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成了囚犯。
多年來,歷史學家對已故統治者劉禪的評價是無能、懦弱和無知,其中他不戰而降。這個成語把劉禪說成了徹頭徹尾的小人,把他當成了失敗者,從而作出了書面討伐。但是,對於他為什麽選擇自首,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挖掘。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劉禪。
曹魏攻打蜀時,很清楚,如果選擇抵抗,士兵的傷亡會很大,很可能血流滿城,百姓遭殃。所以,為了拯救人民,劉禪在幾經思量後選擇了開門投降。劉禪投降後,被魏軍帶到洛陽,並被封為安樂公。這樣,雖然又多了壹個罵名,但至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得到了挽救,無論如何都是好事。
留在洛陽城,如果司馬昭想殺劉禪,那簡直易如反掌。作為壹名囚犯,劉禪也明白這壹點,不僅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而且蜀中人民和官員的命運也掌握在他手中。所以,如果妳想讓司馬昭放松警惕,那就是讓他認為自己無能、懦弱,這樣司馬昭就不會擔心了。正是這句“我在這裏很快樂,我不為家人著想”的話,讓劉禪給了司馬趙方壹顆煙霧彈,在司馬昭面前留下了我不難過的形象,讓司馬昭放松了警惕,成功保住了性命。那樣的話,這是最聰明的壹招,可以說是上策。在這個問題上,劉禪可以說是壹個聰明人。
劉禪當了多少年皇帝?
劉禪於公元223年繼位,直至公元263年退位,期間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沒有他的智慧,執政41年是不可想象的。雖然很多人把劉禪的執政歸功於諸葛亮,但諸葛亮死後,劉禪當了近30年皇帝,所以這種說法是不客觀不符合實際的。
電視劇《三國》演員
對於劉禪,諸葛亮應該是最有資格評價他的。我們可以從歷史書上找到壹些相關的信息。據《三國誌》記載,諸葛亮曾向川原稱贊劉禪的智慧,川原把這件事告訴了劉備。劉備聽後也很高興,說:連丞相都稱贊妳的智慧和勇氣,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料。我擔心什麽?鼓勵,鼓勵。
此外,諸葛亮曾在《與杜威書》中評價劉禪:劉禪年僅十八歲,天生仁智,愛惜人才。壹個敏感的詞,就可以看出劉禪的才華。以諸葛亮直言不諱的性格,很難拍馬屁,再加上歷史嚴謹的態度,不會無緣無故地給予表揚,可見劉禪確實有自己的智慧。
劉禪的智慧主要表現在君主與臣民的關系上。自古以來,無論是君主還是臣民,都因為權力問題產生過多過少的紛爭,很少和諧相處。但是,劉禪和諸葛亮的關系相當融洽。主要原因是劉禪的隱忍和寬容。即使諸葛亮犯了錯誤,劉禪也積極鼓勵和安慰他。
諸葛亮與劉禪的關系
諸葛亮與劉禪父親劉備的關系是壹個千古佳話,為歷代有識之士所稱道。他們之間的關系也被認為是幾千年來最完美和諧的君臣關系。劉備在白帝城托付孤兒,肺腑之言令人落淚。劉禪也被命令把諸葛亮視為自己的父親,凡事都要和他商量。但是劉禪真的聽了劉備的話嗎?他和諸葛亮的關系呢?
諸葛亮劇照
劉禪和諸葛亮都是君臣,這是事實。事實上,劉禪在位42年。諸葛亮在世時,幾乎把權力下放給諸葛亮,凡事都聽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離開草堂後,壹直兢兢業業地為劉舒出謀劃策。劉備死後,他沒有謀求篡位,而是壹直輔佐劉禪。他們看起來特別和諧,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曾經評價說,劉禪很有智慧,太急於增加自己的修養,說明劉禪並不像後人說的那麽笨。他不傻,也是個皇帝。很明顯,他可以擁有天下的權利,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實權。他不能私下做任何決定,又處處受制於人,必然對諸葛亮不滿,不可能像表面看起來那麽和諧。諸葛亮死後,本不想修廟祭奠,但迫於大臣們的建議,不得不這樣做。如果他真的把諸葛亮尊為父,以父之禮待之,怎麽會對諸葛亮的葬禮如此漠不關心?諸葛亮在《榜樣》和《後榜樣》中表達了他對劉禪當政時的不滿。他向劉禪提出了各種要求,並要求劉禪照他說的去做。如果劉禪聽了諸葛亮的話,為什麽還要寫那麽多文章?寫文章很大壹個原因是別人不聽妳的,妳想讓他聽妳的。
所以,諸葛亮和劉禪的關系還是很復雜的,不像看上去那麽和諧,劉禪不那麽聽話,諸葛亮也不那麽偉大。自古以來,君臣關系是最復雜最難辯的。
諸葛亮忠實地協助劉禪。
諸葛亮從劉備死後就壹直掌握著政權,直到他死後才把政權交還給劉禪。雖然名義上是壹國之君,但實際上諸葛亮才是蜀中真正的掌權者。可以說諸葛亮忠實地輔佐了劉禪,也可以說諸葛亮是蜀國真正的統治者。
諸葛亮畫像
劉備死後,蜀國的狀況不太好。諸葛亮從劉備那裏繼承了壹個爛攤子,經過幾年的整頓,這個爛攤子終於露出了壹絲生機。當初劉備在托付孤兒的時候說過壹句話,大致意思是:如果劉禪能幫他,那妳就幫他,如果他沒有才能,那妳就換掉他。看似有兩個選擇,壹個是輔佐,壹個是撤換,但其實劉備心裏很清楚,劉禪可以輔佐,諸葛亮不會做撤換皇帝的事。那麽,諸葛亮為什麽在輔佐劉禪的同時掌握政權呢?
