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六年級下冊的課文資料

六年級下冊的課文資料

鐳,原子序數88,原子量2260254,是壹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元素名來源於拉丁文,原意是“射線”。1898年居裏夫婦從瀝青鈾礦礦渣...鐳是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熔點700°C,沸點1140°C,密度約5克/厘米

聯合國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壹份珍貴的生日禮物——由中國人民贈送的巨型青銅器——世紀寶鼎。

世紀寶鼎安放在聯合國大廈北花園綠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聯合國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將來臨的21世紀。鼎重1.5噸,三足雙耳,腹略鼓,底渾圓,四周有商周紋飾,浮雕獸面,雲紋填底。底座上飾56條龍,象征華夏的56個民族都是龍的傳人。鼎內鑄(zhù)有銘(míng)文“鑄贈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五十華誕”。鼎座前為“世紀寶鼎”四個金文大字。鼎座後面書寫“中華人民***和國贈 壹九九五年十月”。整個寶鼎造型古樸,工藝精湛(zhàn),堪稱宏偉傑作。

鼎在遠古的時候,是中國先民使用的壹種炊具,後來又發展成為壹種禮器。中國成語中有“鐘鳴鼎食”和“壹言九鼎”之說,反映了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鼎作為壹種重要禮器,象征著團結、統壹和權威,是代表和平、發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這座世紀寶鼎,集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之大成,熔(róng)古代技藝與現代科技於壹爐。它的整體結構(gòu)、藝術造型和紋飾配制,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聯合國珍藏著世界各國贈送的禮品,各有意義。中國的這個寶鼎寓(yù)意更深。鼎誌昌盛,龍兆吉祥。它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的美好祝願,對創造壹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這也是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同心願。

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即瑪麗居裏(Marie Curie),是壹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裏(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裏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迪克。格萊格利是美國作家,作品有《三克鐳》、《羞愧》。

陸遊(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壹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壹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壹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壹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妳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遊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壹,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沈、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鳴。

陸遊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遊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壹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壹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壹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壹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遊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遊壹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遊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陜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壹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余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誌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誌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壹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誌可見矣。

當然,這裏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遊的“素誌”是壹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壹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居裏夫人簡介

居裏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壹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裏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壹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裏夫人有壹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壹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裏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裏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裏夫人的生活,把她壹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裏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壹本新書:《瑪麗亞· 居裏:她的壹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鬥的生命歷程描繪了壹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裏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裏是壹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壹壹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壹、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

瑪麗·居裏於1867年出生於波蘭華沙,她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親是壹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也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壹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壹。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饑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貫註地聽每壹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壹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壹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比埃爾·居裏,他是壹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同意願使他們結合了。瑪麗結婚後,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裏夫人。1896年,居裏夫人以第壹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壹條新的起跑線上。

二、鐳之光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壹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壹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壹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壹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X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這使居裏夫人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能量來自於什麽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麽?居裏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裏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壹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實驗研究中,居裏夫人設計了壹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壹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裏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壹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同特性。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她還根據實驗結果預料:含有鈾和釷的礦物壹定有放射性;不含鈾和釷的礦物壹定沒有放射性。儀器檢查完全驗證了她的預測。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礦物,並精確地測量元素的放射性強度。在實驗中,她發現壹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這說明實驗的礦物中含有壹種人們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這種元素的含量壹定很少,因為這種礦物早已被許多化學家精確地分析過了。她果斷地在實驗報告中宣布了自己的發現,並努力要通過實驗證實它。在這關鍵的時刻,她的丈夫比埃爾·居裏也意識到了妻子的發現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關於結晶體的研究,來和她壹道研究這種新元素。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從礦石中分離出了壹種同鉍混合在壹起的物質,它的放射性強度遠遠超過鈾,這就是後來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釙。幾個月以後,他們又發現了另壹種新元素,並把它取名為鐳。但是,居裏夫婦並沒有立即獲得成功的喜悅。當拿到了壹點點新元素的化合物時,他們發現原來所做的估計太樂觀了。事實上,礦石中鐳的含量還不到百萬分之壹。只是由於這種混合物的放射性極強,所以含有微量鐳鹽的物質表現出比鈾要強幾百倍的放射性。

