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禧善書畫,擅長山水、花卉,“筆致超逸,畫風清淡”,山水得力倪瓚,時人評為“本朝宗藩第壹”。亦能詩,高宗列其詩“國朝詩別裁之首,以代錢謙益者。”集有《花間堂詩鈔》、《紫瓊崖詩鈔》等。允禧稟性淳厚,生活儉樸,雖貴為郡王,但能禮賢下士,好學不倦。“多延四方博學端愨之士,日相摩切,以故學邃藝工。”(《熙朝雅頌集》)著名書畫家易祖 、朱文震、傅雯客京師,館其邸最久。鄭板橋也是他的座上客。鄭還在慎郡王詩集“跋文”中評其書畫詩文及為學雲:“胸中無壹點富貴氣,故筆下無壹點塵埃氣。讀書好問,壹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壹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筆晶明洞徹,如觀火觀水也。”又說:“主人有三絕:曰畫、曰詩、曰字;世人皆謂詩高於畫,燮獨謂畫高於詩,詩高於字。”
濟南朱青雷(文震)《畫中十哲歌》也說:“紫噊三絕名素彰,天機敏妙腕力強,尺幅動欲浮千觴。”
允禧與京東盤山有緣,他酷愛此地的山山水水,幾次登臨遊覽,歷險探奇,詩畫詠記。有《春日攜李眉山、彭湘南、王蘭谷、藏上人重遊盤山,自西甘、東甘二澗,歷上方東竺》224字長歌紀事。曾為盤山行宮“靜寄山莊”寫生《盤山十六景圖》(乾隆為圖題詩)。還專意為天成寺後殿題額“化宇香城”。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他的壹幅山水畫《夏山高隱圖》。
允禧無後,乾隆就在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把他的第六子永瑢過繼給叔叔為孫,封貝勒。三十七年,進封質郡王。五十四年,再進質親王。
允禧與鄭板橋
允禧與鄭板橋的交情,在二百余年的清史中,可以說是壹個奇跡!堂堂郡王與壹小小縣令相知相敬,終成莫逆,實在令人費解,但這卻是載之有據的事實。二人初識時,允禧年僅15歲,鄭板橋已33歲,可稱忘年之交。
十載寒窗的鄭板橋,為了取得功名,曾三次進京,即雍正三年(1725)、乾隆元年(1736)、六年(1741),並與允禧謀面。他在《板橋自序》中表白說:“紫瓊崖主人極愛惜板橋,嘗折簡相招,自作駢文體五百字以通意,使易十六祖、傅雯凱亭持以來。至則袒而割肉以相奉,且曰‘昔太白禦手調羹,今板橋親王割肉,先後之際,何多讓焉!’”頗以為榮。《鄭板橋集》中提及有關允禧的詩詞、序文等達十次之多。“鄭集”問世,允禧題詩贊揚有加:“高人妙義不求解,充腸朽腐同魚蟹。此情古人誰復知,疏鑿混沌驚真宰。振枯伐萌陳厥粗,浸淫漁畋無不無。按拍遙傳月殿曲,走盤亂瀉蛟宮珠。十載相知皆道路,夜深把卷吟秋屋。明眸不識鳥雌雄,妄與盲人辨烏鵠。”
乾隆七年(1742)春,在慎郡王的轉環下,鄭板橋被任命範縣令。將赴任,與允禧唱和惜別,作《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詩,有“紅杏花開應教頻,東風吹動馬頭塵。闌幹苜蓿嘗來少,琬琰詩篇捧去新”之句。允禧亦有《送板橋鄭燮為範縣令》答詩:“萬丈才華繡不如,銅章新拜五雲書。朝廷今得鳴琴牧,江漢應閑問字居。”最後並囑板橋“驛遞詩筒莫遣疏”。板橋在別後呈慎郡王《玉女搖仙佩》壹詞中真情袒露自己的心緒道:“壹別朱門,六年山左,老作風塵俗吏。總折腰為米,竟何曾小補民生國計?”他也曾畫蘭遙贈允禧,且題七絕壹首寄意:“山中覓覓復尋尋,覓得紅心與素心;欲寄壹枝嗟遠道,露寒香冷到如今。”抒寫思念之情。
