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關於德國總理俾斯麥(更詳細)

關於德國總理俾斯麥(更詳細)

奧托馮奧托馮俾斯麥,生於1865438+2005年4月1,卒於1898。他是普魯士的首相兼外交大臣,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稱為“鐵血首相”。

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統壹德國上下(踢出奧地利)的代表人物。

俾斯麥於1815年4月1日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阿爾特馬克申豪森莊園的壹個勇克大貴族家庭。他小時候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歷史和外語。在大學期間,他和同學們決鬥了27次。畢業後服兵役。俾斯麥體格健壯,性格粗獷。為了追求目標,他可以不擇手段,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1839後回到自己的領地,經營莊園經濟,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良農具,輪作農作物,生產商品。1847年,俾斯麥成為普魯士議會議員;1851—1858年任普魯士國家駐德意誌聯邦代表,1859年任駐俄羅斯公使,1861年任駐法國公使。1862年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大力推行“鐵血政策”,主張普魯士通過戰爭統壹德國。先後發動對丹麥、奧地利、法國的戰爭,逐步實現了德國的統壹。1871年,俾斯麥成為德意誌帝國新成立的首相,並被封為公爵。在接下來的20年裏,他壹直掌權。對內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勇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和經濟利益,鎮壓工人運動;他對外采取現實主義的態度,爭奪歐洲霸權,積極向海外擴張。他本人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歐洲政壇的風雲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帝威廉二世勒令辭職,返回莊園。1898死了。

奧托?馮?奧托·馮·俾斯麥(181 2005年4月-65438+20898年7月30日),勞恩堡公爵,普魯士首相(1862-1890),德意誌第壹帝國。

俾斯麥是19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家之壹。在擔任普魯士首相期間,他通過壹系列成功的戰爭統壹了德國,成為德意誌帝國的第壹任首相。

起初,作為壹個保守的專制主義者,俾斯麥鎮壓了65438年至80年代的社會主義運動。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健康和醫療保險制度,或稱社會保險。

[編輯此段]青春期

俾斯麥於4月1815日出生在普魯士壹個叫興奧森的小鎮。他的家族是傳統的勇克,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莊園。俾斯麥的父親費迪南?馮?費迪南·馮·俾斯麥(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壹名地主和退役軍官,主要和朋友壹起打獵。35歲時,他娶了17的妻子,也就是俾斯麥的母親。俾斯麥的父母來自不同的背景,母親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長期生活在市區,所以思想更加開放和先進,而不是像父親那樣保守守舊。俾斯麥有壹個哥哥和壹個姐姐,比他大五歲。俾斯麥的父親希望他能成為壹名優秀的士兵,忠於自己的國家。但他的母親希望他成為壹名政治家,在政治上大放異彩。盡管父母的期望大相徑庭,俾斯麥最終還是同時實現了。

俾斯麥8歲時被送到柏林小學。因為他的同學大多生長在資產階級家庭,大多排斥他是容克的兒子,這讓他的童年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壓力。

12歲進入中學,但還是被同學排擠。然而,他並沒有氣餒。相反,他努力學習,學會了英語、法語、俄語、波蘭語和荷蘭語,成為壹個多語種的天才,為他未來的外交官生涯奠定了基礎。

俾斯麥在17歲之前進入哥廷根大學。然而,俾斯麥對大學生活並不滿意。大學期間,他經常腰間佩劍,牽著壹只大狼狗。但是我不想學,養成了很多壞習慣。和同學打架27次。後來雖然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法律,但還是不滿足。雖然畢業後當了律師,但他並不滿足於此,於是進了政府機關,當了壹名小文員。

這時,他認識了壹個貴族女子,訂了婚,但他沒有錢,想靠賭博賺錢,卻輸光了所有的錢,還欠了很多債。所以訂婚取消了。後來他認識了壹個牧師的女兒,又訂婚了。不幸的是,這個女人也和壹個有錢的士兵壹起離開了。結果俾斯麥只能帶著債務回到家鄉。

回到家鄉後,他和哥哥分開,成為莊園的主人,但他並不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於是很快又步入政壇。

