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 故事 ,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不曉得同學們看過這本書後有何覺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有關2022朝花夕拾第二章 讀後感 以及感想10篇,希望大家喜歡。
朝花夕拾 觀後感 篇壹
阿長媽媽——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從她的身上,我認識了愚昧迷信的底層勞動人民,但他們的心是善良的。魯迅對阿長媽媽的感情經歷了兩起兩伏,書中都有提及。其中,隱鼠這壹段,我也很惋惜,但是又覺得只因壹只隱鼠改變對壹個人的評價,著實又是大驚小怪了。
同時這裏也寫出了魯迅對動物生命的珍視,也讓我想起了曾經養過的兔子,這只小白兔是母親從壹個退休老師那兒求來的,它很可愛,全身的絨毛柔軟而又光滑,好像披上了壹件毛大衣。它的耳朵很特別,又長又大,而且聽覺特別靈敏,稍有壹點風吹草動,立馬豎起耳朵,尋找聲音來源。我發現它的耳朵很薄,透過耳廓,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許多密密麻麻交錯著的小血管。
小白兔的眼睛就像兩顆活靈活現的紅寶石,討人喜愛。它的三瓣嘴中還長著鋒利的牙齒,吃起東西來,津津有味。它的食物是父親下班去野外尋來的,它吃飽了,就用爪子洗洗臉,回籠子裏休息了。可是,小白兔也有它的缺點,在它“家”中有許多的“屎蛋蛋”,它壹天天長大,陽臺的味兒也越來越重,於是父母和我商量,我只好哭著把它送到了野外山林,至今我依然惦念這小兔,希望它過得好!夢裏它飛奔向我,我們壹起愉快地玩耍!
我不喜歡他的父親,因為他的父親在前往迎神賽時叫魯迅背書,我個人認為這扼殺了孩子玩的天性。可是,魯迅並沒有埋怨父親,卻在另壹件事上因父親而自責,表達了魯迅對父親的愛。
這另壹件事,便是他父親的病。這裏我感受到了庸醫的無能。當父親病危時,另壹個可惡的人便是衍太太,她讓魯迅在重病的父親床邊大喊大叫,魯迅覺得當時大喊大叫沒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不安,永遠內疚,永遠痛苦!
導致這壹遺憾的衍太太是壹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還喜歡使壞的婦人。她唆使魯迅變賣母親的首飾,還把這事傳開去。不過,這也使魯迅遇見了恩師——藤野先生。我認為藤野先生是壹個值得尊敬的人。在那個年代,平等對待中國人,關心他們的學業。我們如若設身處地的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體會到先生的了不起!
其中,藤野先生幫魯迅改講義這事感動了我。他從頭到尾都用紅筆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錯誤也壹壹訂正。他是如此認真、細致!藤野先生對待魯迅的態度,引起了本國學生的不滿,於是他們抨擊魯迅,先生努力幫魯迅洗清了冤屈,好壹個好老師!我也特別希望能遇見像藤野先生這樣的良師!
