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八大山人紀念館位於哪兒

八大山人紀念館位於哪兒

八大山人紀念館位於南昌南郊十五華裏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雲譜。青雲譜是壹座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園內,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楮樹、羅漢松青葉蒼幹,繁蔭廣被,覆護著青磚灰瓦白墻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靜謐。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壹彎荷池清澈明凈,倒映著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溪畔農田阡陌縱橫,農舍炊煙裊裊,恰似人間仙境。

青雲譜前身是壹座道院,相傳早在2500余年前,周靈王之子即在此開八大山人紀念館

基煉丹。西漢為“梅仙祠”;東晉始有道教凈明派,建“太極觀”。唐為“太乙觀”,宋為“天寧觀”,至清初定為“青雲譜”。遺址現存大門、二門石建築,大門石額刻有“青雲譜”三個大字,二門前後額分別刻“凈明真境”、“眾玄少之門”字樣。道院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壹氣貫通的三個院落為主體,銜連左右“三官殿”、“鬥姥閣”、“圓嶠”,更有兩廡內室“黍居”、“鶴巢”簇擁著。300余年間,道院幾經興廢,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蕪,殘破不堪了。後經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於1959年成立了國內第壹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坐落在歷史修久、風景優美的青雲譜內,相傳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之子王子晉到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尉梅福曾棄官隱釣於此,後人建“梅仙祠”祀之。東晉年間許遜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凈明派”,並建“太極觀”,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觀”。宋至和二年復易名“天寧觀”、至清順治十八年始定名“青雲圃”,後易“圃”後“譜”。譜內屋宇布局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三殿逐次遞進,曲廊相通,甚是幽雅。壹九五七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壹九五九年辟為八大山人紀念館,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

八大山人紀念館是壹紀念性博物館,集收藏、陳列、研究、宣傳為壹體,藏品豐富。原殿堂辟為展廳,有系統地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及生平史料,並經常展示當今畫壇高手佳作。園林中,森森翠竹掩映著以石刻方式展現的八大山人藝術精品的書畫碑廊。人們置身於這古色古香、曲徑幽幽、別具逸八大山人紀念館

趣的環境中怎不心曠神怡!

以八大山人名義制作的字畫復制品、陶瓷、毛筆、石硯、明信片、紀念卡和出版的專輯將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回憶。

八大山人紀念館具有豐富的藏品,館內現設有書畫展廳十座,陳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圖”、“鳥石閣”、“松鶴閣”“柘木立鷹圖”、“壽鹿圖”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貓”、“雞”等。同時,掩映在楊柳竹中的江西第壹座古代畫家書畫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藝術展示了八大山人壹百多幅書畫精品,新開放的八大山人紀念館攝影展也以高超的攝影技巧向觀眾提供了尋覓仙蹤賢跡的啟迪。

人文

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的傑出畫家,生於明天啟六年,卒於清康熙

八大山人紀念館風光(1)(20張)四十四年(公元壹六二六——壹七0五),享年八十歲。他姓朱名耷,僧名個山、傳啟,別號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他抱著對清王朝不屈的態度出家為僧。後還俗,自築陋室“寤歌草堂”於南昌城效,孤寂貧寒地度過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獨特的建樹。他以水墨寫意畫著稱,尤擅長花鳥畫。其畫面構圖縝密、意境空闊;其筆墨清脫純凈、淋漓酣暢;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筆簡意賅,形神兼備,體現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書法善用淡墨禿筆,猶盡流暢,含蓄內斂,圓渾醇厚,亦工篆刻。其詩文多為幽澀古雅。三百年來他飲譽畫壇,清代“揚州八怪”,吳昌碩,近代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畫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響。

85年八大山人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命名為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壹。當今畫壇,流派紛呈,相互競技,各展異彩,本館展出當代花鳥高手之作,是藝術家離經叛道在感覺和直覺水平的壹個發展。壹批資質精深的專家、學者在八大畫風的繼承與創新方面從特殊的頓悟中找到了自我,許多作品讓人回味無窮。

本館還陳列了牛石慧等畫家的作品,牛石慧相傳為八大山人之弟,也是壹位傑出的畫家。其畫作筆墨簡省,風格粗獷,意趣橫生。

景觀

江南名園青雲譜

歷經周、西漢、東晉、唐、宋、元、明、清數故館壹角

朝,系唯壹保存完好環境的江西凈明道教發源地,院內殿宇堂閣,丹桂碧池,涼亭月樓,展示歲月的滄桑,漫遊其間,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蘊的內涵。青雲譜道院現存許多令人向往的文化遺跡:萬歷古井、仙人橋、凈明真境、鶴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經通幽、嶺雲來閣、八大墓等為觀眾提供了尋幽覓古的情趣,令人流連忘返。

古青雲譜是鑲嵌在市南郊壹顆綠色明珠,陽春季節,紅茶、桃花爭奇鬥艷,盛夏荷滿十裏,三秋桂子飄香,嚴冬寒梅競放,四、五百年的參天古木香樟、羅漢松、苦樹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鎮院之寶。南昌現存最長的雙面碑廊。120多幅因心造境的書畫作品揭示了八大山人非凡的筆墨生涯。移步換景的回廊與巧奪天工的石刻工藝帶給了觀眾沁人心脾的美感。