[編輯本段]鐵血宰相的由來

1862年6月,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他在普魯士議會的第壹次演講中大聲宣稱:“德國所註意的不是普魯士自由主義,而是權力。普魯士必須積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有利時機,我們已經錯過好幾次了。我們時代的重大問題不能靠多數人的講話和決議來解決,而要靠鐵和血來解決。”俾斯麥的“鐵血”是他統壹德國的綱領和信條,因此有“鐵血宰相”的綽號。正是依靠這種暴力,俾斯麥大膽而狡猾地利用國際爭端和有利時機,果斷地通過“自上而下”的道路統壹了德國。

俾斯麥181,步入政壇前的中年俾斯麥,出生於普魯士申豪森的壹個大勇克貴族家庭,童年在父親的莊園中度過。在大學期間,他和同學們決鬥了27次。1835年從柏林大學畢業後,俾斯麥回到家鄉管理自己的兩塊領地。強健的體魄、粗獷的性格、對農民的殘忍、對目標的執著和不擇手段的追求以及求實的態度,構成了俾斯麥鮮明的人格特征。

議員生涯

步入政壇改變了俾斯麥的壹生。他首先成為壹名河岸監督員。這份工作很適合俾斯麥好鬥的性格,所以他很稱職,很快樹立了正面形象。他借此機會參加了議會選舉。雖然他只是被選為候補議員,但他成功迫使壹名議員因病辭職。結果,他成功當選為柏林議會的正式議員。這壹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麥才33歲。

同年,他與壹位名叫喬安娜的女子訂婚,並於當年結婚。

但次年,著名的1848革命爆發,溥王被俘。俾斯麥決定去柏林查明真相。途中,他遇到了威廉王子的妻子,請求他幫助她的丈夫成為國王,但俾斯麥拒絕了這壹請求。回頭見,弗雷德裏克?威廉四世成功鎮壓了革命。

外交官生涯

1851年,俾斯麥是法蘭克福邦聯會議的普魯士代表,不久被提升為大使,這壹職位他已經擔任了8年。

1857年,弗雷德裏克?威廉四世精神失常,所以他的弟弟威廉王子是攝政王。攝政王之後,威廉王子實時召見俾斯麥,任命他為駐俄大使。

1861年,威廉王子為威廉壹世登上王位,但他隨即在擴軍備戰方面與議會發生沖突。無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麥為內政,但俾斯麥不願意當內政,所以沒有執行。

1862年春,俾斯麥回到柏林。由於內部壓力,普王無法提拔他為宰相。結果,俾斯麥辭職並被重新任命為駐法國大使。同年,自由黨在普魯士議會新壹輪選舉中獲得絕對勝利,隨即拒絕了普魯士政府對軍隊改革的所有撥款,政府與議會陷入僵局。在重大矛盾下,俾斯麥成為唯壹可能的首相候選人。1862年9月23日,威廉壹世召回俾斯麥,任命他為首相兼外交大臣。

首相生涯

成為首相的俾斯麥9月26日在下議院的第壹次演講中堅定地告訴議會,“當代的重大問題不能靠演講和多數決議來解決...而是靠鐵和血!”從此,俾斯麥被戲稱為“鐵血宰相”。然後國王對俾斯麥說:“我很清楚結局。他們會在歌劇院廣場我的窗前砍下妳的頭,稍後再砍下我的頭。”而俾斯麥則回應道:“既然妳遲早會死,為什麽不死得不光彩呢?”.....不管妳是死在絞刑架上還是死在戰場上,這兩者沒有區別...妳必須戰鬥到底!“從那以後,國王和他的首相形成了壹種非常特殊和牢固的關系。

俾斯麥出任首相後,未能解決與議會的沖突。因此,他想以德國統壹大業轉移議員們的註意力,爭取工人階級的支持,以抗衡資產階級自由派。很快,他開始籌劃三次統壹戰爭。

[編輯此段]外交官俾斯麥

1851是普魯士國家在德國聯邦議會的代表。

1859駐俄公使。

1861年在法國當公使。

[編輯此段]三次王朝戰爭(聯合戰爭期間)