這就是我讀完《朝花夕拾》後對各人物的評價,也許有些片面,但這是我真實的想法,寫在此與大家探討。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二
朝花夕拾是作者寫童年少年與青年時期的回憶性 散文 集,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提供了壹個關於風俗所適合人物美醜的價值觀念。裏面有十篇散文組成較完整的描述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不同人生階段的經歷。
這篇 文章 中。作者從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贊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封建舊俗及 文化 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裏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在槽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壹帶,就有無限趣味……
對童年生活描寫的最為詳細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幽默充盈,妙趣橫生。百草園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裏面有菜畦皂,皂莢樹,桑葚,還有鳴蟬,黃蜂,叫天子,有令蟋蟀等等,那裏仿佛是他的整個世界。父親還教他如何在雪地裏捕鳥。但最終,作者還是要告別這些美好的事情,去三味書屋裏念書,三位書屋的先生是極方正樸實博學的老人。在那裏要認真學習,也可以在後園裏玩。充滿童趣,生氣盎然。
當然在書中還有許多魯迅其他的童年故事。魯迅在這本書裏還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時光,童年的時光是人生的壹大筆財富。壹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錯過了才去後悔。
讀了這本書。我還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其實在那時候我也挺喜歡捉螞蚱的。但是我不敢摸它,於是我就負責看動靜,草坪裏哪幾根草晃動的比較厲害,瞬間又轉移另外幾根草上。那壹定是壹只螞蚱在那裏跳。於是我就大聲呼喊著,讓其他小夥伴們來抓,壹小會兒滿滿可以抓夠壹大瓶,最後再把它們放生。尤其是在老家黃河大壩邊,螞蚱很多,每次都收獲滿滿。
《朝花夕拾》裏,魯迅先生瑣碎的童年回憶,既溫馨又理性。為我們展現了不壹樣的年代裏不壹樣的童年。魯迅先生的作品,也照亮了我前進的步伐。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三
熱愛自然,向往自由、三味書屋後面也有壹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壹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壹聲,從後竅噴出壹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註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壹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壹切感受都是那麽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麽會那麽喜愛《朝花夕拾》中的壹篇,尤其是作者以壹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 兒童 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壹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壹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壹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沈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壹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壹起去吃豆腐花,壹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壹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沈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沈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麽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壹呀?《朝花夕拾》,體會壹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壹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四
有壹本書充滿著壹個飽經滄桑的人對童年的回憶;有壹本書飽含著對故人、對永逝青春的思念;有壹本書,從平和溫馨的生活中反映著黑暗的社會,從抒情中見諷刺,從平述中露批判,從描寫中現出仇恨。這本書就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語言平和樸實,對人物的塑造及其成功:爽朗而多嘴的長媽媽,她有許多麻煩的禮節,卻能夠做別人無法做或無法做的事;範愛農生性,他有自己的理想,但最後卻總是落落寡合;對生活不拘小節,但對學術卻嚴肅認真、壹絲不茍的藤野先生;昏庸無能的“名醫”陳蓮河;慈祥而又有些迂腐的壽鏡吾老先生……魯迅用平淡樸實的語音,將與那些人的生活描寫得有溫馨、有悲憤、有快樂、有仇恨。頓時,壹副舊中國的畫卷便顯現在我們面前:壹群窮困潦倒的老百姓在生活的重壓下早已麻木不仁了,渾渾噩噩地度日;私塾裏讀的書,全是“道德仁義”;所有人都遵循著繁雜的禮儀,壹心向神,各種“名醫”、“方士”成了救人命的神……黑暗的舊社會在壹個個小故事裏顯現出來,這些黑暗的東西在魯迅的童年裏深深地影響著他,魯迅對童年的回憶也就是他對黑暗現實的批判。這本書似乎更應該說是壹副風俗畫,是壹個飽受封建社會摧殘的人的吶喊。
然而,在這本書中,魯迅更多的是對童年美好事物的描繪。例如那個“在床中間擺成壹個‘大’字的長媽媽;改正血管位置、對學術工作壹絲不茍、關愛學生的藤野先生;內心方正、心向__的範愛農。他們用自己的壹言壹行影響著魯迅,讓他感受到童年的美好,讓魯迅成為壹名善良的、先進的知識分子,壹個堅定的、正義的__者。作者筆下的百草園、五常會、山海經等童年美好回憶,也讓這本書不像是壹個大人的回憶,倒像是壹個孩子激動的敘述。
現在的我們,童年裏充滿著溫馨與美好,我們無法感受到魯迅筆下所描繪的那個黑暗社會。中國已經脫離了封建制度,變得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安定。但我們仍然不能忘記那段歷史。現在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像魯迅壹樣,為了國家的進步、人民的幸福,“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每壹個人去努力、去奮鬥。
