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八閩文化、八閩科技、福建著名家譜及其成就

八閩文化、八閩科技、福建著名家譜及其成就

八閩文化、八閩科技、福建著名家譜及其成就

(1)曾公亮與《吳京總綱》

曾公亮(999—1078)是平原。泉州晉江人。天盛進士,曾涉政事,同書進士,集賢堂大學士。曾公亮對武術了如指掌,他的著作也很豐富,但他不願失去太多。好在他編纂的軍事科技著作《武經通論》還是比較完整的。

《武要》在軍事科技史上有三大突出貢獻:壹是記載了數十種冷兵器,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北宋軍事史上攻防器械的名稱。圖像展示了歷代城市戰的軍事裝備、築城技術、戰略戰術,圖文並茂,壹目了然。其次,書中描述了硫磺、焰硝、松節油等成分的比例和操作程序,以及制成的火藥的不同種類,並描述了八種火球火器和兩種火藥箭火器的功能特點。這是世界上第壹部完整記錄火藥配方、制造技術和軍用火器的文獻。第三,該書的寫作風格較為嚴謹科學實用,對後世的著述影響深遠,如毛的《武備誌》等書,都是以此為基礎的。

(2)蔡襄《茶記》、《荔枝書》。

蔡襄不僅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也是著名的科學家。他廣泛涉獵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在了解泉州時主持了洛陽橋的修建。還對福建特產的茶葉和荔枝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並寫成《茶誌》、《荔枝譜》,為植物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茶錄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論茶》列舉了“色、香、味、藏茶、焙茶、地茶、羅茶、候湯、奉茶、點茶”的項目,論述了茶葉的色、香、味的判別及各類茶葉的加工、收藏、保存、鬥茶的過程。下壹章《論茶具》列出了“茶焙、茶籠、鐵砧、茶鑊、茶磨、茶碗、茶杯、茶匙、湯瓶”的標題,記載了各種泡茶工具和品茶工具的制作、質地和用途,還記述了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方法。書中關於區分茶的性質和藏茶、焙茶的技術處理的論述,至今仍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荔枝譜》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果樹栽培專著,共分“始原、獨標、誌、食明、細心、及時法制、不同類型”七章。本文主要論述了產於福州、興化、泉州、漳州的荔枝的名稱、種類、產地分布、生長特性、栽培、鑒定、評價、加工、貯藏、病蟲害防治及食用功效。其中,荔枝的品種資源和生態生理特性具有較高的植物學價值。書中提到的紅鹽法、白曬法(發汗法)、蜜炒法、太陽炒法,全面反映了宋代福建荔枝的生產加工技術和保鮮技術,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三)蘇歌

蘇頌(1020—1101),字。湯加人。李晴進士,李灌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左丞兼樞密院事。做壹個清官,他在治國方面還是蠻有天賦的。他的科學成就是主持編纂了《圖說本草》,做了水運儀臺,撰寫了《新儀象法》。

蘇頌主持編纂了《本草圖說》,《意見集,諸說集》(蘇頌:《蘇魏公文集》卷六十五),深入民間,廣泛采集藥物,多方考察鑒定,重新分類研究,精心取材。在編纂體例上,他還開創了《本草綱目》,對後世本草書籍的編纂影響很大。

圖文並茂的《本草》詳細記載了各種藥物的產地、花形、果形、生長環境、采集季節、鑒別加工、適應癥等,糾正了前代《本草》中的許多錯誤,為方劑提供了依據。反映了北宋民間用藥的實際情況,代表了當時醫藥發展的水平。書中還記載了大量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食品技術、中外藥物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世代相傳,深受好評。

在元佑時期,蘇頌帶領多人反復試制、仔細考察,做了壹個水運儀臺,並撰寫了《新儀器圖像簡介》。水上儀器平臺首次將渾天儀、大象和陳思集成為壹個完整的天文儀器系統,率先實現了天文觀測的自動化。水運儀平臺頂部的剝離裝置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測室活動屋頂,開創了現代天文臺穹頂自動開合的先河。其控制中心機構——“天恒”系統的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類似於現代機械鐘表中的錨式擒縱機構。這項發明比歐洲人早了約600年。蘇頌的《新儀象法》是最早的天文儀器專著。書中描繪的49張機械圖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機械圖紙。淩晨四點的五星圖和九星圖* * *描繪了1464顆星星。以水平圓圖的形式繪制的恒星數量之多,繪制精度之高,在我國以往的星圖中都是前所未有的。總之,這本書反映了11世紀中國天文儀器和機械制造的最高成就。

(4)宋詞與非正義的集合。

宋詞(1186—1249),名惠甫。簡陽人。嘉定進士,擔任過法官、知府和囚犯。在湖南任職的62年間,他“從近代流傳下來的所有書籍中汲取營養,並在會後拾起,加以修正,加上自己的見解,總稱為《非正義集》(《非正義集序》)。這本書講解了如何判斷自殺、他殺、災難性死亡、自然死亡等死亡情況,生動簡單。有原理,有通則,有例題,有方法來考察屍體的外觀,很實用,很有指導意義。涉及的醫學知識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傷科、骨科、生理、病理、藥理、診療、急救等。這本書不僅匯集了宋代以前法醫的知識和刑官的經驗,而且成為元明清時期檢驗屍體、判案、議罪、刑罰的辦案指南。其中屍斑、屍體變性、溺水、上吊、殺害、自我懲罰的判斷,上吊、溺水、中毒、中暑、殺害、冷凍的急救方法,符合現代法醫理論,仍有參考價值。

