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關於普洱茶茶膏

關於普洱茶茶膏

茶膏是如何制作的,有什麽使用價值?

據介紹,我國普洱茶膏的生產始於五代十國時期,史書《十國春秋》已有記載,南唐時期(公元937年左右),就有茶膏生產的貢品。

雲南土司以雲南喬木、大葉茶為原料,采用大鍋熬制的方法,小範圍制作,形成普洱茶膏的雛形。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過茶馬古道傳入西藏,很快被西藏上層人士接受,成為上層貴族(包括僧侶和活佛級別以上的宗教領袖)享有的特權物品之壹,而民間則禁止流通。後來清朝皇室開始關註這壹現象,接觸了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雲南普洱茶團茶和茶膏開始向朝廷進貢。乾隆年間,清宮禦茶室開始制作普洱茶膏。皇家茶樓的制作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普洱茶膏從貢品變成了宮廷產品。

宮廷制作的普洱茶膏成為茶中珍品,從未在社會上流通。只有壹個辦法可以得到,就是皇帝每年拿出壹部分給有功大臣,得到的大臣不願意輕易使用,只是作為高級藥材儲存起來,只有身體不適的時候才拿出來。

據史料記載,禦茶館的普洱茶膏加工工藝非常復雜。原料為雲南六大茶山指定大葉種茶,經過186道工序,周期72天。成品口感爽滑厚實,入口即化,用水沖泡後湯汁富含寶石紅和玫瑰紅。最重要的是它獨特的藥用成分。清代藥師趙學敏曾在《本草綱目》壹書中評價:“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為先,青為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特別厲害。“普洱茶膏能治百病,比如腹脹、感冒,用姜湯散、發汗就能治好。如果喉嚨痛,加熱時感到疼痛,放五分茶膏在嘴裏,壹夜就好了。

根據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的研究,普洱茶膏的保健功能主要體現在: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環,抗衰老;具有明顯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勞的作用;可以調節和緩解亞健康狀態。魯迅茶膏的收藏者周海嬰回憶說,每當他在過年過節吃了壹頓大餐後感到胃裏不舒服時,他的母親許廣平就拿出壹小塊茶膏給他喝,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首次作為禮物贈送給來訪的英國使團。當時英國人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把它封了起來。據說這些茶膏現在還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辛亥革命後,宮廷普洱茶膏生產終止,制作方法也失傳。雖然民間也出現了壹些茶霜制品,但基本都是在雲南土司大鍋裏熬制,和皇宮裏的皇家茶室制作有很大區別。

隨著這幾年的市場需求,茶業采用了先進的生物技術方法,恢復了清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藝,開發出了壹系列普洱茶膏產品,成為茶中的珍品,既適合保健收藏,又利於使用和欣賞。

二、清宮普洱茶膏的特點

1,嚴謹優雅的制作工藝

清代皇家茶館的制茶工匠發現,這種高溫提取方式嚴重破壞了茶葉中的許多有效成分,阻礙了其後續陳化。他們借鑒了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藝,吸收了我國傳統釀酒工藝的精華,形成了壹套工藝精湛、工序復雜的制膏方法。壹般來說,有以下幾個環節:

(1)輕蒸、解塊、漂洗。將雲南上工的頂級團茶、餅茶蒸熟後去塊,再漂洗,去除茶面的灰塵、雜質;

(2)利用傳統釀造工藝中的厭氧發酵方法降解茶葉,促進茶葉內含物的轉化和分解;

(3)小擠去水,大擠奶油。利用壓榨技術,先把水擠出來,然後用盡全力把茶葉中儲存的茶汁擠出來,反復壓榨收集汁:

(4)將壓榨後的茶汁置於敞口容器中,讓其自然沈澱並分層析出;其分層不同,等級不同;

(5)收膏和模壓。將分層後的茶汁低溫幹燥,得到輕密度和高密度的膏體,在模具中幹燥後成型,但多為自然收獲的散片,裝入高檔瓷瓶。

這種工藝的優點是:壹方面盡可能保留了茶葉中原有的有效成分,使所得的茶膏保留了茶葉的精華;另壹方面也為茶膏的後續陳化提供了“動能”,使茶膏的品質向更高層次轉化。

我們知道普洱茶的魅力在於後陳機制。新出的普洱茶,味道苦澀,性寒,不能馬上喝。《本草綱目》也指出這種茶是“虛者所禁”。但在被壓成面團、烘焙成茶後,經過長時間的陳釀,普洱茶中所含的特殊厭氧菌,再加上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就成了茶糊。這種物質的降解和轉化,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除了普洱茶的苦味,醇厚、順滑,具有獨特的沈香味道,容易被人體接受。所以這個陳化過程是普洱茶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從現代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是單寧氧化酶轉化為芳樟醇的過程,也是茶葉由“生”向“熟”的轉化。這也是為什麽雲南自古就有“爺爺泡茶,孫子賣茶”的習俗。

因此,清代皇家茶樓制作的普洱茶膏,經過低溫壓榨,層層分離,避免了高溫熬煮時對酶分子鏈的破壞,使膏中的有機成分不斷轉化,致使膏中的果膠、茶堿等營養成分比普洱茶更高,口感比同時陳釀的普洱茶更醇厚、更滑潤、更通透。喝起來也比較方便。更安全。

這種工藝嚴謹苛刻,復雜,費時費力,非壹般作坊所能及。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最先進的生物工程——低溫提取工藝。當時技術落後,沒有先進的實驗室儀器和提取設備,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