這就是《朝花夕拾》,壹本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錄,壹系列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更是壹部對現實的批判,對我們的鼓勵!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五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壹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壹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壹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壹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壹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壹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壹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壹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壹楞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壹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的詮釋。稍稍偷懶壹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壹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麽魔力吧,他用壹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鳴。
有人說:要看壹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壹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壹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壹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壹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遊過,頒著手指頭細數“壹只,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壹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麽。好象是壹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壹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壹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壹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壹樣的年代,壹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六
朝花夕拾,壹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翻開書,上面記錄著十篇關於回憶的散文。這些文字,著實帶著我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走了壹回,就像書上介紹的壹樣,“雖已隨時光流逝而成‘夕拾’的朝花,但這‘朝花’依舊不失其絢麗馥郁。”
在文中,我仿佛可以見到那只被童年時的魯迅所救養的小隱鼠、他心愛的《山海經》、保存著他美好回憶的百草園……在他的記憶之中穿行,雖已年隔久遠,卻不禁讓人去回想自已的童年。
因為他父親生病,魯迅先生曾與兩位名醫周旋過壹陣子。名醫開的藥方都很奇怪,藥引都需要自己去努力找尋。魯迅就這樣聽著名醫的吩咐,去尋藥引、尋藥丸 ……可是,他父親的病卻最終也沒有好起來,反而更加嚴重。後來他去仙臺學醫,原本只是想救人間疾苦的……
魯迅先生在日本 留學 的那壹段日子裏,他的老師——藤野先生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書中初次的描寫來看,藤野先生是壹個不拘小節的人。他對魯迅這位中國留學生也是十分關心,他讓魯迅每星期把講義給他看,並且細心幫他改正,這樣默默的幫助持續了壹個學期。他對魯迅的關心又是細致入微的,因為聽說中國人敬重鬼而擔心魯迅是否願意解剖……這是壹位熱愛醫學,真心希望能夠去發揚醫學並且去醫治人們,治學嚴謹、正直誠懇、熱情關懷、毫無民族偏見的偉大的導師。
在我心中,魯迅先生壹直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形象,所以,有壹次,他憤慨了,當看到壹影片中壹個為俄軍做偵探的中國人要槍斃,在壹旁圍著的卻是壹群中國人,在周圍觀看的日本同學還高呼著“萬歲”,他心中的愛國思想、民族責任與使命被喚醒,決定棄醫從文,用文字去醫治國人。
讀了這幾篇散文後,既讓我感受到魯迅先生的童真的壹面,又感受到了他對祖國的熱愛。他是壹位用筆去戰鬥的戰士,他正義、黑白分明,為革命而奮鬥。在這裏,他用樸實、親切的筆調描繪著壹個個人物,壹件件事情,這些作品中顯示出來的回憶又回應著當時的現實生活,留下我們去體會,去了解……他不愧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七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這是魯迅在他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小引中的壹句話。我將這句莫名其妙的話記在摘抄本上,帶著疑問繼續往下看……
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看到了魯迅的童年與青年時期。那個年代,時局的混亂和社會的動蕩,是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可是我卻可以切身體會到那壹份回憶的情懷——經過了時間的篩選,留下來的是最深刻的記憶,最有意義的瞬間。早晨沾著露水的花,待到傍晚望去,依然掛在枝頭怒放的,便是最堅韌的那壹朵。
我想起了小學生活。那時候班裏的同學都很“秀逗”,玩壹些五花八門的遊戲,開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玩笑。每天放學回到家裏,我都會和父母“ 報告 ”這壹天在學校裏遇見的“奇葩”事,時而捧腹大笑,甚至“噴飯”。媽媽建議我,可以嘗試著把這些事情寫下來,留作回憶。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但腦子裏雖然有了文章的脈絡,到真正下筆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那份純粹的快樂和蘊含的感情來。
我對自己非常失望,認為自己不擅長寫作,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都不能寫生動。我還很著急:時間會讓人忘記好多東西,等我長大了,寫作水平提高了,這些好玩的事情會不會忘記了?