《宗教裁判所集》出版後,很快被翻譯成朝鮮語、日語、英語、法語、俄語、德語、荷蘭語等多種語言,流傳到世界各地,為法醫學奠定了基礎。

(5)陳修園和他的醫學著作。

陳修園(1753—1823)被命名為沈繡。長樂人。陳祖祖輩輩都是醫生,又受過朝廷的訓練,熟悉醫學理論,辨別藥物的性質。中考後被任命為知府、縣令,以醫術聞名。

陳修園壹生寫了幾十部醫書,這在醫林中是罕見的。目前,被公認為陳修園的16種醫書,大部分是通俗醫書,成為近百年來許多中醫的必備參考書。他善於用簡單易懂的文字表達深刻深奧的醫學理論,為後人學醫打開了大門。

醫學上尤其擅長《傷寒論》的陳修園是宋以後傷寒學派維護舊論的中堅力量。《傷寒論淺註》由淺入深,取其精華,以《內經》和《難經》的精妙目的而發明。《傷寒論》綜合各家學說,勝傷寒六經六氣之旨。他主張用辨經考據的方法研究《傷寒論》,這是前人沒有發表的。

(6)丁和《射擊場插圖概要》等。

丁(1800—1875),字淑媛,名。晉江人。年輕時跟隨父親外出經商,漂洋過海,遊歷國外,仔細考察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尤其是艦炮。

鴉片戰爭爆發後,丁目睹了英軍炮擊沿海,清廷戰敗,民族受辱的可怕局面。他惱羞成怒,把多年的調查結果和有關西方火炮的資料積累成冊,編成了《火炮性能圖解》。並親自負責監督訓練炮手,教授表演火炮的方法。後來,他深入軍營戰場,對比中西各種火炮樣式,獲取了大量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修訂了《火炮性能圖解》,於1842在泉州出版。書中形象地描述了當時西方國家先進火炮的結構和應用技術,各種軍艦、汽船、汽船和炮彈的結構、性能和用法,各種炮臺和火炮陣地的建造和擺放,以及他自己改進的火炮機械和測量火炮射擊程度的“象限儀”。

1849年,丁主持鑄造了各種大小槍支100多支,還造了壹批火藥、火噴筒、步槍槍、獵槍槍等。,測試結果非常好。在此基礎上,他寫了《槍展後記》,補充了各種火炮和輕武器的制作、鑄彈的配發、火炮的操縱演練和火藥庫的標準。洋務運動期間,已過花甲的丁繼續研發西式兵器。1863年,編入西兵種圖。至此,的“代槍”理論已形成了壹個較為完整的體系。他以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成為近代引進西方先進兵器科學的先驅。

(7)郭白蒼《海錯百錄》《福建產誌》郭白蒼(1821—1896)有“青郎”二字。侯沒有努力學習,而是把精力放在天文、地理、河運、水利、文學、歷史、農村軼事等等方面。其著作豐富,其中《海厝十壹記》、《福建生產誌》是記載閩臺土特產資源的重要科技文獻。

郭白蒼道:“妳幾十年所見,證明妳是個老漁夫。而老漁翁所見,厚薄必記,樂此不疲。並與聽聞的老漁翁將《證書》(海誤十壹記序)編成《海誤十壹記》,廣為收集和學習。全書分為“錄漁、錄魚、錄簡介、錄貝殼、錄昆蟲、錄鹽、錄蔬菜”幾個章節,並配以“海鳥、海洋動物、海藻”,記述了閩臺海洋海侵的通稱、體型、生活習性、具體起源、食用味道、價值,以及各種書籍記載的異同。還介紹了閩臺漁民的捕魚工具、作業方法和養殖方法。該書區分了不同之處,並進行了仔細的考證。* * *記錄了閩臺海域常見的魚類和貝類400多種,保存了大量的海洋資源,至今仍有其參考價值。

郭白蒼晚年認為,福建雖物產豐富,但“七閩八夷,梁隋以前,未入內州,其土料未載經典誌”;而且載於舊誌,或“諱今使古”,或“互相抄襲,無所記其名”。所以他把自己的壹生寫成《福建物產錄》,是“耳目所記,與之比較”。全書分為“谷、貨、菜、果、藥、木、竹、藤、花、草、毛、羽、鱗、蟲”等14類。內容豐富,敘述清晰,考證有理有據,具體細微。該書重點介紹福建產品和臺灣省。如在“禾谷類屬”中,除了介紹福建稻、麥、粟、黍、豆類的幾十種名稱、具體產地、生長習性、耕作技術、收獲季節、烹調方法、食用價值及註意事項外,在“早占市晚占市”項下,還有壹條註釋,“僅臺灣省就有三臺收割機。”總之,這是研究清代閩臺地方土特產不可多得的科學參考。

  • 上一篇:為了探究這個邪教的真相,我搜索了六份史料。
  • 下一篇:卡通女孩的頭很可愛很漂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