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的高科技無處不在。比如OK:SAIC通用汽車館展出壹款名為“Leaf”的概念車,可以將太陽能、風能甚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電能來驅動車輪。再比如住進去:形似蠶寶寶的日本館被包裹在含有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中,被譽為“能像生命壹樣呼吸的環保建築”;還有,以色列國家館展示的“膠囊體檢儀”,大如普通藥丸,內含更小的高科技微型攝像頭;吞咽後醫生可以“零距離”檢查病情,但沒有常規檢查帶來的痛苦。
事實上,世博園裏的壹輛車、壹根線,甚至壹塊磚、壹根管子,都蘊含著尖端的高科技成果。他們似乎在告訴遊客,這不是想象中的東西,而是未來真實的生活。
另壹方面,世博園充滿了最傳統和“古董”的東西,其中壹些甚至與神話有關。
進入墨西哥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近4米高的艾卡特石碑。艾卡特被古代墨西哥人視為人類的創造者,為人們提供了玉米粒,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創造了機會。
博物館歷史文物展品總經理何塞(Jose)表示,他們這次帶來了約30件珍品,除了有羽毛的蛇神石碑,還有仙人掌石碑和瑪雅文化中最古老的羽毛人物版畫,凸顯了神秘的瑪雅文明。
同樣“過時”的還有尼泊爾館。這個博物館的展品和裝飾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尼泊爾館的負責人表示,它展示了寺廟城市加德滿都作為建築、藝術和文化中心的1000多年歷史,並探索了它的過去和未來。
自5月1開園以來,高科技和傳統文化也受到遊客的歡迎。人們願意排上壹兩個小時的隊,只為壹睹新能源概念車、巨型IMAX屏幕等“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的真容,也願意在眾多歷史珍品前花上半天時間徘徊、品鑒。
當然,傳統和現代的展品都會吸引更多的遊客。比如中國館高科技投影技術制作的《清明上河圖》,日本館可以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的智能機器人,都是最受歡迎的展品。
城市越發展,越應該重視歷史記憶的保存,歷史記憶是人們生活的壹部分。
誕生於工業革命的世博會,曾經最關註的是機器及其對生產的巨大促進作用。從19世紀末開始,科技成為世博會的靈魂。20世紀下半葉,各類世博會的主題中出現了“和諧”、“未來財富”、“重新發現”等更具反思性的詞匯。
世博會2010將在上海舉行,其命題“城市更美好”預示著上海和其他城市將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創造高度人工化的生活環境,造福所有城市居民。
21世紀是綠色的世紀。在日本愛知縣舉行的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智慧”。由此可見,人們越來越重視自然和生態。21世紀的主導住宅是綠色家居,21世紀的主導食品是綠色食品,21世紀的主導環境是綠色環境。綠色也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綠化是體現綠色的重要環節。
綠化,這個詞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眾所周知,綠化可以美化環境,釋放氧氣,降低噪音,降低溫度,阻擋沙塵暴,改善環境。不僅如此,綠化還可以減少人們的恐懼和憤怒,促進積極的心理反應。可以說,綠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2010世博會上海將綠化作為城市規劃的重頭戲。隨著申博倒計時,表盤上每壹分鐘都在動的指針,撥動著所有關心世博的人的心弦,尤其是與世博工程息息相關的上海市綠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畢竟,400公頃的申辦場地將有60%-80%是綠色的。綠化對於上海世博會2010的城市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增長非常重要。
首先,綠化可以促進上海的城市建設。據了解,世園會2010將有多條垂直於黃浦江的綠植廊道,將綠化帶從濱江地區延伸至城市腹地,猶如現代城市與自然的紐帶;在綠樹的映襯下,壹座400-500米長的遊客專用花橋將橫跨浦江兩岸,成為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標誌性建築。世博會結束後,世博會的空間將根據這壹地區的城市原型進行改造,它將融入上海的市區。綠色走廊和運河將被保留。跨黃浦江的花橋也將保留,它可以引導遊客到壹個新的城市公園散步。展覽結束後,它將作為城市面貌的壹部分,成為上海的又壹標誌性建築。
其次,綠化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2004年2月2日,上海正式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稱號,上海也提出了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1990,上海還在還債階段;但2004年,上海新建綠地1.800公頃,綠化覆蓋率36%,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0平方米。內環以內基本消除了500米服務半徑的綠化盲區,建成了壹大批大型公共綠地;由於2010世博會,將建設更多的城市綠地。在綠地建設中,不僅突出生態功能,而且更加註重綠地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城市景觀功能。以這樣的發展勢頭,到2010,上海達到目標指日可待。
不僅如此,綠化還會帶來經濟增長。由於2010世博會,上海的房價會上漲。房地產投資方面的數據顯示,綠地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房地產開發商: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園綠地永遠在公園周邊——公園附近幾乎沒有“長草不高價”的房價。這幾年公園附近的樓價至少漲了1000元每平米,靠近綠地的樓盤平均銷售套數會比遠離綠地的高很多。
沒有綠色的家園,就沒有寧靜和安詳。沒有了綠草地,只有壹片片蒼白的道路,在強烈的陽光下,蒼白得刺眼...