“寫寫我的小學生活”這個願望壹直埋藏在心底。
六年級下學期臨近 畢業 的那段時間,不知是因為學習壓力還是青春期的困擾,我發現很多同學失去了童年時的那份活潑、調皮,而我也因為即將畢業離別對老師和同學有些不舍,於是心底那個願望又慢慢浮出水面。再壹次面對童年時的純真,心中竟升起幾分敬意來。那些曾經認為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寫得栩栩如生、有壹些細節已經模糊等等的擔心,在真正開始動筆之後,都無影無蹤了。而那些年壹幕幕歡樂的瞬間不停地奔湧出來,在我的筆下定格成永恒。
現在,回過頭來看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寫的那句話:“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我懂了:時間,確實蹂躪了壹部分記憶,但是最精華的那部分,卻在歲月之中慢慢沈澱到心底深處,永遠都不會忘記。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八
“朝花夕拾”是壹個很有詩意的名字,早晨的花兒傍晚拾起,因為這“朝”與“夕”之間的距離,壹切過往的回憶便多了壹分溫情,多了壹分理性。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妳》中所說:“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掩卷回味,耐人尋味的美感油然而生。
這分溫情來自魯迅先生生命中壹些可愛的人。魯迅對保姆長媽媽的回憶便充滿了溫情,由壹開始在夏日的涼席上被擠得難以入睡對阿長頗有微詞,還給“我”講壹些客套和迷信的禮數;後卻因其設法買來《山海經》而大為感動,字裏行間流淌著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深切的愛戴和懷念。那位“八字須,戴著眼鏡,夾著壹叠大大小小的書”的藤野先生,為“我”批改講義,對“我”不再學醫而嘆息,並真心地希望新的醫學能傳入中國。這份跨越國界和民族的殷切希望,對於留學於日本的中國學子魯迅先生,該是多麽的珍貴!
這分理性來自魯迅對生活的體悟與思考。《二十四孝圖》中作者回憶小時候讀的壹些書,回想起來卻覺得那些故事荒唐而虛偽;《五猖會》中去看表演之前,被父親要求學習,以至於最後失去了遊玩的興致;《瑣記》中寫道魯迅先生去外地讀書,讀了幾個大學,結果發現大學 教育 不太對自己的胃口。如此種種,都表露出魯迅先生對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滿。而面對醫術極差卻霸道十足的荒唐“名醫”和表裏不壹、陰冷自私的衍太太,魯迅先生以文字的方式不動聲色又激烈深刻地剝掉了“名醫”那層虛晃無用的外殼、刻畫出衍太太的醜惡嘴臉。
就像《朝花夕拾》的編者開篇說的那樣,“記憶凝結成的文字,字句都流淌著情感的汁液。童年韶光的快樂與壓抑,對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袒露,構築起魯迅最真實的心靈風景。生命因回憶而鮮活。那些拾起而在也不願丟下的舊事,慰藉了精神,溫暖了心靈。”
朱光潛先生說:“美和實際人生有壹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魯迅先生於“夕”時拾“朝花”是距離與美的絕佳詮釋,而如今我們讀者借助書中的文字,喚醒的自身對於兒時趣事的懷戀,又何嘗不是壹種親切的美呢?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九
暑假,天氣格外炎熱,知了在樹梢喚個不停。而我,卻絲毫不畏懼那濃濃的暑氣。因為,手中捧著壹本《朝花夕拾》的我,已然沈醉在許多有趣的片段之中。在這本回憶性散文裏,魯迅給我們刻劃了壹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善良樸實的長媽媽,貪玩好奇的小魯迅,和藹方正的壽鏡吾先生……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魯迅的父親。
提起魯迅的父親,大家壹定會想到《五猖會》這篇文章吧。在文中,父親的形象是嚴厲、專制、古板和迂腐的。他會在孩子急切想去看迎神賽會的時候,忽然要求他背誦“無聊至極”的《鑒略》,令少年魯迅萬分掃興和痛苦。雖然,父親心中也不乏對孩子的愛,但他的所作所為,卻扼殺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在魯迅心中留下了永遠不能抹去的灰色。