第壹步是在1864年初挑起對丹麥的戰爭。

將丹麥的石勒蘇益格-霍爾果斯泰因公國(大部分居民是德國人)並入德國。

普丹戰爭

丹麥作為德國的北方鄰國,經常插手德國的事務,所以俾斯麥第壹個解決了丹麥。1861年,丹麥國王想接管普丹邊境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俾斯麥立即制造了爭端。他首先保證如果普丹開戰,其他列強不會幹涉,並與奧地利結盟進攻丹麥,最後迫使丹麥放棄這兩個國家。

1864,10年10月30日簽訂的維也納條約中規定丹麥要放棄這兩個地方。1865年8月14年8月,兩國達成加斯坦特別盟約,將石勒蘇益格置於普魯士統治之下,荷爾斯泰因置於奧地利統治之下。

但這其實是俾斯麥蓄意的陰謀,因為奧地利獲得的荷斯坦不僅面積小,而且被普魯士包圍。這樣奧地利就很容易和普魯士發生沖突,所以這是推動奧地利和普魯士開戰的壹個導火索。

第二步,1866年挑起普奧對奧戰爭。

1866年7月3日,普魯士在薩多瓦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根據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誌聯邦,普魯士吞並荷爾斯泰因和戰時屹立於奧地利的幾個德意誌聯邦附庸國,統壹德國北部和中部,建立普魯士領導下的北德意誌聯邦。

普奧戰爭

普魯士戰爭後,俾斯麥決定將奧地利趕出德意誌邦聯,以利於將來德國的統壹。所以他著手孤立奧地利。第壹,俾斯麥承諾幫助俄羅斯取消黑海中立條款。並會見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表示普魯士不反對將盧森堡和萊茵河割讓給法國,以確保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持中立。當時英國繼續實行光榮孤立的政策,所以在普奧和奧地利發生沖突時會保持中立。最後,1866年4月8日,他與意大利簽訂了同盟條約,規定如果普魯士在三個月內與奧地利開戰,意大利必須同時向奧地利宣戰,只有奧地利將威尼斯歸還意大利,才能與奧地利媾和。

最後奧地利皇帝因為不滿意加斯坦特別盟約的條款,要求用普魯士最富有的工業區西裏西亞來交換荷爾斯泰因,於是俾斯麥以此為借口指責奧地利違約。結果,1866年5月,威廉壹世下令全國總動員,同年6月對奧宣戰。意大利也根據《攻守同盟條約》向奧地利宣戰。

不久,普魯士征服了北德親奧小國,並於1866年7月3日在薩多瓦與23.8萬奧地利軍隊交戰,即薩多瓦戰役,最終奧地利軍隊被擊敗。

此時俾斯麥決定與奧地利媾和而不是追求,因為他意識到消滅奧地利不是他的首要目標,最重要的是統壹德國。所以在當年8月23日簽訂的布拉格條約中,他為了和奧地利保持良好關系,給了奧地利極其寬容的和平條件。

普奧戰爭結束後,德國統壹的唯壹障礙是法國,法國從背後控制了德國南部各州。

俾斯麥和李鴻章的第三步是1870的普法戰爭。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麥的唆使下,法國對德國宣戰。拿破侖三世吹噓說這只是壹次“向柏林的軍事步行”。但他遇到的不是過去的普魯士,而是壹個相對強大的堅決反對分裂主義的德意誌民族。1870年9月2日,德軍在色當戰役中取得了對法蘭西的決定性勝利,並活捉了拿破侖三世。至此,南斯拉夫統壹的障礙已經消除,德國民族戰爭的任務已經完成。俾斯麥將他的部隊直搗巴黎。1871年1月18在凡爾賽宣布德國統壹,建立德意誌帝國。俾斯麥還擔任過德意誌帝國的首相。

普法戰爭

因為法國還在幕後操縱,它在阻撓德國的統壹。於是,俾斯麥制造了西班牙王位繼承之爭,迫使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向普魯士宣戰,而普魯士則以此來團結德意誌民族,進攻法國。

