家協會書記,1960年加入蘇聯,說明他的處境有所好轉。《第十壹》和《第十二》兩部交響曲的出現,顯示了蕭對列寧、對十月革命和俄國人民長期鬥爭的崇敬。
1962年蕭發表了《第十三交響曲》,1969年發表了《第十四交響曲》,歌詞為1825年12月的黨詩。在《第十三交響曲》中,蕭批判了蘇聯歷史上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如反猶主義、恐怖主義、消費品長期短缺、農民生活困苦、追求名利的平庸等。這部交響曲在1963開頭就被赫魯曉夫封殺了,因為它觸及了蘇聯社會的實際問題。理由是“西方在汙蔑蘇聯反猶,所以這部作品可能會被利用”。1963年4月,蘇聯《白俄羅斯報》指責他背離了他的時代感和對我們目前正在解決的問題的高度責任感,稱他“喪失了公民應有的限度”。幾年後,第十三交響曲被修改並再次演出。盡管新版本中刪除了壹些敏感部分,但蘇聯官員仍無動於衷。
1971年,蕭的《第十五交響曲》出版。1975他於8月9日在莫斯科去世。
肖斯塔科維奇在蘇聯生活了六十八年,他是這個國家特定環境的產物。他從壹個熱情的年輕人變成了壹個沈默寡言的老人。他的音樂也經歷了類似的變化。在他的壹生中,有激動和熱情的時刻,有沮喪的時刻,甚至有絕望和危險的時刻。他不止壹次違背自己的意願被授予榮譽和支票。他的壹生就是壹部蘇聯的變遷史,他的回憶錄向人們展示了壹個經常處於復雜矛盾的雙重心理狀態的人物的內心。他的作品往往不被理解,所以他曾說,他的交響樂大部分是墓碑:“我們的人民死了太多,他們被埋葬在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我願意為每壹個受害者寫壹首作品,但這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麽我要把我的音樂獻給他們所有人。”
有人稱肖斯塔科維奇為修正主義音樂的鼻祖,很多音樂家對此並不認同。他幾乎是伴隨著十月革命成長起來的,壹直到晚年(第十壹、十二交響曲),他都高度評價十月革命、列寧和人民的鬥爭。
肖斯塔科維奇特別欣賞《哈姆雷特》中的壹句話:“隨便妳怎麽稱呼我。雖然妳可以惹惱我,但妳永遠不能利用我。”也許正因為如此,肖斯塔科維奇經受住了生活的考驗,成為本世紀音樂史上偉大的悲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