第壹,諸葛亮認為蜀國的建設任重道遠。劉備死後,蜀國很不穩定。因此,蜀國的建設需要壹個謹慎的人來負責,諸葛亮認為他就是這樣的人。
第二,劉備死後,蜀國國內外。當時蜀國面臨北有曹魏,東有孫吳的雙重壓力,所以會更加小心謹慎。
第三,隨著壹些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去世,蜀國出現了人才短缺的現象。誰重用人才,誰就有實力優勢。諸葛亮深知這壹點,所以壹直在處理自己與蜀漢大臣的關系。
從這些方面來看,諸葛亮為振興蜀國煞費苦心,即使執掌朝政,也壹心要使蜀國強大。
歷史上的劉禪
歷史上的劉禪不是不可救藥的水桶。根據《三國誌》中的記載,關於射君對劉禪的褒獎,諸葛亮就不多說了,因為射君的身份並不可靠,大家也不熟悉,所以他的說服力不是很強。
劉禪·斯蒂爾斯
所以諸葛亮和諸葛武侯壹定是家喻戶曉的。在《與杜威》壹書中,他是這樣評價劉禪的:朝廷十八歲,才氣仁厚,下士艾德。這絕對不是三國演義裏那個懦弱無能的竇。事實上,劉禪是壹個聰明能幹、任人唯賢、理性的國王。根據新的歷史知識,劉禪在蜀漢當了41年皇帝,這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且諸葛亮死後,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輔佐,他能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壹直執政30年,能執政這麽久壹定有過人之處。
劉禪仍然有容納人的空間。臨終前,劉備囑咐劉禪要像父親壹樣對待諸葛亮。因此,劉禪凡事都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對於獨攬大權,掌握蜀國大部分大權的諸葛亮,還是聽父親的話,為父親做事。
當劉禪長大後,諸葛亮應該慢慢地把權力交還給劉禪。畢竟這是老劉家的天下,而還年輕。當諸葛亮代表劉禪執政時,妳是對的,但當他長大後,妳應該把它歸還給劉禪。但是諸葛亮沒有,說劉禪沒有經驗,所以諸葛亮仍然在治理國家。順便說壹句,沒有給他管理的機會,劉禪從哪裏得到的經驗?如果妳不下放劉禪,妳不會永遠沒有經驗嗎?這個劉禪難道不是壹個寬宏大量的君主嗎?難怪後人會評論劉禪說他是先主的賢者,所以遙不可及。
劉禪的故事。
魏軍滅蜀後,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被留在成都。鐘會、姜維等人開戰時,司馬昭覺得把劉禪留在成都不合適,就把他接到了洛陽城。劉禪到達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穩定民心,以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並封他的後代和身邊的近50名大臣。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劉禪。
這個成語發生在劉禪投降之後。主要是把國家讓給別人,在那裏開心地笑。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典故的具體故事。
有壹次,司馬昭舉行盛大宴會,邀請劉禪和他的大臣們參加宴會。宴會上,司馬昭特意請表演者表演了蜀國的節目。當時,蜀漢的壹些大臣看著亡國之痛,差點留下眼淚。只有劉禪在那裏咧開嘴笑,顯得特別興奮。酒席後,司馬昭觀察他的表情,對賈充說:“劉禪沒有感情。連諸葛亮都保不住蜀漢,何況姜維。幾天後,見到了,問:“妳想念舒嗎?”?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裏很開心,我不想念舒。知道這壹點後,的隨從教導:如果再問,妳就哭著說:‘我們祖先的墳墓在蜀中,我日夜思念他們。’所以司馬昭可能會被感動,讓我們回去。果然,司馬昭又問他,他照S說的回答,司馬昭說,怎麽聽起來像S說的?劉禪很驚訝,他瞪大了眼睛說:妳怎麽知道的?他真的教會了我。周圍隨從的人聽後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