普魯士很快擊退了入侵的法國軍隊,對法國進行了反擊。在阿爾薩斯戰役中,蒲軍打敗了法國軍隊,拿破侖三世投降。隨後蒲軍進軍巴黎,幫助巴黎新成立的國防政府摧毀巴黎公社,以獲取大量賠款。

最後,普魯士國王威廉壹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登上王位,宣布建立德意誌帝國,並從法國獲得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戰爭賠款和50億法郎。

[編輯本段]霸權之路

俾斯麥統壹德國後,推行為大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利益服務的政策,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但他的“鐵血”並沒有停止。1871年參與鎮壓巴黎公社。在國內,為了加緊鎮壓德國工人運動,他在1878頒布了所謂的《鎮壓社會民主黨危害社會安全企圖法案》。他在國外組織軍事集團,竭力鞏固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同時在非洲、亞洲和太平洋掠奪殖民地,與英國爭奪世界霸權。

[編輯此段]絕望

1888年,威廉二世繼位,在許多問題上與俾斯麥意見相左,在俾斯麥殘酷的權力鬥爭中逐漸心灰意冷。1890年,75歲的俾斯麥向威廉二世遞交辭呈,正式退休。

1898 83歲的奧托·馮·俾斯麥在家鄉莊園去世,閑暇之余完成了回憶錄《思考與回憶》。

雖然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統壹了德國,但鐵血宰相俾斯麥還是要面對很多內憂外患。

國內問題

國內問題方面,首先在1871到1877的“文化鬥爭”中,與教廷互相攻擊,最後以互相妥協告終。然後在1878,他馬上開始“圍剿左派”,頒布非常法打壓社民黨。但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很多保護勞動者的措施,使德國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有勞動立法的國家,雖然很多都是表面的。

外國問題

在對外問題上,俾斯麥自德國統壹後就不希望再有對外戰爭,讓德國休養生息,培養國力。所以不像其他歐洲國家,他沒有大量掠奪殖民地。但他擔心法國報復,於是采取結盟政策,孤立法國。壹是1873年與奧匈帝國、俄國締結“三皇同盟”。但1879年,俄國因與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利益沖突而退出,俾斯麥隨即與奧地利重訂盟約,史稱“德奧同盟”。但俾斯麥擔心俄國會轉投法國,於是在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險條約。

1882年與意大利、奧匈帝國簽訂三國同盟。

1877年,俄土戰爭爆發,俄國打敗了土耳其,簽訂了《聖斯特凡諾條約》,但這損害了英法等列強的利益,於是列強請沒有參與的俾斯麥出面調停。結果1878年,柏林會議在柏林召開。在會議中,他偏袒奧地利,但表面上保持中立,這讓俄羅斯成了大輸家。結果德俄關系惡化,俄國退出了三皇聯盟。

這些問題壹直困擾著俾斯麥在位後期,甚至讓他感到坐立不安。

[編輯此段]退出政壇

1888年3月9日,威廉壹世去世,他的兒子腓特烈?威廉繼承王位,被稱為腓特烈三世。然而他在即位99天後就去世了。結果,他的兒子威廉二世在29歲時繼承了王位。這位年輕氣盛的皇帝不願意被俾斯麥控制,所以在很多問題上與俾斯麥意見相左。當時俾斯麥73歲,執政26年。結果,在壹系列的權力鬥爭中,俾斯麥漸漸明白了死兔烹狗的道理,心灰意冷。3月1890,他向威廉二世遞交了辭呈,正式退役。

奧托·馮·俾斯麥去世。

俾斯麥退休後,住在漢堡附近的弗裏德裏希斯·盧莊園,撰寫回憶錄《思考與回憶》。終於,1898年7月30日,舉世聞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悄然離世,享年83歲。

[編輯此段]歷史影響

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作為德國普魯士勇克資產階級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統壹德國上下的代表人物,他的壹生是德國從封建專制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再到資本主義強國的重要歷史時期。雖然俾斯麥本人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他的“鐵血”政策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德國歷史。