水是生命之源,綠色是生命之色。只有充滿綠色的城市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綠色是人類永恒的概念。
如今,世博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來參觀它。在世博會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最新的技術和最好的技術,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古老和經典的元素。
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和日本館的《茉莉花》,都是傳統的、歷史的。看著這些,我們不經意間想到了自己。
如今,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城市中的綠地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人們已經離開了以前的石庫門,搬進了冰冷的公寓。人們已經放棄了手寫信件,轉而使用msn和qq等流行的網絡軟件。年輕人不是以書為中心,而是無緣無故出現各種“門”。社會的快速發展確實帶來了許多好處,但也有壹些弊端。
作為學生,我們在當代社會是不可能做到“對窗外事充耳不聞,專心讀聖賢書”的。復雜的社會,眼花繚亂的誘惑,各種無端的電話:80後,90後腦殘的名字,讓我們應接不暇。不僅如此,考試壓力越來越大,減負聽起來更像是壹個美好的願望。現在老師關註的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們只看分數。高考可以成就壹個人,也可以毀掉壹個人。
以前小時候總是聽老師講雷鋒的故事,現在社會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東西還是看比較好。是我們的價值觀變了還是受害者變壞了?也許當妳好心上前幫忙的時候,等待妳的是壹筆巨額的醫療罰款。有些人壹直在利用人內心的善良,人到最後不得不放棄善良,反而變成躲在角落裏看熱鬧。也許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但是隨著社會的功利化,人們越來越多的考慮自己的利益和得失。這些都讓人覺得心酸。
社會總是在向前發展,但我們不應該忘記自己的傳統和經典。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讓我們靜下心來,做最真實的自己,而不只是壹只追逐金錢和利益的蜜蜂。
新華社上海5月4日電(記者馮葉、韓傑)走訪上海世博園,不難發現壹個有趣的“反差”。有些是最“高級”的:高科技、智能化、挑戰極限;有些是最“過時”的:古舊的、手工的、神秘的。
尖端科技與傳統文化在世博園區交相輝映,這“兩種表達”深刻詮釋了城市和人類文明的未來走向。
世博園向來是人類最新最具創意發明的“秀場”。在19世紀的中國,人們曾把歐洲剛剛興起的世博會稱為“眼花繚亂的展覽”。
上海世博會的高科技無處不在。比如OK:SAIC通用汽車館展出壹款名為“Leaf”的概念車,可以將太陽能、風能甚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電能來驅動車輪。再比如住進去:形似蠶寶寶的日本館被包裹在含有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中,被譽為“能像生命壹樣呼吸的環保建築”;還有,以色列國家館展示的“膠囊體檢儀”,大如普通藥丸,內含更小的高科技微型攝像頭;吞咽後醫生可以“零距離”檢查病情,但沒有常規檢查帶來的痛苦。
事實上,世博園裏的壹輛車、壹根線,甚至壹塊磚、壹根管子,都蘊含著尖端的高科技成果。他們似乎在告訴遊客,這不是想象中的東西,而是未來真實的生活。
另壹方面,世博園充滿了最傳統和“古董”的東西,其中壹些甚至與神話有關。
進入墨西哥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近4米高的艾卡特石碑。艾卡特被古代墨西哥人視為人類的創造者,為人們提供了玉米粒,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創造了機會。
博物館歷史文物展品總經理何塞(Jose)表示,他們這次帶來了約30件珍品,除了有羽毛的蛇神石碑,還有仙人掌石碑和瑪雅文化中最古老的羽毛人物版畫,凸顯了神秘的瑪雅文明。
同樣“過時”的還有尼泊爾館。這個博物館的展品和裝飾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尼泊爾館的負責人表示,它展示了寺廟城市加德滿都作為建築、藝術和文化中心的1000多年歷史,並探索了它的過去和未來。
自5月1開園以來,高科技和傳統文化也受到遊客的歡迎。人們願意排上壹兩個小時的隊,只為壹睹新能源概念車、巨型IMAX屏幕等“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的真容,也願意在眾多歷史珍品前花上半天時間徘徊、品鑒。
當然,傳統和現代的展品都會吸引更多的遊客。比如中國館高科技投影技術制作的《清明上河圖》,日本館可以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的智能機器人,都是最受歡迎的展品。
“令人震驚和感動,”來自浙江的中學教師李秉文告訴記者他的事後檢討。“城市越發展,越應該重視歷史記憶的保存,這是人們生活的壹部分。”
誕生於工業革命的世博會,曾經最關註的是機器及其對生產的巨大促進作用。從19世紀末開始,科技成為世博會的靈魂。20世紀下半葉,各類世博會的主題中出現了“和諧”、“未來財富”、“重新發現”等更具反思性的詞匯。
上海世博園總規劃師吳誌強說:“世博會約有65,438+0/3的展館是由舊建築改建而成的,保留舊建築是我們對世博會的最大貢獻。”世博會體現了人們對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最深層的思考,它追溯過去,通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