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隊長:21.9米;機器高度:5.9米;翼展:15.3米;最大起飛重量:34.5噸;最大戰鬥載荷:8噸;最大速度:2.25馬赫;最大航程:3600公裏,4500公裏(帶副油箱);最大加速度:9克;插件點數:12;發動機最大推力:29,000kg力(帶推力矢量的雙發渦扇發動機);設計單位:蘇霍伊設計局;北約綽號:超級側衛。
基本介紹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蘇-27戰鬥機的出現,“側衛”家族的各個成員開始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展上,不斷展示自己的絕活,並逐漸成為幾個國家空軍的主力作戰飛機。然而,隨著國際戰鬥機市場的不斷變化,特別是部分第五代戰鬥機推出後,蘇-30系列戰鬥機已經逐漸失去競爭優勢,難以重現昔日輝煌。
為了在未來10年的戰鬥機市場上占據壹定的份額,蘇霍伊公司利用了正在研制的第五代戰鬥機的壹些尖端技術,在保證空戰性能明顯優於世界上所有第四代戰鬥機的基礎上,正在全力打造所謂的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這就是“側衛”家族最新也是最後壹個成員——蘇-35超機動多用途戰鬥機。
更名的全部經過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新推出的蘇-35戰機是蘇-27戰機的衍生機型,經過了大幅升級和改進,並不是90年代初轟動壹時的蘇-35戰機。
雖然在研制過程中許多設計理念和先進技術壹脈相承,但布局上的壹個顯著區別是,前者仍然采用傳統的氣動布局,而後者采用三翼布局。
所以為了行文方便,按照俄羅斯空軍的名稱,將後者稱為蘇-27M戰鬥機,以免混淆。現在,我們簡單介紹壹下蘇-27M戰鬥機的研制過程,有助於進壹步了解蘇-35戰鬥機的來龍去脈。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蘇霍伊設計局的尼古拉?尼基丁領導壹個研究小組,開始研究壹種蘇-27M單座多用途戰鬥機,希望其綜合作戰性能優於截擊機、戰鬥機和強擊機,以彌補或取代已經在蘇聯空軍服役的蘇-27S戰鬥機。
從設計上看,這是壹個非常苛刻的要求,因為按照多用途設計的戰鬥機,在很多方面都無法超越任何壹種單壹用途的作戰飛機。
蘇-27M戰鬥機需要裝備適用於空戰和攻擊導航的航電設備,攜帶激光或電視制導的靈巧彈藥攻擊地面目標。此外,需要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來實現超機動性。
這樣壹來,蘇-27M戰鬥機加裝鴨翼和“濕”垂尾增加油耗,安裝各種新設備,意味著直接增加戰鬥機的空重,作戰性能相應降低。蘇霍伊設計局認為,重量增加的問題可能通過改進的AL-31FM或AL-35發動機來解決,使用復合材料和鋁合金也可以減輕重量。
事實上,蘇-27M戰鬥機與其說是蘇-27戰鬥機的多用途型,不如說是壹系列技術優化驗證機。該系列第壹架飛機由蘇-27S戰鬥機改裝而成,命名為T10M-1。早在1988+10月28日就已經首飛了。它和標準的蘇-27戰鬥機區別不大,除了增加了空中加油探頭和采用了新的“玻璃”座艙。
隨後,蘇霍伊設計局又改裝了4架蘇-27m戰鬥機,並預生產了6架蘇-27M戰鬥機,分別命名為T10M-2 ~ T1012。值得註意的是,序列中省略了T10M-11的編號。
鑒於出口市場的需要,蘇霍伊設計局將該型號命名為蘇-35戰鬥機,主要目的是爭取潛在用戶。1992年,T10M-3原型機在英國範堡羅航展上公開展示。當時西蒙諾夫總設計師在發布會上樂觀地表示,蘇-35戰鬥機可能在1995投產。