科學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釙和鐳的發現,以及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動搖了幾世紀以來的壹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科學家們歷來都認為,各種元素的原子是物質存在的最小單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變的。按照傳統的觀點是無法解釋釙和鐳這些放射性元素所發出的放射線的。因此,無論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雖然對居裏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興趣,但是心中都有疑問。尤其是化學家們的態度更為嚴謹。為了最終證實這壹科學發現,也為了進壹步研究鐳的各種性質,居裏夫婦必須從瀝青礦石中分離出更多的、並且是純凈的鐳鹽。

壹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離新元素的研究工作開始時,他們並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學性質。尋找新元素的唯壹線索是它有很強的放射性。他們據此創造了壹種新的化學分析方法。但是他們沒有錢,沒有真正的實驗室,只有壹些自己購買或設計的簡單的儀器。他們出於工作效率的考慮,分頭開展研究。由居裏先生試驗確定鐳的特性;居裏夫人則繼續提煉純鐳鹽。

有誌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奧秘都會都會被那些向它頑強攻關的人們揭開。1902年年底,居裏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壹克極純凈的氯化鐳,並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鐳是壹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象細鹽壹樣的白色結晶。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譜線都不相同。鐳雖然不是人類第壹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壹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壹步的實際應用。醫學研究發現,鐳射線對於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壹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癥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於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在法國,鐳療術被稱為居裏療法。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於促進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在實際中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金子壹般的心靈

由於居裏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壹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壹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後,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發大財。居裏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制,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借此來謀利”。居裏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1906年,居裏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裏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同的科學誌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裏夫人接替居裏先生講授物理課。居裏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壹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壹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裏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壹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裏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壹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裏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壹無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裏夫人擔任了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後她繼續在大學裏授課,並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壹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願去別人家裏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壹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貴重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壹點壹滴地節省,先後買了8、9噸,在居裏先生去世後,居裏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1932年,65歲的居裏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裏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後,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壹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1937年7月14日,居裏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癥。她壹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壹生中,***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但是她壹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裏面,居裏夫人是唯壹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斯巴達克 Spartacus(?,色雷斯~前71)

古羅馬奴隸起義的領袖。在戰鬥中被俘並淪為奴隸,被賣到卡普阿壹角鬥士訓練所。公元前73年初夏,為爭取自由率70名角鬥奴隸起義,占領附近的維蘇威山,得到各地逃亡奴隸和破產農民的響應,不久即擴至數千人。他所率義師得到奴隸和貧民的廣泛擁護,隊伍不斷擴大,盛時曾達到12萬人。公元前72年率軍先北後南進行了3次遠征,多次打敗羅馬軍隊。公元前71年春在阿普利亞境內與克拉蘇·迪弗斯決戰,起義軍失敗,斯巴達克在激戰中壯烈犧牲。這次起義予羅馬統治者以嚴重打擊,但因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起義者未建立適當的基地,內部發生分裂等,終被強大的羅馬統治者所鎮壓。K.馬克思稱斯巴達克是“偉大的統帥,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V.I.列寧贊譽他為“最大壹次奴隸起義的壹位最傑出的英雄”。

在人類戰爭史中,反階級壓迫的戰爭占有相當的比重。在這種戰爭中湧現出的軍事歷史人物的事跡無不英勇悲壯,可歌可泣。在古羅馬奴隸制時代,奴隸領袖斯巴達克領導的大起義,曾經震動了整個西方世界,其不畏強暴、前仆後繼求解放的鬥爭精神曾影響了壹代又壹代奴隸,譜寫了奴隸解放的光輝詩篇。

在古羅馬,到處都有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莊園,奴隸被稱之為“

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主為了取樂,建造巨大的角鬥場,強迫奴隸成對角鬥,並讓角鬥士手握利劍、匕首,相互拼殺。壹場角鬥戲下來,場上留下的是壹具具奴隸屍體。奴隸主的殘暴統治,迫使奴隸壹再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壹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爆發了。