建築

青雲譜

原是壹個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道院。自古以來就是遊客矚目名勝之地,現辟為“八大山人紀念館”。相傳在公元前六世紀,周靈王之子晉在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縣尉梅福紀念館正門

曾棄官隱於此,後人建梅仙祠祀之。晉朝許遜治水至此,設壇講道,建太極觀。唐代大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奏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易名為天寧觀。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孫朱耷(號八大山人)來此隱居,取“呂純陽駕青雲來降”之意,改名青雲圃,後又

八大山人紀念館風光(2)(12張)寓義為青雲傳朱明家譜,改圃為譜。從此,青雲譜便與八大山人的坎坷生涯及其書畫藝術聯系在壹起了。

明亡之後,八大山人懷著國破家亡的痛苦為僧為道,有時還裝瘋作啞,不和人來往,也不和人說話。他的名字很多,“八大山人”四字連寫起來,有時像“哭之”,有時像“笑之”,分別表達了他寫字時的心境。八大山人從不為清廷的權貴畫壹花壹石,而農民貧士卻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臨川縣令,曾籠絡他為清廷效勞,他竟假裝瘋癲,撕毀僧服。

清初的畫壇,八大山人以精煉放縱的筆墨,表現了他那倔強傲岸的性格,抒發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憤慨,大氣磅礴,感人心脾。名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稱贊說:“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現在的青雲譜建築群,規模和風格與清朝光緒年間重建的道院大抵相同。屋宇布局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殿宇中部為方丈堂,三殿逐次遞進,曲廊相通,甚是幽靜。

青雲譜舊大門在圍墻西端,是壹座雄偉的石牌坊,上懸“青雲譜”石匾,門後是八大山人手書“眾玄少之門”。二門門楣上刻有“凈明真境”四字。方丈堂左名“黍居”,右名“鶴巢”,壁懸他的手書對聯:“啖吐趣中皆合道,文詞妙處不離禪”。前後三殿和芫右邊的鬥姥閣,是八大山人和他弟弟朱石慧的書畫陳列室。從南耳門出陳列室,便是七巧借地勢、因形造景的亭臺、水榭、假山、小橋、花木、溪流、錯落有致,相得益彰。

在紀念館,遊人還可到八大山人衣冠冢和雕像前憑吊。

畫家簡介

八大山人像(1張)八大山人銅像

八大山人

,姓朱名耷,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幼時天資聰穎,承襲儒學,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過著王孫貴族生活。甲申之變,清政權的建立,使十九歲的朱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承重打擊,他曾剃發為僧,皈依佛門,苦心修練“無數年豎拂稱宗師”。後還俗隱於書畫,並將儒、釋、道思想融入書畫藝術中,集遺民、禪師、畫家於壹身,以那奇情逸韻,拔立塵表的手筆,屹立於藝術之林,成為壹位承前啟後的藝術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遠,寧靜純潔,超塵脫俗,混然天成。其水墨大寫意花鳥畫向以筆簡意賅,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而膾炙人口,稱美於世。如《孤松圖》自上而下壹氣呵成,筆墨無多然氣勢磅礴,孤高挺秀,柔中寓剛,姿態非凡,有吳昌碩先生題跋為證,言山人畫“高古超逸,無溢筆無贅筆”精煉至極,以極簡之筆來表現松針書畫廊

極繁之形貌。這是八大山人重要的代表作,再如《雙鷹圖》,此圖乃八大山人晚年畫鷹之精品,取法明代大畫家林良,枯枝危石之上兩蒼鷹相互顧盼,俯仰之間,英武之姿壹覽無余。八大山人為清初畫壇革新派“四大畫僧”之主將,其人品、畫品啟迪著三百年來“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李苦禪等壹代又壹代畫家,藝術生命力經久不衰。

館藏內容

館內牌匾

八大山人紀念館是壹紀念性博物館,集收藏、陳列、研究、宣傳為壹體,藏品豐富。

原殿堂辟為展廳,有系統地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及生平史料,並經常展示當今畫壇高手佳作。館內現設有書畫展廳十座,陳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圖”、“鳥石閣”、“松鶴閣”“柘木立鷹圖”、“壽鹿圖”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貓”、“雞”等。同時,掩映在楊柳竹中的江西第壹座古代畫家書畫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藝術展示了八大山人壹百多幅書畫精品,新開放的八大山人紀念館攝影展也以高超的攝影技巧向觀眾提供了尋覓仙蹤賢跡的啟迪。園林中,森森翠竹掩映著以石刻方式展現的八大山人藝術精品的書畫碑廊。人們置身於這古色古香、曲徑幽幽、別具逸趣的環境中怎不心曠神怡!以八大山人名義制作的字畫復制品、陶瓷、毛筆、石硯、明信片、紀念卡和出版的專輯將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回憶。

交通線路、門票價格

來館參觀,具有十分方便實惠的交通條件,市公交公司旅遊2線、20、203(外線)、224等公交車直達八大山人紀念館。持有效證件換取門票,免費參觀。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傑出的寫意畫藝術大師。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從小聰慧異常。又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八歲能作詩,十壹歲能畫青綠山水,並能懸腕寫米體小楷,並進官學為諸生。八大山人十幾歲那年,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國破家亡給他以沈重打朱耷詳細信息++

  • 上一篇:值得讀壹讀的九本中國歷史的書籍
  • 下一篇:關於動漫展的動漫術語和常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