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崇拜
民國“鄞縣同治?地理?廟社載:“今之廟也,古之社也。在古代,人民的定居必須建立在壹個神的基礎上,社會上的每壹個提議都會被提出來。因此,村社的數量可以決定當時的住戶密度,這壹點應該引起地方史家的重視。雖然不是上面說的,但是寺廟很多,民居也很興盛。在他們死去的村子裏,他們的寺廟也是廢棄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過去和現在的地方興衰的原因。雖然修建神社也是迷信之壹,但其起源與和尚廟、道觀絕對不同。“大約在1933年,鄞縣城鄉共有517座寺廟祭祀,其中當時市區(1至5區)有159座寺廟,是崇神、信鬼、愛祭民俗的壹種表現。《鄞縣通誌》“廟會壹覽表”壹欄載有廟會名稱、地址、所拜神靈、廟會組織機構、修建修繕日期、廟下戶籍(廟腳下)、廟會競賽、地圖上縱橫線交點、備註。在市區的社區寺廟中,寺廟下(廟腳下)的1000多戶人家的賬目摘錄如下:
新的水仙廟位於鄭輝鎮燕月街,這裏供奉著水仙花園的神靈。廟會的組織分為周、韓、林、姜、石五大堡壘。宋世建,首席趙毅夫寫了題詞。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題詞。鹹豐十壹年兵毀,同治二年重建。寺下有1400多戶,6000多人。在舊的慣例中,元宵節在8月15日舉行,作為神的生日,今天停止獻祭的表演。是壹座寺廟,據說是阿育王的龍神之旅。
唐君寺在清鎮景家橋下,是供奉明成祖唐華的。廟會的組織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大支柱。唐至元間,清雍正十壹年重修,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慶四年重修,道光十八年,鹹豐九年,光緒二十七年。寺下登記在冊的約有2000戶。夏歷六月初五是神的生日,有祭祀神的表演。廟裏的舊壁畫。
橡樹廟位於橡樹鎮橡樹巷,這裏供奉著張銀嶺明。廟會的組織分為前龍槽、比丘、周夢橋、荷花莊等十八座城堡。每兩座城堡選舉壹名成員,九人主持神廟事務。建於明代,清代經常維修,董培有記錄。廟下面大概有幾千戶。夏歷2月12日是諸神的生日,是祭祀,也是表演。8月16日,眾神巡視了每個城堡,現在已經停止了。相傳,神馬有功。今天各營都在中秋節設祭,說張哥對百姓有立功之功,所以百姓賞賜他們廟糧。
白馬寺位於橡樹鎮的李佳橋(舊稱李佳寺橋)岸邊。在祭神考中失傳,但據陸遊居序,說與西街白馬寺(拜宋竇公)相同。聖殿教的組織與橡樹聖殿教相同。建於清光緒年間,王鶴亭重修。民國時毀於風,村裏的毛有慶、陸、林等人集資修繕。寺下戶口與橡樹寺戶口相同(約上千戶)。在夏歷的10月24日,人們進行祭祀,今天他們仍然互相跟隨。只有壹座廟,壹半是行人休息的地方。
仙德寺位於泗洲鎮南部,供奉著侯神和堯的器物。廟會的組織分為東南西北四座城堡和四根柱子。元代大德運千戶建址,明成化元年陸羽、路暢廣修,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同治五年重修,民國三年捐資重建。寺下有1386戶,5840多人。包在他第二年的時候做了壹個犧牲。