在魯迅的父親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現代家長們的縮影。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在孩子身上傾註了愛和希望的同時,也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沈重的壓力和負擔。我們經常會在培訓班或電視上看到這樣壹幕:家長怒目圓睜,或厲聲呵斥,他們的孩子則可憐兮兮地坐在書桌前,愁眉苦臉、抓耳撓腮,捏著筆在作業紙上躊躇著什麽。這,便是現代教育對孩子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記得去年暑假,我不停地在課桌邊為奧數而奮鬥著。假期本應是孩子與大自然嬉戲,與花和樹木作伴的時候,可我卻被迫面對著壹摞厚厚的作業本發呆。那天,我正陶醉在“明天去旅遊”的美好暢想之中。忽然,壹聲厲喝把我從夢中驚醒:“這100道題妳要是做不完,就不許出去玩。”無奈,我只好提起筆,又在草稿紙上塗抹著那些百無聊賴的數字。壹直到夜幕已然深沈,我才顫抖地放下了手中的筆。
百年前,魯迅就向壓制人性的封建教育發出了大聲地吶喊,進行了無情地批判和抨擊。可是,二十壹世紀的我們,仍舊被束縛在另壹種扭曲的教育中無法自拔。十壹、二歲的花季,應該像天空中飛翔的鳥兒壹樣,充滿蓬勃的朝氣;而不是囚著的籠中鳥,失去本該擁有的自由。我們的童年應該如彩虹般斑斕,而不是在作業前只投下灰色的暗影。家長們也不應該是像魯迅的父親壹樣,專制而刻板;而應該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們的立場想事情,做事情,讓孩子擁有壹段充滿天性的童年時光!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十
《阿長與山海經》是我讀《朝花夕拾》這本書最受感動的文章。
它主要描述了魯迅回憶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幾件小事,塑造了壹個樸實、善良、迷信,卻深愛魯迅的“母親”,表達了魯迅自責、後悔,對長媽媽的感激及深切的懷念之情。
長媽媽很愛魯迅,她是個寡婦,自己沒生孩子,把魯迅當成自己的兒子壹樣照顧他,呵護他。兒時的魯迅渴盼《山海經》,目不識丁的長媽媽利用告假回家的機會,為魯迅尋買到四本小小的書——《山海經》,這是魯迅得到的第壹部寶書,這部書對魯迅壹生的影響壹定非常深刻,以至於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幾年後,能如此清晰地回憶出細節。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和長媽媽壹樣,深深地疼愛著我。
奶奶今年七十歲了,滄桑的臉,佝僂的背,瘦長的個兒。
奶奶的規矩和長媽媽壹樣多:吃年夜飯,必要等她念壹長段祈福的話才能開席;每月的初壹、十五,必定奉上供品虔誠地朝拜;農歷七月是她口中的“鬼月”,不許我晚上出門……這些規矩,我壹個也不信,更不會順她的意去做!即使這樣,她也不惱。
上了中學的我,獨自騎車上下學,回家總是很晚,她總是很擔心,早早收拾好飯菜,提前半小時,關了門,下了樓,到了小區門口,迎著寒風,靜靜地等……我騎著車,拐到小區壹側,遠遠地望見她靜立不動的身影和風中飄起的衣角。她也總是馬上發現我,拖著不便的腿,小跑上前迎住我,伸手提起我背上的書包,身上頓時壹輕,心裏也松快起來。我慢慢地騎,她大步地走,直到電梯口,再陸續為我打開四重門,才進到屋裏——這就算完成了壹件大事!
我的身邊,不止是奶奶,還有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姑姑姑丈……他們個個都疼愛著我,投射在我身上的都是慈愛的目光,圍繞著我的都是疼愛我的人。生活中、學習上,不管遇到什麽困難,只要壹想到他們殷切的目光、熟悉的身影,勇氣與力量就神奇地臨於我的心頭。
讀著“長媽媽”,想著奶奶,想到每天夜色中,在小區門口略微佝僂而瘦長的身影,告訴自己,要珍惜身邊每壹個愛我的人,以後不至於如魯迅那樣後悔,自責,愧疚……
2022朝花夕拾第二章讀後感以及感想10篇相關文章:
★ 朝花夕拾第二章讀後感以及感想
★ 2022朝花夕拾讀後感7篇
★ 2022《朝花夕拾》個人讀後感心得五篇
★ 2022年《朝花夕拾》個人讀後感最新七篇
★ 2022著作《朝花夕拾》讀書心得(5篇)
★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5篇
★ 2022名著讀後感朝花夕拾個人感悟
★ 朝花夕拾初中讀後感心得感悟
★ 2022朝花夕拾閱讀心得體會
★ 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七年級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