[編輯此段]俾斯麥,美國城市

北達科他州的首府。位於該州中南部,密蘇裏河東岸。人口44000(1980)。1872修建的住宅區作為修建北太平洋鐵路的基地,采用了時任德國總理俾斯麥的名字,作為德國投資修建鐵路的依據。始建於1875年,1889年建都時成為首都。春麥區農畜產品集散地。主要工業有農業機械制造、石油煉制和食品加工。

[編輯此段]二戰期間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

在“歐根親王”號上拍攝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是二戰中納粹德國海軍最強大的戰列艦之壹。它以德國“血腥宰相”俾斯麥的名字命名。1935開工建設,1940竣工投入使用。最大航速29節,排水量42000噸,乘員1600人。380mm口徑主炮4門(8門),150mm口徑副炮6門(12),104mm口徑高射炮8門(16),533mm口徑水上飛機4架,魚雷發射管6具,火力極強,側甲最厚。無論是性能還是作戰能力,都超過了當時的英國同類戰艦,被英國人稱為“魔鬼俾斯麥”。二戰中,德國曾用此艦攻擊大西洋交通線,1941於5月27日8時47分被羅德尼和喬治五世國王為首的英國艦隊擊沈。俾斯麥號戰列艦沈沒後的殘骸。

施工概況

壹戰後,在《凡爾賽條約》的嚴格監督下,德國被禁止建造戰列艦。1933納粹獨裁政權上臺時,德國海軍就開始秘密研制新型戰列艦。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放棄凡爾賽條約,恢復征兵,德國重整軍備正式開始。同年6月,為了表明無意挑戰英國,德國主動提出將德國海軍的噸位限制在英國海軍的35%。英國立即同意並簽署了《英德海軍條約》,解除了德國海軍最後的枷鎖,德國海軍開始擴軍。與此同時,它可以為舊軍艦建造五艘替換艦。1936年開始建造“F”級戰列艦。德國海軍大規模擴軍計劃中第壹艘代號為“F”的戰列艦是後來著名的“俾斯麥”號,是德國海軍自1918年以來建造的第壹艘真正意義上的戰列艦。英德海軍協議允許德國新型戰艦裝備16英寸主炮,但德國沒有制造這種口徑艦炮的經驗。德國人在此之前研制的最大口徑艦炮是壹戰期間的380毫米艦炮,為了規避風險和設計困難,決定研制新的380毫米主炮裝備“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級艦體受限於穿越基爾運河的深度。船體適度加寬以降低吃水,長寬比為6.67∶1。上層建築比較緊湊,提高了船體的穩定性。由於是德國自1918年壹戰戰敗以來第壹次建造純戰列艦,為降低風險,保證研制進度,決定盡量采用現成技術,采用雙聯裝380 mm口徑艦炮,兩座主炮塔呈背負式布置。主炮的理論射速很高,達到了同時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的穿甲彈采用“高初速輕彈”,在中近交戰距離具有良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艦速度性能相應降低。其裝甲防護遵循“增量裝甲方案”(稱為“總防護”)的設計模式,在同期戰列艦中防護規模最大。其主裝甲堡壘側墻覆蓋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高,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最大比例,占標準排水量的41.85%。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靠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將主橫甲布置在第三層甲板,使其在彈道上與主側甲重疊,從而對艦體關鍵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加強,超越了同時建造的戰列艦。

1936,1年7月,戰列艦俾斯麥號在漢堡港布魯姆-福塞斯造船廠(B&;五)正式開工建設。俾斯麥號以奧托·馮·俾斯麥侯爵(1815 -1898)命名,被普魯士首相和德意誌帝國首相稱為“鐵血首相”。2月1939日,“俾斯麥”號下水。俾斯麥公爵的孫女多蘿西婭?馮?洛伊文·費爾德女士應邀出席了啟動儀式。1940年9月5日,俾斯麥號完成晾曬工程,通過基爾運河前往波羅的海進行海試。1940年8月24日,戰列艦俾斯麥號正式入役。