宗教遊行(古代)
舊時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有迎神比賽,名稱不同,規模也不同。祈求上帝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運動會的遊行隊伍中,通常由旗手擔任領隊。上面有4張牌,是長方形的玻璃框燈,上面寫著某公司,下面有把手。轎子壹般8人擡,鑲嵌精美,面容精致。轎子前有兩個鑼,前後左右八個兵守著,開始喝酒。神像前敬奉,駕全或半,把轎子前排放在神像前行進,肅靜,回避等執事牌,俗稱硬腳牌。繡著黃緞的人民傘在轎子後面。女神出廟,加兩掌扇,姑娘做主。那些後來冒充男女“囚犯”的人,大多在病重時,在上帝面前許願,穿著罪惡的衣服,戴著鐐銬,或雙手反綁在背後,插著旗幟,甚至還有手腕掛著銅香爐,點著“肉心燈”的人,低頭遊行。到了鬧市,持槍者直撲,用的“上翹桿”上下,上下,引人註目。放鏟隊,四六個鏟手,放鏟。隊伍出發前,第壹件事就是舉報馬,馬頭上裝飾著絨球,到處都知道了。
會議期間,俱樂部通常有壹對小號手和兩名小號手,在馬背上演奏長胡管(長角)。五顏六色的馬,馬鞍上綁著五顏六色的絲綢遮陽篷,年輕的女人坐在馬鞍上,獨自歌唱。亭子由65,438+06人承載,高約2英尺。每期由四個男生女生扮演,有“麻姑獻壽”、“昭君贈扇”等戲劇人物。橫幅高3英尺,由絲綢制成,大約2英尺見方。它是由強壯的年輕人舉行的,尤其是那些壹只手就能拿著旗子在空中跑的人。鼓船,前後四個人擡,船裏壹個鼓手,船右邊掛著很多鑼,也是壹個人打。兩邊都有管弦班,壹直放。後來又有各種民間藝術形式,如高蹺、高蹺、舞獅、舞龍、大頭和尚舞等。,以及各種各樣的燈籠,包括九個相連的燈,九個方形的玻璃燈被安裝在壹個長長的木架上,每個燈架上點著壹根蠟燭,蠟燭由壹個人扛著。比賽時,比賽別出心裁,沿途觀眾如潮。
城市遊戲
二月的遊戲,也被稱為“後燈座”,在寺廟裏用燈籠裝飾,講故事和表演。江東橡樹寺菩薩出寺時,也叫神會。過去有“橡樹寺菩薩催耕,太保寺菩薩催寄年”的說法。
四月半會在4月11日至13日舉行,這壹天祭祀五位都城神,所以稱之為都城神,俗名“四月半”。鄰裏和各路同行視為廟會,分東南西北四柱。有湖西老文華俱樂部,南路協興俱樂部,西路風雲社,江夏文英俱樂部,三星俱樂部,雲童俱樂部,韓翔俱樂部,勝利俱樂部,其中雲童俱樂部是唐興街出品,彩燈五顏六色,器皿五顏六色,分外華麗。有大旗、頭牌、硬腳牌、旗鑼、十面鑼鼓、亭子、鼓亭、紗船、珠龍、玉象、彩馬、九燈等。1869(清同治八年)四月十三日,行會訪客受阻。過新河橋時,英國人仍收取每座4個銅幣,導致人們堵塞橋梁,淹死400多人。所以有句俗話:“看雲童俱樂部,倒在河橋下。”行會經過府、縣、府(知府)、道(臺)衙門,都設香案迎神,賞賜銀章、果袋。屆時,鄰居、同輩、富家將爭相獻上爵位,在鬧市搭起五顏六色的牌樓,晚上燃放煙花。1892年(光緒十八年),直到大學士場軍民比武發生拳腳之爭,才允許廢除。