應該說清宮制作的普洱茶膏真的是茶中珍品,是中國幾千年制茶業的精華。由此也要看到,無論是唐宋的茶膏,還是清代的普洱茶膏,都代表了中國茶業的最高水平,堪稱典範。

2.具有第三種功能的特種茶

目前,國際上對茶的功能劃分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營養功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素,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二是感官功能:滿足人們對色、香、味、形等愛好的要求;三是特殊功能:既能滿足營養和感官功能,又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調節人體生理節律,預防疾病或促進康復。普洱茶膏就有這種特殊功能。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清代藥劑師趙學敏在《本草綱目》中對普洱茶膏的藥用價值描述得近乎“誇張”:“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腹脹風寒,用姜湯敷之,發汗後愈;嘴破喉嚨,壹熱就疼。過夜花五分鐘就能治好。那些被酷暑擦傷的人將被用來療傷。“可見他認為普洱茶膏既可內服驅病強身,又可外用療傷。

從現代生物醫學的角度,我們發現普洱茶膏中含有的許多化學成分對人體有藥用機理。如普洱茶膏中所含的黃色樣物質,具有明顯的降低甘油三酯(TG)、膽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作用。同時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含量,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減少血清膽固醇和膽固醇在血管內膜上的沈積。而且還能通過增加前列環素、減少血栓烷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促進纖溶,預防血栓形成。根據近兩年的實驗發現,普洱茶膏中所含的這種黃色洞穴狀物質,還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降低血壓。可用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

而且普洱茶膏中所含的茶堿可以通過增加人體腎臟的血流量,刺激小腸鈉離子的分泌,從而促進利尿,加速人體內酒精、尼古丁、嗎啡等有害物質的排泄。難怪《本草綱目》說:“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為先”。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膏中茶堿的含量是普洱茶的2倍,是綠茶等其他茶葉的3-4倍。

當然,普洱茶膏的藥用機理有很多,這裏就不陳述了。雖然普洱茶膏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但對它的研究只是近幾年的事情。有壹點必須要知道,我們對普洱茶膏特殊功能的探索還處於起步階段,只是冰山壹角。特別是普洱茶膏後續陳化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化學成分的轉化以及這種轉化物質對人體的各種作用還有很多空白,還有大量的實驗分析需要我們和後人壹步步去完成。

3.超級貴族身份

從唐宋的茶膏到清代的普洱茶膏,我們不難發現,它們都是沿著貢品這條主線走過來的。幾乎不在社會上流通。這使得它從誕生到後來的發展,很少被世人所知。

這種現象有兩個原因;壹是因為它的產量很小,壹般人極難得到;二是封建社會的皇權意識,即皇室使用的物品絕不允許在民間流通,表現出壹種至高無上的等級觀念。就像清朝皇帝用的瓷器,壹旦碎了就埋在宮墻裏,連碎片都不準流入宮內。同樣,普洱茶膏的生產也成為了壹個秘密品種,尤其是清朝乾隆年間以後,除了禦茶樓,再也沒有發現第二個生產普洱茶膏的地方。在清朝,唯壹能得到的辦法就是皇帝每年拿出壹小部分給身邊的有功大臣。而那些受賞的大臣也不願意輕易飲用,將其作為高級藥材儲存起來。只有在自己和家人偶爾身體不適時,才拿出來喝,以達到驅病強身的效果。這種做法其實已經超出了普洱茶膏本身的價值,賦予了它更多的等級色彩,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因此,如果說傳統貢茶呈獻給朝廷,其茶制品在民間流通中具有“貴族身份”,那麽普洱茶膏就屬於貢茶,享有“超貴族身份”,對普通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4.差異化和多樣性的特征

很多人對普洱茶膏有壹個誤區,以為普洱茶膏是黑膏。

事實上,清代藥師趙學敏在《本草綱目》中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為先,青為佳。“直接指出了普洱茶膏的兩個產品,壹個是黑膏,壹個是綠膏。

就黑糊而言,普洱茶糊不僅僅是壹個產品,而是由“黑珍珠”、“玉龍勝雪”、“好運當頭”等幾個品種組成。而且每個產品的質量和外觀都大相徑庭。

比如“黑珍珠”就是膏體自身排列的規則蜂巢,每個蜂巢眼都極其光滑,反光性極強。在光照的情況下,反射出亮點,就像鑲嵌的珍珠排列整齊壹樣。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香氣、口感、湯色最好的茶膏。

“玉龍勝雪”又名普洱茶石乳,靈感來源於宋代名茶“龍源勝雪”。因為雲南有玉龍雪山,而且這種膏體的外觀呈現出嚴重的白霜,像白雪覆蓋著青石。因此得名“玉龍勝雪。”該產品在茶膏中生產,並陳化壹段時間。湯呈寶石紅色,厚重感強,果膠含量高。

“紅運為先”,又叫上頭茶,膏體很輕,可以懸浮在水面上。它在沖泡上不同於其他茶膏。其他的茶膏,先放茶膏,再用水沖。不過“好運”是先倒水,再放茶膏,讓茶膏浮在水面上,褐色從上到下霧蒙蒙的,很有觀賞性。

當然,清代的普洱茶膏有十幾種,這裏就不贅述了。

  • 上一篇:全球旅行,哪個App比較實用
  • 下一篇:關於國慶節的作文5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