斯巴達克是巴爾幹半島東北部的色雷斯人。羅馬進兵北希臘時,在壹次戰爭中斯巴達克被羅馬人俘虜,被賣為角鬥士奴隸,送到卡普亞城壹所角鬥士學校,受非人待遇。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斯巴達克向他的夥伴們說∶“寧為自由戰死在沙場,不為貴族老爺們取樂而死於角鬥場。”角鬥士們在斯巴達克的鼓動下,拿了廚房裏的刀和鐵叉,沖出了牢籠。在路上,他們正好遇上幾輛裝運武器的車子,就奪取了這些武器武裝了自己,並跑到幾十裏以外的維蘇威火山上聚義。斯巴達克率領起義者在這裏安營紮寨,建立起壹個鞏固的陣地。

許多逃亡奴隸和農民都紛紛前來投奔,斯巴達克的妻子和他是同壹個部落的,也參加了起義。起義隊伍由70余名角鬥士很快發展為約1萬人,並多次戰勝羅馬軍隊的壹些小部隊,斯巴達克便按照羅馬軍隊的形式將自己的部隊進行了改編,除有數個軍團組成的步兵外,還建立了騎兵,此外還有偵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輜重隊。除奪取敵人武器外,起義軍兵營裏還組織制造武器。對士兵進行訓練,並制定了嚴格的兵營和行軍生活規章,不久就控制了整個坎佩尼亞平原。

公元前72年初,斯巴達克軍隊已增到6萬人。他將部隊開向阿普利亞和路卡尼亞,在那裏人數達到12萬(據有些史料記載為9—10萬)。被起義的巨大規模震驚的羅馬元老院,於公元前72年年中派遣以執政官楞圖魯斯和蓋裏烏斯為首的兩支軍隊討伐斯巴達克。這時,起義軍內部產生了分歧。大部分奴隸,其中包括斯巴達克,根據敵我雙方力量對比,認為在意大利本土建立政權比較困難,主張離開意大利,沖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勢力尚未到達的高盧地區,擺脫羅馬統治,獲得自由,或者返回家鄉。而參加奴隸起義運動的當地的牧人和貧農則不願離開意大利,希望繼續與羅馬軍作戰,以奪取失去的土地。由於這種意見分歧,3萬人的隊伍脫離了主力部隊,在伽爾伽努斯山下(阿普利亞北部)被羅馬軍隊擊潰(死2萬人)。斯巴達克聞訊趕來救援,已經來不及了。斯巴達克殺死了300名羅馬俘虜,祭奠了陣亡戰友的“亡靈”,繼續率軍北上。公元前72年,斯巴達克的軍隊沿亞得利亞海岸穿過整個意大利。在齊紮爾平斯高盧省(北意大利)的摩提那會戰中,斯巴達克的軍隊擊潰了卡西烏斯總督的軍隊。起義者受到勝利的鼓舞又因越過阿爾卑斯山有不少困難,斯巴達克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揮師南下,返回意大利,從壹邊繞過羅馬,向南方進軍。