9月30日會在9月30日舉行,市內各街坊會帶著廟會、寺廟的神像逛市場,稱為“港督”,又稱“社火”,也叫9月30日。禮色館領先,金鼓戲爭奇鬥艷。有自囚的,蓬頭垢面的,戴著鐐銬的,被繩子捆著的,公會隊伍裏有點“肉燈”的。
十月初壹,府城城隍廟立經教化,朝拜神像擡至北門外壇上,以示對孤魂的同情,並向廟裏供奉祭品。它叫“十月節”,也叫十月潮會。
鄉村錦標賽
教堂將於二月至五月舉行。鄞縣南鄉姜山鎮的拜會,每年閏年舉行,每次三四天。分東、西、北、南四路,白天巡村,晚上巡鎮,經常因為趕著去拜神而導致打架。由廬江寺柱主持的鎮海柴橋鎮拜會,是為神聖的轎子裏的廬江寺塑像而獻的。它在半個月內輪流巡視各個村莊,晚上進入市場,被稱為“排街”。
幼苗大會將在四月和五月舉行,那時秧苗變綠,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鎮海柴橋鎮幼苗大會將在大榭村舉行3天,白天巡村,晚上巡柴橋街。
稻花香節在早稻開花季節(六月)舉行,祈求豐收,沒有固定的神靈和持續時間。壹般先祭拜當地的廟神,以祭祀儀式、頭牌、彩亭為主角,高舉“木排”神像,燃放鞭炮,敲鑼打鼓。寺下百姓在寺後排隊,巡邏田頭村道。過去,在西鄉的銀江橋、東鄉的鄒溪、南鄉的茅山、鎮海的大碶和昆汀都有這種習俗。
泰格會的北三區(鎮北、貝茨、姚貝)以其超乎尋常的高度而聞名,被稱為“泰格會”。據說神奇的藝術被展示在臺閣上供眾神觀賞。有些很有錢的家庭,鬥奇鬥巧。慈溪縣神石橋的臺閣特別有名,俗稱“三北高臺閣”。1932比賽期間,臺閣高達5尺,約有10個座位。臺閣上有扮成戲劇人物的小孩,每個臺閣都有100多人來搬運和看護。
高橋將代代相傳,以紀念南宋抗金和高橋的勝利。四明潭柘寺四註:張寺,宋保佑五年吳制潛入西高橋,作新寺畫像(指祭祀張君)(《開慶》)。全的《齊琦亭集》中有壹則建議,改寺於張浚、高橋。他認為不應該祭拜張君,而把其他七八家羅列出來,說:“妳有立功不犧牲的,就應該祭拜張君,而不是所謂的黃悲人?”到民國“鄞縣同治?地理?廟會,高橋鎮沒有張巡王廟。所以不清楚高橋會從廟裏擡出什麽神像。
高橋會覆蓋高橋、百越、王春、積石港、橫街,由銀西12鄉鎮聯合舉辦。廟會負責人由五大支柱組成,分別是高橋的長壽會、集士港的振聲會、賣面橋的永豐會(即太平會)、西麓的風雲會和新廟會的靈異會。1946重開錦標賽時,俱樂部增加了8個,有13 * *,持續了三四天。比賽期間,數千人聚集在壹起,隊伍長達數英裏。迎親隊伍從高橋出發,先去望春橋的石將軍廟(為了榮譽和信守承諾),然後折回市區的望京橋,回到街對面的鳳嶴。運動會的規則包括“清掃街道,吃素”,清掃街道,拆除棚子,打掃幹衣機並蓋好,不準在外面晾衣服,打掃法庭;家家吃素,每個縱隊每十戶派人監督檢查。如果發現吃肉者,勸說無效會被罰款。比賽三四天之內,尤其是火銃、馱菩薩的,不允許夫妻發生性關系,以示對神的虔誠。高神很多,比賽時三千多會眾幾乎沒有空手的。分類有二三十種,其中大旗10多,鼓亭沙船杠20多,舉亭杠40多,其余如九。橫河村吳家創立的祖傳“野人俱樂部”,扮演六個野人和六只白猴子,邊走邊表演野人和猴子的動作。還有裝扮成獅子、白象、老虎、豹子、猴子、猩猩等的動物。還有九條小龍九個結,五條老龍二十四個結,舞龍人改撥,守護在神像兩側。比賽期間,壹路上有100多名“覺仙”。而且還有搶擡聖轎的習俗,意思是當聖轎到達當地地界時,當地人必須擡著,否則“風水”會被其他村子占去,所以經常會因為搶擡聖轎而發生打架,是“不打不算會”的俚語。1946之後,高橋會議沒有再召開。