戰鬥經歷

二戰三月,1941,為了摧毀英國海上生命線——大西洋航線,德國海軍策劃了壹場名為“萊茵演習”的大規模海上進攻戰。德國海軍原本計劃從兩條戰線進攻。駐紮在法國布羅斯特港的沙恩霍斯特號和戰鬥巡洋艦將在前期起航,摧毀英國大西洋海上航運,吸引英國皇家海軍艦隊主力。之後,最新型戰列艦俾斯麥號也將投入使用,並將利用突入大西洋的機會執行戰鬥。但沙恩霍斯特和格內伊塞諾因為失誤和傷病無法進攻。5月1941日,戰列艦“俾斯麥”號和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分別起航,執行萊茵演習。

俾斯麥出航的信息很快被英國海軍獲得,並加強了戒備。5月24日,它在丹麥海峽被戰列艦“胡德”號戰鬥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攔截。丹麥海峽海戰中,雙方交火6分鐘後,俾斯麥在15000m距離擊中胡德,胡德彈藥庫爆炸沈沒。5分鐘後,威爾士親王號受傷退出戰鬥,而俾斯麥號被威爾士親王號擊傷,導致壹個鍋爐艙進水速度降至28節,燃料箱泄漏,水上飛機彈射裝置受損,被迫終止戰鬥行動,駛向法國。英國海軍調動主力,決定不惜壹切代價擊沈俾斯麥號。從勝利號航母上起飛的魚雷轟炸機當晚襲擊了俾斯麥號,壹枚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的船中部,但爆破威力完全被它的TDS(魚雷防禦系統)吸收了,沒有造成艙室受損。“俾斯麥”號曾壹度擺脫英國海軍的跟蹤,但26日被重新發現,並遭到從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航母上起飛的箭魚魚雷轟炸機的攻擊。壹枚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的船尾,舵被卡住,迫使“俾斯麥”號憑借螺旋槳速度差保持航向,航速降低到7節,為英國艦隊的追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5月27日,以喬治五世和羅德尼為首的英國艦隊追上了失去控制能力的俾斯麥號。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10: 40,“俾斯麥”號在法國布羅斯特港以西400海裏的海域沈沒。“俾斯麥”號在沈沒前抵抗了約90發英軍戰列艦主炮炮彈和約310發其他炮彈的直接命中(只有4發炮彈穿透了其主裝甲帶),同時遭受了6-8枚各型魚雷。另外,它在自己打開通海閥兩小時後就沈了。其強大的動力和防護性能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丘吉爾譽為“造船史上的傑作”。

原始數據

標準排水量:俾斯麥41700t/蒂爾皮茨42300t滿載排水量:設計49400噸/最大52900噸。

比例尺:長251m/寬36m/型深15m/設計全吃水10.2m/實際最大吃水10.7m..

動力:65,438+02高壓鍋爐,3臺汽輪機。設計最大功率138000馬力,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50170馬力,實際極速最大功率163026馬力。

速度:30.8節;7400噸油,續航力:8525海裏/19節,9500海裏/16節。

裝備:8門4座380 mm /52倍口徑(按英制標準48倍口徑)主炮;12 6座雙聯裝150 mm /55倍口徑副炮;16門8座配105毫米高射炮;8對37毫米高射炮;2門四聯裝,12單管20毫米高射炮(Tilpitz是18四聯裝,6門單管20毫米高射炮,2門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主側裝甲320mm;雙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50-80mm,主裝甲甲板80-120mm(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側裝甲在彈道上重疊);主炮炮塔130-360mm,炮基340mm控制塔350毫米;防雷裝甲45 mm .防雷系統設計抗250kg TNT炸藥,實際可抗300kg德國hexanite烈性炸藥。裝甲總重量為17450噸(不包括炮塔旋轉部分),船體結構總重量為11691噸。

建築材料:船體結構,St52造船鋼;正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同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同質鋼。

艦載飛機:4架Alado -196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準和通信)。

船員:1927。全體船員編成12隊,每隊180-220人。

  • 上一篇:韓國品牌泰迪熊有哪些?
  • 下一篇:四年級感謝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