面對這支馳騁於意大利的起義隊伍,羅馬統治集團驚慌失措,沒有人敢競選執政官。元老院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最後選任大奴隸主克拉蘇斯統率大軍,鎮壓起義軍。公元前72年秋,斯巴達克的軍隊在意大利布魯提亞半島(今卡拉布裏亞)集結,預計乘基利基海盜船渡過墨西拿海峽。但海盜不守信用,沒有提供船只,斯巴達克自造木筏渡過海峽的計劃也未能實現。這時,克拉蘇斯在起義軍兵營後方構築了壹道工事,切斷了起義軍撤回意大利的後路。挖的是壹條兩端通海的壕溝(長約55公裏,寬和深均為4.5米),並築起土圍。但是,起義軍用土和樹木填平了壕溝,突破了工事。在突擊中,斯巴達克的軍隊損失了約三分之二。不久,斯巴達克在軍隊很快得到補充後(達7萬人),於公元前71年春試圖以突襲的方式占領意大利南部的主要港口——布爾的西,乘船渡海駛向希臘,進而到色雷斯(今保加利亞、土耳其的歐洲部分)。羅馬元老院竭力想盡快地將起義鎮壓下去,分別從西班牙和色雷斯將龐培的大軍和路庫魯斯的部隊調來增援克拉蘇斯。為了不讓羅馬軍隊會合,斯巴達克決定對克拉蘇斯的軍隊發起總決戰。他用急行軍快速將部隊開向北方,迎擊克拉蘇斯。在阿普裏亞省南部的激戰中,斯巴達克軍隊雖在數量上比羅馬軍隊少得多,但他們仍然英勇戰鬥。斯巴達克身先士卒,騎在馬上左沖右突,殺傷兩名羅馬軍官。他決心殺死克拉蘇斯,但由於大腿受了重傷,只好在地上屈著壹條腿繼續戰鬥。在羅馬軍隊的瘋狂圍攻下,6萬名起義者戰死,斯巴達克也壯烈犧牲。約5000名斯巴達克起義軍逃往北意大利,不幸在那裏被龐培消滅;6000名俘虜被羅馬人釘在從羅馬城到加普亞壹路的十字架上。但是,壹些分散而沒有統壹領導的起義隊伍在意大利許多地區仍然堅持戰鬥10年之久。

轟轟烈烈的斯巴達克起義失敗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沒有壹個能夠聯合廣大受剝削群眾的總綱領;參加起義的羅馬社會各階層的社會成分和民族成分復雜,對之缺少必要的教育工作;作戰指揮上由於缺少經驗也有許多錯誤等。然而,這次起義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起義的本身,它沈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統治階級,加劇了羅馬奴隸制的經濟危機,促使羅馬政權由***和制向帝制的過渡。斯巴達克在起義中表現了英勇的鬥爭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馬克思稱他是“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列寧也說∶“斯巴達克是大約2000年前最大壹次奴隸起義中的壹位最傑出的英雄。”

斯巴達克起義對奴隸解放與自由運動是壹次巨大推動,在人民群眾爭取社會解放的鬥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跡。列寧在評價斯巴達克起義時指出∶“在許多年間,完全建立在奴隸制上的仿佛萬能的羅馬帝國,經常受到在斯巴達克領導下武裝起來、集合起來並組成壹支大軍的奴隸的大規模起義的震撼和打擊。”就當時來說,極大地動搖了羅馬奴隸制基礎。奴隸主被迫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並開始改變控制奴隸的方法和對奴隸的態度。他們盡量收買不同種族的奴隸,避免把同族的奴隸集中使用,提防他們聯合在壹起。奴隸主開始把土地分成小塊,交給奴隸耕種,奴隸可以分享壹部分收成,奴隸就在這樣的方式下開始演化為“隸農”,而釋放奴隸的數目也漸漸增多。上述情況到公元1世紀後就更為普遍。

斯巴達克起義能夠建立較強大的軍事組織,多次打退羅馬精銳部隊,在軍事上有許多成功之處,如在戰鬥行動中力求奪取和掌握主動權;組織好步兵和騎兵的協同,力主進攻;在戰區內巧妙地機動部隊;行軍隱蔽迅速,設置埋伏,實施突襲;善於各個殲滅敵人。這些對後來的奴隸起義戰爭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

古代希臘最強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壹,斯巴達第二

斯巴達克領導的古代羅馬規模最大的壹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原是色雷斯人,在壹次反抗羅馬的戰爭中被俘,賣到卡普亞的壹個角鬥訓練所當角鬥奴隸。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和他的夥伴們不堪忍受角鬥士的悲慘境地,決定起義

(1)示兒:是陸遊臨終前寫的,相當於遺書。九州:只全國的領土。王師:宋朝軍隊。思想感情:這是陸遊臨終前寫的。陸遊

  • 上一篇:CD存儲墻
  • 下一篇:關於動畫天才學生薩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