紙會也叫元宵節。鄞縣黃古林、布政、青島鄉壹帶,正月元宵節要舉行紙會。獻給漢代夏黃公的黃公麟廟,分為10座城堡,廟下有4000多個鄉鎮。舊習中,正月有燈會,晚上有燈會,火球婆娑,五光十色,炮火矛火,還有充當無常、判官、小鬼的人穿插表演。許多遊客乘船來,並在河上進行劃船比賽。在離此寺三裏外的俞家寨腳跟處,有壹座聖皇姑祠,俗稱娘娘廟,是廟神黃的女兒,廟下有五六百戶人家。夏歷8月23日,村民們把廟神迎到余家的老祠堂,當晚就回廟了。那是壹場夜場演出和壹場紙會。
廟會市場
在舊社會,城鄉大型市場大多與神崇拜比賽有關。鄞縣鄞江大橋另壹座山上的廟會,每年3月3日、6月6日、10月10日舉行三次。三月三廟會裏插秧在即,上市商品多為犁、鋤頭、糞桶、麻纖維、笠。在6月6日的廟會上,早稻收割前,上市的商品大多是竹籃、滑板車、掃帚、水桶、鐮刀。10月10日廟會,晚稻收獲,天氣轉冷,農民和村民多買冬令商品和衣服,交易興旺。期間,印江上的“巫山船”擠滿了江面,張西河上的竹筏和“小沙灘船”擠滿了溪流,其他寺廟也在演戲,大街小巷擠滿了人。當地店主幾個月前去寧波處理貨物,市區的商戶和攤販蜂擁而至,蓋房子,租攤位,搭帳篷帳,搭臨時店鋪和攤位。三教九流都到市場上去湊熱鬧,算命、看病、“朱由科”(巫醫)、拔火罐、賣膏藥、變戲法、拔牙、吹糖兒、唱小燒、賣梨膏糖、“打銅寶”(賭博)、乞討等等。如有糾紛,廟會負責人會出面調解裁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迎神運動會已被廢除。不,廟會還在舉行。
躲避寺廟裏的債務
在過去,中國新年也被稱為年關。俗話說“欠債不過年。”該欠的還是欠的,年底壹定要結清。除夕,商號、財主派人來討債,自己“發呆”(《隱賢同治》)。貧窮負債的人無力還債,被迫到市區的亦莊寺和鎮海市的二聖寺避難。這兩座廟都是躲債的地方,債主不敢進去,逼著他們乞討,於是就習以為常,俗稱“躲債廟”。避免這壹夜,不要在正月初壹討債,以緩救急。
亦莊寺,鄞縣同治?地理?廟會:“亦莊寺,在花園鎮三支街底,供奉樓氏四莊之神,明日所建。”註:“婁的亦莊在廣場,這個廣場後面的日胡旁邊有壹座廟。蓋是其村神,俗稱躲債廟。”相傳清代亦莊寺旁住著壹位陳姓女子。因為欠了壹元房租,被房東欺負進廟裏自殺了。後來,這座寺廟成了窮人躲債訴苦的地方。晚上窮人聚集,債主不敢進廟,怕引起眾怒。有好心人晚上給欠債人準備粥飯菜。今天,有5座寺廟,用於其他用途。
鎮海縣北城腳下的二聖寺,原是供奉關、嶽神的,香冷。傳說除夕那天,壹個欠債的人躲在廟裏躲避除夕。消息傳開後,欠債人約定,除夕那天,壹群欠債人要襲擊他,債主們都不敢進廟。後世互相習以為常。