乾隆十壹年(1746),板橋自範縣調署濰縣後,曾寄書慎郡王,郡王得書即賦詩贈答雲:“二十年前晤鄭公,談諧親風古人風。東郭系馬春蕪綠,西墅彈棋夜炬紅。浮世相看真落落,長途別去太匆匆。忽報雙鯉垂佳貺,煙水桃花萬裏通。”(《喜得板橋書濰縣寄到》,見1984年《文物天地》第二期,徐石橋先生珍藏),可見二人友誼之綿長。
允禧的《夏山高隱圖》
《夏山高隱圖》原為津門已故收藏家張叔城先生珍藏,後來捐獻天津藝術博物館。紙本,水墨立軸,約縱3尺、橫1.5尺。是允禧晚期精心得力之作。
畫幅中呈現出重山峻嶺;峰巒高聳,煙靄微茫,千巖萬壑,氣勢雄偉。山凹間樹木蒼郁,谷底平坦處有茅亭獨立,雲起水流,壹片幽靜夏景。山樹為淡墨勾染,深墨點苔,近細遠簡,層次分明,筆法老到,頗具文人畫之風韻。
畫幅右上側有行書小記:“黃山樵夏山高隱全法董巨,茲圖頗效之。”下鈐閑章“二十四峰秋色”,後署“紫瓊道人筆”。又鈐“慎郡王章”、“紫瓊道人”、“慧業文人”三印。小記左向題五言詩壹首:“雨余嵐翠生,巖虛白雲起。空亭寂無人,流泉名。”下鈐“果親王寶”朱印壹方。詩左另有“樗南又題”壹則,並鈐朱文橢圓章“畫禪”引首。
畫軸裝裱後,左右半尺寬的紙邊上,滿布補題詩、記,密集無隙,琳瑯滿目。左邊為樗南隸書再題詩壹首:“疊嶂青未了,幽處雲忽白。飛流瀉清寒,滴此涓涓石。”下署“丁醜長夏重題,樗南。”鈐閑章“靜賞無厭”。樗南應是允禧晚期又壹別號,其他史料中所未見。
樗南詩下另有永璥小楷題畫七言詩壹首:“紫毫蓺粟宣得箋,興來揮灑如雲煙。倏忽駿馬踏平川,萬壑千巖咫尺間。位置圓通畫入禪,取法叔明意匠專。長林豐草濕而妍,青溪翠壁相回環。叢石山崖巔,瀑布爭流水潺。點綴茅亭親余閑,好似高人隱田盤。蕭散磊落何天然,藝林斂手無間言。文人慧業信前緣,使我披圖壹日百回看。”下署“丁醜夏初伏前壹日永璥謹題。”鈐連珠小印“永璥”。
永璥,字文玉,壹字益齋,號素菊道人,理密親王允禮孫,封輔國公,允禧乃其叔祖。《詩話》說:璥詩以疏朗勝,“懷才嫉俗,兀傲不群”。有《清訓堂集》。永璥的題畫詩,熱情贊頌了“高隱圖”千巖咫尺、萬壑雲煙,蕭散磊落之夏日幽景。詩情畫意,相映成趣。
裱幅右邊,通條又有經主人行書七言詩壹首:“胸中邱壑在筆先,夏山寫出幽居偏。石階樹古藤蘿點,辭藻勾結巖中緣。散發不讓囗溪仙,槐陰坐對庭階前。耳畔聞泉流,竹灣沸處飄茶煙。攤書卻異參僧禪,然雲起遮空天。雨來濕透苔花錢,回溪深處芒穿。風吹萬籟長松巔,此時容我暫息肩,推窗高枕峰頭眠。”款署“丁醜夏五書近作疊夢遊廬山歌韻夏山高隱圖詩壹首,經主人。”鈐白文印二方:“皇六子章”、“溪山取意成”。與永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果恭郡王弘瞻,號經主人(又稱經道人),雍正第六子,襲果親王。允禧及其叔。叔侄詩文交好,時有唱和,故對此圖有二次題詠之舉。弘瞻還為《紫瓊崖詩鈔》集成寫過序。可見二人深厚之誼。
允禧在“高隱圖”中兩次提到“黃鶴山樵”,山樵者元之王蒙也,字叔明。棄官後隱居臨平黃鶴山,故以為號。畫以王維、董源、巨然為宗,縱逸多姿,別創壹格。由此題畫得知,允禧的山水畫,不但得力於倪瓚,而且又旁師王蒙,且效之有成。
畫裏鈐用的幾方閑章,顯示了作者的筆墨情趣。其中“二十四峰秋色”、“慧業文人”、“靜賞無厭”、“畫禪”,《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均未載,當是新見之允禧用印。
《夏山高隱圖》成,允禧先後三題斯畫,最後壹次是在他臨終前壹年(1757年47歲),可見對此圖的關愛。加之諸藩的賞畫題詠、鈐印、署款,身價尤為寶貴。允禧早逝,傳世畫作亦少。“高隱圖”的幸存,不但對研究其晚期山水畫的演變有重要意義,而且由題畫中諸多集外詩、記、鈐章,又使我們了解到他逝世前壹段文墨史實。披圖究讀,壹睹風采,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