接著,蘇霍伊設計局再次改進了壹架T10M-11原型機,並將其命名為蘇-37戰鬥機(711)。這款飛機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使用了推力矢量的AL-31FU發動機,還使用了由三個多功能顯示器組成的先進“玻璃”駕駛艙,帶側桿控制的壓敏油門桿,無運動。蘇-37戰鬥機於1996年4月2日首飛,並在當年9月的範堡羅航展上表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超級機動動作。
當時蘇-37戰鬥機使用的AL-31FU推力矢量發動機是原型機,矢量噴管的使用壽命非常有限。因此,該機換裝了AL-31F發動機,在新型航電和新型電傳操縱系統的幫助下,仍然具有同樣的超機動性。此後蘇-37的命名不再使用,T10M-11的原型機也在2002年6月5438+2月09日的事故中墜毀。
如今,蘇-35戰鬥機的問世是需求牽引的直接結果。上世紀90年代,蘇霍伊設計局向契卡洛夫國家試飛中心交付了3架蘇-27M戰鬥機,希望在全面試飛後贏得俄羅斯空軍的青睞。
事與願違,蘇-27M戰鬥機沒有得到俄羅斯空軍的批準,也沒有投入生產。然而,這壹改進計劃為俄羅斯空軍現役蘇-27戰鬥機的升級計劃鋪平了道路。
蘇聯解體時,已經制造了約700架早期蘇-27戰鬥機,其中俄羅斯空軍裝備了約12飛行團。由於訓練經費短缺,俄羅斯空軍飛行員駕駛蘇-27戰機的飛行小時明顯減少,客觀上延長了機體壽命,進壹步延長了服役時間。
時至今日,這些戰機已經明顯呈現出裝備老化的趨勢,整體性能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空戰環境。因此,俄羅斯空軍決定逐步升級現役蘇-27戰機,以確保這些戰機具備更高效的作戰能力,並能服役至第五代戰機出現。
然而,俄羅斯空軍蘇-27戰機升級計劃的前景壹直不明朗。至少考慮了七種不同的升級方案,各種概念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其中,蘇霍伊設計局充分利用了近年來發展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經驗,提出將部分蘇-27戰鬥機升級為蘇-27SM。
直到2000年,俄羅斯空軍才基本達成共識,采用了蘇-27SM方案,決定在有限的改進經費範圍內,先對服役時間較短的蘇-27S戰鬥機進行改裝。
2002年2月27日,首架蘇-27SM原型機首飛。據稱,該機主要改進了機載電子設備,采用了“玻璃”座艙、相控陣雷達、光電瞄準吊艙和數字電傳操縱系統等。,可有效完成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任務,整體作戰性能已優於蘇-30MK系列出口戰鬥機。
俄羅斯空軍計劃將25架蘇-27戰機升級為SM型,單機改裝費用約為400萬美元。根據合同,加加林飛機廠2003年改裝了4架,2004年改裝了12架,2005年改裝了9架。
然而,俄羅斯空軍對新興的蘇-27SM戰鬥機並不完全滿意,希望進壹步提高其機動性和攻擊力,因此提出通過采用更成熟的先進技術,甚至盡可能使用第五代戰鬥機的部分技術來研制蘇-27SM-2戰鬥機。
考慮到第五代戰鬥機仍處於研制階段,俄羅斯空軍在“2015年前俄羅斯國家武器計劃”中重點考慮了蘇-27SM2戰鬥機,並列出了相應的采購預算。
與此同時,蘇霍伊設計局再次考慮出口市場的需求,研究如何為蘇-27SM2戰鬥機命名壹個有影響力、令人印象深刻的型號序列,目的是突出4 ++代多用途戰鬥機的定位。或許是期待蘇-27M戰機711的口碑帶來好運吧。2003年,蘇霍伊公司初步決定將蘇-27SM2的出口型稱為蘇-37戰鬥機。
同時,蘇-27M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屢屢碰壁,無人問津,生產前景十分渺茫。因此,經過慎重考慮,蘇霍伊公司決定將蘇-27M戰鬥機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航展上精心打造的蘇-35品牌正式用於蘇-27SM2出口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