此外,據說慈溪周巷的吳玉寺也是除夕夜躲債的地方,又稱“躲債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生活逐漸改善,“躲債寺”成為歷史遺跡。
請向龍求雨
民國“鄞縣同治?參考書目?禮儀?迷信》載:“請龍。農民遇到久旱,就請龍,請鄰村農民的神來龍潭祈福。偶爾有蛇、鰻魚、青蛙、魚等動物浮出水面,就以為是龍,放在缸裏,把它們請回來。要求城守跪拜為神,或者表演壹個節目來表示對他的尊重。下雨了再送回來。”
舊時寧波各郡邀龍求雨,大體相似,但也略有不同。在鄞縣戰旗,龍王被請,先遣隊夜間進入龍王廟,用麻袋將神像包好,擡到當地寺廟供奉,稱為“盜龍王”。過了幾天,還是不下雨,讓“龍王”嘗壹嘗久旱無雨,烈日暴曬的苦楚,但又怕損壞神像,所以戴上帽子,披上蓑衣,被稱為“太陽龍王”。如果再不下雨,我們就在龍潭見面向龍求雨。提前發鑼宣布“不畫”(不在灘上釣魚),市場上不賣魚蝦,壹律“凈竈吃素”,吃肉者必罰有四個叫龍潭的人在戰旗附近,但當農民信以為真,遠在鎮海三山巖頭龍潭。午夜出發,到達祭壇,雙手合十跪下,念誦《龍王經》,請“龍”現身。當時派了幾個青年站在水池周圍,手裏拿著漁具。他們看到水面上有浮遊動物,眼疾手快,馬上把“龍王”收進了網裏。然後宗主許願,如果幾天不下雨,就是演“謝龍”。歡迎回家後,人們在廟裏的神龕前向神龕供奉祭品。人們日夜輪流“聖餐”,氏族中的大家族輪流供奉“聖餐”,壹天供奉三次香火,稱為“奉雨”。久旱後若下雨,視為“有效”,舉行“謝龍”戲紙會,最後送回龍潭。略有不同的是,有些地方“邀龍”時,族長或同伴跪在池邊,用鑼從池中撈起浮遊動物。有些地方,凡是加入龍邀隊伍的,都舉著小旗子,曬著烈日。不準戴草帽穿草鞋或涼鞋,以示虔誠,以打動“龍王”。
預感信念
吉祥舊日,出門遇喜鵲,謂之喜訊;說到棺材,都說有官有財。早上送妳媽(也叫送小姑)就是空的,滿的。看到“海市蜃樓”是幸運的,被視為好運,民間稱之為“開門紅”。燕子來家裏做窩,紅顎燕子運氣好,白顎燕子正常。蠟燭和燈籠結核心(花)預示著壹個幸福的事件,說“花昨晚打開,今天錢在我家。”廚房火(燒柴火)爆炸,蜘蛛脫落,筷子不小心從筷子籠掉下,餐桌上多放了筷子,預示著客人來了;當梳子落下時,意味著壹位尊貴的客人要來了。左眼皮上下跳動表示幸福,說是“上躥下跳求富貴,下跳求幸福”。
過去,出門聽到烏鴉叫是不吉利的。當黑色的排泄物灑在身上,尤其是頭頂時,表示有大難臨頭,必須馬上吐槽,以解噩夢;遇轎子,認為不利;當太陽被紅砂覆蓋時,稱為兇兆區,傳說“出門遇紅砂,老了難歸。”轎子遇上轎子,不吉利,壹定要搶左邊路開道。晚上聽到狗叫,如哭聲或九頭鳥叫,是不祥之兆。雙頭蛇似乎是主要兇手;看見壹條家養的蛇(屋裏的蛇被視為家養的蛇)是不吉利的,所以壹定要把茶葉撒在米飯上,說:“快平穩地回池子去。”小雞在屋頂上飛,這意味著將有壹場火災。當壹只貓到了拜月的屋頂上(望著月亮),據說它會得“惡疾”,要立即拿起石頭扔貓。指甲上有白點,稱為“淘氣星”,表示會有生氣的事情發生。
解放後,除了壹部分老人還相信吉兇禍福,大部分人已經不相信了。
也可以參考:/zjnb/nbfs/nbfs _ 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